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Mg-Si铝合金热变形过程动态再结晶行为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建勃 王智毅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7-70,74,共5页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Al-0.62Mg-0.73Si铝合金进行了热压缩试验,研究了变形温度673~793K、变形速率0.001~1 s^(-1)下材料的动态再结晶行为。采用临界条件动力学模型确定了该材料在不同热变形参数下的临界条件,依据修正的Avr...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Al-0.62Mg-0.73Si铝合金进行了热压缩试验,研究了变形温度673~793K、变形速率0.001~1 s^(-1)下材料的动态再结晶行为。采用临界条件动力学模型确定了该材料在不同热变形参数下的临界条件,依据修正的Avrami方程建立了Al-0.62Mg-0.73Si铝合金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模型,同时分析了材料热变形后的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材料在热变形过程中,真应力随变形温度的降低而升高,随应变速率的下降而减小;变形温度与应变速率的升高均能促进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发生;温度的升高能够有效地促进材料的软化,并提高动态再结晶晶粒的长大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动态再结晶 体积分数模型 电子背散射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进口压力漩流喷嘴雾化半角仿真计算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夏永伟 樊庆文 周广东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30,56,共5页
在分析单进口喷嘴与多进口喷嘴内部流场特点的基础上,针对航空发动机单进口喷嘴流场空间上不对称,时间上不稳定的特点,采用空间各点平均和多时间点平均的方法改进雾化半角的计算方法,给出了一种计算单进口小型压力漩流喷嘴雾化半角的数... 在分析单进口喷嘴与多进口喷嘴内部流场特点的基础上,针对航空发动机单进口喷嘴流场空间上不对称,时间上不稳定的特点,采用空间各点平均和多时间点平均的方法改进雾化半角的计算方法,给出了一种计算单进口小型压力漩流喷嘴雾化半角的数学模型。在判断喷嘴内部流场状态的基础上,采用CFD流体仿真软件计算喷嘴内部流动参数,得到喷嘴出口速度分布,结合改进的雾化半角计算方法,总结喷嘴结构尺寸对雾化半角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雾化半角随出口长度、漩流室长度的增加而减小,随出口外倒角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各参数对雾化半角的影响存在不同的特点:当出口长度较小时增加出口长度雾化半角迅速减小,而当出口长度较大时这种减小趋势较缓慢;漩流室长度对雾化半角的影响基本呈线性;出口倒角在10°~20°之间时对雾化半角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进口压力漩流喷嘴 体积分数模型 数值仿真 雾化半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态904L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动态再结晶行为 被引量:7
3
作者 王艺南 兰亮云 +1 位作者 张一婷 邵国庆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8-144,共7页
利用MMS-200热模拟试验机对轧态904L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在变形温度900~1150℃、应变速率0.01~10 s^(-1)条件下进行单道次热压缩实验。根据得到的流变应力曲线,研究了材料在热压缩变形时的热变形及动态再结晶行为;通过加工硬化率与应力关... 利用MMS-200热模拟试验机对轧态904L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在变形温度900~1150℃、应变速率0.01~10 s^(-1)条件下进行单道次热压缩实验。根据得到的流变应力曲线,研究了材料在热压缩变形时的热变形及动态再结晶行为;通过加工硬化率与应力关系曲线,确定了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模型;基于Avrami方程,建立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模型。结果表明: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及应变速率的减小而降低。在应变速率小于1 s^(-1)及变形温度为1150℃、应变速率为1 s^(-1)的条件下,材料发生了完全再结晶,流变应力曲线为典型的动态再结晶型曲线。且在高温、低应变速率条件下,材料更易发生动态再结晶。在实验热变形条件下,轧态904L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发生动态再结晶的激活能为487034 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4L超级奥氏体不锈钢 动态再结晶 流变应力 临界应变 体积分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DLAS技术调制参量的优化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吕文静 李红莲 +3 位作者 李文铎 吕贺帅 张仕钊 方立德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6-343,共8页
为了研究激光调制参量对二次谐波信号峰值、信噪比、峰宽、对称性以及信号完整性的影响,基于硬件实验系统与Simulink仿真模型进行分析,验证了理论模拟结果与此硬件系统下信号变化趋势的一致性,同时确定了CO_(2)检测系统的最佳调制参量... 为了研究激光调制参量对二次谐波信号峰值、信噪比、峰宽、对称性以及信号完整性的影响,基于硬件实验系统与Simulink仿真模型进行分析,验证了理论模拟结果与此硬件系统下信号变化趋势的一致性,同时确定了CO_(2)检测系统的最佳调制参量。通过实验系统对不同体积分数的CO_(2)在1432.04nm处的吸收光谱进行了测量,建立主吸收峰处信号强度与不同体积分数CO_(2)的反演模型,分析了系统性能及测量精度。结果表明,线性拟合系数R^(2)=0.9998,气体体积分数反演最大相对误差为0.7333%,系统检测限为0.0074%;通过调制参量的优化选择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二次谐波信号,从而实现待测气体体积分数的精确反演。该研究为检测系统中调制参量的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为系统测量精度的改善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调制参量优化 建模仿真 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 体积分数反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