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沼气水洗提纯吸收塔的体积吸收系数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良 袁海荣 李秀金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共6页
文章以设计处理量为25 m^3/h的沼气压力水洗提纯装置为实验对象,研究了温度、压力、液气比、进气量和浓度等参数对提纯气CO_2浓度和吸收塔平均体积吸收系数KYa的影响,并提出了优化的操作参数条件。沼气提纯过程具有高浓度和高液气比的特... 文章以设计处理量为25 m^3/h的沼气压力水洗提纯装置为实验对象,研究了温度、压力、液气比、进气量和浓度等参数对提纯气CO_2浓度和吸收塔平均体积吸收系数KYa的影响,并提出了优化的操作参数条件。沼气提纯过程具有高浓度和高液气比的特点,文章分析了高CO_2浓度下的KYa理论计算公式,建立了以液、气相速度比UL/UG为基础的KYa数学模型,该模型和实验数据的偏差为-22%~17%。该模型既强调了沼气提纯过程具有高液气比的特点,又为沼气水洗提纯技术提供了合理的吸收性能分析经验公式,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提纯 压力水洗 体积吸收系数 高液气比 高浓度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接触液柱塔氨水吸收二氧化碳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方立军 刘洪锟 +2 位作者 曹通 杨亚利 张晗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7-71,共5页
对双接触式液柱塔的脱碳传质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利用双接触式液柱塔开展氨水捕集CO_2的实验研究。研究了氨水浓度、入口CO_2浓度、烟气流量因素对脱除效率和单位体积吸收速率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随着氨水浓度的增大,CO_2的脱除效率... 对双接触式液柱塔的脱碳传质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利用双接触式液柱塔开展氨水捕集CO_2的实验研究。研究了氨水浓度、入口CO_2浓度、烟气流量因素对脱除效率和单位体积吸收速率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随着氨水浓度的增大,CO_2的脱除效率和单位体积吸收速率都增大;增大CO_2入口浓度和烟气流量,CO_2的脱除效率都呈下降趋势,但其单位体积吸收速率升高。氨水浓度和烟气流量越大,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就越短,但氨水浓度和烟气流量达到一定值时,氨水浓度和烟气流量对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影响很小;CO_2入口浓度对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氨水 双接触式吸收 脱除效率 单位体积吸收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段式吸收塔强化水洗技术提纯沼气过程 被引量:5
3
作者 丁键 任佳佳 +2 位作者 李峥 杨祝红 陆小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203-4210,共8页
压力水洗技术已成为提纯沼气的关键技术之一。采用填料吸收塔进行CO_2脱除实验研究,考察了液气比、吸收压力、吸收温度、CO_2初始含量、填料层高度对CO_2脱除率的影响,以及液气比、沼气流量对总体积吸收系数的影响,并运用填料塔与喷雾... 压力水洗技术已成为提纯沼气的关键技术之一。采用填料吸收塔进行CO_2脱除实验研究,考察了液气比、吸收压力、吸收温度、CO_2初始含量、填料层高度对CO_2脱除率的影响,以及液气比、沼气流量对总体积吸收系数的影响,并运用填料塔与喷雾塔结合的二段式吸收塔进行压力水洗提纯沼气的过程强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吸收压力和液气比的增大、吸收温度的降低、填料层高度的增加有利于CO_2的脱除,体积总吸收系数随着液气比及沼气流量的增加而增大。二段式吸收塔能够提高CO_2吸收效果,当沼气处理量为10 L·min-1,填料层高度为100 cm,CO_2含量小于3%时,与填料塔相比二段式吸收塔可以减少约12%的吸收液用量,并且采用110 cm填料的二段式吸收塔获得最佳的提纯效果,CO_2脱除率达到9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 二氧化碳 压力水洗 二段式吸收 体积吸收系数 生物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釜式光生物反应器内光分布及光能吸收的CFD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叶庆元 黄建科 陈剑佩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9-156,共8页
光生物反应器内光能分布和吸收除了受到微藻细胞的影响还受到气泡的影响,采用离散坐标模型(DOM)对三维光生物反应器内不同气含率和气泡直径对光能分布情况的影响进行研究,同时研究了小球藻对不同颜色光的体积平均光能吸收率(ALVREA... 光生物反应器内光能分布和吸收除了受到微藻细胞的影响还受到气泡的影响,采用离散坐标模型(DOM)对三维光生物反应器内不同气含率和气泡直径对光能分布情况的影响进行研究,同时研究了小球藻对不同颜色光的体积平均光能吸收率(ALVREA)。结果表明:气泡的存在使得靠近光源位置光强度提高,光衰减加速;当气泡直径为3mm、气含率为7.5%时,体积平均光能吸收率最高,对不同光波段光能吸收研究表明小球藻对波长为400~500nm的光波段有着最高的光能吸收率,计算结果可用于光生物反应器的设计优化及光源系统的选择及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 光生物反应器 光强度分布 多散坐标模型 体积平均光能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单轴压缩短时蠕变破坏幂律行为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吴剑锋 李慧剑 +2 位作者 王彩华 孟德亮 李佶芩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208-3212,3229,共6页
依据Voight经验公式对混凝土蠕变破坏幂律行为进行了理论研究,设计了两种形状、两种配合比的试样,通过单轴压缩分级加载短时蠕变试验对混凝土蠕变破坏幂律行为进行了验证,讨论了幂指数α与混凝土单轴压缩峰值应力、脆性指标、蠕变破坏... 依据Voight经验公式对混凝土蠕变破坏幂律行为进行了理论研究,设计了两种形状、两种配合比的试样,通过单轴压缩分级加载短时蠕变试验对混凝土蠕变破坏幂律行为进行了验证,讨论了幂指数α与混凝土单轴压缩峰值应力、脆性指标、蠕变破坏强度、单位体积吸收能的关联。结果表明:混凝土单轴压缩分级加载短时蠕变破坏会呈现幂律行为;棱柱体试样的幂指数α均高于同配合比B、C的立方体试样;同形状试样的幂指数α随配合比的变化、脆性指标的降低呈降低趋势;同配合比试样的幂指数α随脆性指标的降低呈降低趋势;幂指数α还随混凝土单轴压缩峰值应力的提高、蠕变破坏强度的提高、单位体积吸收能的增大呈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压缩蠕变 高应力 幂律 单位体积吸收 脆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单轴压缩破碎分形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吴剑锋 李慧剑 +2 位作者 王彩华 孟德亮 李佶芩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172-2177,共6页
针对混凝土单轴压缩破碎后的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依据Turcotte研究成果,对混凝土破碎分形维数进行了定量计算。分析了粗骨料粒径、试样形状对混凝土破碎分形维数的影响,探讨了抗压强度、峰值应变、单位体积吸收能、脆性指标与破碎分形... 针对混凝土单轴压缩破碎后的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依据Turcotte研究成果,对混凝土破碎分形维数进行了定量计算。分析了粗骨料粒径、试样形状对混凝土破碎分形维数的影响,探讨了抗压强度、峰值应变、单位体积吸收能、脆性指标与破碎分形维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混凝土单轴压缩破坏后的碎块分布具有分形特征;单轴压缩破碎分形维数随粗骨料粒径的增大呈下降趋势,随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提高呈增大趋势,随峰值应变的提高、单位体积吸收能的增加、脆性指标的减小而增大;圆柱体试样的破碎分形维数与同粒径的棱柱体试样相比呈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骨料粒径 试样形状 混凝土 破碎分形 单位体积吸收 脆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加载下尾砂胶结充填体力学行为及变形破坏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杨世兴 王洪江 +1 位作者 侯永强 张敏哲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08-919,共12页
为了研究不同养护龄期的分级尾砂胶结充填体在中等应变率动态冲击加载下的动力学特性,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杆(SHPB)试验技术对16组48个充填体试样进行单次冲击实验。结果表明:充填体动态抗压强度和动态抗压强度提高因子随平均应变率的增... 为了研究不同养护龄期的分级尾砂胶结充填体在中等应变率动态冲击加载下的动力学特性,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杆(SHPB)试验技术对16组48个充填体试样进行单次冲击实验。结果表明:充填体动态抗压强度和动态抗压强度提高因子随平均应变率的增大呈线性增长规律,而随养护龄期的延长,应变率敏感性呈减小趋势,动态抗压强度增幅则与冲击速度呈负相关;充填体的韧性指数随平均应变率的增加呈指数函数增长,且养护早期应变率敏感性更高、增幅更显著;充填体的吸收能、单位体积应变能(比能量吸收)与应变率、养护龄期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且养护早期的能量值应变率敏感性更高、增幅更明显;动态冲击加载下,破坏形态主要为轴向拉伸破坏,且平均应变率越大、养护龄期越短,破坏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体 应变率 养护龄期 动态强度 单位体积吸收 破坏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则排列圆形蜂窝共面对角线方向缓冲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国志 孙德强 +6 位作者 张超 常露 许亚利 朱建华 本金翠 葛凤 孙玉瑾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34-243,共10页
目的研究冲击速度和结构参数对规则排列圆形蜂窝共面对角线方向缓冲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建立规则排列圆形蜂窝共面对角线方向动态冲击有限元模型,基于此模型进行参数化仿真模拟,得到不同冲击速度和结... 目的研究冲击速度和结构参数对规则排列圆形蜂窝共面对角线方向缓冲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建立规则排列圆形蜂窝共面对角线方向动态冲击有限元模型,基于此模型进行参数化仿真模拟,得到不同冲击速度和结构参数下规则排列圆形蜂窝共面对角线方向的变形模式、密实化应变、平台应力和能量吸收特征,并以图表的形式呈现。结果在共面对角线方向的不同冲击速度下,规则排列圆形蜂窝表现出不同的变形模式。密实化应变在低速和高速冲击下,只与壁厚半径比有关;在中速冲击下,密实化应变同时受冲击速度和壁厚半径比的影响。在给定壁厚半径比下,共面平台应力(或最佳单位体积能量吸收)与冲击速度的平方呈线性关系;在给定冲击速度下,共面平台应力(或最佳单位体积能量吸收)与壁厚半径比呈幂指函数关系。结论并基于有限元计算结果,得到了动态密实化应变、平台应力和单位体积能量吸收的经验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则排列圆形蜂窝 对角线方向 变形模式 密实化应变 平台应力 最佳单位体积能量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光电光谱仪法测定轴对称火焰射流温度分布
9
作者 林文贵 林小燕 王晓东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1985年第3期286-291,共6页
本文简述用光电光谱仪法测定轴对称火焰温度分布的基本原理。由直接检测的火焰射流弦向钠D线的光谱积分辐肘强度分布I_(λg)(x)、参考光源的光谱辐射强度I_(λs)和迭加参考光源透过的火焰光谱积分总辐射强度分布I_(λgs)(x),然后分别用... 本文简述用光电光谱仪法测定轴对称火焰温度分布的基本原理。由直接检测的火焰射流弦向钠D线的光谱积分辐肘强度分布I_(λg)(x)、参考光源的光谱辐射强度I_(λs)和迭加参考光源透过的火焰光谱积分总辐射强度分布I_(λgs)(x),然后分别用积分方程变换加迭代计算法和等温阶跃串联火焰近似计算法,逐步算出光谱体积吸收系数径向分布K_λ(r)和光谱体积发射系数径向分布ε_λ(r)。最后假设存在局部热平衡条件,由基尔霍夫定律和普朗克定律来得火焰射流的径向温度分布T(r)。用串联火焰近似计算法求得的中心温度与用动态热电偶测得的中心温度基本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辐射强度 辐射强度分布 温度分布 积分方程 体积吸收系数 谱积分 热平衡条件 发射系数 普朗克定律 径向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规则排列圆形铝蜂窝共面缓冲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德强 罗显洲 +3 位作者 方众望 张小强 高芬 赵建伟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9-33,共5页
目的在不同速度的共面冲击载荷条件下,实现多层规则排列圆形铝蜂窝缓冲性能的优化。方法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以得到缓冲力学参数,并通过简化的能量吸收模型来评估其缓冲性能。结果多层规则排列圆形铝蜂窝缓冲性能与动态峰应力和动态密实... 目的在不同速度的共面冲击载荷条件下,实现多层规则排列圆形铝蜂窝缓冲性能的优化。方法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以得到缓冲力学参数,并通过简化的能量吸收模型来评估其缓冲性能。结果多层规则排列圆形铝蜂窝缓冲性能与动态峰应力和动态密实化应变有关,是由冲击速度、变形模式和相关结构参数共同决定的。结论通过数值结果分析,得到模型变形的临界速度、动态密实化应变和动态峰应力的经验公式,并详细地介绍了可行的缓冲优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规则排列圆形铝蜂窝 能量吸收模型 单位体积最优能量吸收 最优能量吸收效率 缓冲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则排列下凹五边形蜂窝阵列结构的异面缓冲性能研究
11
作者 谭思可 赵伟 +4 位作者 李莹欣 刘迪 苏亭亭 李国志 孙德强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78-85,共8页
目的研究主要结构参数对规则排列凹五边形蜂窝阵列结构异面缓冲性能的影响。方法借助Ansys Workbench/LS-DYNA软件建立该蜂窝结构异面缓冲性能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模拟,研究不同凹陷角、壁厚边长比对其异面平台应力、变形模式和单位体... 目的研究主要结构参数对规则排列凹五边形蜂窝阵列结构异面缓冲性能的影响。方法借助Ansys Workbench/LS-DYNA软件建立该蜂窝结构异面缓冲性能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模拟,研究不同凹陷角、壁厚边长比对其异面平台应力、变形模式和单位体积能量吸收的影响。结果在不同的压缩速度下,凹五边形蜂窝阵列结构表现出不同的变形模式。相对密度一定时,凹陷角度在0<θ<63.435°时,该结构异面平台应力和单位体积吸收能量都随凹陷角的增大先增后减,且在25°~35°时平台应力最大,20°~30°时单位体积吸收能量最大;当达到最大凹陷角度θ=63.435°时平台应力和单位体积吸收能量都出现再次增大的现象。在凹陷角一定时,异面平台应力和单位体积吸收能随壁厚边长增大而增大,且呈指数函数关系。结论基于有限元计算结果,总结出了规则排列的凹五边形蜂窝阵列结构在不同速度下的变形模式,以及凹陷角度、壁厚边长比对蜂窝异面平台应力、单位体积能量吸收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五边形蜂窝 异面 有限元分析 变形模式 平台应力 单位体积能量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of backfill foam lightweight soil from bauxite tailings slurry and industrial byproducts
12
作者 OU Xiao-duo CHEN Fu-gui +3 位作者 LYU Zheng-fan JIANG Jie LIAO Bang YE Geng-ch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8期3057-3069,共13页
Bauxite tailing(BT)slurry has been generated and accumulated in large quantities,posing a threat to the gree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alumina industry.The regression equation between the actual water conten... Bauxite tailing(BT)slurry has been generated and accumulated in large quantities,posing a threat to the gree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alumina industry.The regression equation between the actual water content and mud water separation rate was established to achieve efficient resource utilization,and the feasibility of foam lightweight soil(FLS)prepared from BT was investigated.The effects of industrial waste residues(fly ash and slag powder)on the properties of FLS were studied.Meanwhile,the micro-mechanisms were revealed by XRD,SEM-EDS,and TG-DSC.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fly ash reduced the workability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FLS.Slag powder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FLS,which increased by 18.60%-23.26%,17.07%-58.54% and 12.12%-52.12%,respectively.Besides,slag powder can improve the long-term water stability performance and enhance carbonation resistance.XRD and thermal analyses showed that adding fly ash decreased the hydration degree of FLS,leading to a decrease in the hydration products.Slag powder improved the pore structure and compacted the skeleton structure of FLS.This study would provide an effective way to realize the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BT,fly ash,and slag powder,with certain socio-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am lightweight soil bauxite tailing slurry compressive strength volume absorption microscopic proper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