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扶桑绵粉蚧的过冷却点和体液结冰点测定 被引量:37
1
作者 关鑫 陆永跃 +1 位作者 曾玲 王琳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1-383,394,共4页
本文测定了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除卵期以外其它各虫态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结果表明,该虫过冷却点以1龄若虫最低,为-24.02℃;雄虫预蛹次之,为-22.13℃;雄虫蛹、雄虫2龄若虫、雌虫3龄若虫、雄成虫、雌虫2龄若虫、... 本文测定了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除卵期以外其它各虫态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结果表明,该虫过冷却点以1龄若虫最低,为-24.02℃;雄虫预蛹次之,为-22.13℃;雄虫蛹、雄虫2龄若虫、雌虫3龄若虫、雄成虫、雌虫2龄若虫、雌成虫过冷却点逐渐升高,分别为-21.08℃、-20.25℃、-19.05℃、-18.42℃、-17.91℃、-16.89℃。体液结冰点也以1龄若虫最低,为-23.2℃;雄虫预蛹次之,为-19.09℃;雄虫蛹、雄虫2龄若虫、雌虫3龄若虫、雌虫2龄若虫、雌成虫、雄成虫体液结冰点逐渐升高,分别为-16.64℃、-15.81℃、-13.92℃、-13.20℃、-12.85℃、-12.79℃。试验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过冷却点低,耐寒性较强,可能适宜在中国北部更广泛的区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桑绵粉蚧 过冷却 体液结冰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实蝇不同发育阶段过冷却点及结冰点的测定 被引量:6
2
作者 丁吉同 阿地力·沙塔尔 +2 位作者 程晓甜 黄雪原 阿米娜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3-167,共5页
为初步探究枣实蝇耐寒能力,利用过冷却点测定仪对枣实蝇(Carpomya vesuviana Costa)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及体液结冰点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枣实蝇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不同,同一虫态个体间的过冷却点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不同虫龄... 为初步探究枣实蝇耐寒能力,利用过冷却点测定仪对枣实蝇(Carpomya vesuviana Costa)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及体液结冰点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枣实蝇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不同,同一虫态个体间的过冷却点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不同虫龄的过冷却点和体液结冰点差异显著,表现为随着虫龄的增加过冷却点和体液结冰点降低。其中枣实蝇3龄幼虫的过冷却点平均值为(-9.75±0.64)℃,体液结冰点平均值为(-5.53±0.46)℃。枣实蝇30日龄蛹过冷却点平均值为(-22.71±1.21)℃,1日龄蛹平均值为(-7.28±1.08)℃;而枣实蝇30日龄蛹的体液结冰点平均值为(-17.01±2.34)℃,1日龄蛹平均值为(-5.49±0.56)℃。可见,栆实蝇过冷却点较低,具有很强的耐寒性,极有可能适宜在中国大部分枣产区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实蝇 过冷却 体液结冰点 耐寒性 日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地区赤松梢斑螟越冬幼虫的耐寒性
3
作者 王雪强 陈汝婷 +7 位作者 丁锡垚 王美玲 邱云腾 周永亚 程金藏 杨志 宇佳 迟德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1,共12页
【目的】通过测定赤松梢斑螟Dioryctria sylvestrella越冬幼虫的抗寒能力和不同越冬阶段的生理生化指标,为赤松梢斑螟的越冬行为以及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等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通过在越冬期剖树检查的方法确定赤松梢斑螟越冬幼... 【目的】通过测定赤松梢斑螟Dioryctria sylvestrella越冬幼虫的抗寒能力和不同越冬阶段的生理生化指标,为赤松梢斑螟的越冬行为以及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等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通过在越冬期剖树检查的方法确定赤松梢斑螟越冬幼虫龄期,使用过冷却点测定仪对赤松梢斑螟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和体液结冰点进行测定,并分析和幼虫龄期、体长、质量之间的关系,同时测定越冬期和越冬后期幼虫体内的抗冻保护物质和生理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1)越冬幼虫主要为6龄幼虫和少量5龄幼虫。2)5龄幼虫过冷却点为(-19.25±0.66)℃,体液结冰点为(-12.44±0.60)℃。6龄幼虫过冷却点为(-14.32±0.91)℃,体液结冰点为(-8.00±0.72)℃。3)同虫龄不同个体过冷却点和体液结冰点变异均符合正态分布。4)体长在[6.00,9.00)mm的赤松梢斑螟幼虫过冷却点为(-19.26±0.57)℃,体液结冰点为(-12.07±0.47)℃;体长在[12.00,15.00)mm的赤松梢斑螟幼虫过冷却点为(-12.18±1.35)℃,体液结冰点为(-6.22±0.90)℃。质量在[10.00,30.00)mg的赤松梢斑螟幼虫过冷却点为(-18.91±0.69)℃,体液结冰点为(-11.57±0.33)℃;质量在[70.00,90.00)mg的赤松梢斑螟幼虫过冷却点为(-13.09±1.90)℃,体液结冰点为(-6.43±1.22)℃。5)幼虫体长从越冬期的(10.25±0.22)mm增加至越冬后期的(14.42±0.22)mm;质量从(53.90±2.80)mg增至(63.20±2.30)mg;含水率从(51.14±0.02)%增至(59.58±0.02)%;甘油三酯含量从越冬期的(47.74±29.94)%降低至越冬后期的(34.18±30.19)%;总蛋白含量从越冬期的(230.06±14.82)mg/g降低至越冬后期的(73.33±13.03)mg/g;甘油含量从越冬期的(1889.23±116.93)μg/g增加至越冬后期的(6655.54±223.85)μg/g;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从越冬期的(68.79±10.40)U/g降低至越冬后期的(17.32±3.24)U/g;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从越冬期的(161024.33±7574.07)U/g降低至越冬后期的(134039.69±4308.14)U/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从越冬期的(380.35±24.55)U/g降低至越冬后期的(325.58±6.00)U/g。【结论】赤松梢斑螟越冬幼虫随着幼虫虫龄、质量和体长的增加,其过冷却点和体液结冰点逐渐升高,耐寒性逐渐下降;在越冬后期幼虫体长、质量、含水率增加;甘油三酯、蛋白质在幼虫越冬过程中起到了供给能量的作用;甘油起到了保护细胞膜的作用;POD、CAT、SOD在赤松梢斑螟幼虫越冬过程中发挥保护细胞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松梢斑螟 过冷却 体液结冰点 耐寒性 耐寒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点切叶野螟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和过冷却点研究
4
作者 武怀恒 丛胜波 +2 位作者 楮世海 黄民松 万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5期197-198,219,共3页
[目的]了解黑点切叶野螟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空心莲子草为食料,测定不同温度(17、22、27、32 ℃)下黑点切叶野螟生长发育温度参数;测定该虫卵、1~5龄幼虫、蛹发育及成虫产卵的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测定该虫除卵期以外其他各虫态... [目的]了解黑点切叶野螟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空心莲子草为食料,测定不同温度(17、22、27、32 ℃)下黑点切叶野螟生长发育温度参数;测定该虫卵、1~5龄幼虫、蛹发育及成虫产卵的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测定该虫除卵期以外其他各虫态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结果]卵、1~5龄幼虫、蛹及卵到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80、11.19、13.28、13.20、12.31、15.28、12.10、0 ℃,有效积温分别为77.67、70.78、46.24、35.65、40.15、27.39、101.70、267.17 d·℃。1-5龄幼虫和蛹的过冷却点分别为-15.57±3.14、-15.74±3.58、-12.72±4.30、-7.68±3.57、-6.75±3.69、-14.67±3.70 ℃,体液结冰点分别为-13.80±3.09、-11.75±4.95、-4.28±1.95、-2.03±1.20、-1.62±1.17、-5.47±2.60 ℃。[结论]试验结果为进一步利用黑点切叶野螟防治空心莲子草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叶野螟 发育起温度 有效积温 体液结冰点 过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