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期待可能性在刑法中的表达与体系性地位——对刑法第十三条“但书”规定的另一种解读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源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72-77,共6页
期待可能性的精神内核是"法律不能强人所难",这并非大陆法系所特有,我国刑法遵循并体现这一价值理念。要解答期待可能性在我国刑法中的表达和体系性地位的问题,需要选择性引进域外理论。期待可能性是一种出罪评价机制,属于超... 期待可能性的精神内核是"法律不能强人所难",这并非大陆法系所特有,我国刑法遵循并体现这一价值理念。要解答期待可能性在我国刑法中的表达和体系性地位的问题,需要选择性引进域外理论。期待可能性是一种出罪评价机制,属于超法规事由,它在我国刑法中的表达和体系性地位不能在犯罪构成体系中得到求解,刑法第十三条的"但书"规定"情节显著轻微且危害不大"包含了对期待可能性的表述,期待可能性是与犯罪构成体系并行的犯罪论中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可能 表达 体系性地位 犯罪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要件犯罪构成的结构性缺失及其颠覆——从正当行为切入的学术史考察 被引量:52
2
作者 陈兴良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7-75,共19页
对于我国目前的四要件的犯罪构成理论是否应当加以推倒重构,在刑法学界存在较大的争议。从正当行为的体系性地位出发,采用学术史的考察方法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正当行为在四要件的犯罪构成中地位之阙如,使得极度宣称以社会危害性为中心的... 对于我国目前的四要件的犯罪构成理论是否应当加以推倒重构,在刑法学界存在较大的争议。从正当行为的体系性地位出发,采用学术史的考察方法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正当行为在四要件的犯罪构成中地位之阙如,使得极度宣称以社会危害性为中心的犯罪构成实际上具有形式化的特征,这是四要件的犯罪构成的结构性缺失。正是这一结构性缺失决定了四要件的犯罪构成不可避免地被颠覆的最终命运,本文只不过是"发现"并从逻辑上论证了这一客观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要件 犯罪构成 正当行为 体系性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果加重犯直接关联性理论的本源性反思 被引量:9
3
作者 刘灿华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0-180,共11页
近年来,源于德国的结果加重犯直接关联性理论受到我国许多学者的青睐,但其中存在不少的争议与误解。"直接关联性"是德国法院从多个判例中逐渐形成的规则,其主要功能在于限制结果加重犯的成立范围。从"直接关联性"出... 近年来,源于德国的结果加重犯直接关联性理论受到我国许多学者的青睐,但其中存在不少的争议与误解。"直接关联性"是德国法院从多个判例中逐渐形成的规则,其主要功能在于限制结果加重犯的成立范围。从"直接关联性"出发,德国学界发展出风险关联性理论、轻率关联性理论、基础犯罪的保护目的关联性理论等学说。在当代中国刑法教义学中引进直接关联性理论,需要坚持历史的观点和体系性的思维方式,并将其融入客观归责理论体系中。如此才能既保持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又能保证合理地限制结果加重犯的成立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关联 结果加重犯 客观归责 体系性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