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基本问题 被引量:70
1
作者 肖林鹏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2,共3页
谁来供给、供给什么、如何供给是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面临的三个基本问题。体育行政部门、准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企业、个人等都可以作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主体。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内容取决于公共体育需求。公共体育服务供给... 谁来供给、供给什么、如何供给是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面临的三个基本问题。体育行政部门、准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企业、个人等都可以作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主体。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内容取决于公共体育需求。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方式主要包括政府供给、市场供给和志愿供给三种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管理 公共体育服务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影响因素与对策 被引量:15
2
作者 芦军志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59,共5页
通过对广州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基本现状的调查,对其供给主体、渠道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旨在探索新时期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特点和途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革与发展对策。
关键词 城市社区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 影响因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治理:县级政府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与消解 被引量:21
3
作者 花楷 刘志云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85-490,共6页
针对当前县级政府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困境,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在阐述协同治理与县级政府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分析其"碎片化"表征,探寻协同治理消解路径。研究认为当... 针对当前县级政府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困境,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在阐述协同治理与县级政府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分析其"碎片化"表征,探寻协同治理消解路径。研究认为当前县级政府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的表征为:职能碎片化:预期定位与实际能力不符;责权碎片化:权、责、利相互剥离;协作碎片化:政府主导、社会协作机制失灵;决策碎片化:目标与过程脱节。分析得出协同治理的消解路径为:打造顶层设计,提供制度保障:协同服务性政府转型与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改革;夯实经济基础,促进财政投入稳步增长:协同本级政府财政投入与上级政府转移支付;治理供给结构,构建多中心供给格局:协同政府与其他主体供给体系;完善保障体系,实现监督制度化:协同绩效评价体系与市场监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政府 体育公共服务供给 碎片化 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新时代县域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协同治理——以A省J县为个案 被引量:16
4
作者 孙姗姗 刘晓宇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19,共8页
体育公共服务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供给升级是体育领域应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基本策略,县域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协同治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路径。以协同治理理论为依据,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跨学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 体育公共服务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供给升级是体育领域应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基本策略,县域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协同治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路径。以协同治理理论为依据,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跨学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县域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协同治理展开逻辑检视。县级政府在体育公共服务供给领域的“一元权威”成了供给升级的掣肘,主要表现在供给理念上,“全能型”供给定位;财政投入上,事权与财力倒置;供给体系上,“碎片化”导致体系无秩序。据此形成新时代县域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协同治理框架捋秩序,协同供给主体职能;建机制,协同促进财政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和促进社会主体供给的政策引导机制;抓实效,协同政府绩效评价的内部制衡和市场的外部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公共服务供给 协同治理 县域 碎片化 治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体育服务的公共性研究 被引量:39
5
作者 汤际澜 徐坚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0-514,共5页
从政府职能和公共物品角度对于公共体育服务的探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视域局限,对公共体育服务公共性的探讨有助于把握其本质特征。通过对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供给目标、供给客体和供给内容的公共性进行分析,揭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 从政府职能和公共物品角度对于公共体育服务的探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视域局限,对公共体育服务公共性的探讨有助于把握其本质特征。通过对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供给目标、供给客体和供给内容的公共性进行分析,揭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应以公共性作为其理念指导,供给目标应以公共性作为其价值标准,供给客体应以公共性作为其实现基础,供给内容应以公共性作为其约束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体育服务 公共性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制”治理:内涵、困境与应对 被引量:17
6
作者 马德浩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0-66,共7页
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制”治理对于我国构建覆盖面更广、功能更加健全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具有重要作用,不仅有助于激励地方政府重视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也为体育社会组织和市场组织参与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提供了机会,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公... 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制”治理对于我国构建覆盖面更广、功能更加健全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具有重要作用,不仅有助于激励地方政府重视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也为体育社会组织和市场组织参与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提供了机会,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公共体育服务经费被地方政府变相转移的可能。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制”治理目前面临一些现实困境,如“一刀切”式的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建设难以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存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一次性消费”倾向,缺乏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弱化了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的作用发挥,难以形成有效的制度嵌入;容易造成马太效应,拉大不同区域的公共体育服务发展差距等。为优化公共体育服务的“项目制”治理,一是在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制”治理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二是重视对公共体育服务项目的统筹规划、过程监督与绩效评估;三是强化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制”治理的制度嵌入;四是充分考虑不同区域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差异;五是引导社会组织和市场组织参与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制”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治理 公共体育服务 “项目制”治理 公共体育服务项目 体育服务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体育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上海市青少年体育消费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徐开娟 曾鑫峰 黄海燕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43,共7页
青少年作为体育消费的潜力群体,其消费观念和消费规模将对未来我国体育消费的发展起重要的引领作用。文中基于2017年上海市居民体育消费调查的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青少年体育消费的层次、结构、项目、影响... 青少年作为体育消费的潜力群体,其消费观念和消费规模将对未来我国体育消费的发展起重要的引领作用。文中基于2017年上海市居民体育消费调查的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青少年体育消费的层次、结构、项目、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2017年上海市青少年人均体育消费为3483元,以实物型消费为主,但同时以体育旅游为代表的新兴消费业态的潜力正在不断释放;(2)青少年体育参与、运动技能培养、代际文化传递均对体育消费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服务型消费对于体育参与程度的要求更高。(3)人口结构变量中,性别、所处教育阶段、家庭收入水平等对青少年参与服务型消费的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基于上述结论,在加强体育服务产品供给、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培训、重视体育文化资本的代际传递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消费 体育参与 运动技能培养 体育服务产品供给 代际文化传递 体育服务类A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划分标准下不同人群健身行为主观幸福感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邢晓燕 李骁天 王凯珍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88-394,共7页
为了给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提供具体的指向,采用问卷调查法、心理测量、数理统计法,首先,通过聚类分析将调查样本聚合为5个使用体育服务人群,分别为"低服务"经常锻炼人群(23.5%)、"知识高关注"部分经常锻炼人群(17.7%)... 为了给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提供具体的指向,采用问卷调查法、心理测量、数理统计法,首先,通过聚类分析将调查样本聚合为5个使用体育服务人群,分别为"低服务"经常锻炼人群(23.5%)、"知识高关注"部分经常锻炼人群(17.7%)、"高服务"部分经常锻炼人群(6.4%)、"参加/使用"体育活动/服务人群(42.9%)、"不参加/使用"体育活动/服务人群(9.5%)。其次,通过ANOVA分析对不同健身行为人群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健身质量"成为居民获取主观幸福感、感知美好生活的主要影响因素。居民因为全民健身行为获得的主观幸福感"增量"主要发生在2个阶段。在第1个阶段,当一个原本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开始参加体育锻炼后,主观幸福感有可能得到明显提升。体现在"经常参加锻炼"人群、"参加锻炼却不达标"人群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不参加锻炼"人群。在第2个阶段,当一个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因为使用体育服务而获得优质的健身体验时,主观幸福感有可能得到明显提升。体现在"高服务"部分经常锻炼人群、"知识高关注"部分经常锻炼人群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低服务"经常锻炼人群、"参加/使用"体育活动/场地人群。最后,针对不同人群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健身 全民健身行为 体育参与 健身质量 健身需求 体育服务供给 主观幸福感 体育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