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体视粒子图像测速的非常规储层支撑剂入缝规律实验
1
作者 郭建春 左恒愽 +4 位作者 张涛 唐堂 周航宇 刘彧轩 李明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25年第5期1189-1198,共10页
引入体视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开展支撑剂平面三维速度场测试,研究“垂直主裂缝-垂直分支缝”90°相交的裂缝模式下分支缝的支撑剂入缝过程,分析泵注排量、压裂液黏度、支撑剂粒径、裂缝宽度对支撑剂进入分支缝运动特征的影响。研究表... 引入体视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开展支撑剂平面三维速度场测试,研究“垂直主裂缝-垂直分支缝”90°相交的裂缝模式下分支缝的支撑剂入缝过程,分析泵注排量、压裂液黏度、支撑剂粒径、裂缝宽度对支撑剂进入分支缝运动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依据主缝中支撑剂偏转特征可将主裂缝划分为入缝前过渡区、入缝前稳定区、缝口转向入缝区、回吸入缝区、远离缝口区5个区域,支撑剂主要在分支缝口处转向进入分支缝,少量支撑剂在缝口后部回吸进入分支缝。增大泵注排量、减小支撑剂粒径、增大支缝宽度有利于支撑剂转向进入分支缝;增大压裂液黏度,支撑剂进入支缝能力先增强后减弱,高黏不利于支撑剂进入分支缝。现场施工时,初期可采用大排量、微—小粒径支撑剂,确保分支缝有效铺置,后期采用中—大粒径支撑剂,确保主缝有效铺置,提高缝网整体导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垂直主裂缝 垂直分支缝 体视粒子图像测速(SPIV) 三维速度场 支撑剂转向 支撑剂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点排列对图像校正的影响及重复校正 被引量:6
2
作者 赖国俊 申功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14-1219,共6页
针对在DSPIV(Digital Stereo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的图像几何校正中,校正板上控制点的排列方式对图像校正误差所产生的影响,在使用双调和样条函数构建校正映射函数的条件下,分别使用了11列×21行、21列×21行、11列... 针对在DSPIV(Digital Stereo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的图像几何校正中,校正板上控制点的排列方式对图像校正误差所产生的影响,在使用双调和样条函数构建校正映射函数的条件下,分别使用了11列×21行、21列×21行、11列×41行、21列×41行和16列×31行5种控制点等列距、等行距排列的校正板来进行图像校正,计算了这5种控制点排列方式对应的校正准度和校正精度.另外,为进一步减小图像校正误差,还提出了对经过校正所得的图像进行重复图像校正.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控制点数目的增加,校正准度和校正精度会相应提高;经过重复图像校正的校正准度和校正精度优于一次校正的结果,但需要耗费更多的图像处理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体视粒子图像测速技术(DSPIV) 双调和样条函数 控制点排列方式 重复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升气泡运动、变形与诱导流动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李德康 应阳 +1 位作者 王成跃 董军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8-379,共12页
通过向静水中连续注入空气形成频率可控的上升气泡串,采用阴影成像与体视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气泡的运动、变形以及诱导流场进行三维测量.基于阴影成像测量结果研究了气泡轨迹、运动速度以及界面波动特征;提出了基于两个非正交方向的投... 通过向静水中连续注入空气形成频率可控的上升气泡串,采用阴影成像与体视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气泡的运动、变形以及诱导流场进行三维测量.基于阴影成像测量结果研究了气泡轨迹、运动速度以及界面波动特征;提出了基于两个非正交方向的投影图像进行气泡三维重构的数学方法,并基于该方法得到了气泡界面的三维形貌;研究了不同空气注入流量对气泡上升速度、气泡空间分布以及气泡诱导流场的影响;通过条件平均方法,研究了单个气泡对周围速度脉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气泡轮廓近似为椭球形,其瞬时长宽比呈现周期性的波动,波动频率与理论预测值符合较好;在空气注入流量较大时,气泡的运动轨迹呈现较大的随机性,并且在水平截面内的分布趋于各向同性;随着高度增加,气泡上升速度与诱导流场速度首先快速增长,然后趋于稳定.在本实验考虑的空气流量范围内,单个气泡对脉动速度场的诱导作用受流量影响较小;因此,泡诱导湍流可以近似地看作单个气泡诱导作用的线性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 两相 体视粒子图像测速 气泡重构 条件平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栅湍流下翼尖涡摇摆运动及统计特性演化规律
4
作者 王志远 潘翀 程泽鹏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29,61,I0002,共11页
来流湍流度是影响翼尖涡不稳定运动及其发展演化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基于机翼弦长的雷诺数Re_(c)=1.1×10^(4)条件下,通过时间解析的体视粒子图像测速技术测量了不同来流湍流度条件下孤立翼尖涡在不同流向站位处的速度场。结果表... 来流湍流度是影响翼尖涡不稳定运动及其发展演化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基于机翼弦长的雷诺数Re_(c)=1.1×10^(4)条件下,通过时间解析的体视粒子图像测速技术测量了不同来流湍流度条件下孤立翼尖涡在不同流向站位处的速度场。结果表明,来流湍流度的增大显著增强了翼尖涡的不稳定摇摆运动,不同来流条件下翼尖涡摇摆运动幅值沿流向线性增长,并满足对来流脉动速度的统一标度规律。摇摆运动对翼尖涡统计量的计算有显著影响,通过系综平均方法修正摇摆运动对统计量测量结果的影响后进一步发现,在本实验测量的参数空间内不同来流条件下翼尖涡涡核半径满足相同的增长规律,翼尖涡沿流向的发展演化表现为黏性扩散为主导的衰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尖涡 湍流度 摇摆运动 统计特性 体视粒子图像测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蜻蜓翼三维流动结构的演变 被引量:4
5
作者 赖国俊 申功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1-716,共6页
为了与蜻蜓前后翼流动干扰的流动结构作比较,首先研究了悬停飞行状态下单个蜻蜓翼周围的三维流动结构,利用一套机电拍动翼运动模拟机构模拟了一个蜻蜓翼的拍动,使用数字体视粒子图像测速技术(DSPIV,Digital Stereo Particle Image Veloc... 为了与蜻蜓前后翼流动干扰的流动结构作比较,首先研究了悬停飞行状态下单个蜻蜓翼周围的三维流动结构,利用一套机电拍动翼运动模拟机构模拟了一个蜻蜓翼的拍动,使用数字体视粒子图像测速技术(DSPIV,Digital Stereo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和多切面锁相技术分别测量了两个下拍拍动相位时刻(t=0.25T,0.375T)和两个上拍拍动相位时刻(t=0.75T,0.875T)蜻蜓翼周围的瞬时空间三维流场,运用局部涡识别准则中的λci准则来识别和显示了流场中的三维涡结构,还展示了蜻蜓翼各个展向测量截面中的|ωz|等值线、蜻蜓翼前缘涡的涡核线相对于蜻蜓翼上翼面的空间位置以及前缘涡在各个展向测量截面中的截面环量等.实验结果揭示了蜻蜓翼周围的三维流动结构在蜻蜓翼拍动时的演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测量 数字体视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蜻蜓 悬停飞行 流动结构 流动分离 前缘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