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传统体育在灾后健身体系重建中的作用——以盈江县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莹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3-87,共5页
云南省盈江县位于边境多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相对落后。全民健身工作的开展处于初级阶段,而近年的自然灾害使得健身体系又遭受重创。在灾后恢复建设中,若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即民族传统体育,重建灾后全民健身体系,对... 云南省盈江县位于边境多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相对落后。全民健身工作的开展处于初级阶段,而近年的自然灾害使得健身体系又遭受重创。在灾后恢复建设中,若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即民族传统体育,重建灾后全民健身体系,对调控灾后群众身心障碍、建立心理归属感、重建和谐灾区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亦充分体现以传统显特色、以特色显优势、以优势补劣势的体育发展战略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民族地区 民族传统体育 灾后健身体系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匈牙利国家治理体系重建研究:基于政党制度化的视角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佳威 高奇琦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0-154,160,共16页
重建国家治理体系是政治转型过程中的核心目标,而以高制度化水平为特征的强政党是一国治理体系有序建构的重要保障。本文以自主性、系统性和功能性为衡量标准,认为匈牙利自转型以来的历届执政党均有显著的制度化发展取向,随着治理体系... 重建国家治理体系是政治转型过程中的核心目标,而以高制度化水平为特征的强政党是一国治理体系有序建构的重要保障。本文以自主性、系统性和功能性为衡量标准,认为匈牙利自转型以来的历届执政党均有显著的制度化发展取向,随着治理体系重建的推进,已经基本摆脱了最初的稚嫩状态,建构起了一套成熟的政党体制运作模式。在主要政党的有力统合下,通过实现经济社会化、行政集权化和外交均衡化,完成了对政治结构的调整;并且以法治为基础重塑了运作机制,对整个治理体系进行持续的秩序供给。总体观之,匈牙利不仅克服了转型初期的社会动荡,在近期也成功消解了极端民族主义生长的基础,从而实现了较为全面的政治发展,有基于此,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加重视高制度化政党对于一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际意义,在科学准确地评估政党制度化水平的基础上,具体考察其所取得的丰富建设经验和治理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牙利 政治转型 国家治理体系重建 政党制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信仰的缺失到价值体系的重建——剖析《等待戈多》的现实意义
3
作者 赵海虹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Z期43-44,共2页
《等待戈多》是爱尔兰现代主义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创作的著名戏剧,只有两幕,1953年首演。《等待戈多》表现的是一个"什么也没有发生,谁也没有来,谁也没有去"的悲剧。作品着重表现人的心态、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以及心理活... 《等待戈多》是爱尔兰现代主义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创作的著名戏剧,只有两幕,1953年首演。《等待戈多》表现的是一个"什么也没有发生,谁也没有来,谁也没有去"的悲剧。作品着重表现人的心态、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以及心理活动障碍。作品中的人物没有鲜明的性格,作品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甚至连作者也公开表示不知道"戈多"是谁,但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却深深地影响了一个时代。《等待戈多》是戏剧史上真正的革新,也是第一部演出成功的荒诞派戏剧。本文通过剖析人物信仰缺失所引起的社会思考,以及如何构建新的人生价值体系,期待能对处于大变革社会的人们有所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缺失 社会启迪 价值体系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和平发展道路与教育发展战略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本陆 霍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32,共10页
和平发展是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战略。为了实现和平发展,需要积极调整教育战略。近年来,体系重建论在教育界相当流行,它以去现代化、反现代化为特征,主张推倒重建教育体系,这是一种难以适应和平发展新需要的不合时宜的教育战略... 和平发展是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战略。为了实现和平发展,需要积极调整教育战略。近年来,体系重建论在教育界相当流行,它以去现代化、反现代化为特征,主张推倒重建教育体系,这是一种难以适应和平发展新需要的不合时宜的教育战略。发展提高论主张积极适应和平发展的新形势,改进、完善和壮大中国现代教育体系,这是新时期应自觉坚持的教育战略。其中,发展完善中国现代教育体系的关键是:抓住国家和平发展所创造的重大机遇,尝试探索建设适应和平发展战略需求的大国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发展 教育战略 教育大国 体系重建论 发展提高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历史和未来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树业 《河南社会科学》 2003年第1期59-61,共3页
中国哲学在先秦就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生命哲学传统。现代西方生命哲学推动了现代中国哲学史上生命哲学精神的自觉。对中西生命哲学特质的比较研究表明,中国哲学的独特成就在于突出了对生命之中和状态的追求,强调德性修养的努力,注重运用... 中国哲学在先秦就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生命哲学传统。现代西方生命哲学推动了现代中国哲学史上生命哲学精神的自觉。对中西生命哲学特质的比较研究表明,中国哲学的独特成就在于突出了对生命之中和状态的追求,强调德性修养的努力,注重运用类比和象征手法进行即时点拨。但中国哲学在思辨性、系统性以及个性创造力等方面的相对不足使其发展受到了限制。通过反省和自我更新,相信中国生命哲学的传统一定会在未来中国哲学建设特别是价值体系重建中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哲学 中国哲学 价值体系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