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的文化生命体对“体用之辩”的创造性破解
1
作者 陈绍辉 孙熙国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共9页
“体用之辩”作为中国哲学的核心命题,长期困囿于“本体优先性”与“功能工具性”的二元论窠臼。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方法论革新,更催生出以实践为基底、以辩证互动... “体用之辩”作为中国哲学的核心命题,长期困囿于“本体优先性”与“功能工具性”的二元论窠臼。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方法论革新,更催生出以实践为基底、以辩证互动为特征的“新的文化生命体”。新的文化生命体通过“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实践逻辑,突破传统体用观的“固态本体论”与“单向度功能论”,在文化图景上实现从“体用二元对立”到“明体达用”的范式转换,在方法论层面完成从“静态本体”“道器等差”到“动态生成”“辩证互构”的逻辑重构,在发展理路上达成从“抽象继承”到“守正创新”的形态跃升,形成兼具中华文明特质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新文化样态,创造性地实现了对体用之辩的时代破解,彰显了中华民族以文明型国家姿态走向复兴的文化自信与历史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体用之辩 文化主体性 新的文化生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用之辩”——对中国城市设计学说及话语体系的讨论 被引量:6
2
作者 洪亮平 乔杰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52,共5页
学科建设离不开学说的发展,学说发展需要话语体系的建构。本文从历史的视角追溯了中国城市设计学说的思想之源。在对中西方城市设计发展进行比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立足中国城市设计核心思想及价值观,从基本概念与理论入手,用现代话语... 学科建设离不开学说的发展,学说发展需要话语体系的建构。本文从历史的视角追溯了中国城市设计学说的思想之源。在对中西方城市设计发展进行比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立足中国城市设计核心思想及价值观,从基本概念与理论入手,用现代话语重建当代中国城市设计话语体系;指出城市设计话语体系应遵循“体用一源”的法则,思想及理论是“体”,方法、策略及技术体系是“用”。城市设计学说不能被资本所绑架,关键在于学说应有独立的价值标准。人、自然和社会是城市设计价值观构建的三个基本维度,保持三者之间的平衡发展才能真正把握城市设计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学说 话语体系 体用之辩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哲学构建的三大话语平台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允熠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41,共10页
文化哲学在中国不仅是一种新起的哲学思潮,而且在中国的文化土壤里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思想基础。明清之际至19世纪末叶的中西文化的源流之辩,属于文化发生论的话题;清代晚期至20世纪初的中西文化体用之辩,属于文化的结构功能话... 文化哲学在中国不仅是一种新起的哲学思潮,而且在中国的文化土壤里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思想基础。明清之际至19世纪末叶的中西文化的源流之辩,属于文化发生论的话题;清代晚期至20世纪初的中西文化体用之辩,属于文化的结构功能话题;自五四运动始,话题转移到东西文化的优劣和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何去何从的话题,这里牵涉面复杂,不仅是个文化价值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传统文化现代化、外来文化本土化和中国新文化的构建问题。但从总体上来看,中西文化之辩可归属于文化哲学的形态比较学范畴。历经百年不曾断裂的中西文化三辩,不仅成为百年来中国文化的不朽话语,而且已被夯实为当今中国文化哲学建构的三大历史和现实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哲学 中西文化 源流之辩 体用之辩 优劣之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