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男女性骨大小和体积骨密度的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颜珏 秦林林 +7 位作者 解晓红 陈金标 张卫 葛崇华 马海波 肖艳霞 李大为 段云波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 确定中国北方人群在腰椎和股骨部位峰值骨大小和体密度的性别差异 ,并分析影响其大小的因子。方法 年龄 15至 4 0岁 2 5 6例健康男性和 30 9例健康女性 ,他们的腰椎和股骨颈的骨大小和体积骨密度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椎体和... 目的 确定中国北方人群在腰椎和股骨部位峰值骨大小和体密度的性别差异 ,并分析影响其大小的因子。方法 年龄 15至 4 0岁 2 5 6例健康男性和 30 9例健康女性 ,他们的腰椎和股骨颈的骨大小和体积骨密度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椎体和股骨颈近似为圆柱体 ,骨体积V =π× (宽度 2 ) 2 ×高度 ,vBMD =BMC 体积。结果 椎体峰值BMC ,体积和vBMD女性在 30~ 4 0岁达到峰值 ,而男性 15~ 17岁达到峰值。椎体和股骨颈的BMC男性比女性高 18 1%~ 2 6 7% ,而骨体积相应高 2 8 5 %~ 32 0 % ,这样vBMD男性比女性低 4 0 %~ 8 3% (P <0 0 1)。初潮较晚 (≥ 15岁 )绝经前妇女比来潮较早者 (≤ 12岁 ) ,BMC低 10 % (P <0 0 5 )。男性抽烟者与非抽烟者骨大小和vBMD没有统计学差异。饮酒也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效应。结论 中国男性比女性有较低的vBMD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大小 骨矿含量 体积骨密度 骨折 流行病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积骨密度评价骨质疏松症的价值和前景 被引量:2
2
作者 孙蕾 李晓丹 +3 位作者 张月华 徐健 王文志 杨定焯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27-1231,共5页
20多年来面积骨密度(areal bone mineral density,aBMD)在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临床和科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骨矿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的不完全标准化及与骨生物力学负荷原则的不适应,导致漏、误诊增多。因此,... 20多年来面积骨密度(areal bone mineral density,aBMD)在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临床和科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骨矿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的不完全标准化及与骨生物力学负荷原则的不适应,导致漏、误诊增多。因此,骨生物力学研究中提出了更好的表观密度(体积骨密度-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vBMD)指标,vBMD是适合骨生物力学要求的形态学指标,可能是获得活体骨强度的过渡指标。vBMD排除了个体骨大小不同对骨量的影响,增强了个体间的可比性。vBMD在临床应用上拓宽了正常参考值的应用范围(儿童和成人共用),提高了诊断OP的准确性(避免了BMD指标引起的漏、误诊)。vBMD具有多种优越性,是值得进一步开发的中线骨骨质疏松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矿含量 标准化 体积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积骨密度与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的相关性及磷酸钙陶瓷的强化效应 被引量:1
3
作者 邵景范 杨小进 李贵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21-324,共4页
目的探讨椎体松质骨体积骨密度对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添加磷酸钙陶瓷的效应。方法用pQCT测定16个腰椎的体积骨密度,将USS椎弓根螺钉分别置入两侧椎弓根,植入螺钉前随机在其中一侧钉道内添加磷酸钙陶瓷;测试螺钉最大轴向拔出力(F... 目的探讨椎体松质骨体积骨密度对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添加磷酸钙陶瓷的效应。方法用pQCT测定16个腰椎的体积骨密度,将USS椎弓根螺钉分别置入两侧椎弓根,植入螺钉前随机在其中一侧钉道内添加磷酸钙陶瓷;测试螺钉最大轴向拔出力(Fmax),计算骨螺钉界面的剪切应力(η)。结果随体积骨密度提高,Fmax和η亦逐次增加。无论是否添加磷酸钙陶瓷,Fmax和体积骨密度始终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r=0.9056和0.9585,P<0.05)。添加磷酸钙陶瓷后Fmax和η均增加了约80%(Wilcoxonstest,P<0.01)。结论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与体积骨密度紧密相关,磷酸钙陶瓷有明显的强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螺丝钉 稳定性 磷酸钙陶瓷 USS椎弓根螺钉 磷酸钙陶瓷 体积骨密度 强化效应 稳定性 椎体松质骨 PQCT 剪切应力 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女性髋部脆性骨折骨密度特点: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玲 杨明辉 +10 位作者 苏永彬 刘艳东 葛宇峰 伊辰 黄朋举 闫东 刘兴利 何波 吕梁 程晓光 吴新宝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18,共7页
目的应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Pro软件中的CT X线吸收检测法(CT X-ray absorptiometry,CTXA)髋部分析系统对老年女性髋部骨折患者的髋部CT扫描图像进行分析,测量髋部面积和体积骨密度。方法纳入低能量髋部骨折... 目的应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Pro软件中的CT X线吸收检测法(CT X-ray absorptiometry,CTXA)髋部分析系统对老年女性髋部骨折患者的髋部CT扫描图像进行分析,测量髋部面积和体积骨密度。方法纳入低能量髋部骨折女性患者447例及老年女性健康志愿者528例(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髋部QCT扫描。CTXA测量股骨近端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包括:全髋(total hip,TH)、股骨颈(femoral neck,FN)、大转子(trochanter,TR)和转子间区(intertro-chanter,IT),并测量相应ROI的面积骨密度(areal BMD,aBMD)(g/cm^(2))和体积骨密度(volumetric BMD,vBMD)(mg/cm3)。结果髋部骨折组和健康对照组平均年龄分别为(74.8±9.2)岁和(68.1±8.8)岁。健康对照组TH aBMD和FN aBMD分别为(0.7±0.1)和(0.6±0.1)g/cm^(2),而髋部骨折组TH aBMD和FN aBMD分别为(0.6±0.1)和(0.5±0.1)g/cm^(2)。髋部骨折组TH aBMD/vBMD、FN aBMD/vBMD、TR aBMD/vBMD及IT aBMD/vBMD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股骨近端各ROI的aBMD与身高和体质量均有相关性,但与校正年龄后的身高和体质量无相关;而股骨近端各区域的vBMD与身高无明显相关,与体质量存在弱相关性。结论与老年女性健康志愿者相比,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股骨近端各区域的aBMD和vBMD均明显降低,但在不同年龄层,骨密度减低的区域不同。vBMD不受身高体质量影响,因而脆性骨折风险预测应用vBMD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CT 髋部骨折 女性 面积骨密度 体积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定量CT定义的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映娜 孙侃 +5 位作者 李娜 王成芷 黄楚霖 李玲玲 肖辉盛 劳国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3,共7页
【目的】本研究拟明确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定量CT(QCT)测量的体积骨密度及定义的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在骨质疏松症早期筛查、诊治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与代... 【目的】本研究拟明确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定量CT(QCT)测量的体积骨密度及定义的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在骨质疏松症早期筛查、诊治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住院并行腰椎QCT检查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横断面分析,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估血浆纤维蛋白原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效能。【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有441人,年龄为(46.0±14.5)岁,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6.4%(28/441)。随着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显著增加(P<0.0001);L1和L2的平均骨密度显著降低(P<0.05)。与血浆纤维蛋白原处于第一分位(1.99g/L~2.37g/L)的人群相比较,在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年龄、性别、BMI)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处于第四分位(3.67g/L~4.46g/L)的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患病风险增加了8.85倍。【结论】本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骨密度呈负相关,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可作为骨质疏松症的潜在筛查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这一发现为骨代谢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值得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高血压 纤维蛋白原 定量CT 体积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年龄相关的腰椎骨量与骨骼大小的关系及对诊断骨质疏松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钟如意 伍贤平 +4 位作者 廖二元 张红 罗湘杭 彭依群 张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9-105,共7页
目的探讨腰椎骨量(面积骨密度和体积骨密度)与年龄和骨骼骨面积(BA)大小之间的关系,及腰椎骨骼大小对评价骨量和诊断骨质疏松(OP)的影响。方法采用QDR-4500A型扇形束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仪,测量5585例年龄5~96岁的女性正位腰椎BA、骨... 目的探讨腰椎骨量(面积骨密度和体积骨密度)与年龄和骨骼骨面积(BA)大小之间的关系,及腰椎骨骼大小对评价骨量和诊断骨质疏松(OP)的影响。方法采用QDR-4500A型扇形束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仪,测量5585例年龄5~96岁的女性正位腰椎BA、骨矿含量(BMC)、面积骨密度(aBMD)及估算体积骨密度(vBMD)。结果腰椎aBMD和vBMD的峰值BMD(x珋±s)分别为0.9884±0.1064g/cm2和0.1310±0.0128g/cm3。在所有年龄阶段aBMD随年龄的变化率显著大于vBMD。腰椎BA与BMC、aBMD和vBMD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BA与BMC的相关系数最大(r=0.706,P=0.000),与aBMD的相关系数次之(r=0.394,P=0.000),与vBMD的相关系数最小(r=0.141,P=0.000)。年龄≥40岁(平均52.7±9.58岁)的受试者(n=4012)腰椎BA按四分位数分成Q1、Q2、Q3和Q4组,4个组之间的BA、BMC和aBMD的平均值均有显著性差异。采用aBMD诊断OP,4个组的OP检出率分别为Q1=33.6%、Q2=17.9%、Q3=13.3%和Q4=8.39%,呈显著性梯次降低;与总体组比较,Q1组的患病风险增加126%,Q2、Q3和Q4组的患病风险分别降低3%、31%和59%。采用vBMD诊断OP,4个组的OP检出率分别为Q1=27.4%、Q2=18.3%、Q3=15.9%和Q4=14.0%,其梯次差异显著低于aBMD;与总体组比较,Q1组的患病风险增加62%,Q2、Q3和Q4组的患病风险分别降低4%、19%和30%。Q1组aBMD的OP检出率显著高于vBMD,Q4组aBMD的OP检出率显著低于vBMD。在椎体最小的Q1组,aBMD(OR=2.26)的患病风险比vBMD(OR=1.62)大约高64%,在椎体最大的Q4组,aBMD(OR=0.41)的患病风险比vBMD(OR=0.70)大约低29%。结论该研究揭示腰椎vBMD并不能完全消除骨骼大小对评价骨量和诊断OP的影响。在腰椎椎体较小的受试者,aBMD诊断OP的敏感性高于vBMD;在椎体较大的受试者,vBMD诊断OP的敏感性则高于aB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骨面积 面积骨密度 体积骨密度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人群腰椎aBMD和vBMD检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黄际远 宋文忠 +2 位作者 史克俭 黄劲 钟兴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327-329,321,共4页
目的观察成都地区健康人群腰椎面积骨密度(aBMD)、体积骨密度(vBMD)的变化规律;探讨体重指数(BMI)、体表面积(BS)与腰椎aBMD、vBMD的关系。方法①用LUNAR公司生产的EXPERT-XL双能X线骨密度仪,按常规的骨密度检测方法,测定成都... 目的观察成都地区健康人群腰椎面积骨密度(aBMD)、体积骨密度(vBMD)的变化规律;探讨体重指数(BMI)、体表面积(BS)与腰椎aBMD、vBMD的关系。方法①用LUNAR公司生产的EXPERT-XL双能X线骨密度仪,按常规的骨密度检测方法,测定成都地区健康体检者636例(男性247例,女性389例),年龄20~90岁,测定部位包括腰椎正位、侧位L2-4。计算出体积骨密度。②统计学处理:用SPSS 13.0统计软件,按年龄、性别分别输入数据,以10岁为一年龄组,分别计算各组骨密度值,结果以-x±s表示。BMI、BS与aBMD、vBMD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①男性腰椎aBMD、vBMD峰值骨密度出现在30~39岁;女性腰椎aBMD、vBMD峰值骨密度出现在20~29岁;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逐渐降低。②男女腰椎aBMD累积最高丢失率分别为11.2%、30.1%,女性累积丢失率明显高于男性。男女腰椎vBMD累积最高丢失率分别为14.2%、30.4%,女性累积丢失率明显高于男性。③男性BMI、BS与aBMD骨密度呈正相关,r=0.241~0.371(P〈0.01);与vBMD L2-4无明显相关性(P〉0.05)。女性BMI、BS与aBMD呈正相关,r=0.143~0.425(P〈0.01);与vBMD L2-4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①男、女腰椎aBMD、vBMD分别在30~39岁,20~29岁达峰值;女性更应注意预防骨质疏松。②健康人群BMI、BS与腰椎aBMD呈正相关,与vBMD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面积骨密度 体积骨密度 体重指数 体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颈aBMD和vBMD与骨面积的关系及对诊断骨质疏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钟如意 廖二元 +3 位作者 伍贤平 张红 罗湘杭 张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718-723,共6页
目的探讨股骨颈的面积骨密度(aBMD)和体积骨密度(vBMD)与骨面积(BA)之间的关系及其对诊断骨质疏松(OP)的影响。方法采用QDR-4500A型扇形束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仪,测量5585例年龄5~96岁的女性髋部(股骨近端)股骨颈的BA、骨矿... 目的探讨股骨颈的面积骨密度(aBMD)和体积骨密度(vBMD)与骨面积(BA)之间的关系及其对诊断骨质疏松(OP)的影响。方法采用QDR-4500A型扇形束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仪,测量5585例年龄5~96岁的女性髋部(股骨近端)股骨颈的BA、骨矿含量(BMC)、aBMD和vBMD。结果股骨颈aBMD和vBMD的峰值BMD(x±s)分别为0.8098±0.1017g/cm^2和0.1747±0.0244g/cm^3,BMC与BA呈显著正相关(r=0.350,P=0.000),aBMD与BA相关无显著性(r=-0.022,P=0.104),vBMD与BA呈显著负相关(r=-0.381,P=0.000)。年龄≥40岁(平均52.7±9.58岁)的受试者(n=4012)股骨颈BA按四分位数分成Q1、Q2、Q3和Q4组,各组之间的BMC呈显著性梯次增加,vBMD呈显著性梯次减少,各组之间的aBMD无显著性差异。采用aBMD诊断时,四个组的OP检出率分别为Q1=8.59%、Q2=7.67%、Q3=8.86%和Q4=9.07%,各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采用vBMD诊断OP时,四个组的OP检出率分别为Q1=1.90%、Q2=4.88%、Q3=6.87%和Q4=13.4%,呈显著性梯次增加。在年龄≥40岁的全体受试者,aBMD的OP检出率(8.55%)显著高于vBMD(6.80%),两者的诊断齐同率为67.1%。结论该研究揭示股骨颈aBMD与骨骼大小不相关,vBMD与骨骼大小呈负相关。aBMD的OP检出率显著高于vB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 骨面积 面积骨密度 体积骨密度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R-pQCT检测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vBMD差异Meta分析
9
作者 刘玉芳 柴三葆 +5 位作者 孙健斌 赵心 袁宁 辛思旭 张晓梅 纪立农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88-596,共9页
目的比较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外周骨体积骨密度(volume bone mineral density,vBMD)的差异。方法 2017年12月对Medline (使用PubMed网站)、Embase、Cochrane数据库进行了检索。检索关键词为"diabetes"(糖尿病)、"bo... 目的比较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外周骨体积骨密度(volume bone mineral density,vBMD)的差异。方法 2017年12月对Medline (使用PubMed网站)、Embase、Cochrane数据库进行了检索。检索关键词为"diabetes"(糖尿病)、"bone microstructure"(骨微结构)、"volume bone mineral density"(vBMD)、"high resolution peripheral bone quantitative CT"(高分辨外周骨定量CT,HR-pQCT),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1日至2017年11月30日,研究类型为横断面研究。通过HR-pQCT方法,比较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vBMD的差异,评估部位包括桡骨远端和胫骨远端,评估指标包括皮质骨vBMD、骨小梁vBMD。采用Q统计量检验和I2检验进行异质性评估。采用RevM an 5. 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总计糖尿病患者430例,非糖尿病对照1 313例。(1)在桡骨远端,糖尿病患者的骨小梁vBMD显著高于非糖尿患者[WMD=8. 99,95%CI (6. 33,11. 65)],去除1型糖尿病后,差异更加显著[WMD=9. 66,95%CI(6. 96,12. 36)];而皮质骨v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3. 79,95%CI (-13. 45,5. 87)]。(2)在胫骨远端,糖尿病患者的骨小梁vBMD显著高于非糖尿患者[WMD=5. 03,95%CI (2. 56,7. 50)],去除1型糖尿病后,差异更加显著[WMD=5. 43,95%CI (2. 93,7. 93)];而皮质骨v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 89,95%CI (-11. 76,13. 54)]。敏感性分析示本次荟萃分析结果稳定性较好。结论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骨的骨小梁vBMD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体积骨密度 高分辨外周骨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