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8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体积能量密度锂硫电池的构建:材料和电极 被引量:4
1
作者 张辰 刘东海 +2 位作者 吕伟 凌国维 杨全红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7年第3期550-556,共7页
锂硫电池的出现为高能量密度储能器件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硫的固有性质也给锂硫电池的性能突破造成瓶颈。碳纳米材料显著改善了硫正极的性能,然而从器件层面上,锂硫电池的能量密度,特别是体积能量密度还远低于预期。高硫含量、致密化硫... 锂硫电池的出现为高能量密度储能器件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硫的固有性质也给锂硫电池的性能突破造成瓶颈。碳纳米材料显著改善了硫正极的性能,然而从器件层面上,锂硫电池的能量密度,特别是体积能量密度还远低于预期。高硫含量、致密化硫/碳复合电极设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从材料设计出发,实现材料致密化、电极厚密化和器件轻薄化,是未来锂硫电池实现高体积能量密度储能的原则。本文讨论了实现锂硫电池致密储能的研究策略,提出液相组装是实现材料致密化的有效途径,评述了高性能硫/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锂硫电池致密储能在航天、海洋探测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石墨烯 体积能量密度 液相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具高质量和高体积能量密度的水系全金属氧化物不对称超级电容器(英文)
2
作者 荆鑫 张旭 +1 位作者 王玮 郎俊伟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2-343,共12页
超级电容器只有兼具高质量和高体积能量密度才能拥有更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采用具有纳米结构及高填充密度的RuO_2(纳米球,1.69 g·cm-3)和Co-Ni氧化物(纳米片,2.14 g·cm-3)分别作为负极和正极材料,成功地构筑了氧化物非对称超... 超级电容器只有兼具高质量和高体积能量密度才能拥有更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采用具有纳米结构及高填充密度的RuO_2(纳米球,1.69 g·cm-3)和Co-Ni氧化物(纳米片,2.14 g·cm-3)分别作为负极和正极材料,成功地构筑了氧化物非对称超级电容器.所得不对称超级电容器具有高电压窗口、高质量比容量(217.5 F·g-1)和高体积比容量(412.3 F·cm-3)、高质量能量密度(61.8 Wh·kg-1)和高体积能量密度(121Wh·L-1)的优良性能,在1.4 V的电压下以2 A·g-1的电流密度历经5000次循环后比容量保持率为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氧化物 Co-Ni氧化物纳片 RuO2纳米球 高质量和高体积能量密度 水系不对称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反应路径实现高体积能量密度的锂硒电池
3
作者 何广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共2页
作为硫(S)的同族元素,硒(Se)在化学和电化学性质上与硫类似。应用于二次锂金属电池时,Se作为正极活性物质,通过Se+2Li↔Li2Se的电化学转化进行可逆地锂化和脱锂,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675 mAh·g^(−1))。虽然其理论比容量低于S(1672 ... 作为硫(S)的同族元素,硒(Se)在化学和电化学性质上与硫类似。应用于二次锂金属电池时,Se作为正极活性物质,通过Se+2Li↔Li2Se的电化学转化进行可逆地锂化和脱锂,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675 mAh·g^(−1))。虽然其理论比容量低于S(1672 mAh·g^(−1)),但是Se的密度较大,从而其理论体积比容量(3253 mAh·cm^(−3))与S(3467 mAh·cm^(−3))相当1。另外,Se具有远高于S的电导率(Se:≈10−5 S cm^(−1);S:≈10−30 S·cm^(−1)),以及与商用碳酸酯电解液更好的兼容性2–4,这些特性使得锂硒(Li-Se)电池体系有望兼具高功率和体积能量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活性物质 理论比容量 电化学性质 体积能量密度 锂硒电池 锂化 反应路径 碳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血清标志物和脑电图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灶体积及神经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丁洁 黄健康 +3 位作者 文洪波 汪捷 丁朋雨 王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脑电图、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与病灶体积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脑电图、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与病灶体积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在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首次确诊的ACI患者218例,根据病灶体积分为大体积组63例、中体积组103例和小体积组52例。检测患者脑电图(δ+θ)与(α+β)功率比[(δ+θ)/(α+β)ratio,DTABR]、大脑对称指数(brainspine interface,BSI)、血清IGF-1和NSE水平,观察上述指标与MRI检查脑梗死病灶体积、NIHSS评分、阿替普酶溶栓后2周、4周时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中体积组和大体积组IGF-1水平明显低于小体积组,NSE、DTABR、BSI明显高于小体积组(P<0.05);大体积组IGF-1水平明显低于中体积组,NSE、DTABR、BSI明显高于中体积组(P<0.05)。DTABR、BSI、血清NSE与病灶体积(r=0.563,P=0.000;r=0.318,P=0.038;r=0.673,P=0.000)和治疗前NIHSS评分(r=0.499,P=0.000;r=0.362,P=0.013;r=0.750,P=0.001)呈显著正相关。血清IGF-1水平与病灶体积(r=-0.572,P=0.000)和治疗前NIHSS评分(r=-0.438,P=0.001)呈显著负相关。DTABR、BSI、血清NSE、病灶体积均与溶栓后2、4周NIHSS评分呈正相关,IGF-1与溶栓后2、4周NIHSS评分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ACI患者脑电图、IGF-1和NSE与病灶体积和溶栓后NIHSS评分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电描记术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病灶体积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V合并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转归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5
作者 肖青 刘晨伟 +4 位作者 李玲娜 唐光宝 董明霞 李冬育 刘芳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2期274-280,共7页
目的:分析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合并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转归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1-06/2024-01接受玻璃体切割术治疗PCV合并玻璃体积血患者129例129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早期(24 mo内)... 目的:分析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合并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转归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1-06/2024-01接受玻璃体切割术治疗PCV合并玻璃体积血患者129例129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早期(24 mo内)视力转归分为提高组71眼、非提高组58眼。另选不同期30例30眼PCV合并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割术作为外部验证数据,评价预测模型对内部、外部人群术后视力转归的预测价值。结果:非提高组年龄≥60岁、糖尿病、术中椭圆体带(EZ)连续性异常、出血累及黄斑中心凹、术后视网膜瘢痕形成占比高于提高组,是术后视力转归的影响因素(均P<0.05);预测模型预测内部、外部人群术后视力转归的AUC分别为0.824(95%CI:0.750-0.898)、0.809(95%CI:0.723-0.865)。结论:年龄≥60岁、糖尿病、术中EZ连续性异常、出血累及黄斑中心凹、术后视网膜瘢痕形成是PCV合并玻璃体积血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转归的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模型,该模型对术后视力转归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 玻璃体积 玻璃体切割术 视力转归 LASSO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期大体积超厚筏基混凝土施工技术
6
作者 高志强 《建筑技术》 2025年第5期570-574,共5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复杂,影响因素繁多,施工质量难以控制,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施工环节。以迪拜蓝天酒店项目为例,分析高温期大体积超厚筏基混凝土施工的重难点,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进行阐述。结果表明:高温期大体积混凝...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复杂,影响因素繁多,施工质量难以控制,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施工环节。以迪拜蓝天酒店项目为例,分析高温期大体积超厚筏基混凝土施工的重难点,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进行阐述。结果表明:高温期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从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浇筑、养护、温度监测等方面考虑,制订合理的施工方案,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提高施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积混凝土 混凝土裂缝 温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mbert-Beer定律的吸光度监测微容量液体体积测量系统及方法研究
7
作者 常旭 王金涛 +6 位作者 刘翔 张竟月 佟林 郭立功 许常红 时文才 徐浩铭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8-203,共6页
为解决静力称量法对环境要求高、液体蒸发影响精度且难以实现现场检测的问题,基于Lambert-Beer定律研究了微容量液体体积测量方法。为了提高该方法的测量重复性,设计了具有吸光度监测光路的测量系统,用于监测光源波动等干扰因素并提出... 为解决静力称量法对环境要求高、液体蒸发影响精度且难以实现现场检测的问题,基于Lambert-Beer定律研究了微容量液体体积测量方法。为了提高该方法的测量重复性,设计了具有吸光度监测光路的测量系统,用于监测光源波动等干扰因素并提出了修正系数。设计了测量方案,并给出了相应数学解析模型,以实现微容量液体体积的计算。搭建了实际测量系统并进行实验,液体混匀实验验证了所设计的测量系统可有效提高测量效率,针对100μL微容量液体体积检定点开展的测量实验,验证了吸光度监测光路可以把重复性从2.02%提高至0.76%,最终测量结果符合JJG 646—2006的要求,验证了测量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量计量 微容量液体体积 Lambert-Beer定律 吸光度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藏体积压裂后返排数值模拟方法
8
作者 赵国翔 姚约东 +5 位作者 齐银 薛小佳 陶亮 陈文斌 拜杰 孙居正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67,共9页
大规模体积压裂技术是目前实现页岩油藏高效开发的关键,而如何描述、表征体积压裂形成的复杂裂缝网络并深入认识压裂后的返排特征是页岩油藏开发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页岩油藏压裂后返排特征的表征问题,考虑压裂液注入及返排过程中的裂... 大规模体积压裂技术是目前实现页岩油藏高效开发的关键,而如何描述、表征体积压裂形成的复杂裂缝网络并深入认识压裂后的返排特征是页岩油藏开发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页岩油藏压裂后返排特征的表征问题,考虑压裂液注入及返排过程中的裂缝张开-闭合特征及基质非线性渗流特征,定量评价了储层物性参数及复杂裂缝形态对压裂后返排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维复杂裂缝网络可由裂缝中心点坐标、裂缝倾角、裂缝方位角及边界形状进行刻画,并可通过随机模拟及连通性识别生成连通裂缝网络,同时,考虑裂缝张开-闭合特征是实现压裂液注入―返排全流程有效模拟的关键,孤立的天然裂缝对压裂后返排特征的影响可以忽略,且裂缝形状的变化对压裂后返排动态有明显影响。研究成果能够较好地表征流体在复杂裂缝形状缝网中的压裂后返排特征,可以应用于体积压裂页岩油藏的开发动态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藏 体积压裂 复杂缝网 裂缝张开-闭合机理 压裂后返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塑性膨胀剂的全尾砂胶结充填体体积变化率试验研究及机理分析
9
作者 张敏哲 王贻明 +3 位作者 吴爱祥 王剑 王志凯 刘树龙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7-178,共12页
为解决矿山充填采场接顶率偏低和接顶效果较差的问题,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在充填料浆中掺加塑性膨胀剂时,料浆质量分数、胶固粉掺量和塑性膨胀剂掺量对全尾砂胶结充填体体积变化率的影响规律;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 为解决矿山充填采场接顶率偏低和接顶效果较差的问题,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在充填料浆中掺加塑性膨胀剂时,料浆质量分数、胶固粉掺量和塑性膨胀剂掺量对全尾砂胶结充填体体积变化率的影响规律;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塑性膨胀剂对充填体的作用机理;通过现场工业试验,验证了掺塑性膨胀剂充填体的膨胀接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塑性膨胀剂掺量对充填体体积变化率的影响程度最大,料浆质量分数次之,胶固粉掺量最小;不掺塑性膨胀剂的充填体在所有龄期均是沉缩的;塑性膨胀剂掺量存在一个临界值,使充填体由沉缩特性转变为膨胀特性;塑性膨胀剂可使充填体在塑性阶段产生膨胀,补偿充填体早期沉缩;膨胀变形主要发生在养护龄期3 d以内, 3 d以后趋于稳定;掺加塑性膨胀剂未改变充填体水化产物种类,但能使充填体内部生成大量的膨胀性矿物钙矾石,导致内部结构疏松而引起膨胀;现场实测值与试验实测值较吻合,不掺塑性膨胀剂的充填体体积变化率为–3.45%,塑性膨胀剂掺量为6×10^(–4)的充填体体积变化率为3.04%。研究成果可为矿山充填接顶技术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接顶 塑性膨胀剂 响应面法 体积变化率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房前后径联合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用于老年患者华法林抗凝稳定性达标预测价值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余彬 罗潇 +2 位作者 袁明清 柳万千 陈玲 《临床医药实践》 2025年第1期3-10,共8页
目的:探讨左房前后径联合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对老年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稳定性达标的诊断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2023年6月就诊的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且随访数据完整的患者143例,首先根据抗凝稳定性(TTR)是否≥70%将所有患者分为高... 目的:探讨左房前后径联合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对老年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稳定性达标的诊断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2023年6月就诊的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且随访数据完整的患者143例,首先根据抗凝稳定性(TTR)是否≥70%将所有患者分为高质量组和非高质量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血液学检查、彩超检查方面的差异,并就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可能影响TTR的因素,进而选择彩超中相关性最强的影响因素和血液学检查中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分别进行单独和联合预测价值评估。结果:两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脂蛋白a[Lp(a)]、左房前后径(LA-APD)、右房上下径(RA-V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每搏输出量(S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酶原时间(PT)、APTT、血红蛋白(Hb)、RDW、LA-APD、左房上下径(LA-VD)、RA-VD、LVDs是华法林抗凝高质量与否的影响因素。Hb诊断华法林抗凝高质量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76(95%CI:0.587~0.76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88和0.560,约登指数为0.348,对应的最佳截断值为124%。RDW诊断华法林抗凝高质量的AUC为0.640(95%CI:0.545~0.73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538和0.725,约登指数为0.263,对应的最佳截断值为13.95%。LA-APD诊断华法林抗凝高质量的AUC为0.867(95%CI:0.803~0.93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04和0.813,约登指数为0.717,对应的最佳截断值为36.50%。LA-APD联合Hb诊断华法林抗凝高质量的AUC为0.882(95%CI:0.821~0.94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85和0.857,约登指数为0.742,对应的最佳截断值为0.46%。LA-APD联合RDW诊断华法林抗凝高质量的AUC为0.889(95%CI:0.831~0.94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23和0.813,约登指数为0.736,对应的最佳截断值为0.346%。结论:左房前后径联合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对老年患者华法林抗凝稳定性达标的预测诊断价值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房前后径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华法林 抗凝稳定性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照和氧体积分数对火箭煤油火灾危险性的影响
11
作者 杨泽华 李朝莹 +2 位作者 余光辉 姚文彬 陆守香 《燃烧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0,共7页
针对发射场等特殊富氧场所存在的富氧燃烧火灾场景,使用火焰蔓延量热仪研究了辐照强度和氧气体积分数对火箭煤油点燃时间、热释放速率等火灾危险性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油量相同时,辐照强度越大,火箭煤油的点燃时间越短,热释放速率... 针对发射场等特殊富氧场所存在的富氧燃烧火灾场景,使用火焰蔓延量热仪研究了辐照强度和氧气体积分数对火箭煤油点燃时间、热释放速率等火灾危险性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油量相同时,辐照强度越大,火箭煤油的点燃时间越短,热释放速率越大,辐照强度30 kW/m^(2)时的峰值热释放速率为5 kW/m^(2)时的3倍;氧气体积分数对热释放速率的影响更为显著,60%氧气体积分数下的峰值热释放速率可达空气中的6倍以上.并计算了火灾性能指数和火灾增长指数,可为富氧环境中火箭煤油的着火爆炸风险评估与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煤油 氧气体积分数 辐照强度 火灾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柴油引燃高压直喷天然气的碳烟体积分数分布
12
作者 夏天峰 陶文辉 +3 位作者 王晓艳 樊旭 王定文 董全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7-126,共10页
在定容燃烧弹上采用双色-激光诱导炽光(TC-LII)法定量研究了不同引燃油量、油、气喷射间隔(STS)及环境温度工况下柴油引燃高压直喷天然气的碳烟体积分数fv生成及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在定容燃烧弹背景压力为3 MPa、环境温度为800 K、油、... 在定容燃烧弹上采用双色-激光诱导炽光(TC-LII)法定量研究了不同引燃油量、油、气喷射间隔(STS)及环境温度工况下柴油引燃高压直喷天然气的碳烟体积分数fv生成及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在定容燃烧弹背景压力为3 MPa、环境温度为800 K、油、气喷射压力为32 MPa、31 MPa及喷射间隔为0.4 ms条件下,微量柴油(8.104 mg)引燃高压直喷天然气(161.500 mg)产生的碳烟高浓区主要分布在射流火焰中部轴线两侧;增加引燃油量会提高油、气耦合燃烧火焰中的fv,但柴油燃烧强度的提升会使燃烧后期天然气射流火焰中的碳烟氧化速率加快,在引燃油喷射脉宽为1.1 ms下,天然气燃烧后期的碳烟低浓度分布区间占比高达71%,随尾气排出的碳烟最少;当STS=0.4 ms时,其碳烟体积分数最大值(vmax)和平均值(vmean)的峰值相比于STS=0.8 ms时vmax和vmean的峰值,分别减小了27.2%和28.1%,相比于STS=1.2 ms分别减小了9.3%和6.6%;环境温度的升高会导致vmax和vmean都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容燃烧弹 高压直喷 天然气 碳烟体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收缩补偿材料及抗裂性能研究
13
作者 白文博 周浩一 +3 位作者 朱兰飞 包润平 李东红 曾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87,共6页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大力发展,地铁底板、侧墙等大体积混凝土开裂导致渗水、结构安全等问题引起建设者的极大关注。由于大体积混凝土设计强度高、水泥用量大、钢筋布置密等特征形成了特有的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问题,由此开展提高大体积...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大力发展,地铁底板、侧墙等大体积混凝土开裂导致渗水、结构安全等问题引起建设者的极大关注。由于大体积混凝土设计强度高、水泥用量大、钢筋布置密等特征形成了特有的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问题,由此开展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抗裂性能研究意义重大。采用收缩补偿材料开展大体积混凝土抗裂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大体积混凝土中使用收缩补偿材料对抗压强度、绝热温升、弹性模量影响较小的情况下,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拉伸值,将自生体积收缩变形转换为膨胀变形;依据提出的抗裂值Φ评估可全时段补偿收缩变形、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并分析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具有时效性;同时通过孔隙结构、水化产物及补偿收缩特性进行了抗裂机理分析,研究成果对大体积混凝土的防裂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积混凝土 抗裂性能 温度收缩补偿 抗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煤层气高强电爆震体积致裂技术及工程试验
14
作者 聂百胜 包松 +7 位作者 柳先锋 刘鹏 张豪 何珩溢 李孜健 周皓文 贾雪祺 何学秋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563,共18页
煤层气高效开发已成为清洁能源与瓦斯灾害防治的优选和战略发展目标,迫切需要创新煤储层改造理论和技术。为解决地面煤层气开发过程面临的储层吸附性强、渗透率低、运移通道易堵塞、水锁效应及水资源匮乏等一系列难题,本研究深入分析了... 煤层气高效开发已成为清洁能源与瓦斯灾害防治的优选和战略发展目标,迫切需要创新煤储层改造理论和技术。为解决地面煤层气开发过程面临的储层吸附性强、渗透率低、运移通道易堵塞、水锁效应及水资源匮乏等一系列难题,本研究深入分析了地面煤层气井内高强电爆震体积致裂增渗理论,基于电爆震液相放电冲击波-应力波-震动波传播能量释放特征,建立了高精度能量调配顶底板及煤储层多点电爆震诱导体积致裂模型,提出了煤储层电爆震体积致裂强化煤层气抽采方法,形成了地面煤层气电爆震体积致裂技术及工艺。利用自主研制存储能量高达604.92 kJ且可调控的电爆震体积致裂增渗装备,开展不同电爆震能量循环致裂顶底板及煤层工程试验,在此期间采用地表微震监测系统实时表征储层缝网影响半径,并根据体积致裂效果和长期产气量考察初探电爆震体积致裂技术及装备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电爆震循环作用诱发裂隙或微孔隙的发育、扩展,形成了高裂缝密度的体积致裂效应;井近区微震信号幅值较大,随着距离增加逐渐减小,微震事件平面分布呈环状向四周扩散;电爆震能量和诱导次数增加导致煤储层缝网影响半径先增大后减小,电爆震水下激发能量361.97 kJ循环诱导形成的缝网影响半径高达200 m左右;重新排采期间平均产气量较衰竭期提高了0.80~1.53倍,验证了提出的电爆震体积致裂技术能够有效改善煤储层,促进煤层气解吸扩散和运移产出。研究成果对低渗透性松软煤储层缝网改造实现煤层气高效开发具有理论与工程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高效开发 储层改造 高强电爆震 体积致裂技术 增渗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小体积MEMS传感器数据记录仪
15
作者 尚义航 赵凯明 +1 位作者 段俊萍 张斌珍 《微纳电子技术》 2025年第1期110-117,共8页
对飞行器发射航行阶段的数据测试是目前研究的重要方向。数据记录仪作为一种可装载的数据采集装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针对小型飞行器的数据采集工作,提出了一种具有小体积、低功耗、高性能以及高抗过载能力的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传... 对飞行器发射航行阶段的数据测试是目前研究的重要方向。数据记录仪作为一种可装载的数据采集装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针对小型飞行器的数据采集工作,提出了一种具有小体积、低功耗、高性能以及高抗过载能力的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传感器数据记录仪。它能够对三轴角速度、加速度以及磁场数据进行同步测量。数据计算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记录仪总体积为22.4 cm^(3),工作状态下的功耗仅为0.68 W。通过抗过载工艺使系统抗过载能力达到了18000g,实现了对于小体积、低功耗和高抗过载能力的特性要求。通过Labview软件对磁场数据进行测量及误差分析,得到线性度误差最大值仅为-1.14%,满足HMC1053三轴磁传感器线性度误差优于±1.8%的指标要求,能够实现对于小型飞行器发射航行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数据记录仪 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 体积 高抗过载 低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煤岩气高效能变黏压裂液及在极限体积压裂中的推广应用
16
作者 林波 陈帅 +5 位作者 严向阳 陈萌琦 杜良军 陈恒 鲁红升 孙帅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2-1174,共13页
极限体积压裂技术是深层煤岩气获得高产工业气流的有效手段,而压裂液是在该技术基础上充分“打碎”煤层、形成饱填砂复杂裂缝网络、实现煤岩增渗—促解吸的关键,充分满足现场工况、施工工艺和煤岩物性特征要求是煤岩气压裂液研究的重点... 极限体积压裂技术是深层煤岩气获得高产工业气流的有效手段,而压裂液是在该技术基础上充分“打碎”煤层、形成饱填砂复杂裂缝网络、实现煤岩增渗—促解吸的关键,充分满足现场工况、施工工艺和煤岩物性特征要求是煤岩气压裂液研究的重点。以高稳定性、速溶、低剂高效能和在线变黏一体化的减阻剂研发为着力点,通过无机盐刺激响应材料引入、开关型反相乳液聚合技术设计、多元共聚条件控制和促解吸剂复配等制备得到开关型乳液减阻剂。结合基础性能表征及评价,厘清了乳液减阻剂重要参数对压裂液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水解度50%~55%、分子量1800万左右、有效质量分数29%~34%的优化条件,得到预期的煤岩气专用减阻剂SFY-2,稳定性提高至50 d以上,抗低温−15℃以下,溶解时间降低至10 s,3 min增黏率达90%以上且增黏能力强,解决了常规乳液减阻剂稳定性和速溶性之间的突出矛盾,也为深层煤岩气极限体积压裂在线一体化施工提供了保障。借助SFY-2优势,契合煤岩气极限体积压裂设计思路构建了高效能变黏压裂液体系,制定变黏控制方案和施工工艺优化,实现充分“打碎”煤岩,造复杂缝网并饱填砂有效支撑的目标。对压裂液性能评价表明:高黏液、中黏液在70℃、170 s^(−1)~1500 s^(−1)~100 s^(−1)模拟变剪切后黏度分别保持在35、20 mPa·s左右;高黏液、中黏液、低黏液降阻率分别可达66%、72%、77%以上,得益于压裂液良好的剪切稀释性,高剪切状态下高黏液、中黏液降阻率保持率超过100%;建立了压裂液悬砂性能与黏弹性参数tanδ的对应关系,当SFY-2体积分数超过0.2%(tanδ=0.84)后压裂液沉砂速度明显降低,体积分数达到0.4%(tanδ=0.395)后黏弹性显著,具有良好的携砂性能,利于高强度连续加砂进行缝网饱和支撑,并增大缝网有效改造体积;压裂液破胶后几乎无残渣,表面张力低至26 mN/m以下,破胶液可以有效改善煤岩表面润湿性,将接触角最高增大到108.2°,降低煤岩解吸伤害率最低至13%。该技术已在鄂尔多斯盆地深层煤储层累计施工超350井次(共2000余段/次),液体性能稳定,施工效率高,实时降阻率可达84.4%,加砂完成率高,增产效果显著,为实现深层煤岩气压裂技术进步及规模效益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煤岩气 极限体积压裂 复杂缝网改造 刺激响应 低黏高弹性 变黏控制 促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2D超声及弹性成像在乳腺癌肿块体积测量中的价值研究
17
作者 吴先华 韩江涛 +1 位作者 卿建兵 蒋冬梅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5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2D超声及弹性成像在乳腺癌肿块体积测量中的价值,为超声检查技术选择和手术方案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98例乳腺癌患者,分析临床特征、超声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资料。采用SPSS 1... 目的:探讨术前2D超声及弹性成像在乳腺癌肿块体积测量中的价值,为超声检查技术选择和手术方案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98例乳腺癌患者,分析临床特征、超声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资料。采用SPSS 19.0软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评估2D超声和弹性成像测量乳腺癌肿块体积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D超声和弹性成像测量乳腺癌肿块体积与病理组织学结果高度一致,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ICC)分别为0.82和0.80,Spearman相关性(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alysis,r)分别为0.84和0.80,均P<0.01。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肿块最大径、浸润性导管癌伴导管内原位癌及钙化情况对术前2D超声测量有显著影响(均P<0.05),钙化情况对术前弹性成像测量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术前2D超声及弹性成像均可准确测量乳腺癌肿块体积,且弹性成像受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弹性成像 乳腺癌 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数学文化 提升核心素养——以高中“简单几何体的体积”教学为例
18
作者 刘春琳 郭亚丹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5年第3期29-31,共3页
本文以高中“简单几何体的体积”教学为例,通过分析教材,融入数学文化,将“祖暅原理”的数学方法贯穿始终,渗透了极限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对教育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数学文化 核心素养 简单几何体的体积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湿耦合大体积混凝土早龄期损伤试验研究
19
作者 顾秋林 王颖轶 +1 位作者 王荣勇 谢广州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5年第1期236-243,共8页
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温湿耦合损伤特性及其风险评价问题,依托上海某超大型污水处理厂工程,根据现场试验数据,研究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部温湿度空间分布及其时变规律;结合文献调查,探讨了多场耦合条件下混凝土在养护过程中水化度、抗拉强... 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温湿耦合损伤特性及其风险评价问题,依托上海某超大型污水处理厂工程,根据现场试验数据,研究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部温湿度空间分布及其时变规律;结合文献调查,探讨了多场耦合条件下混凝土在养护过程中水化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计算方法的工程适用性以及参数的合理取值,并对养护期混凝土结构损伤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抗裂防渗状态和质量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湿耦合 体积混凝土 现场试验 计算方法实用化 结构损伤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体积压裂套管变形预测方法与防控措施
20
作者 陈小璐 张雨菲 +2 位作者 罗伟疆 蔡卓林 鱼文军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25年第1期61-68,共8页
水平井体积压裂已成为致密油藏完井改造的关键技术。对于天然裂缝和断层发育的储层,高强度的储层改造极大增加了人工裂缝诱发断层滑移的概率,从而导致套管发生变形。为避免水力压裂诱发断层滑移导致套管受剪切变形,以数值模拟为手段,开... 水平井体积压裂已成为致密油藏完井改造的关键技术。对于天然裂缝和断层发育的储层,高强度的储层改造极大增加了人工裂缝诱发断层滑移的概率,从而导致套管发生变形。为避免水力压裂诱发断层滑移导致套管受剪切变形,以数值模拟为手段,开展了套管变形风险点预测与防控措施研究。以H井组为实例研究对象,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模型和蚂蚁体追踪技术确定套管变形风险点,结合摩尔库伦准则和压裂参数优化,对套管变形风险点进行有效防控。研究结果表明,地质工程一体化模型和蚂蚁体追踪技术可有效识别井眼轨迹钻遇的断层和天然裂缝,预测H井组套管变形风险点20个。利用摩尔库伦准则确定断层激活滑动压力临界值为70 MPa,对H井组的体积压裂施工采用“错位射孔+降排量+降规模”对策,压裂过程中未发生套管变形。形成了一种套管变形风险点预测与防控技术,有效保障了水平井体积压裂改造安全、提升了储层改造效率,为套管变形预测及防控措施研究提供了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积压裂 套管变形 地质工程一体化 摩尔库伦准则 断层滑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