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东海悬浮细颗粒物浓度和粒径分布变化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虞兰兰 江文胜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4-481,共8页
分析了2006年6月和2007年1月用LISST-100对黄、东海悬浮物的观测数据,研究了黄、东海的悬浮物粒径和体积浓度分布情况,并从动力学角度对其进行解释。总体而言,黄、东海悬浮细颗粒物的体积浓度分布为近岸高、远岸低;上层悬浮物的沉降和... 分析了2006年6月和2007年1月用LISST-100对黄、东海悬浮物的观测数据,研究了黄、东海的悬浮物粒径和体积浓度分布情况,并从动力学角度对其进行解释。总体而言,黄、东海悬浮细颗粒物的体积浓度分布为近岸高、远岸低;上层悬浮物的沉降和底层沉积物的再悬浮,使近底层的悬浮物浓度比上层高。冬季由于大风的影响,悬浮物浓度比夏季高。粒径分布则为表层近岸细,远岸粗;台湾暖流、东海黑潮流经区域的底层粒径比近岸粗。由于悬浮物物源的影响,夏季上层粒径比下层大,并且比冬季大。受强台风"艾云尼"的影响,长江口至济州岛连线,以及35°N断面的悬浮物浓度夏季大于冬季。位于济州岛西南泥质区的124.0°E,32.1°N处,底层悬浮物浓度很高。35°N断面位于海州湾及其外围,夏季粒径比冬季细,悬浮物浓度比冬季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悬浮物 粒径分布 体积浓度分布 LISST-1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夏秋季黄、渤海悬浮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吴昊 丘仲锋 +2 位作者 张艳萍 孙德勇 王胜强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1-99,共9页
悬浮颗粒物及粒径是水质重要参数,研究其分布特征有助于加深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了解。利用2013年6月和2013年11月LISST-100观测数据,研究了黄、渤海区域悬浮物粒径和浓度的分布情况,浓度分布整体上近岸高远岸低,粒径分布呈现近岸细远岸粗... 悬浮颗粒物及粒径是水质重要参数,研究其分布特征有助于加深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了解。利用2013年6月和2013年11月LISST-100观测数据,研究了黄、渤海区域悬浮物粒径和浓度的分布情况,浓度分布整体上近岸高远岸低,粒径分布呈现近岸细远岸粗的特征,季节分布特征明显。通过典型断面分析发现,悬浮物粒径和浓度随着水深变化明显,连续站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大风对底层颗粒物的再悬浮作用显著,潮流对悬浮物的时空分布有着重要影响;水体衰减系数随着体积浓度变化明显。此外,还研究了悬浮颗粒物粒径Junge分布在黄、渤海区域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渤海 悬浮物 粒径分布 体积浓度分布 LISST-1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