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气储层体积缝网压裂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小刚 苏洲 +2 位作者 杨兆中 雷腾蛟 何雨遥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7期154-159,9,共6页
体积缝网压裂是以在储层中形成大规模复杂裂缝网络为目的的压裂工艺技术,是低渗、特低渗页岩气储层实现工业开采最有效的增产措施。介绍了近期提出的同步压裂(或拉链式压裂)、交替压裂(或"德州两步跳"压裂)和改进拉链式压裂... 体积缝网压裂是以在储层中形成大规模复杂裂缝网络为目的的压裂工艺技术,是低渗、特低渗页岩气储层实现工业开采最有效的增产措施。介绍了近期提出的同步压裂(或拉链式压裂)、交替压裂(或"德州两步跳"压裂)和改进拉链式压裂技术工艺原理及其实现方法,对比分析了其各自存在的优缺点,简要阐述了成功实现页岩气储层体积缝网压裂的关键辅助技术(清水压裂技术、微地震监测技术及参数优化方法等)。研究发现,改进拉链式压裂利用同步压裂和交替压裂优点的同时规避了它们各自的不足,使其压后效果相比于同步压裂和交替压裂更好,为页岩气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新思路。最后,针对目前尚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可能原因并指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对我国页岩气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储层 体积缝网 同步压裂 交替压裂 改进拉链式压裂 微地震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型页岩油储层高导流体积缝网压裂技术 被引量:6
2
作者 范明福 明鑫 +1 位作者 明柱平 邱伟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1-727,共7页
针对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基质型页岩油储层压裂改造的难点,结合基质型页岩油储层地质特征,文中采用前置液态CO_(2)增能技术降低破裂压力,增加裂缝的复杂程度,优选出低伤害压裂液体系,以减小对储层的伤害;在大排量、大规模体积压裂的同... 针对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基质型页岩油储层压裂改造的难点,结合基质型页岩油储层地质特征,文中采用前置液态CO_(2)增能技术降低破裂压力,增加裂缝的复杂程度,优选出低伤害压裂液体系,以减小对储层的伤害;在大排量、大规模体积压裂的同时,采用多尺度多缝多粒径支撑剂组合加砂工艺、高砂比伴注纤维加砂工艺及混合压裂液变黏度多级交替注入工艺提高裂缝导流能力,形成了一套适用于松辽盆地的基质型页岩油储层高导流体积缝网压裂技术。研究表明,该技术增加了压裂后返排率,降低了储层伤害,形成了复杂缝网体系及高导流裂缝,提高了产量,在松辽盆地北部现场应用4口井,压裂后均获得工业油流。研究成果对基质型页岩油储层压裂改造提供了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型页岩油 压裂 高导流 体积缝网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水平井体积压裂缝网波及体积评价新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矿生 薛小佳 +4 位作者 陶亮 熊作为 陈文斌 武安安 闫广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7-134,共8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夹层型页岩油体积压裂缝网波及体积定量表征难度大的问题,应用物理模拟实验与矿场数据,耦合关键地质工程参数,建立缝网改造体积预测模型,基于岩石微观结构与润湿性,建立了考虑流体压力下的多尺度孔隙渗吸模型,...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夹层型页岩油体积压裂缝网波及体积定量表征难度大的问题,应用物理模拟实验与矿场数据,耦合关键地质工程参数,建立缝网改造体积预测模型,基于岩石微观结构与润湿性,建立了考虑流体压力下的多尺度孔隙渗吸模型,对缝网渗吸体积进行定量表征,并提出新的缝网波及系数概念,定量评价缝网波及体积。研究表明:页岩油体积压裂裂缝总体呈现条带状缝网形态,形似“仙人掌”;影响缝网波及体积的主控因素依次为压裂液量、裂缝密度、脆性指数、施工排量、水平应力差、油层厚度、加砂量;缝网改造体积是水平井体积压裂缝网波及体积的主要贡献者,压裂液在缝网中的渗吸主要用于补充地层能量,典型平台缝网波及系数为33.2%~63.6%,需进一步提高缝网波及体积。研究成果可为页岩油水平井体积压裂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波及体积 渗吸模型 波及系数 庆城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缝网波及研究及其在体积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4
作者 焦方正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81-1188,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是中国发现的首个页岩油10亿吨级大油田,水平井体积开发是页岩油效益开发的关键技术。文中提出了一种细分切割体积压裂缝网波及体积计算模型,应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关键地质工程参数与微地震覆盖体积关系式... 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是中国发现的首个页岩油10亿吨级大油田,水平井体积开发是页岩油效益开发的关键技术。文中提出了一种细分切割体积压裂缝网波及体积计算模型,应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关键地质工程参数与微地震覆盖体积关系式,进一步利用矿场实际产量数据对关系式进行校正,建立了缝网波及体积定量表征经验公式,进而绘制了其与产能的相关性图版,为体积压裂工程参数优化给予指导。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体积改造裂缝总体呈现以主裂缝为主、分支缝为辅的条带状缝网形态,形似“仙人掌”。影响缝网波及体积的主控因素依次为入地液量、裂缝密度、排量、油层厚度和砂量。经矿场实践证实,该研究建立的经验公式及相关性图版预测结果准确、可靠,可为庆城油田页岩油水平井体积压裂优化设计及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分切割 波及体积 水平井 体积开发 页岩油 延长组 庆城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网体积压裂在大牛地重复压裂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威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0年第3期9-13,共5页
大牛地气田具备重复压裂基础,前期优选了7口井开展重复压裂先导试验,常规加砂压裂整体效果不理想。通过采用一种新型压裂工艺,对老井进行二次挖潜,旨在提高老井的采收率。利用压裂软件建立典型的压裂模拟模型,对不同泵注工艺条件下支撑... 大牛地气田具备重复压裂基础,前期优选了7口井开展重复压裂先导试验,常规加砂压裂整体效果不理想。通过采用一种新型压裂工艺,对老井进行二次挖潜,旨在提高老井的采收率。利用压裂软件建立典型的压裂模拟模型,对不同泵注工艺条件下支撑剂在裂缝中的铺置剖面情况进行模拟,明确影响缝网体积和支撑剂铺置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影响改造效果的排量、液量、砂量以及前置液比例等关键参数进行优化,实现体积改造最优化。开展大牛地盒3气层的有利条件的评价,形成了一套适合重复压裂的缝网体积压裂技术。现场应用效果来看:4口老井采用缝网体积压裂后均实现增产,日增天然气8000 m^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积压裂 大牛地气田 重复压裂 支撑剂铺置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天然裂缝的页岩储集层多裂缝竞争扩展三维模拟
6
作者 凌兴杰 陈琦 黄志强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6-145,共10页
传统页岩裂缝扩展模拟大多局限于二维模型,且未考虑多裂缝同步竞争扩展机理,压裂施工方案大多基于统计分析和现场经验实施,无法有效筛选出强敏感性复杂缝网压裂效果影响参数。针对该问题,以威远区块W204H井区实际储层为例,构建了三维空... 传统页岩裂缝扩展模拟大多局限于二维模型,且未考虑多裂缝同步竞争扩展机理,压裂施工方案大多基于统计分析和现场经验实施,无法有效筛选出强敏感性复杂缝网压裂效果影响参数。针对该问题,以威远区块W204H井区实际储层为例,构建了三维空间下裂缝性地质力学数值模型,考虑多簇压裂中裂缝同步竞争扩展,分析地应力对施工参数的影响,并定量研究地应力差、天然裂缝胶结强度、射孔参数及压裂液排量对复杂缝网体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应力差越大,天然裂缝激活概率和缝网复杂性越低;天然裂缝胶结强度越小,越容易激活并捕获水力裂缝,当其大于岩石基质强度时,水力裂缝将穿透天然裂缝沿缝高方向扩展;射孔组合密度越大,射孔压降越小,缓解簇间应力干扰能力越弱;压裂液注入速率越高,水力裂缝更倾向于沿天然裂缝扩展,布控密集射孔簇时,应采用大排量和高黏度压裂液以平衡多簇的均匀扩展。该研究可为裂缝性页岩储层的体积压裂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天然裂 多簇压裂 三维地质模型 压裂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交替压裂裂缝间距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杨兆中 苏洲 +3 位作者 李小刚 张城 谢中成 邓科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17,共7页
为使水平井交替压裂在非常规油气储集层中形成大规模高效复杂体积缝网,需对交替压裂裂缝间距进行优化分析。从相邻2条压裂裂缝诱导应力叠加效应对初始水平主应力差的影响出发,建立了裂缝高度不同且缝内净压力也不同的物理模型,提出了交... 为使水平井交替压裂在非常规油气储集层中形成大规模高效复杂体积缝网,需对交替压裂裂缝间距进行优化分析。从相邻2条压裂裂缝诱导应力叠加效应对初始水平主应力差的影响出发,建立了裂缝高度不同且缝内净压力也不同的物理模型,提出了交替压裂第一次压裂裂缝和第二次压裂裂缝临界裂缝间距及中间裂缝最佳起裂位置的确定方法。分析发现:前两次压裂裂缝临界裂缝间距随储集层岩石泊松比增大而减小,随裂缝高度和缝内净压力增大而增大;中间裂缝最佳起裂位置距第一次压裂裂缝的距离随储集层岩石泊松比增大而减小,随裂缝高度增大而增大,而缝内净压力对中间裂缝最佳起裂位置的影响较小。通过实例,将改进后的方法与已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改进后的临界裂缝间距和中间裂缝最佳起裂位置较已有方法能更准确地计算出诱导应力场,对非常规油气储集层交替压裂形成高效复杂体积缝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压裂 复杂体积缝网 应力干扰 叠加原理 间距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体积开发”理论认识、核心技术与实践 被引量:80
8
作者 焦方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4,共14页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突破和发展,对中国天然气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连续型油气聚集、水平井体积压裂开发等一批关键理论技术,支撑了四川盆地南部(蜀南)、涪陵等页...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突破和发展,对中国天然气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连续型油气聚集、水平井体积压裂开发等一批关键理论技术,支撑了四川盆地南部(蜀南)、涪陵等页岩气田的大发展。为了提高中国页岩气区储量动用率和采收率,基于中国页岩气的地质条件和工业实践,梳理了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及取得的主要地质认识,深化了对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主要地质特征的认识和页岩气"甜点区(段)"分级评价标准,从人工干预提高页岩气有效流动性和开发整体性出发,提出了页岩气甜点区"体积开发"的理论内涵和核心技术,进而评价展望了中国页岩气资源"体积开发"的发展前景。研究结果表明:①页岩气"体积开发"指在不同级别含气页岩储层"甜点区""甜点段"范围内,通过多水平层段分段压裂构建人工缝网系统,利用水平方向流动叠加垂向导流缝流动形成复合流动方式,促使波及范围内的页岩气资源成为可开发的商业储量,实现更多页岩气资源的有效动用;②"体积开发"包括"甜点区"综合评价、体积开发井网优化设计、水平井钻井和靶窗优选及轨迹设计、水平井段体积压裂改造技术、生产制度设计与平台式工厂化管理等5项核心技术。结论认为,"体积开发"理论技术不仅为目前长宁、涪陵等页岩气储量区立体开发,而且也为陆相、海陆过渡相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整体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体积开发 连续气 “甜点区(段)” 含气页岩均质体 人工气藏 立体布井 体积缝网 复合流动 中国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一体化压裂液体系的研究及应用
9
作者 葛艳蓉 黄越 +2 位作者 金智荣 马巍 侯晓蕊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26-29,共4页
报道了一种具有驱油、减阻、携砂多功能的滑溜水压裂液体系。评价结果表明:0.1%~0.4%减阻剂18 s内完全溶解、无鱼眼,与助排剂、防膨剂配伍性良好;当质量分数为0.15%时,其悬砂性能约是清水的60倍;当质量分数为0.05%时,减阻率可达到70.4%... 报道了一种具有驱油、减阻、携砂多功能的滑溜水压裂液体系。评价结果表明:0.1%~0.4%减阻剂18 s内完全溶解、无鱼眼,与助排剂、防膨剂配伍性良好;当质量分数为0.15%时,其悬砂性能约是清水的60倍;当质量分数为0.05%时,减阻率可达到70.4%,且耐温耐剪切和驱油性能良好,该减阻剂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SY/T 7627—2021标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各项压裂施工参数均达到了设计要求,简化了体积缝网压裂施工的配液程序,提升了施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 减阻剂 一体化 体积缝网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下古生界白云岩储层酸压工艺技术室内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彦林 张锋三 +5 位作者 王建平 杨洪 刘春燕 周伟勤 段玉秀 张红强 《非常规油气》 2014年第3期52-58,共7页
延长下古生界白云岩气层是奥陶系马家沟组经长期岩溶风化形成的白云岩储层,目前多采用稠化酸闭合酸压工艺技术进行开发,酸压效果整体上不理想。动静态酸岩反应实验发现,主力层段天然裂缝发育非均质性较强,多级酸压工艺、转向酸酸压工艺... 延长下古生界白云岩气层是奥陶系马家沟组经长期岩溶风化形成的白云岩储层,目前多采用稠化酸闭合酸压工艺技术进行开发,酸压效果整体上不理想。动静态酸岩反应实验发现,主力层段天然裂缝发育非均质性较强,多级酸压工艺、转向酸酸压工艺或多氢酸酸压工艺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开展了白云岩储层动静态酸岩反应室内实验研究。根据白云岩储层的动静态酸岩反应情况及岩心表面酸溶蚀形态宏观与微观特征及其与物性、注入排量和注入压力的关系,发现储层中良好的酸蚀形态多分布于裂缝、溶洞周围,具有很强的非均匀性,稠化酸酸液优于普通酸液。在储层地质特征研究和室内实验的基础上提出适用性较强的稠化酸二次增黏工艺、变黏酸压工艺,低黏酸缝网酸压工艺技术等多种新型酸压工艺技术措施,对本区域的白云岩储层整体酸压开发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岩反应 电镜扫描 酸蚀速率 低黏酸压 体积酸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