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高压交直流线路带电作业人员的体表场强 被引量:45
1
作者 胡毅 胡建勋 +3 位作者 刘凯 刘庭 肖宾 吴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8,共6页
在对特高压交直流线路带电作业人员在各典型作业位置的体表场强进行了测量的基础上,分析了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人员的体表场强特征,归纳了体表场强的变化情况,发现特高压直流线路带电作业人员的体表场强值明显小于特高压交流线... 在对特高压交直流线路带电作业人员在各典型作业位置的体表场强进行了测量的基础上,分析了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人员的体表场强特征,归纳了体表场强的变化情况,发现特高压直流线路带电作业人员的体表场强值明显小于特高压交流线路,并对其原因及机理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研制的特高压交直流带电作业用屏蔽服防护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特高压交流线路等电位作业时,屏蔽服内交流场强为2~10 kV/m;在特高压直流线路等电位作业时,屏蔽服内的直流合成场强为0.7~2.3 kV/m,均符合国家标准"<15 kV/m"的规定,满足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要求。最后根据带电作业人员体表场强及安全防护用具的研究结果,制定了安全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交直流线路 带电作业 人员体表场强 屏蔽服 现场测量 安全防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5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体表场强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杨雅倩 罗日成 +3 位作者 吴东 史志强 郭天伟 李腾飞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8-165,共8页
以兰州东—平凉—乾县这条输电线路为研究对象,研究75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人员体表场强分布情况。采用Ansoft电磁场仿真软件,计算分析各典型作业位置处工作人员体表各部位场强大小,研究一回停电工况下,该回线路上人体体表场强... 以兰州东—平凉—乾县这条输电线路为研究对象,研究75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人员体表场强分布情况。采用Ansoft电磁场仿真软件,计算分析各典型作业位置处工作人员体表各部位场强大小,研究一回停电工况下,该回线路上人体体表场强分布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头和脚为场强最大处,其中两回不停电时,等电位处作业人员体表场强高达1 084.9 kV/m,为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需穿戴屏蔽效率为60 dB的屏蔽服;一回停电情况下作业人员各典型位置处体表场强均小于240 kV/m,穿戴普通屏蔽服即可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50kV同塔双回 带电作业 体表场强 安全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0 kV同塔双回钻跨一体线路带电作业人体体表场强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盛金马 李鸿鹏 +4 位作者 张丹丹 蔡翔 严波 夏新运 黎彬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52-258,共7页
钻跨塔是为解决输电线路中出现的连续钻跨问题的一种新型杆塔,为保证钻跨塔上带电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文中对钻跨塔带电作业人员体表场强进行了研究。文中以220 kV同塔双回钻跨一体输电线路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人体和输电线路的仿真模型... 钻跨塔是为解决输电线路中出现的连续钻跨问题的一种新型杆塔,为保证钻跨塔上带电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文中对钻跨塔带电作业人员体表场强进行了研究。文中以220 kV同塔双回钻跨一体输电线路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人体和输电线路的仿真模型。考虑钻跨一体杆塔的钻越导线、跨越导线、沿塔身的垂直导线对电场分布的影响,同时考虑不同典型带电作业位置处人体不同姿势对人体体表场强的影响,对典型带电作业位置处的人体体表场强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等电位处作业时人体体表场强最大值为1270 kV/m;由于存在沿塔身的垂直布线,地电位处人体表面场强最大值也高达738 kV/m。等电位和地电位处的工作人员均需穿戴屏蔽效率为40 dB的屏蔽服。计算结果对带电作业人员的电场防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0 kV同塔双回 钻跨一体杆塔 垂直导线 带电作业 体表场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组合间隙与体表场强的特高压直流线路进入等电位路径安全评估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亚迪 陈钊 卢杰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5-172,共8页
为对特高压直流线路进入等电位路径进行安全评估,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组合间隙与人员体表场强的评估方法。首先,依据±800 kV工程实际,将常见的进入等电位运动范围进行连续分块,用Comsol软件仿真分析了运动范围内组合间隙与体表场强... 为对特高压直流线路进入等电位路径进行安全评估,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组合间隙与人员体表场强的评估方法。首先,依据±800 kV工程实际,将常见的进入等电位运动范围进行连续分块,用Comsol软件仿真分析了运动范围内组合间隙与体表场强的动态分布,表明作业人员沿60°路径进入等电位的平均组合间隙最大,而沿0°路径进入等电位的平均体表最大场强最低。其次,综合考虑组合间隙对放电的影响以及强电场对作业人员的影响,提出危险系数以表征路径安全性。最后,在不同海拔高度下对进入等电位的可能运动范围进行了安全评估。结果表明:各海拔高度下以45°路径进入等电位时危险系数均最低,建议带电作业时以45°路径进入等电位,所研究内容可为实际进入等电位的路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 等电位作业 进入路径 组合间隙 体表场强 安全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人体体表电场分布特性 被引量:19
5
作者 吴东 潘俊文 +4 位作者 邹明 邹德华 张显 唐祥盛 罗日成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7-164,共8页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较500kV交流输电线路电压等级更高、电场强度更大,为保证带电作业的顺利开展,亟需对带电作业安全防护进行研究。结合±800kV输电线路典型直线塔和耐张塔的工程实际,采用有限元法建立2种作业人员进入...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较500kV交流输电线路电压等级更高、电场强度更大,为保证带电作业的顺利开展,亟需对带电作业安全防护进行研究。结合±800kV输电线路典型直线塔和耐张塔的工程实际,采用有限元法建立2种作业人员进入等电位方式的仿真模型,分析塔型、人体姿势和进入等电位方式对人员体表场强分布的影响,并运用ATP软件计算人体离导线0.5m处手抓导线的转移电流。根据计算结果以及屏蔽效率的计算公式,得出作业人员进入等电位的最优方式,并校核不同工况典型作业点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研究成果可以为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电作业 特高压直流输电 电场防护 体表场强 转移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 kV紧凑型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人体体表电场分布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夏清 吴东 +3 位作者 李辉 李稳 唐祥盛 罗日成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7-94,共8页
电场防护是带电作业安全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文中分析了500 k V紧凑型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的结构特点,建立了作业人员体表场强仿真模型,计算了典型工况下不同作业点人员的体表场强分布,同时分析了塔型和线路运... 电场防护是带电作业安全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文中分析了500 k V紧凑型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的结构特点,建立了作业人员体表场强仿真模型,计算了典型工况下不同作业点人员的体表场强分布,同时分析了塔型和线路运行方式对人员体表场强分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同一运行方式下,地电位作业时,直线塔作业人员的头部和脚部场强较耐张塔高出约4倍;等电位作业时,耐张塔作业人员的头部场强较直线塔高243.2 k V/m,手部较之高出1.9倍。同一塔型作业时,相同工况下两回运行相比于一回运行对等电位作业影响较大;地电位仅中间横担处人员体表场强受运行方式影响明显。通过屏蔽效率的计算,校核了不同工况以及不同作业点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研究结果可以为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电作业 紧凑型同塔 同塔双回 体表场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紧凑型线路带电作业人员体表电场仿真计算 被引量:19
7
作者 方雅琪 彭勇 +4 位作者 苏梓铭 唐盼 刘凯 吴田 王力农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7-83,共7页
1 000 k V特高压交流紧凑型线路三相导线布置紧凑且相间无接地构件,使得带电作业电场环境更为严峻,为确保线路建成后带电检修工作的安全开展,采用有限元法仿真计算了特高压交流紧凑型线路典型工况下不同作业位置的带电作业人员体表电场... 1 000 k V特高压交流紧凑型线路三相导线布置紧凑且相间无接地构件,使得带电作业电场环境更为严峻,为确保线路建成后带电检修工作的安全开展,采用有限元法仿真计算了特高压交流紧凑型线路典型工况下不同作业位置的带电作业人员体表电场,分析了作业人员的体表场强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提出了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计算结果表明,在带电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头部和手尖等曲率半径较小的部位场强较大,在等电位工况下其体表场强最大,作业人员穿戴屏蔽效率为60 d B的特高压带电作业屏蔽服可满足安全要求。研究成果可为中国1 000 k V特高压交流紧凑型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开展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0kV 紧凑型线路 带电作业 有限元法 体表场强 电场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交流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用具与措施 被引量:18
8
作者 邵瑰玮 胡毅 +3 位作者 王力农 刘凯 刘庭 胡建勋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6-50,共5页
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电压高、感应电场强、运行维护难度大,为确保带电作业人员的安全和线路运行维护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其特点研制了带电作业屏蔽服,按照相关标准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并模拟带电作业实际工况进行了屏蔽服内外场... 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电压高、感应电场强、运行维护难度大,为确保带电作业人员的安全和线路运行维护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其特点研制了带电作业屏蔽服,按照相关标准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并模拟带电作业实际工况进行了屏蔽服内外场强测量、等电位时流经人体电流测量、进出等电位脉冲电流测量。结果表明登塔过程中和等电位作业时,屏蔽服内场强值为0.4~10kV/m,面罩内部场强值为8.4~137kV/m,等电位作业时流经人体的电流值为32μA。证明研制的屏蔽服能够满足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要求,制订的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措施可为我国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0KV交流特高压 带电作业 体表场强 脉冲电流 屏蔽服 安全防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220kV同塔四回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电场仿真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罗日成 唐祥盛 +1 位作者 李志前 陈瑶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4-170,共7页
500 k V与220 k V交流同塔四回输电线路与单一电压等级超高压线路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大区别,线路带电作业电场环境更为复杂。笔者采用有限元法仿真计算同塔四回输电线路典型带电作业位置的电场分布特点,通过建立人体仿真模型,计算分析等... 500 k V与220 k V交流同塔四回输电线路与单一电压等级超高压线路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大区别,线路带电作业电场环境更为复杂。笔者采用有限元法仿真计算同塔四回输电线路典型带电作业位置的电场分布特点,通过建立人体仿真模型,计算分析等电位和地电位典型作业工况下人体不同部位的电场强度,进而确定带电作业人员安全防护措施。结果表明,等电位作业时需穿屏蔽效率为40 d B的防护服,地电位作业人员穿戴常规防护服可满足作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电作业 同塔四回输电线路 人员体表场强 安全防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0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电场仿真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潘俊文 罗日成 潘茜雯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7-202,共6页
为了确保±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过程中线路和作业人员的安全。文中运用Ansoft软件建立了杆塔、绝缘子、线路以及人体的仿真模型,并用有限元分析法对带电作业人员以不同方式进入等电位过程中典型位置的体表场强进行了... 为了确保±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过程中线路和作业人员的安全。文中运用Ansoft软件建立了杆塔、绝缘子、线路以及人体的仿真模型,并用有限元分析法对带电作业人员以不同方式进入等电位过程中典型位置的体表场强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双人直立式沿绝缘子串进入等电位作业,人移动至绝缘子1/4处时的体表场强约为5~15 kV/m,当人移动至绝缘子1/2处时的人体体表场强约为10~30 kV/m;采用吊篮法进入等电位作业,带电作业人员位于杆塔上地电位作业时,作业人员较安全,吊篮移动至距屏蔽环3 m左右时,人体体表场强约为41~195 kV/m,作业人员达到等电位后,作业人员体表场强超过了510 kV/m,应采取特殊的屏蔽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0 KV 特高压直流 带电作业 体表场强 屏蔽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0 kV输电线路小转角塔带电作业进出等电位方式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晨梦 罗日成 +5 位作者 吴东 杨雅倩 李智琦 潘俊文 袁丽苹 邹明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9-186,共8页
为确保±800kV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可靠,文中结合工程实际,搭建直流输电线路小转角塔等比例模型,并使用ANSOFT软件对吊篮法和软梯法两种不同作业方式下人体体表场强的大小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得出带电作业人员进出等电位过程... 为确保±800kV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可靠,文中结合工程实际,搭建直流输电线路小转角塔等比例模型,并使用ANSOFT软件对吊篮法和软梯法两种不同作业方式下人体体表场强的大小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得出带电作业人员进出等电位过程中宜推荐的方式和路径,进而确定了带电作业人员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结果表明:采用吊篮法进出等电位过程中,作业人员体表平均场强相比软梯法更小,综合作业方式的劳累程度和可操作性,推荐作业人员采用吊篮法的方式进出等电位;作业人员进出等电位的过程中应穿戴屏蔽效率为60dB、配有金属丝面罩的直流特高压专用屏蔽服。以上结论能为±800kV直流输电线路小转角塔带电作业的顺利开展及安全防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电作业 小转角塔 作业方式 危险率 体表场强 电场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塔四回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琪 郭婷婷 +3 位作者 李辉 陈坚平 夏增明 李金亮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4-180,共7页
带电作业是对同塔多回输电线路检修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因此有必要对同塔多回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可行性进行分析。文中以110 kV、220/110 kV和500/220 kV同塔四回输电线路为研究对象,并从带电作业典型作业位置危险率和作业人员体表场强2... 带电作业是对同塔多回输电线路检修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因此有必要对同塔多回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可行性进行分析。文中以110 kV、220/110 kV和500/220 kV同塔四回输电线路为研究对象,并从带电作业典型作业位置危险率和作业人员体表场强2个方面对带电作业安全性进行了评价。计算表明,110 kV、220/110 kV同塔四回线路直线塔导线侧带电作业危险率大于1×10-5;110 kV同塔四回线路耐张塔横担处危险率大于1×10-5,均不满足规程要求;而500/220 kV同塔四回线路各典型位置均小于1×10-5,满足规程要求。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计算得到:当作业人员不穿屏蔽服在同塔四回输电线路开展带电作业时,人体最大场强均出现在脚的位置,分别为1 080.3、1 482.2、2 138 kV/m,当选用屏蔽效率至少为37.15、39.90、42.67 d B的屏蔽服时即能保证作业人员安全。综上表明,当身穿合适的屏蔽服后,作业人员可安全地在500/220 kV同塔四回线路上开展带电作业,但在110 kV、220/110 kV同塔四回线路直线塔和110 kV同塔四回线路耐张塔上开展带电作业时,仍有较大的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塔四回输电线路 带电作业 安全性评价 危险率 体表场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线路引流板发热处置方法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琪 郭婷婷 +3 位作者 汪志刚 李辉 陈坚平 龙洋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3-48,共6页
带电作业是特高压输电线路最直接、最有效的检修手段,对保障特高压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国家能源安全具有意义。文中以带电处理特高压线路引流板温升异常为例,分别分析了"从横担上乘坐吊篮到达作业点"、"采用吊篮法从塔... 带电作业是特高压输电线路最直接、最有效的检修手段,对保障特高压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国家能源安全具有意义。文中以带电处理特高压线路引流板温升异常为例,分别分析了"从横担上乘坐吊篮到达作业点"、"采用吊篮法从塔身进入跳线"和"采用软梯法到达作业点"的可行性,最终确定作业方式为:从横担上登上软梯,沿地线滑出后,再沿软梯进入等电位。针对此种作业方式,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分析了"人在杆塔上","软梯滑行到绝缘子串中间位置"以及"人位于导线上"时的作业人员体表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在整个进入等电位过程中,体表场强最大出现在处于导线上的作业人员头顶处,达到1 706 kV/m。当作业人员穿屏蔽效率为60 dB带电作业用屏蔽服,并配有屏蔽效率不小于20 dB的网状屏蔽面罩,即可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在采取上述方法和措施后,作业人员顺利完成了此次带电处理特高压线路温升异常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线路 引流板温升异常 作业方式 体表最大场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