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驱油效率和体积波及系数的确定 被引量:28
1
作者 相天章 李鲁斌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02-203,共2页
从Buckley-Leverett一维水驱理论出发,得到了驱油效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数学关系,且驱油效率有最小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实际油藏的驱油效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数学模型。利用采出程度、驱油效率和体积波及系数三者关系,给... 从Buckley-Leverett一维水驱理论出发,得到了驱油效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数学关系,且驱油效率有最小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实际油藏的驱油效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数学模型。利用采出程度、驱油效率和体积波及系数三者关系,给出了体积波及系数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计算公式。根据驱油效率和体积波及系数计算公式,提出了注水开发后期体积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潜力分析方法和应采取的开发方式。通过实际应用计算,结果与已有成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率 体积 可采储量 数学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7
2
作者 刘春林 杨清彦 +1 位作者 李斌会 兰玉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8-111,共4页
为了搞清三元复合体系提高采收率的机理,通过室内三维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研究了非均质砂岩油田三元复合驱油过程中波及系数与驱油效率的变化特征,量化三元复合驱不同类型储层驱油效率和波及系数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在有隔... 为了搞清三元复合体系提高采收率的机理,通过室内三维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研究了非均质砂岩油田三元复合驱油过程中波及系数与驱油效率的变化特征,量化三元复合驱不同类型储层驱油效率和波及系数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在有隔层的条件下,中渗透层贡献程度达到了25.29%,其次是低渗透层,贡献率为44.31%,而高渗透层仅为30.40%;分析认为,三元复合驱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驱油效率,而且主要是提高高渗透层的驱油效率,同时能够提高中低渗透层的波及系数。初步得出驱油效率对提高采收率值的贡献率为33.27%,波及系数的贡献率为66.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三维模型 物理模拟 三元复合 波及系数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的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杨清彦 李斌会 +1 位作者 李宜强 兰玉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9-112,共4页
根据室内三维物理模拟聚合物驱油实验含油饱和度的测定结果,深入探讨了非均质砂岩油田聚合物驱油过程中,扩大波及系数和增加驱油效率对提高采出程度贡献率的定量计算方法,并给出了分析解释。结果表明,在3层非均质模型聚合物驱油过程中,... 根据室内三维物理模拟聚合物驱油实验含油饱和度的测定结果,深入探讨了非均质砂岩油田聚合物驱油过程中,扩大波及系数和增加驱油效率对提高采出程度贡献率的定量计算方法,并给出了分析解释。结果表明,在3层非均质模型聚合物驱油过程中,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贡献主要来源于提高波及系数的贡献,聚合物的黏弹性也具有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通过计算得出,在有隔层模型中增加驱油效率对提高聚合物驱采出程度的贡献占11.85%,扩大波及体积的贡献占88.15%;聚合物溶液在模型高渗透层内提高驱油效率作用的效果要好于中、低渗透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模型 物理模拟 聚合物 波及系数 效率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砂岩油田驱油效率和波及系数研究(一) 被引量:35
4
作者 俞启泰 赵明 林志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48-52,共5页
本文研究了我国水驱砂岩油田的驱油效率和波及系数,主要结果是:1)极限驱油效率主要受油水粘度比和绝对渗透率影响,中国、美国、苏联的油田有较一致的相关关系;2)水驱开发结束时的油田驱油效率可直接用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的对应含水... 本文研究了我国水驱砂岩油田的驱油效率和波及系数,主要结果是:1)极限驱油效率主要受油水粘度比和绝对渗透率影响,中国、美国、苏联的油田有较一致的相关关系;2)水驱开发结束时的油田驱油效率可直接用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的对应含水率0.98的驱油效率得出;3)水驱砂岩油田开发过程按驱油效率和波及系数随含水率的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含水率0.7—0.8以前,油田以扩大波及系数为主,含水率0.7—0.8以后,驱油效率上升幅度较大,其上升规律受变异系数影响;4)厚度波及系数随含水率的变化是一个先快后慢的过程,小层水淹时达到最大值。油层有效厚度越大,厚度波及系数越小;5)加密井网、细分层系是注水开发有效的调整措施。它的层系划分的原则应是使层段内所有小层的渗透率都高于吸水界限渗透率、层段变异系数小于0.5和完善小层内的注采井网;6)根据25个油田的统计,我国水驱砂岩油田在水驱开发结束时平均采收率0.367,平均驱油效率0.531,平均小层平面波及系数0.9,平均厚度波及系数0.77,平均体积波及系数0.6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注水 效率 波及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砂岩油田驱油效率和波及系数研究(二) 被引量:28
5
作者 俞启泰 赵明 林志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46-54,共9页
二、波及系数及其变化特点体积波及系数 E_v是指水驱油田水波及到的油藏体积与油藏总体积之比,它又可以分为厚度波及系数 E_z 和平面波及系数 E_p 两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为:E_v=E_z×E_p (14)研究注水平面波及系数主要是利用油藏... 二、波及系数及其变化特点体积波及系数 E_v是指水驱油田水波及到的油藏体积与油藏总体积之比,它又可以分为厚度波及系数 E_z 和平面波及系数 E_p 两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为:E_v=E_z×E_p (14)研究注水平面波及系数主要是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和油层物理模型进行。文献[11]总结了戴斯(Dyes)等人所作的二维平面物理模型用 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效率 波及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复合驱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对采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肖传敏 张艳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8-101,共4页
无碱二元复合驱是今后化学驱发展的主要方向。为认清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机理,通过室内三维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二元复合驱过程中非均质油藏波及系数与驱油效率的变化特征,并量化其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在有隔层的条... 无碱二元复合驱是今后化学驱发展的主要方向。为认清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机理,通过室内三维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二元复合驱过程中非均质油藏波及系数与驱油效率的变化特征,并量化其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在有隔层的条件下,中渗透层提高采收率幅度最高,低渗透层次之,高渗透层最低;二元驱高渗透层以提高驱油效率为主,低渗透层以提高波及系数为主,中渗透层同等提高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初步得出驱油效率对最终提高采收率的贡献率为40%,扩大波及系数的贡献率为60%,可有效指导二元驱配方组合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复合 波及系数 效率 物理模拟 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注水开发不同阶段体积波及系数的新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翔 张贵才 +2 位作者 蒋平 裴海华 冯可心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2,共8页
体积波及系数是油田评价开发效果、制定开发调整方案的重要依据。为了研究注水开发不同阶段体积波及系数的变化规律,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角度出发,根据油水相对渗流理论与油藏工程原理,提出了驱油效率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计算模型,建立... 体积波及系数是油田评价开发效果、制定开发调整方案的重要依据。为了研究注水开发不同阶段体积波及系数的变化规律,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角度出发,根据油水相对渗流理论与油藏工程原理,提出了驱油效率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计算模型,建立了体积波及系数计算方法,并以胜利油田3个试验区为例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驱油效率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之间满足指数方程,二者关系曲线呈上凸型;随着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增大,驱油效率由最小驱油效率逐渐增大,并趋近于最大驱油效率;对驱油效率计算模型进行验证,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1.90%;水驱开发过程中体积波及系数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关系曲线整体呈快升-缓升-近平台状演变趋势,计算结果能够指导开发调整措施的效果评价;3个试验区目前体积波及系数接近90%,波及区内存在大量剩余油,亟需开展波及区内主体剩余油的描述与启动方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入孔隙体积倍数 效率 体积波及系数 开发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油过程中不同粘度比情况下波及系数计算方法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强 计秉玉 聂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1-555,共5页
在分析聚合物驱油机理的基础之上,建立了考虑吸附因子和不可入孔隙体积的聚合物驱油的五点井网模型。应用流管法将二维平面模型简化为若干个一维驱替模型,从而建立了聚合物驱油的一维数学模型。利用前缘驱替理论,通过求解每根流管中的... 在分析聚合物驱油机理的基础之上,建立了考虑吸附因子和不可入孔隙体积的聚合物驱油的五点井网模型。应用流管法将二维平面模型简化为若干个一维驱替模型,从而建立了聚合物驱油的一维数学模型。利用前缘驱替理论,通过求解每根流管中的驱替动态,然后叠加至整个五点井网,从而模拟二维平面上完整的聚合物驱油过程。将该计算过程编制成VBA程序,绘制了不同含水率条件下,聚合物驱油波及系数与流度比的关系图版,为矿场实施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项目时,对聚合物溶液粘度的配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将计算得到的聚合物驱油动态参数和实验结果对比,发现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文章建立的流管模型的优点在于输入参数较少,计算快捷,适应性强,同时克服了传统矩形网格油藏数值模拟带来的数值弥散作用,为使用聚合物驱油的油田早期筛选及油藏动态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度比 波及系数 聚合物 五点井网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气分散体系驱油微观机理研究
9
作者 尚祯浩 伍家忠 +2 位作者 熊伟 张墨习 陈兴隆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23,共12页
低渗透储层孔隙小、喉道细、渗流阻力大,常规水驱采出程度仅为20%左右,而注气开发不仅受气源的限制,更因气窜等问题严重影响低渗油藏开发效果,因此,提出了针对低渗透储层的水气分散体系驱油技术。为认识水气分散体系微观驱油机理,利用... 低渗透储层孔隙小、喉道细、渗流阻力大,常规水驱采出程度仅为20%左右,而注气开发不仅受气源的限制,更因气窜等问题严重影响低渗油藏开发效果,因此,提出了针对低渗透储层的水气分散体系驱油技术。为认识水气分散体系微观驱油机理,利用微观刻蚀模型、高速摄像机采集和ImagePro Plus6.0软件识别等手段,通过水驱、气驱及水气分散体系驱油实验,记录、识别和定量计算分析了驱替过程中流体流动特征及分布规律。实验研究表明,水驱主要动用区域为主流通道,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模型的边部及角部;CO_(2)气窜特征明显,气体主要在孔隙中心流动,并在孔隙壁面形成水膜/油膜;水气分散体系驱油最显著的特征是其进入孔隙后与油相“高度”混合,混合后的微气泡既能产生“封堵”作用,增大主流通道渗流阻力,又能促使后续流体改向进入水驱或气驱未波及的小孔隙中,扩大波及体积作用明显,对边部及角部剩余油驱替作用显著,甚至能将盲端中的残余油全部采出。水驱、气驱及水气分散体系驱的采收率分别为71.6%、82.0%和91.0%,水气分散体系在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机理 水气分散体系 渗流阻力 波及体积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视化试验的普通稠油油藏N_(2)降黏泡沫驱油特征
10
作者 张梦园 李宾飞 +3 位作者 曾祥晖 付显威 辛岩 李兆敏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2,共8页
N_(2)降黏泡沫驱是普通稠油油藏开发中后期提高采收率的可靠手段,但围绕其驱油特征和影响规律的可视化试验研究有限。采用微观刻蚀模型和二维可视化平板模型分别开展可视化试验,探究N_(2)降黏泡沫微观驱油特征和原油动用机制,分析气液... N_(2)降黏泡沫驱是普通稠油油藏开发中后期提高采收率的可靠手段,但围绕其驱油特征和影响规律的可视化试验研究有限。采用微观刻蚀模型和二维可视化平板模型分别开展可视化试验,探究N_(2)降黏泡沫微观驱油特征和原油动用机制,分析气液比和注入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N_(2)降黏泡沫驱显著改善N_(2)驱后期气窜现象,有效增加气体驻留时间,扩大波及并提高驱油效率;N_(2)降黏泡沫通过乳化分散、降黏和剥离作用提高洗油效率,通过与乳状油滴联合调堵作用扩大波及系数;气液比为3∶1时,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最高;气液同注时,N_(2)降黏泡沫预生成且可在地层中大量稳定存在,利于发挥乳化降黏和封堵调驱的优势,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明显高于气体前置、气体后置和气液交替的注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稠 N_(2)降黏泡沫 可视化试验 动用机制 波及系数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甲型水驱曲线的体积波及系数变化规律 被引量:11
11
作者 朱圣举 张文博 朱洁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5-98,共4页
针对满足甲型水驱特征曲线的水驱体积波及系数变化规律不明确的问题,运用油藏工程方法,对甲型水驱曲线公式进行变换,并结合油水相对渗透率比值及水驱油效率的变化规律,利用实验室岩心分析数据和实际油藏开发数据,得到了水驱体积波及系... 针对满足甲型水驱特征曲线的水驱体积波及系数变化规律不明确的问题,运用油藏工程方法,对甲型水驱曲线公式进行变换,并结合油水相对渗透率比值及水驱油效率的变化规律,利用实验室岩心分析数据和实际油藏开发数据,得到了水驱体积波及系数随含水率变化的数学模型。通过鄂尔多斯盆地北2区水驱砂岩低渗透油藏进行验证,水驱体积波及系数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仅为1.80%。研究结果表明,在水驱开发的中间阶段,水驱体积波及系数与由含水率及常数组成的复合变量成线性关系;预测模型的适用阶段,由具体油藏的实验室岩心测试结果而定,北2区油藏在含水率达到40%以后才能使用预测模型。研究成果对于满足甲型水驱特征曲线的油藏开发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2区 体积波及系数 特征曲线 含水率 效率 相对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鄯善油田三间房组油层驱油效率与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和级差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劲峰 曲志浩 赵斌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39-43,共5页
利用油层取芯制作的真实砂岩微观模型进行组合实验,研究了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级差与驱油效率的关系,认为鄯善油田三间房组油层在渗透率变异系数Vk超过0.75~0.8,渗透率级差Jk>10,突进系数Tk>2.5以后总... 利用油层取芯制作的真实砂岩微观模型进行组合实验,研究了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级差与驱油效率的关系,认为鄯善油田三间房组油层在渗透率变异系数Vk超过0.75~0.8,渗透率级差Jk>10,突进系数Tk>2.5以后总体驱油效率下降明显,并据此分析了鄯善油田三间房油藏的有利开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率 突进系数 渗透率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底水油藏水平井水驱波及系数定量表征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运来 陈建波 +2 位作者 周海燕 张吉磊 章威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6-153,共8页
海上底水油藏开发中后期面临着水驱油规律认识不清及水平井井间水驱波及系数定量描述难的问题。以渤海Q油田为例,利用室内一维长岩心水驱油实验、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底水油藏精细数值模型,研究了底水油藏长期水驱后驱油效率和水平... 海上底水油藏开发中后期面临着水驱油规律认识不清及水平井井间水驱波及系数定量描述难的问题。以渤海Q油田为例,利用室内一维长岩心水驱油实验、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底水油藏精细数值模型,研究了底水油藏长期水驱后驱油效率和水平井井间水驱波及系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驱油实验中驱替倍数提高至2000 PV,驱替速度由1 m L/min提高至5 m L/min,驱油效率较常规水驱驱替倍数为100 PV时提高了15%~20%;基于数值模拟的水平井水驱波及体积研究,通过引入高倍水驱后相渗曲线,并将模型网格精度提高至长×宽×高为10.0 m×10.0 m×0.3 m时,实现了对水驱波及体积的精细刻画,计算出的波及系数由原始模型的66.7%降低为54.6%,提高了模型计算精度;水平井布井油柱高度和井距均是影响井间水驱波及系数的主控因素,水平段油柱高度越低,井距越大,井间水驱波及系数越低。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建立了海上底水油藏井间水驱波及系数图版,明确了底水油藏水平井布井界限参数:布井井距100~150 m,油柱高度6~8 m,井控储量(15~25)万m^3,水平井最大提液幅度2000 m^3/d,极限经济产油量10 m^3/d,水平井累计产油量大于5万m^3。该研究成果成功指导了海上Q油田底水油藏21口加密水平井的实施,可为底水油藏中后期高效挖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底水 特高含水期 替倍数 效率 水平井 波及体积 加密界限 矿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轻质油藏高含水期注水体积波及系数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明 陈存良 +2 位作者 王雨 吴晓慧 刘学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3-97,共5页
针对中轻质油藏高含水期注水体积波及系数变化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运用渗流力学理论及油藏工程方法,基于油水相渗比的新型表征公式和新型水驱曲线,建立了一种适用于中轻质油藏高含水期的注水体积波及系数变化规律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表... 针对中轻质油藏高含水期注水体积波及系数变化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运用渗流力学理论及油藏工程方法,基于油水相渗比的新型表征公式和新型水驱曲线,建立了一种适用于中轻质油藏高含水期的注水体积波及系数变化规律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中轻质油藏进入高含水期,优势渗流通道的形成导致大量注入水形成低效甚至无效循环,从而导致体积波及系数的增长速度随含水率的上升逐渐减缓。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渤海南部BZ油田,注水体积波及系数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为-5.2%,满足矿场应用要求。研究成果对中轻质油藏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效果的预测及评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轻质 高含水期 相对渗透率 效率 特征曲线 波及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开发油藏高含水期驱替程度和波及系数变化规律 被引量:13
15
作者 薛江堂 刘珍 +3 位作者 薛龙龙 廖华伟 张海霞 舒坤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73-577,共5页
为了准确表征水驱开发油藏高含水期驱替程度和波及系数变化规律,根据高含水期油水相渗曲线变化特征,利用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了水驱驱替程度E_d和体积波及系数E_v与含水率f_w的关系式,并以鄯善油田三间房组油藏为例,研究了方法改进前后上... 为了准确表征水驱开发油藏高含水期驱替程度和波及系数变化规律,根据高含水期油水相渗曲线变化特征,利用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了水驱驱替程度E_d和体积波及系数E_v与含水率f_w的关系式,并以鄯善油田三间房组油藏为例,研究了方法改进前后上述参数在油藏高含水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油藏进入高含水期,f_w—E_d关系曲线由上凹渐变为下凹,水驱驱替程度E_d随含水率变化速率加快;E_v—f_w关系曲线由下凹渐变为近平台状,体积波及系数E_v随含水率变化速率减缓。研究揭示的高含水阶段水驱参数变化更加真实地反映地下水驱状况,对预测水驱油田高含水期开发动态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鄯善 三间房组 高含水期 替程度 体积波及系数 含水率 水相渗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水平井体积压裂缝网波及体积评价新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24
16
作者 张矿生 薛小佳 +4 位作者 陶亮 熊作为 陈文斌 武安安 闫广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7-134,共8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夹层型页岩油体积压裂缝网波及体积定量表征难度大的问题,应用物理模拟实验与矿场数据,耦合关键地质工程参数,建立缝网改造体积预测模型,基于岩石微观结构与润湿性,建立了考虑流体压力下的多尺度孔隙渗吸模型,...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夹层型页岩油体积压裂缝网波及体积定量表征难度大的问题,应用物理模拟实验与矿场数据,耦合关键地质工程参数,建立缝网改造体积预测模型,基于岩石微观结构与润湿性,建立了考虑流体压力下的多尺度孔隙渗吸模型,对缝网渗吸体积进行定量表征,并提出新的缝网波及系数概念,定量评价缝网波及体积。研究表明:页岩油体积压裂裂缝总体呈现条带状缝网形态,形似“仙人掌”;影响缝网波及体积的主控因素依次为压裂液量、裂缝密度、脆性指数、施工排量、水平应力差、油层厚度、加砂量;缝网改造体积是水平井体积压裂缝网波及体积的主要贡献者,压裂液在缝网中的渗吸主要用于补充地层能量,典型平台缝网波及系数为33.2%~63.6%,需进一步提高缝网波及体积。研究成果可为页岩油水平井体积压裂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缝网波及体积 渗吸模型 缝网波及系数 庆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厚油层注聚时机对波及效率及前缘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智林 杨胜来 +3 位作者 雷浩 孟展 王璐 李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7-202,共6页
渤海S油田为具有代表性的海上厚油层油田。以S油田为研究对象,针对该油田的复合反韵律的沉积特性,为了规律的获得,研制了能够代表目标区块储层性质的反韵律二维纵向非均质厚油层物理模型。首先选取了代表性的含水率分别为20%,70%,95%的... 渤海S油田为具有代表性的海上厚油层油田。以S油田为研究对象,针对该油田的复合反韵律的沉积特性,为了规律的获得,研制了能够代表目标区块储层性质的反韵律二维纵向非均质厚油层物理模型。首先选取了代表性的含水率分别为20%,70%,95%的注聚时机分别进行了聚合物驱替的物理模拟研究。使用电阻值-饱和度法探测模型纵向上的饱和度分布,通过理论计算实现了生产过程中的波及系数、驱油效率的定量化的实时监测。同时通过对模型饱和度云图的动态监测,获得了驱替过程中的波及前缘运移方向及形态。总结得出了不同注聚时机对于厚油层聚驱的波及效率、驱油效率以及波及前缘形态的影响。同时绘制了波及系数图版,为后期油田的波及系数预测提供依据,为其他同类型油藏的开采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厚 注聚时机 波及系数 效率 波及前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大复合驱波及系数技术对策和方法 被引量:7
18
作者 卢祥国 胡建波 +1 位作者 张吉昌 关亮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9-144,共6页
在非均质油藏水驱和化学驱油过程中,驱油剂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洗油效率能力在化学驱增油效果中的作用已愈来愈受到石油工作者的重视。针对水驱和化学驱生产中存在的制约驱油效果的主要因素,利用物理模拟和理论分析方法,探讨了复合驱... 在非均质油藏水驱和化学驱油过程中,驱油剂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洗油效率能力在化学驱增油效果中的作用已愈来愈受到石油工作者的重视。针对水驱和化学驱生产中存在的制约驱油效果的主要因素,利用物理模拟和理论分析方法,探讨了复合驱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洗油效率在提高采收率中的作用、液流转向剂与驱油剂联合使用效果、液流转向时机及其与驱油剂段塞组合方式,研究了复合驱扩大波及效率的技术对策和方法。结果表明,对于非均质性(渗透率变异系数在0.6~0.8)比较严重的油藏,当驱油剂黏度相同但界面张力不同时,驱油剂扩大波及体积能力对采收率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在药剂费用相同条件下,驱油剂与液流转向剂联合使用可以比单纯化学驱提高采收率3%以上。液流转向剂注入时机愈早,注人体积越大,化学驱增油效果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流转向剂 波及体积 效率 采收率 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温抗盐聚合物TS-45流变性及驱油效率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欧阳坚 孙广华 +2 位作者 王贵江 朱卓岩 王凤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0-332,327,共4页
在45℃(大庆主力油藏温度)下,以超高分子量(2 8×107)HPAM为对比,实验考察了耐温抗盐聚合物TS 45溶液的流变性能和驱油能力。TS 45为丙烯酰胺、强极性(含—SO3H)支链单体及少量疏水缔合单体的共聚物。实验聚合物溶液含盐(NaCl)5g/L... 在45℃(大庆主力油藏温度)下,以超高分子量(2 8×107)HPAM为对比,实验考察了耐温抗盐聚合物TS 45溶液的流变性能和驱油能力。TS 45为丙烯酰胺、强极性(含—SO3H)支链单体及少量疏水缔合单体的共聚物。实验聚合物溶液含盐(NaCl)5g/L,含聚合物1g/L。两种聚合物溶液在0 02~600s-1范围均为假塑性流体,TS 45溶液的粘度大于HPAM溶液。溶液的G′和G″随振荡频率增加(0 1~50Hz)而增大;TS 45的G′(和G″)大于HPAM的相应值;G′和G″曲线的交点,TS 45为0 1Hz,此时G′=G″=0 078Pa,HPAM为0 147Hz,此时G′=G″=0 0088Pa,表明TS 45溶液的弹性大于HPAM溶液。与NaCl浓度1g/L的聚合物溶液相比,实验溶液的G′和G″均下降,在2 81Hz下的保留率对于TS 45分别为48 2%和38 3%,对于HPAM分别为24 1%和17 2%,说明TS 45的耐盐性较好。TS 45在岩心中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38 6和9 6)大于HPAM的相应值(25 4和5 7)。在岩心驱油实验中,注入0 38PV聚合物溶液提高采收率的幅度,1g/L的TS 45污水溶液、HPAM清水和污水溶液分别为12 6%、10 5%、8 9%,0 8g/L的TS 45污水溶液为10 7%;在注入量0 2~2 0PV范围内提高采收率的幅度,1g/L的TS 45污水溶液恒大于HPAM污水溶液。图6表2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盐聚合物 效率 耐温 聚合物溶液 HPAM NaCl浓度 残余阻力系数 超高分子量 假塑性流体 水溶液 藏温度 能力 流变性能 丙烯酰胺 疏水缔合 含聚合物 振荡频率 实验 采收率 共聚物 保留率 耐盐性 系数 注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油效率可达到100%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传亮 朱苏阳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水驱油之后地层中还存在大量剩余油,如何将其经济而有效地开采出来是老油田挖潜调整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注入水的波及系数低和驱油效率低都会导致地层中存在剩余油。残余油的存在是驱油效率低的主要表现,其往往由快速注水驱替过程中的Ja... 水驱油之后地层中还存在大量剩余油,如何将其经济而有效地开采出来是老油田挖潜调整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注入水的波及系数低和驱油效率低都会导致地层中存在剩余油。残余油的存在是驱油效率低的主要表现,其往往由快速注水驱替过程中的Jamin效应所致。提高注水速度可以克服Jamin效应并提高驱油效率,但该方式很费水,工程条件一般不允许。长期水洗也可以提高注入水的驱油效率,但该方式也较费水,经济效益较差。浮力驱油也可以消除Jamin效应,并大幅度提高驱油效率,甚至可将驱油效率提高至100%。对于中高渗透储层,可采用周期注水的方式,充分利用浮力的作用来提高驱油效率,节省注水成本,提高油田开发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发 效率 采收率 波及系数 毛管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