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3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技术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三重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彭文杰 高亮 周结友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1,共12页
在非遗数字化的背景下,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基于文化接合理论,分析数字化技术对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内在机理。研究认为:1)体育非遗的保护传承核心在于体育非遗实践、体育非遗符号与体育非遗知识结构的接合过程... 在非遗数字化的背景下,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基于文化接合理论,分析数字化技术对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内在机理。研究认为:1)体育非遗的保护传承核心在于体育非遗实践、体育非遗符号与体育非遗知识结构的接合过程是否稳固和动态更新;2)数字化技术促进体育非遗实践分为四个层面,制度层面促进体育非遗治理体系效率提高;经济层面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增长;社会层面促进体育非遗文化多样;环境层面促进体育非遗环境治理;3)数字化技术促进体育非遗符号分为三个层面:数字技术促进体育非遗符号的记录与建档;复原与再现;传播与变现;4)数字化技术促进体育非遗知识结构分为两个层面:体育非遗知识结构的积累与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接合 数字化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作用机理与推进策略
2
作者 马振川 万义 白晋湘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2,共7页
数字技术为新时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赋予新动能。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审视数字技术赋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作用机理,并进一步提出推进策略。研究认为:数字技术作为新引擎,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数字技术为新时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赋予新动能。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审视数字技术赋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作用机理,并进一步提出推进策略。研究认为:数字技术作为新引擎,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产生新效能,其作用机理表现为重塑体育非遗的保护方式、复建体育非遗的传承场景、拓展体育非遗的传播通路、改进体育非遗的产业样态。据此,从保护方式、传承场景、传播通路、产业样态4个方面提出推进策略:加快体育非遗数据体系完善,加快体育非遗虚拟空间开发,加快体育非遗数字传媒利用,加快体育非遗智能科技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 作用机理 文化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赜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戈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4,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探究我国体育非遗保护现状、困境,并提出保护路径。现状:完善的顶层设计提供了政策保障,多样化的保护措施构建了多元化保护模式,产业化发展模式推动保护工作可持续发展。困境:机制建设不完善,业态融合不足...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探究我国体育非遗保护现状、困境,并提出保护路径。现状:完善的顶层设计提供了政策保障,多样化的保护措施构建了多元化保护模式,产业化发展模式推动保护工作可持续发展。困境:机制建设不完善,业态融合不足,保护场域受限制,传承主体难以为继。路径:加强机制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加强业态融合,全面激活动力;融入当代生活,展现时代价值;完善传承机制,增强存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体育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何以有效?--基于全国30个案例的扎根理论和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袁进业 马廉祯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37,共13页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满足原真性、持续性和活态性3个方面的综合要求。为了阐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选取了全国30个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研究案例,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搭建出“结构−行动”的五维理论...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满足原真性、持续性和活态性3个方面的综合要求。为了阐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选取了全国30个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研究案例,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搭建出“结构−行动”的五维理论模型,指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效果根植于制度规则、资源禀赋、组织载体、传承活动、公众参与等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之中。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分析得出4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良性保护效果的路径模式,即政策动员型、社会传承型、个体运营型和政社合作型。其中,政策动员型强调政策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动员作用,社会传承型指出了公众参与和传承活动的交互作用对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影响,个体运营型说明了运营策略和资源禀赋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显著效力,政社合作型凸显了政府与社会各界合作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影响因素 “结构−行动”五维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建构研究——以梅州客家足球文化为例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长城 李建英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9-103,共5页
采取文献资料法、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梅州客家足球文化发展的历程、社会结构、时代特征、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随着社会转型过程的加剧,梅州客家地区的人们生活水平、民间社会组织、文化传承模式和机制等变化,对梅州... 采取文献资料法、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梅州客家足球文化发展的历程、社会结构、时代特征、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随着社会转型过程的加剧,梅州客家地区的人们生活水平、民间社会组织、文化传承模式和机制等变化,对梅州足球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梅州客家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建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社会建构 客家文化 足球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被引量:39
6
作者 王厚雷 王竹影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0-35,54,共7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针对新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面临"保护意识淡薄、商业开发过度、传承秩序混乱、法律法规滞后、文化源流交织、现代体育冲击"等困境,提出如下保护策略:抓住战略契机,增强保护意识;加强政府主导...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针对新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面临"保护意识淡薄、商业开发过度、传承秩序混乱、法律法规滞后、文化源流交织、现代体育冲击"等困境,提出如下保护策略:抓住战略契机,增强保护意识;加强政府主导,改善政策环境;重视民间传承,力主科教并行;完善法律体系,实现利益均衡;确保把根留住,保持区别对待;促进合理进化,倡导理性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民族传统体育 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策略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 被引量:50
7
作者 伍娟 林志军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2-134,共3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变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运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问题进行了探究。阐述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对民族传...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变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运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问题进行了探究。阐述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价值进行了概括总结,阐述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当代危机;最后,指出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纲 被引量:69
8
作者 白晋湘 万义 龙佩林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3-40,共8页
在梳理、归纳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对2020年到21世纪中叶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使命进行分析,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征程和新路径。提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 在梳理、归纳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对2020年到21世纪中叶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使命进行分析,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征程和新路径。提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治理体系,实现政府与民众参与主体的治理能力现代化;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标志之一,民众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方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昂扬的姿态成为服务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山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现状与对策——以佛山蔡李佛拳为例 被引量:16
9
作者 曾思麟 刘永峰 荆治坤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27,共3页
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由于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面临巨大挑战,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运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等,对佛山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 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由于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面临巨大挑战,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运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等,对佛山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问题进行了探究,阐述了佛山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佛山蔡李佛拳)的价值特征;提出了佛山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佛山蔡李佛拳 保护传承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属性、分类及路径选择——基于对丝绸之路甘肃段的观照 被引量:18
10
作者 孟峰年 李颖侠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5-342,共8页
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属性的不明确,会导致在具体的保护实践中出现随意性、泛化性等诸多问题,制约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 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属性的不明确,会导致在具体的保护实践中出现随意性、泛化性等诸多问题,制约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属性与分类进行了探讨。以丝绸之路甘肃段为重点考察地域,提出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增强民族传统体育非遗保护的自觉意识;创新非遗要素的生产性活态保护思路;构建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廊道;加强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力度;完善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物质文化遗产 属性 分类 保护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40
11
作者 王林 陆海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5-90,共6页
民族传统体育是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活态文化,具有较强的经验性、难言性、稀缺性,因此在"文化环保"运动兴起的今天将之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予以发展具有现实价值。文章在分析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 民族传统体育是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活态文化,具有较强的经验性、难言性、稀缺性,因此在"文化环保"运动兴起的今天将之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予以发展具有现实价值。文章在分析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如下路径:科学划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整体性保护;秉承公共性、公益性;适度商业开发;传承人遴选与认定的团体性、民间化,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物质文化遗产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丛密林 张晓义 王伟平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0-85,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结合《非遗法》的相关条款,对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结论:现阶段的保护工作存在经费落实不到位,基层管理人员多为兼职、福利待遇不高,调查、记录和建档等环节薄弱...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结合《非遗法》的相关条款,对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结论:现阶段的保护工作存在经费落实不到位,基层管理人员多为兼职、福利待遇不高,调查、记录和建档等环节薄弱,项目名录申报缺少行业评审细则和标准、时有行政干预现象发生以及保护过程中缺少必要的监督、奖惩制度等问题。建议:制定和实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细则;加强监督反馈管理工作,建立奖惩激励制度;加强管理人才的培训,建立传承人梯队制度;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保护意识;拓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费渠道,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达斡尔族 鄂温克族 鄂伦春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原生态和现代生存需求的矛盾——以西部红拳为例 被引量:12
13
作者 姜霞 刘新民 +2 位作者 黄繁 顾同 晋少辉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0-65,88,共7页
基于文化生态学原理,立足于原生态红拳不能割裂的"核心物"和"环境要素"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西部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拳,从原生态红拳与现代社会生存需求视角进行调查和探究。研究认为原生态红拳和现代红拳... 基于文化生态学原理,立足于原生态红拳不能割裂的"核心物"和"环境要素"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西部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拳,从原生态红拳与现代社会生存需求视角进行调查和探究。研究认为原生态红拳和现代红拳生存方式不同,现代社会表现方式存在"生存与发展""守旧与革新""原生态和生存需求"矛盾,研究具体分析现代社会原生态红拳不同层次的生存需求,提出全面贯彻国家相关政策,解决原生态红拳与生存需求矛盾的思考。研究对解决当代社会红拳拳种生存与存在矛盾、拳种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国其他传统拳种的现代社会生存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民族传统体育 体育文化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西部红拳 原生态红拳 现代生存需求 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聚居区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建构研究——以湘西大兴寨苗族抢狮习俗为例 被引量:69
14
作者 白晋湘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24,共9页
湘西大兴寨及其周边地区的抢狮习俗,由传统社会中基于狩猎采集的神灵保佑仪式,演变成为现代社会中基于旅游经济的物质文化需求活动,为探索少数民族聚居区传统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研究文本。采用田野调查、深... 湘西大兴寨及其周边地区的抢狮习俗,由传统社会中基于狩猎采集的神灵保佑仪式,演变成为现代社会中基于旅游经济的物质文化需求活动,为探索少数民族聚居区传统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研究文本。采用田野调查、深度访谈、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湘西苗族抢狮习俗的发展历程、社会结构、时代特征、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客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社会转型过程加剧,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生计方式、民间社会组织、社会性别、文化传承模式等变迁,对传统体育的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建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聚居区 传统体育 物质文化遗产 社会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态体育”悖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的解构与重塑 被引量:43
15
作者 万义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0,共8页
从文化生态学理论出发,结合3个"原生态体育"田野调查个案,采取参与定性观察、实地深度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以及民族志的书写范式,由点及面阐释"原生态体育"的建构过程、社会动因及其内在机制,旨在明晰体育非物质文... 从文化生态学理论出发,结合3个"原生态体育"田野调查个案,采取参与定性观察、实地深度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以及民族志的书写范式,由点及面阐释"原生态体育"的建构过程、社会动因及其内在机制,旨在明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保护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原生态体育"是文化加工、文化移植、文化重建等文化再生产的过程和结果,但也存在虚无主义、封闭守旧、市场裹挟等不良倾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摒弃"原生态体育"的保守理念,进一步厘清保护的对象与边界、树立可持续生态观、构建文化生态模式,并注重社区居民自治、地方政府管理、社会组织指导等生态系统间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体育 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再生产 文化生态 民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形与无形:英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7
16
作者 任塘珂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0-76,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英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英国的主要经验:博物馆教育理念的盛行,扩大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受众;传统体育项目成为公学教育的主要手段,继承和弘扬了英国传统体育文化;单项文化遗产上升为...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英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英国的主要经验:博物馆教育理念的盛行,扩大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受众;传统体育项目成为公学教育的主要手段,继承和弘扬了英国传统体育文化;单项文化遗产上升为法律的形式,间接保护了与其共生的体育非物质文化;传统体育项目成为创意产业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保护之路。对我国的启示:学校教育同博物馆教育结合,拓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渠道;把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升为法律形式,提高保护的效力;注重体育非物质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扩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渠道;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同校园文化相结合,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体育 体育文化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经验 英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对策探析——以红拳为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冬刚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56-159,共4页
随着时代发展与文化变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面临巨大挑战.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运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对陕西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问题进行了探究.阐... 随着时代发展与文化变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面临巨大挑战.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运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对陕西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问题进行了探究.阐述了陕西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拳)的价值特征;提出了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淑芳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3-134,共2页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保护也受到各界专家学者的重视。当前,在保护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研究,认为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应注重新的保...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保护也受到各界专家学者的重视。当前,在保护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研究,认为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应注重新的保护理念,注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保护,文化多元性保护以及动态开放性保护,这样才能切实做好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体育文化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挑战、机遇与对策 被引量:12
19
作者 郑奥成 郑家鲲 王学彬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86,共6页
体育非遗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保护和传承是其时代主题。随着新冠疫情爆发,聚集性活动停摆、文旅产业受冲击、传承人陷“僵局”等一系列挑战,阻碍了体育非遗正常运行。但疫情同时也为体育非遗带来了一定发... 体育非遗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保护和传承是其时代主题。随着新冠疫情爆发,聚集性活动停摆、文旅产业受冲击、传承人陷“僵局”等一系列挑战,阻碍了体育非遗正常运行。但疫情同时也为体育非遗带来了一定发展机遇,数字平台焕发新生机、文旅产业的触底反弹、民族文化精神的振奋需求、实用型的价值观偏移等,为体育非遗的保护发展开拓了新思路。基于疫情背景下体育非遗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了以新理念推进数字化创新发展、以文旅产业反弹之势培植传承人重铸辉煌、以厚重的民族文化精神夯实社会教化、以“经世致用”理念挖掘实用价值等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与发展 挑战 机遇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10
20
作者 郑燕 蔡艺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24,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韩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韩国体育非遗保护的经验主要有:制定体系化法律法规和精准施策;构建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机构;完善传承人培养机制,明确其权利和义务;拓宽大众参与路径,充分发挥网络...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韩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韩国体育非遗保护的经验主要有:制定体系化法律法规和精准施策;构建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机构;完善传承人培养机制,明确其权利和义务;拓宽大众参与路径,充分发挥网络媒介作用;重视本土传承与国际合作相互促进。对我国的启示:健全法治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激发全民自觉保护意识;深入挖掘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助力经济发展;加强国际合作,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充分借助新兴科学技术,开拓和创新传播方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文化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韩国 保护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