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单通道热流法的胸式核心体温传感器设计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于闯 熊凌浩 +2 位作者 余新明 张煜 宋晋忠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23,共4页
人体核心体温连续监测对于一些特殊工作人群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直接测量的常规方法,存在测量位置有限,测量数据不稳定、影响舒适等问题。通过体表温度进行估算,可以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开展了基于单通道热流法核心体温测量传感器及方法研... 人体核心体温连续监测对于一些特殊工作人群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直接测量的常规方法,存在测量位置有限,测量数据不稳定、影响舒适等问题。通过体表温度进行估算,可以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开展了基于单通道热流法核心体温测量传感器及方法研究,设计了一种非侵入式、可持续测量人体核心体温的小型体温传感器,并开展了人体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与口腔温度传感器相比,单通道热流法体温传感器可精确测量核心体温,动态跟踪一致性好,平均绝对误差小于0.3℃,为穿戴式生命体征监测装置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通道热流法 核心体温传感器 生命体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体温传感器监测日间手术术中核心体温的可行性:前瞻性诊断试验 被引量:4
2
作者 蔡晶晶 吴薇薇 朱涛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观察日间手术中采用无线体温传感器持续监测核心体温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从2017年10月25日至2017年12月8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日间手术患者术中体温监测的数据,每组数据包括食管温度、直肠温度和无线体温传感器... 目的观察日间手术中采用无线体温传感器持续监测核心体温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从2017年10月25日至2017年12月8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日间手术患者术中体温监测的数据,每组数据包括食管温度、直肠温度和无线体温传感器监测的腋窝温度。以食管温度为标准,计算腋窝温度及直肠温度与其差值,并分析二者与食管温度的一致性。结果共113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采集到1451组体温监测数据。以食管温度为标准,腋窝温度较食管温度低(0.06±0.26)℃,而直肠温度较食管温度高(0.39±0.23)℃。相关分析显示腋窝温度(r=0.9331)较直肠温度(r=0.8431)更接近食管温度。腋窝温度在食管温度±0.5℃以内的比例为94.97%,而直肠温度为78.91%。结论无线体温传感器用于成人日间手术术中持续核心体温监测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体温传感器 围手术期 核心体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体温传感器iThermonitor■在手术病人核心体温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温娜 刘常清 +4 位作者 任宏飞 王辰 谭永琼 罗艳丽 龚仁蓉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068-2072,共5页
[目的]探讨无线体温传感器iThermonitor■在手术病人核心体温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12月胸外科、神经外科手术病人226例,术前在病人腋窝处粘贴无线体温传感器iThermonitor■监测病人的核心体温,记录手术病人低体温发... [目的]探讨无线体温传感器iThermonitor■在手术病人核心体温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12月胸外科、神经外科手术病人226例,术前在病人腋窝处粘贴无线体温传感器iThermonitor■监测病人的核心体温,记录手术病人低体温发生率、围术期体温变化及相关因素、术后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结果]胸外科手术病人低体温发生率为70.83%,体温跌幅范围为0.008~2.883℃;神经外科手术病人低体温发生率为73.59%,体温跌幅范围为0.007~2.789℃。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长、体质指数(BMI)、年龄是胸外科手术病人体温的影响因素;手术时长、BMI是神经外科手术病人体温的影响因素。胸外科手术病人发生低体温,术后住院时间与费用增高;神经外科手术病人发生低体温,术后住院时间与费用减少。[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应根据手术病人情况,采用智能化监测方法进行全程链式体温管理,保证手术病人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温 手术病人 无线体温传感器iThermonitor■ 围术期 体温监测 科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开发出高精度体温传感器助育龄女性当妈妈
4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7期1549-1549,共1页
关键词 英国 高精度体温传感器 育龄女性 怀孕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体温监测和位置跟踪传感器在ICU重症患者体温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曹晓东 黄云娟 +5 位作者 黄琴红 朱亭立 曹燕 蔡亚萍 朱俊霞 浦敏华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2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无线体温监测和位置跟踪传感器(下称传感器)在ICU重症监护患者体温测量中的有效性。方法随机抽取180例入住ICU的重症监护患者,采用同期自身对照方法分别使用传感器和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比较测温结果有无差异,并比较两种测温方... 目的探讨无线体温监测和位置跟踪传感器(下称传感器)在ICU重症监护患者体温测量中的有效性。方法随机抽取180例入住ICU的重症监护患者,采用同期自身对照方法分别使用传感器和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比较测温结果有无差异,并比较两种测温方法每日所需护理耗时。结果各时间点及不同年龄患者传感器与水银体温计所测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每日测温所需护理时间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传感器测温准确、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节省了护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体温监测和位置跟踪传感器 水银体温 体温 腋温 IC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井人员生命体征传感器的设计 被引量:3
6
作者 叶锦娇 温良 +2 位作者 王红尧 孟庆勇 魏峰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2-54,共3页
针对目前中国矿井人员健康在线监测技术落后、未实现下井人员身体状况在线监测的现状,介绍了一种矿井人员区域定位与健康监测系统的总体结构,重点研究了下井人员健康监测传感器技术,提出了体温监测传感器、脉搏监测传感器、救护队员姿... 针对目前中国矿井人员健康在线监测技术落后、未实现下井人员身体状况在线监测的现状,介绍了一种矿井人员区域定位与健康监测系统的总体结构,重点研究了下井人员健康监测传感器技术,提出了体温监测传感器、脉搏监测传感器、救护队员姿态监测传感器及一种集成的生命体征监测传感器的设计方案,对预防矿井潜在医疗紧急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员定位 健康监测 人员健康管理 体温监测传感器 脉搏监测传感器 姿态监测传感器 生命体征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ZigBee的智能可穿戴生理参数监测系统 被引量:2
7
作者 汤晓军 刘平 《现代电子技术》 2023年第8期176-180,共5页
文中设计一种基于ZigBee的智能可穿戴生理参数监测系统,用于监测佩戴者的生理参数,如体温、心率、人体姿态等。该系统由佩戴在手腕上的多种电子仪器组成,使用多个传感器测量不同的生命体征,实时对佩戴者进行无线监测。当监测到佩戴者需... 文中设计一种基于ZigBee的智能可穿戴生理参数监测系统,用于监测佩戴者的生理参数,如体温、心率、人体姿态等。该系统由佩戴在手腕上的多种电子仪器组成,使用多个传感器测量不同的生命体征,实时对佩戴者进行无线监测。当监测到佩戴者需要进行医疗处理时,系统能够向连接到主机的接收器单元发送警报,并向预设的安全联系人推送消息。所设计系统由电池供电,便于监测老年人、婴儿及特殊人群,且成本低,有助于降低家庭和社区健康监护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 ZIGBEE 可穿戴设备 生理参数监测 体温传感器 心率传感器 健康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om temperature gas sensor based on tube-like hydroxyapatite modified with gold nanoparticles 被引量:1
8
作者 罗兰兰 刘咏 +3 位作者 谭彦妮 李会霞 张青 李昆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8-26,共9页
The main goal of this work is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Au-modified hydroxyapatite(HA) as a potential sensor material. Tube-like HA structure was fabricated with the aid of a Nafion N-117 cation exchange mem... The main goal of this work is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Au-modified hydroxyapatite(HA) as a potential sensor material. Tube-like HA structure was fabricated with the aid of a Nafion N-117 cation exchange membrane and gold(Au) nanoparticles were added by a hydrothermal method. The morphology,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X-ray diffraction(XRD),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 The gas sensing propertie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 that Au nanoparticles are dispersed into the HA powder, which is tube-like, with rough inner and outer surfaces. Compared with pure HA, Au-modified HA exhibits improved sensing properties for NH_3. 5%(mass fraction) Au-modified HA shows the highest response with relatively short response/recovery time. The response is up to 79.2% when the corresponding sensor is exposed to 200×10^(-6) NH_3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the response time and recovery time are 20 s and 25 s, respectively. For lower concentration, like 50×10^(-6), the response is still up to 70.8%. Good selectivity and repeatability are also observed. The sensing mechanism of high response and selectivity for NH_3 gas was also discussed.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u-HA composite is a promising material for NH_3 sensors operating at room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 sensor Au nanoparticles HYDROXYAPATITE gas selectivity ammonia g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