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国际性与民族性视角审视我国体育课程文化建设
被引量:17
- 1
-
-
作者
王利国
程传银
刘璐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
出处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5-99,123,共6页
-
文摘
教育国际化导致了体育课程文化的趋同,在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体育课程文化体系中如何保持自身民族体育文化的独特性,成为各国体育课程文化建设的重大问题。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体育课程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就我国体育课程文化建设的民族性与国际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当前,我国体育课程文化建设存在国际性倾向突出而民族性传承不足的现实。分析认为:我国体育课程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加强民族性体育课程文化建设,而其最终目的是追求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和谐融通。最后,就如何加强民族性体育课程文化的建设提出了6点建议。
-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课程文化
民族性
国际性
-
Key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culture
nationality
internationality
-
分类号
G807.01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体育课程文化的后现代课程观反思
被引量:5
- 2
-
-
作者
张家彬
刘际友
孙庆祝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泰山学院体育系
-
出处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60-61,73,共3页
-
文摘
以后现代课程观的视角对体育课程文化的现实状态进行审视,探讨体育课程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属性,以及课程改革背景下课程文化的转向,提出借助于课程文化的转向丰富和发展体育课程文化体系的观点。
-
关键词
后现代课程论
体育课程文化
文化转向
-
Keywords
post-modern curriculum theory
cultur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ltural turning
-
分类号
G807.0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体育课程文化自觉价值取向的后现代视角
被引量:7
- 3
-
-
作者
张宏伟
沈辉
-
机构
南京审计学院体育部
金陵科技学院基础部
-
出处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2-115,共4页
-
文摘
课程的价值取向与价值追求是课程文化关注的核心问题,受现代课程观工具理性的影响,我国体育课程存在着主体性、人文性和建构性三个向度的偏失。从后现代课程观的视角对体育课程文化的现实状态进行审视,文章指出,坚持主体性课程观、"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整体文化建构观的价值取向是体育课程文化自觉的应有选择。
-
关键词
体育课程文化
价值取向
体育教学
-
Keywords
PE curriculum culture
value orientation
PE teaching
-
分类号
G80-05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
-
题名论体育校本课程文化资源开发问题
被引量:4
- 4
-
-
作者
文兰佃
李树怡
-
机构
天津体育学院
-
出处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6-19,共4页
-
文摘
采用文献法、逻辑演绎法和分析法等综合方法,针对体育课程改革在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根本性问题——校本课程文化问题,作为研究立论的基础,从资源开发的视角着重探讨"体育校本课程文化资源开发问题"。比如,从体育校本课程文化资源开发所面临着的和实践中所涉及到的基础理论问题、现实性问题、开发视域问题、实践性探索问题等,并从这四个方面着力解决体育校本课程文化建设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以加强体育校本课程文化建设思路。当然,建设体育校本课程文化的目的在于顺应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度,重新构建以校为本和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双重体育文化新理念,以期重塑学校体育新文化并加以建构。
-
关键词
体育课程资源
体育校本课程资源
课程文化/体育校本课程文化资源开发
对话文化/师生关系文化
-
Keywords
Resources of PE coursel Resources of school-based PE course
Curriculum cultur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ltural resources of PE course
Conversational culture
Culture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
-
分类号
G807.0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基于主体性建构师生关系向度的体育课程创新研究
被引量:11
- 5
-
-
作者
赵富学
程传银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
-
出处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7-123,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4CTY01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890049)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KYZZ16_0440)
-
文摘
主体性建构师生关系是在体育课程创新过程中形成的新型师生合作关系,强调由教师判断体育课程教学效果与质量,由学生判断体育课程学习结果和水平,目的在于重新认识体育课程创新对促进教师和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价值和意义。通过追求理解与倾听共生的体育课程效能,形成信任与尊重并存的体育课程体验,创设自由与平等并重的体育课程环境,可为体育课程创新过程中主体性建构师生关系的形成创造条件。采用建立课程创新组织、选择课程创新主题、评价与改进创新成果、开展课程创新活动等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基于主体性建构师生关系向度的体育课程创新程序设计问题。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调适、创设、反思、建构和参与体育课程创新过程,发挥主体性建构师生关系在体育课程创新中的作用与功能,有利于体育课程创新多元化路径的形成。
-
关键词
主体性建构
师生关系
体育课程创新
体育课程环境
体育课程文化
-
Keywords
construction of subjectiv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P.E.curriculum innovation
P.E.curriculum environment
P.E.curriculum culture
-
分类号
G807.01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