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熊十力“体用不二”的创造观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孝青 刘仲林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2-147,309,共6页
本体是熊十力建构新哲学思考的中心问题。熊先生依据《易经》乾坤之义,创立"体用不二",论证本体是创造之源。他厘清了由"仁——生生——创造"的理论脉络,为中国新哲学注入了刚健的创造精神。此外,他还论证了儒学不... 本体是熊十力建构新哲学思考的中心问题。熊先生依据《易经》乾坤之义,创立"体用不二",论证本体是创造之源。他厘清了由"仁——生生——创造"的理论脉络,为中国新哲学注入了刚健的创造精神。此外,他还论证了儒学不但可以与现代科学接轨,而且可以纠正科技的异化发展。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一个国家、民族创造能力强弱直接影响自身的兴衰成败。中国哲学界要传承创新前贤的"创造"思想并将其转化为大众的自觉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体用不二 创造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夫之“体用不二”思想的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光宽 钟兴锦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9-62,共4页
基于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体用”这对古老范畴的独到理解,王夫之从本体论与方法论角度进一步发挥了“体用不二”的重要命题,并以此为方法,在本体论、社会历史观和认识论方面展开了一些新的研究探索,不仅丰富了体用范畴的哲学内涵,而且... 基于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体用”这对古老范畴的独到理解,王夫之从本体论与方法论角度进一步发挥了“体用不二”的重要命题,并以此为方法,在本体论、社会历史观和认识论方面展开了一些新的研究探索,不仅丰富了体用范畴的哲学内涵,而且开创了传统哲学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用不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用不二”与“中道思维”——熊十力“体用”论的发生学考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林丹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2-57,共6页
"体用不二"说是熊十力哲学思想的核心。本文分析了熊十力此论得以产生的基础——中国传统的"中道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使得中国哲学不将世界二重化为本体与现象成为可能。
关键词 熊十力 体用不二 中道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十力历史观“体用不二”原则的在场性及其澄明
4
作者 黎学军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15,共7页
在熊十力的历史观中,"在场性"可以理解为"儒学精神",他以此为根基建构了一种自称为"体用不二"的哲学原则,并将它贯彻到了自己的中国历史学研究之中。熊十力历史观中的"体"指的是一种客观的儒... 在熊十力的历史观中,"在场性"可以理解为"儒学精神",他以此为根基建构了一种自称为"体用不二"的哲学原则,并将它贯彻到了自己的中国历史学研究之中。熊十力历史观中的"体"指的是一种客观的儒学精神,即中华文化和历史的本体;"用"指的是中国发展中诸多生产、文化、艺术等物质实践及其理论思考。所谓"体用不二"是指"心"(儒学精神)作为本体内在于外境(诸多物质实践),即"用"之中,而不是在"一切物外";而"用"在举手投足间则完全将"体"透显了出来,二者骨肉不离。如此,心与物彼此交融,内外无间,二者完全合为一体,共同促进了中国历史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体用不二 新儒家历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十力易学思想研究:体用不二的乾坤翕辟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7-104,共8页
熊十力哲学"归本大易"。这既有时代赋予的意义,也是体用不二哲学的必然选择。其易学思想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其起着支撑、架构的作用:在"体用不二"易学本体论的统率下,展开"乾元性海"的易学心性论、"... 熊十力哲学"归本大易"。这既有时代赋予的意义,也是体用不二哲学的必然选择。其易学思想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其起着支撑、架构的作用:在"体用不二"易学本体论的统率下,展开"乾元性海"的易学心性论、"乾坤心物"的易学宇宙论、"翕辟成变"的易学方法论。可以看出,易学成为熊十力向现代哲学转向的通道。但这样的转向仍预设了某种"现代性"的前提,而这就淹没了其"体用不二哲学"的灵动性。因此,我们要寻求一种当代的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体用不二 易学哲学 当代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十力“体用不二”思想的宇宙论解释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宝珍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12,共4页
熊十力是现代新儒学最具开创性的代表人物,“体用不二”是其最有特色的思想。“体用不二”的宇宙论解释,既为中国传统哲学提供了有中国特色的本体论学说,又为本体大用提供了哲学宇宙论前提,因而这一解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关键词 熊十力 哲学宇宙论 体用不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用不二”抑或“中体西用”——熊十力中西会通的思想理路及间架结构析论 被引量:4
7
作者 马亚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5-72,共8页
熊十力以体用问题为纲展开中西哲学比较,其比较贯穿了“体用不二”的思维方式。基于比较,熊十力彻底地批判张之洞倡导的“中体西用”论及其思想影响,并以“体用不二”作为会通中西的“大通之道”。“体用不二”既是其思想的立言宗旨,又... 熊十力以体用问题为纲展开中西哲学比较,其比较贯穿了“体用不二”的思维方式。基于比较,熊十力彻底地批判张之洞倡导的“中体西用”论及其思想影响,并以“体用不二”作为会通中西的“大通之道”。“体用不二”既是其思想的立言宗旨,又是其中西会通的内在逻辑理路与间架结构,更是其会通性运思的机杼与关键。熊十力的中西会通创新在实质意义上并非理论升级且精致化了的“中体西用”论。就中西会通以及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而言,熊十力批判地超越了“中体西用”“全盘西化”论,开创了以“体用不二”为核心要义的另一种理论方案与道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用不二 中体西用 中西会通 逻辑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十力“体用不二”论新探
8
作者 刘锦权 孙泽学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5-140,共6页
二十世纪初,熊十力先生以中国传统儒学为根基,借鉴并吸收西方哲学,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体用不二"论,为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建构进行了有益探索。这种独特性既表现为"体用不二"的不可分性,又反映为"体用不二"... 二十世纪初,熊十力先生以中国传统儒学为根基,借鉴并吸收西方哲学,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体用不二"论,为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建构进行了有益探索。这种独特性既表现为"体用不二"的不可分性,又反映为"体用不二"的动态性。不可分性是在一定阶段、不同层面的区分下进行的。动态性则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体"到"用"的显现和"用"到"体"的阐发,二是"体用"的相互转换,三是"体用"的与时俱进。这三个层面相互渗透、相互贯穿。熊十力"体用不二"论还在现实关照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终极关怀,即探寻人类之未来,发觉生命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体用不二 特性 现代意义 终极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人体用 贞一不二──新唯识论与周易哲学之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黄玉顺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8-31,共4页
关键词 《周易》 新唯识论 熊十力 《新论》 《中庸》 本体 《易》 哲学 体用不二 “天人合一”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品格:明体达用、体用贯通 被引量:9
10
作者 朱继东 李建鑫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6,共11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在理论上实现了守正创新,又在实践中为新时代文化建设谋篇布局,彰显了“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品格。“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品格承袭于中国哲学视域下的“体用不二”观,吸纳了近代“体用”之辩与“中西”...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在理论上实现了守正创新,又在实践中为新时代文化建设谋篇布局,彰显了“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品格。“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品格承袭于中国哲学视域下的“体用不二”观,吸纳了近代“体用”之辩与“中西”之争所蕴含的“体用一源”的精神实质及实践内核。“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品格在理论上实现了对中国哲学“体用不二”观的守正创新,在文化建设、意识形态建设实践中发挥了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实践效能,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人民性的本质属性,彰显了解答“体用关系”理论难题、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重大时代意义。深刻体悟这一鲜明品格,是准确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肩负起实现新的文化使命的责任担当的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 体用不二 意识形态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用的思想谱系与方法意义 被引量:10
11
作者 夏静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96,共6页
在中国哲学史上,体用是指事物本身以及事物之间一面两体的关系,其思想可追溯到先秦,魏晋以后,体用成为哲学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形上范畴,逮至宋明理学更是开出了本体论、方法论的新路。体用概括了华夏民族思考宇宙存在问题的基本立场和方法... 在中国哲学史上,体用是指事物本身以及事物之间一面两体的关系,其思想可追溯到先秦,魏晋以后,体用成为哲学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形上范畴,逮至宋明理学更是开出了本体论、方法论的新路。体用概括了华夏民族思考宇宙存在问题的基本立场和方法,蕴含了丰富的解释力与衍生性,在古人言说宇宙生成、形上本体、认知方式以及道德人性、政治伦理、历史文化等问题时,随处可见。在中国近代哲学史上,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和贺麟的文化体用论是极有创建性的体用思想,奠立了新儒学形上论域的本体论基础。体用意义系统的形成,由经验而抽象出涵盖一切事物变化的总体原则。文学意义上的体用,强调"言用勿言体","用"藏于"体"、喻"用"于"体",由"体"玩味出"用"的境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用达用 明体 体用不二 明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十力体用思想的现代性思考
12
作者 李海兵 《重庆社会科学》 2004年第3期58-60,共3页
熊十力是20世纪中国现代新儒家的最重要代表之一 ,他针对当时国内哲学界认为中学不如西学 ,甚至认为中国无哲学的现状 ,为树立起国人的自尊和自信 ,他发扬中国优良的传统哲学 ,原创性地建构了体用不二的哲学思想体系。熊十力体用论思想... 熊十力是20世纪中国现代新儒家的最重要代表之一 ,他针对当时国内哲学界认为中学不如西学 ,甚至认为中国无哲学的现状 ,为树立起国人的自尊和自信 ,他发扬中国优良的传统哲学 ,原创性地建构了体用不二的哲学思想体系。熊十力体用论思想不仅在当时有着积极的意义 ,而且在现代化建设深入发展的今天 ,也仍然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体用不二 哲学界 哲学思想体系 传统哲学 新儒家 现代性 中国 借鉴意义 国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体用一源到本体与现象不二——儒学传统的现代跨越与张大
13
作者 丁为祥 《学术界》 CSSCI 1999年第3期51-60,共10页
体用是宋明理学中最具有活力的一对概念。自张载以“体用殊绝”批判佛老以来,合体用、一天人事实上便已经成为理学发展的基本方向;直到当代新儒学的奠基人熊十力,仍以“体用不二”标宗;而其后继者牟宗三,则不仅以体用不二的观念梳... 体用是宋明理学中最具有活力的一对概念。自张载以“体用殊绝”批判佛老以来,合体用、一天人事实上便已经成为理学发展的基本方向;直到当代新儒学的奠基人熊十力,仍以“体用不二”标宗;而其后继者牟宗三,则不仅以体用不二的观念梳理儒学的历史,而且更以体用一如的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熊十力 本体 宗教精神 现实关怀 体用不二 儒学传统 王阳明 科学与民主 中体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文化和真道德──贺麟的见解及其启示 被引量:2
14
作者 柴文华 郑莉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01-105,共5页
真文化和真道德──贺麟的见解及其启示柴文华,郑莉现代中国哲学的历史和逻辑进程是在中西哲学的碰撞和交融中展开的,它以中西文化总体上的碰撞和交融为背景。从19世纪下半叶以来,有关中西文化的论争一直成为哲学界关注的热点,凡... 真文化和真道德──贺麟的见解及其启示柴文华,郑莉现代中国哲学的历史和逻辑进程是在中西哲学的碰撞和交融中展开的,它以中西文化总体上的碰撞和交融为背景。从19世纪下半叶以来,有关中西文化的论争一直成为哲学界关注的热点,凡是对中国文化命运深切关怀的有识之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道德 贺麟 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中国文化 中西文化 道德建构 体用不二 现实中国 道德的好 新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熊十力的唯心论的本体—宇宙论的形而上学 被引量:4
15
作者 郁振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6-24,共9页
中国现代哲学在天道观上的争论主要是围绕着心物之辩和理气之辩而展开的。在新唯识论的体系中,熊十力阐发了以本心、仁体为核心的本体论和以翕辟成变为主要内容的宇宙论,从体和用两个层次上证成了精神之维的能动性。立足于其唯心论的本... 中国现代哲学在天道观上的争论主要是围绕着心物之辩和理气之辩而展开的。在新唯识论的体系中,熊十力阐发了以本心、仁体为核心的本体论和以翕辟成变为主要内容的宇宙论,从体和用两个层次上证成了精神之维的能动性。立足于其唯心论的本体—宇宙论的形而上学,熊十力以体用说理气,为理气之辩开出了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 宇宙论 体用不二 心物之辩 理气之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子兵法》与现代管理思想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再林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3期103-108,共6页
本文从道德本位、实用理性、权变机智、辩证法则这四个特征出发,为人们揭示了《孙子兵法》军事管理理论中的体用不二、经权兼统的哲学思想,认为作为对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理论的超越,《孙子兵法》实际上向我们预示了一种“后现代主义... 本文从道德本位、实用理性、权变机智、辩证法则这四个特征出发,为人们揭示了《孙子兵法》军事管理理论中的体用不二、经权兼统的哲学思想,认为作为对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理论的超越,《孙子兵法》实际上向我们预示了一种“后现代主义的管理学”的理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兵法》 西方现代管理思想 后现代主义的管理学 体用不二 经权兼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教道德的双重维度 被引量:2
17
作者 丁小平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7-74,共8页
佛教道德的核心,是对善恶的取舍乃至超越善恶的出世追求,而善恶的缘起现象则展开为周而复始的因果循环与无始无终的因果洪流,在消解了善恶的第一因的同时,保持了善恶的无限相续.在佛教看来,善恶因果的主体承担者和善恶因果本身,因为远... 佛教道德的核心,是对善恶的取舍乃至超越善恶的出世追求,而善恶的缘起现象则展开为周而复始的因果循环与无始无终的因果洪流,在消解了善恶的第一因的同时,保持了善恶的无限相续.在佛教看来,善恶因果的主体承担者和善恶因果本身,因为远离常、一、自在等实体特征,才使得世间现实和出世间追求具备逻辑可能性,其逻辑可视为真如、缘起体用不二,是立体、辩证的逻辑,而非平面、形式的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起生灭 无性为性 体用不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美通善”与“美善合一”——康德与牟宗三审美地位说比较
18
作者 张海燕 罗璠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5-98,共4页
康德与牟宗三的美学思想都具有明显的道德意识,但康德道德论的核心概念"自由意志"带有显著的公设性,使得美不必依附于善而成为沟通自然与自由二界的桥梁,随着美的"独立性"在三大批判中的凸显和强调,美最终被定位为&... 康德与牟宗三的美学思想都具有明显的道德意识,但康德道德论的核心概念"自由意志"带有显著的公设性,使得美不必依附于善而成为沟通自然与自由二界的桥梁,随着美的"独立性"在三大批判中的凸显和强调,美最终被定位为"以美通善"的媒介。牟宗三道德形而上学的核心概念"良知"是"体用不二"的本体,有着显著的呈现性,美也被纳入到"道德良知"的世界中而丧失了独立性,美在道德光辉的映衬下最终呈现为"美善合一"的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意志 道德良知 心理是一 体用不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哲学系统化的完整形态:熊十力的“新唯识论”
19
作者 柴文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73-78,共6页
本文认为,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上实现了中国哲学系统化的完整形态,它以“不二”的逻辑主线建构了一个典型的辩证唯心主义体系。本文从体用不二、辟翕不二、心境不二、性习不二四个方面探讨了熊十力“新唯识论”的主... 本文认为,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上实现了中国哲学系统化的完整形态,它以“不二”的逻辑主线建构了一个典型的辩证唯心主义体系。本文从体用不二、辟翕不二、心境不二、性习不二四个方面探讨了熊十力“新唯识论”的主要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中国哲学 新唯识论 哲学本体论 系统化 体用不二 相反相成 内容与形式 形态 本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退溪的理气观
20
作者 葛荣晋 《浙江学刊》 CSSCI 1991年第1期61-66,26,共7页
去年,在汉城举办的第十届退溪学国际学术会议上,我曾写过一篇题为《李退溪的太极说》的文章。太极说只是李退溪的天道观的一个侧面。我认为,有必要对他的天道观作全面的考察。于是,我又在反复阅读李退溪的著作的基础上,写出了这篇文章... 去年,在汉城举办的第十届退溪学国际学术会议上,我曾写过一篇题为《李退溪的太极说》的文章。太极说只是李退溪的天道观的一个侧面。我认为,有必要对他的天道观作全面的考察。于是,我又在反复阅读李退溪的著作的基础上,写出了这篇文章。不妥之处,请方家不吝赐教。“理”这一范畴是李退溪用以建构自已哲学体系的基石和出发点。无论是他的天遭观还是人道观,都是由“理”推衍出来的。所以全面地剖析“理”的性质和特征,对于把握李退溪的哲学思想的实质,是有重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退溪 理气观 天道观 太极图 本体论 太极说 朱熹 体用不二 哲学思想 退溪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