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体育精神引领运动项目文化规范化建设的价值与方略 被引量:2
1
作者 晋毅鹏 黄莉 付志铭 《体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8,共11页
运动项目文化规范化建设是推动体育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华体育精神作为体育领域的核心价值体系,为这一建设提供了思想框架与行动指南。运用实地调研、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中华体育精神引领运动项目文化规范化建设的价值... 运动项目文化规范化建设是推动体育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华体育精神作为体育领域的核心价值体系,为这一建设提供了思想框架与行动指南。运用实地调研、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中华体育精神引领运动项目文化规范化建设的价值与方略。研究认为,中华体育精神引领运动项目文化规范化建设有助于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具有扩大社会吸引力和辐射力、提供竞技体育发展动力、赋能体育产业文化内涵、助力体育文化转型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5个方面的价值意蕴。基于文化层次理论与相关政策文件,从物质、制度、行为、精神文化4个维度,提出中华体育精神引领运动项目文化规范化建设的着力方向。从运动项目文化规范化建设的角度提出加强运动项目历史辑录,打造运动项目文化标识,塑造运动项目文化形象,完善运动项目荣誉体系,凝练运动项目精神内涵,加强运动项目文化教育5个方面的实践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强国 运动项目文化 中华体育精神 规范化建设 体育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的追寻:中华体育精神文化内涵的本源探赜与历史审视
2
作者 刘欣然 张宇强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31,155,共8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从中华文明源起的思考中追寻中华体育精神的文化基因与内核,对中华体育精神进行解析。中华体育精神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从历史性“一元多流”的理念中,探查中华体育精神的塑造与演化;从民族性“多元一体”的格局中,... 采用文献资料法,从中华文明源起的思考中追寻中华体育精神的文化基因与内核,对中华体育精神进行解析。中华体育精神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从历史性“一元多流”的理念中,探查中华体育精神的塑造与演化;从民族性“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寻觅中华体育精神的生成与发展,历史性和民族性成为寻找中华文明源起可能性的双向度。在中华体育精神文化内涵的历史表达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华文明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蕴藏深厚的文化底蕴,并逐步衍生出“仁义博爱、以人为本、言行合一、公平正义、贵和尚中、兼容并蓄”的中华体育精神文明性思维谱系,两者之间思想脉络清晰且多义。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思想血脉与文化肌理,不断诠释与呈现中华文化与中国精神的内涵实质,能够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的历史演进,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实践形态与文化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 中华文明 中华文化 中华体育精神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游戏赋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转向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加豪 陈家起 +3 位作者 高奎亭 蒋全虎 尹作亮 郭振华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3,共11页
推进体育非遗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已是体育非遗于数字化时代进程中“活”下来、“传”下去以及“火”起来的必然趋势,数字游戏凭借独有特性为体育非遗传承发展提供了崭新思路。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在对数字游戏概念内... 推进体育非遗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已是体育非遗于数字化时代进程中“活”下来、“传”下去以及“火”起来的必然趋势,数字游戏凭借独有特性为体育非遗传承发展提供了崭新思路。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在对数字游戏概念内涵认识的基础上,对数字游戏赋能体育非遗传承发展的逻辑理路、关键障碍及实践转向展开探讨。研究认为,数字游戏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底层架构,通过算法逻辑与数字界面实现交互体验的文化娱乐形态,具有虚拟性、交互性、衍生性以及跨媒介性四大核心特征;数字游戏从“记忆、传承、创新、传播”四个层面赋能体育非遗活态保护、理解认同、开发利用、传播出海,成为数字游戏赋能体育非遗传承发展的内在逻辑;数字游戏赋能体育非遗传承发展过程中仍面临法律框架薄弱引发知识产权纠纷、赋能导向失当引致文化偏颇失真、人才技术短缺制约行业持续发展等关键障碍。据此,提出了未来的实践转向,应从筑牢制度基石、革新保障举措,精准融合导向、确保文化本真,培育专才队伍、创新技术研发等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游戏 文化数字化 活态传承 传承发展 文化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三重结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彭文杰 高亮 周结友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1,共12页
在非遗数字化的背景下,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基于文化接合理论,分析数字化技术对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内在机理。研究认为:1)体育非遗的保护传承核心在于体育非遗实践、体育非遗符号与体育非遗知识结构的接合过程... 在非遗数字化的背景下,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基于文化接合理论,分析数字化技术对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内在机理。研究认为:1)体育非遗的保护传承核心在于体育非遗实践、体育非遗符号与体育非遗知识结构的接合过程是否稳固和动态更新;2)数字化技术促进体育非遗实践分为四个层面,制度层面促进体育非遗治理体系效率提高;经济层面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增长;社会层面促进体育非遗文化多样;环境层面促进体育非遗环境治理;3)数字化技术促进体育非遗符号分为三个层面:数字技术促进体育非遗符号的记录与建档;复原与再现;传播与变现;4)数字化技术促进体育非遗知识结构分为两个层面:体育非遗知识结构的积累与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接合 数字化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作用机理与推进策略
5
作者 马振川 万义 白晋湘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2,共7页
数字技术为新时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赋予新动能。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审视数字技术赋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作用机理,并进一步提出推进策略。研究认为:数字技术作为新引擎,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数字技术为新时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赋予新动能。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审视数字技术赋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作用机理,并进一步提出推进策略。研究认为:数字技术作为新引擎,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产生新效能,其作用机理表现为重塑体育非遗的保护方式、复建体育非遗的传承场景、拓展体育非遗的传播通路、改进体育非遗的产业样态。据此,从保护方式、传承场景、传播通路、产业样态4个方面提出推进策略:加快体育非遗数据体系完善,加快体育非遗虚拟空间开发,加快体育非遗数字传媒利用,加快体育非遗智能科技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 作用机理 文化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生态建设探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曹胡丹 潘怡 陈连朋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0,共7页
运用实地调查、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探析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生态建设的价值、问题,并提出路径。价值:发挥文化功能,塑造非遗认同;实现技术存真,助力非遗传承;推动组织参与,促进非遗发展;提升数智管理,营造非遗环境。问题... 运用实地调查、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探析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生态建设的价值、问题,并提出路径。价值:发挥文化功能,塑造非遗认同;实现技术存真,助力非遗传承;推动组织参与,促进非遗发展;提升数智管理,营造非遗环境。问题:文化品质亟待提升,数字技术水平较低,组织协同有待加强,管理体系尚不完善。路径:复刻原生文化意涵,深挖非遗文化元素;推进数字基础建设,完善技术互鉴渠道;构建传播协同机制,提倡多元主体合作;加强非遗产权保障,提升数字监管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体育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生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时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与活态传承研究——评《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多维传承路径研究》
7
作者 陈志凌 任丽丽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I0009-I0009,共1页
信息化时代就是信息产生价值的时代。信息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在信息化时代,如何利用传承这些非遗文化,让非遗文化焕发新的光彩,已成为学界与业界研究探讨的重要议题。《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 信息化时代就是信息产生价值的时代。信息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在信息化时代,如何利用传承这些非遗文化,让非遗文化焕发新的光彩,已成为学界与业界研究探讨的重要议题。《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多维传承路径研究》一书是李雨竹著,2025年由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时代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区域重大发展战略下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区域空间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06—2021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实证
8
作者 代刚 郭育竹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96,F0003,共14页
为进一步挖掘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化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空间分布,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推动我国国家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实施,综合利用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系统分析涉及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经济带、长三角地区和... 为进一步挖掘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化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空间分布,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推动我国国家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实施,综合利用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系统分析涉及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经济带、长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5个区域的我国国家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空间分异情况以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这5个区域内的国家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量占全国总数量的76.7%,说明现阶段我国国家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区域空间分布特征基本满足我国国家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布局的需求。2)虽然现阶段我国国家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比较明显,并呈现出集聚的空间分布形态,但是区域内发展不平衡,尤其是长江经济带下游区域和黄河流域生态经济带中上游区域呈现出的次冷区和冷区空间分布特征。3)长三角地区只有浙江省完成高效型区域的跃迁,京津冀地区中北京市和河北省完成了高效型区域的跃迁,长江经济带上游区域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完成了高效型区域的跃迁,黄河生态经济带以四川省、山东省和山西省为代表的区域实现了高效型区域的跃迁,粤港澳大湾区只有广东省完成了高效型区域的跃迁。4)从影响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差异的因素来看,整个民族文化因素影响力最大,其中地区国家级传统村落数影响力最大,自然地理因素中的地形地貌因素影响力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区域重大发展战略 区域空间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饭圈文化”的衍生逻辑、现实困境与归正之道
9
作者 黄越 吴亚婷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7,共7页
“饭圈文化”蔓延至体育领域,引发社会各界关注。本文从体育运动本身剖析体育“饭圈文化”的衍生逻辑,审视其现实困境,并提出归正之道。研究认为:“饭圈文化”发展至体育圈,是运动员竞技成绩的天然光环和流量、体育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加... “饭圈文化”蔓延至体育领域,引发社会各界关注。本文从体育运动本身剖析体育“饭圈文化”的衍生逻辑,审视其现实困境,并提出归正之道。研究认为:“饭圈文化”发展至体育圈,是运动员竞技成绩的天然光环和流量、体育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加持、新媒体时代粉丝的社会参与、趣缘共同体下群体关系的维系等多种因素叠加的必然结果。从个体、群体、社会和文化4个维度审视体育“饭圈文化”的现实困境:个体之维,情感表达的自我迷失;群体之维,规训压制的盲目服从;社会之维,资本裹挟的消费漩涡;文化之维,泛娱乐化的话语沦丧。基于此,提出尊重个体诉求,强化全过程教育引导;更新圈层规则,完善组织规范与机制;加强资本监管,使资本回归服务初衷;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强化价值引领等助推体育“饭圈文化”健康发展的归正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饭圈” 体育“饭圈文化 体育文化 协同治理 中华体育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自信自强视域下中华体育精神的价值逻辑、困境探赜与实践方略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兵 王茹月 王月华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0,共7页
中华体育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在体育领域的结晶,迸发出独特价值和生命力。基于文化自信自强视域,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历史分析法,阐释中华体育精神历久弥新、踵事增华的价值逻辑。当前,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依然存在体育领域意识... 中华体育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在体育领域的结晶,迸发出独特价值和生命力。基于文化自信自强视域,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历史分析法,阐释中华体育精神历久弥新、踵事增华的价值逻辑。当前,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依然存在体育领域意识形态风险频发、群众体育精神力量汇聚不足、高校体育思政价值发挥有限、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发展面临挑战、国际体育事务话语传达受阻等困境。因此,必须举旗帜,明确中华体育精神的弘扬方向;聚民心,扩大中华体育精神的社会影响;育新人,培养中华体育精神的践行人才;兴文化,增强中华体育精神的传承底气;展形象,发挥中华体育精神的国际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体育精神 体育文化 文化自信自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体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强国视域下中华体育精神:内涵、价值与赓续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洁清 李娟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2-39,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归纳等方法,探究文化强国视域下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价值,并提出赓续路径。内涵: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科学求实、遵纪守法的实干精神,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价值:推进文化铸魂,促进人的全面发...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归纳等方法,探究文化强国视域下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价值,并提出赓续路径。内涵: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科学求实、遵纪守法的实干精神,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价值:推进文化铸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文化自信,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深化文明交流,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根基。赓续路径:以文化自觉为动力,发展本民族体育文化;以文化自信为底气,推进体育文化为民服务;以文化传播为桥梁,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管理 中华体育精神 文化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叙事体系构建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丰 朱大梅 +1 位作者 吴若熙 李平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8-74,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叙事构建的内涵、价值进行研究,并提出构建路径。价值:塑造国家形象,增强文化自信,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现状:叙事主体单一,叙事边界受阻,叙事缺乏内涵。构建路径:...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叙事构建的内涵、价值进行研究,并提出构建路径。价值:塑造国家形象,增强文化自信,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现状:叙事主体单一,叙事边界受阻,叙事缺乏内涵。构建路径:扩充叙事主体,构建多主体协同传播体系;拓展叙事渠道,形成体育非遗海外传播矩阵;丰富叙事内容,构建多元化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体育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对外传播 叙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阶段中韩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基于GIS空间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红娣 吴志恒 +1 位作者 吕福祥 苏健蛟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133,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GIS空间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中韩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与人口密度、区域经济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影响关系,是对新发展阶段中韩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优势的现实审视。研究发现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GIS空间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中韩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与人口密度、区域经济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影响关系,是对新发展阶段中韩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优势的现实审视。研究发现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一个高度核心密度圈和三个次级核心密度圈,属于聚合型分布特征;韩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一个高度核心密度圈和一个次级核心密度圈,属于分散型分布特征。综合来看,中韩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受人口密度、区域经济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较为显著。研究认为新发展阶段是中韩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实践与探索、回归与变迁的过程,需要破解人口密度、区域经济和地理环境等重要因素带来的不利条件,方能适应其在新发展阶段的发展之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韩国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赜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戈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4,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探究我国体育非遗保护现状、困境,并提出保护路径。现状:完善的顶层设计提供了政策保障,多样化的保护措施构建了多元化保护模式,产业化发展模式推动保护工作可持续发展。困境:机制建设不完善,业态融合不足...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探究我国体育非遗保护现状、困境,并提出保护路径。现状:完善的顶层设计提供了政策保障,多样化的保护措施构建了多元化保护模式,产业化发展模式推动保护工作可持续发展。困境:机制建设不完善,业态融合不足,保护场域受限制,传承主体难以为继。路径:加强机制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加强业态融合,全面激活动力;融入当代生活,展现时代价值;完善传承机制,增强存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体育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守与跨越: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边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洪珅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88,共10页
边界是文化的一般属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边界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统摄其在保护、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而深入探究问题的致因和纾解路径。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边界的概念界定为基础,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边界分为地理... 边界是文化的一般属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边界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统摄其在保护、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而深入探究问题的致因和纾解路径。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边界的概念界定为基础,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边界分为地理边界、社群边界、代际边界、技术(艺)边界、价值边界和文化边界6个类型,并依据不同参照概括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边界具有存在形态的抽象性、存续过程的长期性、类型之间的关联性、表现形式的动态性和实际影响的两面性5个特征。研究认为,明确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边界问题,能够增强其主体认知的系统性,明晰其工作核心与边缘,理顺其利益相关者关系和维持其个性品格。在保护、传承和发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中,应理性对待不同类型、不同作用的边界,在坚守与跨越之间寻求平衡,以此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边界 特征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体育教学促进体育文化传播的价值及策略研究——评《高校体育教学与体育文化融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亚亮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体育健身的需求日益增强。体育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在增强人民身体素质、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提升国家软实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意识引导作用。高校体育教学是体育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播先进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体育健身的需求日益增强。体育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在增强人民身体素质、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提升国家软实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意识引导作用。高校体育教学是体育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播先进的体育文化观念、塑造学生的体育精神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李进文编著的《高校体育教学与体育文化融合发展研究》是一部系统探究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和体育文化传播协同发展的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 体育文化传播 意识引导 体育精神 人民精神生活 体育健身 协同发展 体育文化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景理论视域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传承空间建构 被引量:6
17
作者 罗佳宁 罗亮 +1 位作者 石雪菲 孙晋海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21,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场景理论视域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传承空间建构、困境及策略。空间建构:社区空间提供生产和交流互动平台,基础设施是文化传承的物质表现形式,多样性人群是文化传承发展的主体力量,文化活动是...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场景理论视域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传承空间建构、困境及策略。空间建构:社区空间提供生产和交流互动平台,基础设施是文化传承的物质表现形式,多样性人群是文化传承发展的主体力量,文化活动是参与体验的载体,文化价值观是传承的灵魂。建构困境:原始场域消失,传承空间狭窄;基础设施缺乏,传承载体受限;传承者流失,受众崇尚偏移;活动形态繁杂,传承项目失衡;社会认可度低,价值观趋于功利。建构策略:实体与虚拟相结合,加强场域的联动性;建设基础服务设施,提高设施的保障性;多元群体形成合力,促进参与的全员性;组织宣传文化活动,明确活动的指向性;挖掘非遗文化内蕴,把握价值的引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传承空间 场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视域下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动力机制及路径 被引量:5
18
作者 相金星 赵玉颖 郭振华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4,45,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社会资本视域下对少数民族体育非遗传承价值、动力机制、困境,并提出传承路径。价值:弘扬传统体育文化的制度规范,塑造身体文化认同的信任机制,建构生活实践参与的关系网络。动力机制:制度规范是仪式...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社会资本视域下对少数民族体育非遗传承价值、动力机制、困境,并提出传承路径。价值:弘扬传统体育文化的制度规范,塑造身体文化认同的信任机制,建构生活实践参与的关系网络。动力机制:制度规范是仪式秩序塑造的保障,组织框架是文化网络链接的基础,文化根基是情感认同形成的关键,实践参与是文化脉络延续的标识。困境:制度保障不完善,互惠规范体系不足;组织框架不健全,网络节点协同不畅;价值挖掘不深入,理念认同逐渐松动;实践参与不广泛,文化内涵感悟不强。路径:完善制度规范,建构传统文化保障体系;健全组织框架,搭建文化生态融合模式;深挖文化内涵,凝聚理念价值认同意识;拓展实践参与,实现文化底蕴具身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体育 物质文化遗产 社会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转型研究 被引量:32
19
作者 司马昊翔 戴俭慧 彭响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5,共8页
新质生产力是赋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动力。本文采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法,系统阐述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非遗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推进困囿与实践路径。研究认为,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工具和新型劳动对象是赋能体育非... 新质生产力是赋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动力。本文采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法,系统阐述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非遗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推进困囿与实践路径。研究认为,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工具和新型劳动对象是赋能体育非遗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具有高科技保护、高效能传承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指向,存在技术创新、数据驱动、产业融合、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逻辑共契。面临的推进困囿:技术融合与技术应用的实践难题、数据采集与信息保护的平衡问题、人才匮乏与人才流失的现实挑战、产业融合与市场推广的阻滞困境以及文化剥离与文化复刻的再生困难。据此提出实践路径: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提升技术应用效能;精准采集数据信息,优化信息管理机制;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打造专业传承团队;深化产业融合进程,拓展市场开发路径;加大传播普及力度,探索数字场景交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转型 传统体育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核心要素的若干问题论述 被引量:7
20
作者 程馨 李守培 +1 位作者 曹雪莹 程大力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6-72,96,共8页
传承人认定、身体技艺认证、文化空间认同是体育非遗传承实践的基础和逻辑起点,这些核心要素在体育非遗传承中呈现出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中存在行政主导与伦理规范之间的反差、文化取向与实用优先之间的权衡问题;身... 传承人认定、身体技艺认证、文化空间认同是体育非遗传承实践的基础和逻辑起点,这些核心要素在体育非遗传承中呈现出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中存在行政主导与伦理规范之间的反差、文化取向与实用优先之间的权衡问题;身体技艺认证中存在史实导向与虚无应对之间的矛盾、身体技艺的过度阐释与强制阐释双重问题;文化空间认同中存在系统内部传承中的文化认同降低、外部元素冲击下的传承空间萎缩变质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吸收更多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者进入体育非遗传承工作中,构建专业的体育非遗知识体系,践行尊重历史文化的道德底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守正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身体技艺 文化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