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行教育体制下体育教师培养的课程制度 被引量:6
1
作者 许瑞勋 张建 段金霞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1-124,共4页
通过对我国体育教师培养体制、尤其是课程制度的现状分析与讨论,以期对体育教师培养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体制 体育教师培养体制 体育教师培养课程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 被引量:9
2
作者 杨万林 王利明 杨万森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7期63-64,共2页
体育教育专业一直肩负着培养体育教师的使命,应随着教师教育专业化理念的确立而发展。然而,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2003版课程方案)却背离了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理念,是一种异位的改革。要实现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首先必须明确体育教育... 体育教育专业一直肩负着培养体育教师的使命,应随着教师教育专业化理念的确立而发展。然而,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2003版课程方案)却背离了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理念,是一种异位的改革。要实现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首先必须明确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体育教师,并以建构合理的体育教师知识结构为目的设置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体育教师 教育专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程改革下中学体育教师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凌姝 季浏 汪晓赞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8-110,共3页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中学体育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同时也为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体育教师必须根据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应地培养并提高自身的能力。本文在阐述新课程标准概要和对中学体育...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中学体育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同时也为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体育教师必须根据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应地培养并提高自身的能力。本文在阐述新课程标准概要和对中学体育教师的一些能力要求的前提下,着重讨论新课程改革下中学体育教师能力的培养。中学体育教师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同时,应更注重学生的健康发展,发挥体育健身与育人的功能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标准 体育教师 能力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模仿到依附:中国体育教师培养课程改革反思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爱锋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6-89,共4页
从宏观上分析了我国近百年体育教师培养课程历程 ,归结出我国面向 2 1世纪体育教师培养课程新体系的构建思路与原则 ,如创新性原则等 ,并指出我国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发展应实事求是的走“特色”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体育教师 中国体育 教师培养 课程改革 课程发展 体育教育专业 中国 构建思路 发展道路 宏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专业教改实验为例 被引量:34
5
作者 黄爱峰 王健 +2 位作者 郭敏 刘珍 王维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3-68,共6页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是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法,介绍并分析了华中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基于教师专业标准的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验过程。研究指出:从"指导方案"到"专业标准&qu...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是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法,介绍并分析了华中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基于教师专业标准的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验过程。研究指出:从"指导方案"到"专业标准"的参照转换是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可行路径之一。其具体内容包括:以"拓展学生自由学习空间"为理念的方案结构调整,以"专业课程信息化建设与研究型教学模式推广"为主导的课程大纲改变,以"效率提升"为标志的教育实践环节强化以及以"助推核心竞争力生成"为核心的多元平台创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师专业标准 体育教育专业 培养方案改革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 被引量:7
6
作者 白文飞 徐玲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63-66,共4页
北京市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中,重必修轻选修,缺乏一定的灵活性。课程内容上,实用性、针对性、先进性、实践性不够。因此要以培养目标为依据,优化课程设置,改革课程内容,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师 继续教育课程 课程内容 选修 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 北京 改革 缺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化 被引量:18
7
作者 胡飞燕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0-82,共3页
在对角色的定义和传统体育教师角色剖析的基础上,指出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体育教师应扮演的角色:课程内容的开发者、选择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育者,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课程改革的研究者,学生求知和发展的激励者,全民健... 在对角色的定义和传统体育教师角色剖析的基础上,指出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体育教师应扮演的角色:课程内容的开发者、选择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育者,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课程改革的研究者,学生求知和发展的激励者,全民健身的服务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标准 体育教师 角色 教师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课程制度设计探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赵文平 王晓军 高雅琴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12,共8页
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课程体系一体化,中高本一体化的职业教育课程制度直接影响课程体系一体化建设的质量。基于本体论、类型论、系统论视角阐述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课程制度内涵,可以从规则、对象、理念、... 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课程体系一体化,中高本一体化的职业教育课程制度直接影响课程体系一体化建设的质量。基于本体论、类型论、系统论视角阐述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课程制度内涵,可以从规则、对象、理念、载体四个层面得出中高本一体化职业教育课程制度的结构要素,分别为:中高本一体化的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与评估体系、中高本一体化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多元参与者协同、中高本一体化职业教育课程的价值观导向与行动体系转型、中高本一体化职业教育课程的实施平台与资源。支持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课程制度设计策略是:确立中高本一体化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与质量保障体系,适应多元化学习需求的中高本一体化职业教育课程设计,融合创新与实践的中高本一体化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策略,利用实践经验和现代技术资源支持中高本一体化职业教育的课程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本一体化 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课程 课程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雷恩高师职前体育教师跨学科素养培养的举措及启示 被引量:9
9
作者 董国永 李健宝 卓贞梅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1-88,共8页
法国雷恩高等师范学院历来对跨学科素养尤为关注,长期致力于帮助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以此培养大批具备优良跨学科素养的体育教师。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雷恩高师体育教师职前培养的课程体系进行研究,认为其培养职前体育教师跨学科素养的主... 法国雷恩高等师范学院历来对跨学科素养尤为关注,长期致力于帮助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以此培养大批具备优良跨学科素养的体育教师。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雷恩高师体育教师职前培养的课程体系进行研究,认为其培养职前体育教师跨学科素养的主要举措有:确立跨学科素养培养目标,设置完备的跨学科课程体系,注重跨学科课程的知识互通性,强调跨学科学习和跨学科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吸纳不同评价手段以增加跨学科素养评价的多样性,统筹多方教学资源以优化跨学科课程教学的协作性。结合我国国情并以新时代教师素质要求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导向,为改进我国体育教师跨学科素养的培育提出针对性建议,旨在为我国输送满足当下社会需求、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的优秀体育教师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师 跨学科素养 职前培养 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壬戌学制时期体育教师培养培训机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玉宝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2-89,共8页
壬戌学制开启了中国教育转型的新征程,期间创设的体育教师教育机构与晚清癸卯学制时期形成巨大反差。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从多方面对该时期创设的16个体育教师培养培训机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机构集中创设于1922年... 壬戌学制开启了中国教育转型的新征程,期间创设的体育教师教育机构与晚清癸卯学制时期形成巨大反差。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从多方面对该时期创设的16个体育教师培养培训机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机构集中创设于1922年至1925年间,整体呈现先增后减特征;存在官办、会办、民办3种性质的机构,三者数量相当,呈并驾齐驱之势;以体育专修科、体育系、体育师范学校三类命名为主,以“体操”为主题的命名已经终结;修业年限存在2年、3年、4年3种形式,以2年为主,整体修业年限较之以前明显延长;学分制成为各机构课程及教学管理重要形式,课程类型走向多元化但以必修与选修的二分法为主流分类,学科类课程门数明显增多,教育教学类课程受到重视,多数机构学科课程占比高于术科课程、必修课程高于选修课程,体育教师教育整体课程体系已基本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戌学制 体育教师教育 培养培训机构 体育课程 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出师范教育 培养合格的初中体育教师
11
作者 尚希程 郑义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51-252,共2页
1 突出师范特点,明确培养目标我省现有10所师范专科学校,其中六所开办体育专业,已培养出大批初中体育教师充实中学,大大缓解了体育教师紧缺的现象。目前城镇中学体育师资已趋向饱和,但农村中学师资仍然奇缺,急需补充。周口地区在河南省... 1 突出师范特点,明确培养目标我省现有10所师范专科学校,其中六所开办体育专业,已培养出大批初中体育教师充实中学,大大缓解了体育教师紧缺的现象。目前城镇中学体育师资已趋向饱和,但农村中学师资仍然奇缺,急需补充。周口地区在河南省师资队伍建设中还是一个比较先进的地区,但城镇与农村体育教师之间的比例尚有很大的差距,而其它地区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缺乏更严重,培养适应农村教育发展的合格的初中体育老师,才是当前师专体育系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初中 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目标 农村教育发展 中学体育教师 课程设置改革 选修课 能力培养 知识结构 专业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中的制度设计与课程安排 被引量:11
12
作者 柳海民 金美福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6-81,90,共7页
对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要作为未来教育家奠基性系统工程,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培养实践等方面实施全新的设计。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由纵向学习时限模式和横向培养过程模式构成。纵向时限模式采取4+2本硕一体化的制度设计。其招生对... 对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要作为未来教育家奠基性系统工程,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培养实践等方面实施全新的设计。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由纵向学习时限模式和横向培养过程模式构成。纵向时限模式采取4+2本硕一体化的制度设计。其招生对象是推荐免试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学习方式是在职攻读。横向培养过程模式的实践表达是: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高素质。本科阶段的课程结构采取四大模块。教育硕士阶段的课程安排应是专业理论和教育能力的双提高设计。课程体系本硕连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教育家 培养工程 制度设计 课程安排 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教师课程选修制度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彦功 《成人教育》 2004年第6期28-29,共2页
课程选修制度不仅能很好促进高校教师知识水平及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而且还可以作为教师获取更高学位的新型培养模式,也是最方便最廉价最有效的继续教育方式。
关键词 高校 课程选修制度 教师教育 继续教育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体育教师教育改革的新进展及其启示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君 董佳佳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3-136,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日本体育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进行分析,以求洞察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体育教师教育改革的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培养机构改革,设置教职研究生院培养体育教师;改革体育教师培养课程...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日本体育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进行分析,以求洞察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体育教师教育改革的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培养机构改革,设置教职研究生院培养体育教师;改革体育教师培养课程,逐步凸显"实践主义"取向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师的在职研修体系,促进体育教师教育的终身化发展等内容是日本体育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发展趋势。日本体育教师教育改革的新进展可以为目前正处于关键时期的我国体育教师教育改革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改革体育教师培养机构,促进体育教师教育重心上移;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合理调整体育教师培养课程;完善体育教师的在职研修,构筑体育教师终身教育发展体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师教育 培养机构 培养课程 在职研修 改革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体系构建
15
作者 叶丽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18-124,共7页
课程体系构建是推动职业院校实施“专创融合”的基础,亦是“1+X”证书制度试点的依托。“1+X”证书制度融入职业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体系,有利于提高“多技能+双创”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厘清专业科目和创新创业科目间内在关联,打造个... 课程体系构建是推动职业院校实施“专创融合”的基础,亦是“1+X”证书制度试点的依托。“1+X”证书制度融入职业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体系,有利于提高“多技能+双创”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厘清专业科目和创新创业科目间内在关联,打造个性化“专创融合”教学方案。基于“1+X”证书制度,对职业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展开探究,构建包含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过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进一步从“专业+就业+产业”三业融合、“平台课+实践课+学分课”三课融合、“教学+操作+实习+考核”四环融合方面,深化落实“专创融合”课程体系构建工作,提升职业院校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X”证书制度 专创融合 培养目标 课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范院校体育系的课程设置和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
16
作者 丰孝法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112-117,共6页
办好教育、积极发展体育事业,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智力投资和体力投资。体育既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又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某种意义上讲,体育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橱窗,又是两个文明建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我国... 办好教育、积极发展体育事业,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智力投资和体力投资。体育既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又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某种意义上讲,体育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橱窗,又是两个文明建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我国运动员不断创造优异成绩,在世界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体育不仅增强了人民的体质,发展了人的智力,而且激发了人们为“四化”奋斗的拼搏精神。运动员高超的运动技艺,优异的运动成绩,创造的出色纪录都启蒙于学校体育,凝聚着千万个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设置 高等师范院校 体育系学生 中学体育教师 工作能力 培养目标 体育教育工作者 运动员 基本技术 基本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体育师资培养和管理的特色及其启示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玉忠 徐箐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9-61,共3页
美国的体育师资培养在体育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体育师资的管理以及在职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等方面有着鲜明的特色,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美国体育师资培养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体育师资的培养有着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美国 体育师资 培养 启示 体育专业教育 师资培养 美国 管理 在职体育教师 体育师资 课程设置 继续教育 借鉴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人才培养与课程系统创新 被引量:16
18
作者 薛天祥 周海涛 《现代大学教育》 2001年第5期9-12,共4页
我们正在走向一个创新主导的时代,创新成为当代和未来中国大学肩负的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本文首先分析高等教育领域里的"创新"的首要意旨在于,每一位大学校长、每一个大学教师、每一名大学生充分展现各自的主体性,自觉在与... 我们正在走向一个创新主导的时代,创新成为当代和未来中国大学肩负的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本文首先分析高等教育领域里的"创新"的首要意旨在于,每一位大学校长、每一个大学教师、每一名大学生充分展现各自的主体性,自觉在与自然、社会、客体、他人的良性互动中建构体现时代精神的主体性、创造性.然后指明创新人才是既具备基础的素质,又独有以资创新的--综合性、全面性、有个性、先行性与实践性、突破性--的素质的人才.最后提出实施"课程系统创新"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终极归途,即奠定切合创新人才培养的思想观念,建构适切创新人才培养的材料内容,健全匹配创新人才培养的规章制度,创设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创新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 课程系统 高等教育 课程理念 课程 课程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初步构想 被引量:4
19
作者 柳景 李晓华 牟少华 《体育文化导刊》 1998年第6期37-38,共2页
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是国民综合素质的竞争,优先发展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国策。为使教育更有效地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增强未来的国际竞争力,各国纷纷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浪潮。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没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 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是国民综合素质的竞争,优先发展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国策。为使教育更有效地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增强未来的国际竞争力,各国纷纷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浪潮。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没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体系改革 高师体育 体育教育改革 体育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 中学体育教育 体育理论 中学体育教师 体育课程体系 计算机辅助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葛胜娟 平培元 +1 位作者 徐美玲 程珊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年第34期42-43,共2页
本文通过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价值和现代农业对高新技术的需求,阐明了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建设的意义;针对培养农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目标,研究了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了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 本文通过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价值和现代农业对高新技术的需求,阐明了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建设的意义;针对培养农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目标,研究了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了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运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运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建立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考核体系和形成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课程特色五个课程教学实践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植物组织培养 课程体系建设 高新技术 教学实践 教学方法 考核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