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七言律诗体格律形成问题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1
作者 杜晓勤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2,205,共9页
近年来,学界对七言诗律化问题虽然越来越关注,但在七律体格律形成过程的研究方面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甚至错误的观念。如果要将七言诗的律化问题和七律体式形成过程的研究推向深入,并最终建构起一部七言律诗体格律形成史,既要注意七律... 近年来,学界对七言诗律化问题虽然越来越关注,但在七律体格律形成过程的研究方面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甚至错误的观念。如果要将七言诗的律化问题和七律体式形成过程的研究推向深入,并最终建构起一部七言律诗体格律形成史,既要注意七律体式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又要充分考虑七言律诗体格律形成的历时性与阶段性,更要对七律体式风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清醒的认识,而且要比较七言律诗在形成和定型过程中与五言律诗、七言歌行等相关诗体的相互影响和表现功能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言律诗律化 体格律 研究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翟理斯汉诗格律体英译探索 被引量:5
2
作者 张保红 《山东外语教学》 2019年第1期95-107,共13页
翟理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著名诗歌翻译家,其格律体~①译诗在当时影响很大,受到各界读者的广泛赞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在对翟理斯译诗进行研究时,多批评其中"因韵害意"的问题,而较少关注翻译实践的方法、策略及文学... 翟理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著名诗歌翻译家,其格律体~①译诗在当时影响很大,受到各界读者的广泛赞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在对翟理斯译诗进行研究时,多批评其中"因韵害意"的问题,而较少关注翻译实践的方法、策略及文学文化价值。有鉴于此,本文通过细读翟理斯的汉诗英译文,结合英汉诗学传统及译者的翻译观,从译诗诗体形式的多样化、汉诗诗体的借鉴、英诗定型诗体的实验三大方面探析了翟理斯格律体诗歌翻译的全过程,阐释了其中的诗学价值与跨文化交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翟理斯 汉诗英译 格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必然·偶然·不然——英美格律体英译汉诗与节奏误读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特夫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7-82,共6页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70年代,英美格律体英译汉诗自成品格,走过了从勃兴到式微近一个世纪的历程。英美的格律体英译汉诗因崇尚诗律形式而备受关注和争议,但其长期被忽略并湮没于历史的"内在痼疾"是:看似寻常的译格律背后,却隐...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70年代,英美格律体英译汉诗自成品格,走过了从勃兴到式微近一个世纪的历程。英美的格律体英译汉诗因崇尚诗律形式而备受关注和争议,但其长期被忽略并湮没于历史的"内在痼疾"是:看似寻常的译格律背后,却隐藏着汉诗节奏的误读。这一偶然性的误读因素不仅对格律体译诗产生了积极与消极的双重影响,而且也深刻揭示出译诗节奏范式嬗变之必然,为重新审视汉诗格律译介,尤其节奏的英译处理带来新的视角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译者 汉诗英译 格律译诗 节奏误读 以步代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与现代格律体诗歌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雁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0年第3期102-105,共4页
现代格律体是相对于古典格律诗体而言的,它既不同于传统格律体也不同于自由体,而是兼顾二者的特点。现代格律体继承了传统诗歌的因素,表现出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是现代诗人立足于民族本位的文化观在诗学上的体现。传统文化对现代格律体... 现代格律体是相对于古典格律诗体而言的,它既不同于传统格律体也不同于自由体,而是兼顾二者的特点。现代格律体继承了传统诗歌的因素,表现出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是现代诗人立足于民族本位的文化观在诗学上的体现。传统文化对现代格律体的影响表现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使现代格律体呈现出与传统诗歌相通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格律 传统文化 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中国新诗格律体探索史论 被引量:1
5
作者 许霆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7-72,共6页
百年中国新诗格律体的探索,大致分为五个时期。从诗界革命到五四时期的歌诗体,体现了新诗由旧蜕新的特征;20年代新月诗人创造的诗节体,奠定了新诗格律体的发展基础;30年代以后追随新月诗人的探索,诗节体式趋向成熟;在30年代初到50年代... 百年中国新诗格律体的探索,大致分为五个时期。从诗界革命到五四时期的歌诗体,体现了新诗由旧蜕新的特征;20年代新月诗人创造的诗节体,奠定了新诗格律体的发展基础;30年代以后追随新月诗人的探索,诗节体式趋向成熟;在30年代初到50年代末的新诗大众化民族化运动中,诗人着重探索新诗格律体的民族形式;80年代以来新诗格律体发展趋向多样化,取得重要成果。总结百年新诗格律体探索成果,推动新诗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格律 格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议格律体新诗发展的前途
6
作者 陈良运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32-39,共8页
格律体新诗的审美价值格律体(实际上还包括半格律体)新诗是对自由体新诗而言。新格律体在篇无定节、行无定字、不计平仄等方面区别于旧格律诗;在节有定行、行有定拍、换韵有序等方面区别于自由体。用史的眼光看,新格律体的语言排列组合... 格律体新诗的审美价值格律体(实际上还包括半格律体)新诗是对自由体新诗而言。新格律体在篇无定节、行无定字、不计平仄等方面区别于旧格律诗;在节有定行、行有定拍、换韵有序等方面区别于自由体。用史的眼光看,新格律体的语言排列组合的方式已完全不同于旧格律体的排列组合的方式,从而实现了一场从内容到形式的革命。格律诗是一种传统的诗体,在自由体新诗崛起兴旺的新时期,又有格律、半格律体新诗的产生和发展,这证明了格律诗的审美属性有可承袭的因素,格律体新诗更有不可低估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律 新诗发展 自由 换韵 郭小川 何其芳 审美价值 用韵 林区三唱 七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百年诗体格局的偏颇及成因 被引量:1
7
作者 许霆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97-204,共8页
研究百年中国现代诗体格局,能够帮助我们总结历史经验,推动现代诗歌健康发展。百年中国诗体格局的偏颇,就是新旧诗体对立从而导致新诗独尊,而新诗又以自由化的强势使格律定型诗体难以发展,同时对新诗俗体的过分重视妨碍了文人唯美诗体建... 研究百年中国现代诗体格局,能够帮助我们总结历史经验,推动现代诗歌健康发展。百年中国诗体格局的偏颇,就是新旧诗体对立从而导致新诗独尊,而新诗又以自由化的强势使格律定型诗体难以发展,同时对新诗俗体的过分重视妨碍了文人唯美诗体建设,对诗质革新的过分重视和对诗体建设相对忽视则妨碍诗体生成的生态环境。这种诗体格局偏颇形成同新诗发生的社会环境、文化生态和诗学主张有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自由 格律 旧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格律诗的音组问题探讨
8
作者 鲁德俊 许霆 《高校教育管理》 1984年第1期99-104,共6页
现代格律诗,是群芳吐艳、姹紫嫣红的新诗园地中的一株光彩夺目的鲜花.在其生命旅程的六十多年中,经过无数诗人的播种、耕耘,它已经茁壮成长,开花结果.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现代格律诗已经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实在的地上建筑.它正同自由体... 现代格律诗,是群芳吐艳、姹紫嫣红的新诗园地中的一株光彩夺目的鲜花.在其生命旅程的六十多年中,经过无数诗人的播种、耕耘,它已经茁壮成长,开花结果.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现代格律诗已经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实在的地上建筑.它正同自由体、民歌体、旧格律体等多种形式的诗歌,争奇斗妍,异彩纷呈,以各自不同的流派,努力反映着当代蓬勃的沸腾的社会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组 现代格律 问题探讨 闻一多 四音 节奏 字尾 字数 字音 格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黄淮的新格律诗
9
作者 周仲器 《高校教育管理》 1990年第2期18-20,29,共4页
进入新时期以后,自由诗几乎一统天下。但同时随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一些有志于新格律诗创造与研究的人也开始大声疾呼了。其时,人们议论纷纷,对新格律诗的前景,有的乐观,有的悲观。卡之琳先生则很冷静,他在几篇文章中一再表... 进入新时期以后,自由诗几乎一统天下。但同时随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一些有志于新格律诗创造与研究的人也开始大声疾呼了。其时,人们议论纷纷,对新格律诗的前景,有的乐观,有的悲观。卡之琳先生则很冷静,他在几篇文章中一再表露,要新格律诗在中国有一个长足的发展,恐怕时机尚未成熟。现在看来,时机的确还没有成熟。从朦胧诗到后起的各种现代派诗是越来越不讲究诗的语言,诗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律 黄淮 九言诗 格律 自由 自由诗 诗节 半逗律 字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丁芒的新格律诗观
10
作者 周仲器 《高校教育管理》 1986年第2期15-19,31,共6页
中国新格律诗,或称现代格律诗,从闻一多、徐志摩等人在《晨报诗刊》倡导以来,已有六十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不断探索的曲折历程,积累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现在的诗坛,写作自由诗者多,尝试新格律诗者少。这种状况令人担忧:它使不... 中国新格律诗,或称现代格律诗,从闻一多、徐志摩等人在《晨报诗刊》倡导以来,已有六十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不断探索的曲折历程,积累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现在的诗坛,写作自由诗者多,尝试新格律诗者少。这种状况令人担忧:它使不少坚持摸索格律新路的诗人感到旅途的寂寞。它还使不顾诗史实际的人,草率地断言新格律诗绝无前途。不久前,我看到有一位评论者对新诗将来的预测。他以现今诗坛的若干材料为依据进行推断,肯定将来最没有前途的是新格律诗。且不说这种推断是违反逻辑的:如果说现在写的人少即可推断将来写的人也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律 丁芒 自由诗 现代格律 格律 诗歌 新诗 格律 格律 散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对中国新诗产生和发展的作用——以卞之琳为中心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太胜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1-148,共8页
卞之琳认为新文学(包括"新诗")在产生的过程中,外来影响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而西方诗对中国新诗的影响,主要通过翻译来实现。在"格律体"、"半格律体"和"自由体"三种翻译方式中,... 卞之琳认为新文学(包括"新诗")在产生的过程中,外来影响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而西方诗对中国新诗的影响,主要通过翻译来实现。在"格律体"、"半格律体"和"自由体"三种翻译方式中,卞之琳最为看重"格律体"。他提倡格律诗的理论,并在写作和翻译实践中实行自己的理论。卞之琳对外国诗的翻译和研究,经由他自己的写作和理论,促进了中国新诗在格律化方面的探索。通过卞之琳这一个案研究表明,尽管新诗的发生和发展确实受到了外国诗的影响,但新诗也仍然是中国的东西,中国文化现实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新诗 格律 格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奏和韵律——宅居谈诗(之四)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书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24,共8页
诗歌须特别讲究节奏和韵律。节奏和韵律,给人美感,增加了读者的兴味。诗歌打一诞生起,就与乐、与舞,处于共生状态,几乎不可分离。乐与舞,必须有节奏、有韵律,与它们合体的诗,自然也要讲究节奏和韵律——这就是诗的本根性特征。永明年间... 诗歌须特别讲究节奏和韵律。节奏和韵律,给人美感,增加了读者的兴味。诗歌打一诞生起,就与乐、与舞,处于共生状态,几乎不可分离。乐与舞,必须有节奏、有韵律,与它们合体的诗,自然也要讲究节奏和韵律——这就是诗的本根性特征。永明年间,发现“四声”,诗人们有意识地运用于诗歌创作,将晋宋以来之艰涩转向清畅,开一代诗风。唐时对偶理论的提出,再加上平仄声调的运用,律诗绝句得以完全形成。宋词和元散曲较之律诗,看起来形式上“解放”了一些,“自由”了一些。其实,只是变换了形态。新诗百年历史,在音韵、声律、节奏的运用上,尤其在所谓“格律”的建构上,有个曲折过程。从诗歌的本根性特征即要求韵律和节奏来看,新诗可以是自由体,更可以是格律体。作者希望有一种“自由格律体”。适当的自由,适当的格律。不要以死板的格律害了内容的自由表达;也不要自由得无边无沿,完全冲垮了合理格律的堤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燕祥 节奏 韵律 自由格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声律之树常绿──兼论中国新诗形式及其民族化方向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元胜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5-91,共7页
自然声律之树常绿──兼论中国新诗形式及其民族化方向陈元胜(广东民族学院)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的诗歌发展史。唐代格律诗产生以前,诗歌作品都是相对格律体(近体)而言的古体诗.唐代以降,古体诗创作不曾断流,直至新文学冲垮文... 自然声律之树常绿──兼论中国新诗形式及其民族化方向陈元胜(广东民族学院)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的诗歌发展史。唐代格律诗产生以前,诗歌作品都是相对格律体(近体)而言的古体诗.唐代以降,古体诗创作不曾断流,直至新文学冲垮文言文的一统天下,新诗登上诗坛。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形式 自然声 现代格律 诗歌创作 优良传统 格律 诗歌作品 诗歌发展史 吟咏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句法就声律”传统对古诗今译的意义
14
作者 陈玉兰 骆寒超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1-86,共6页
在声律定型的情况下,传统汉语诗人为了让诗句合律而不得已调整句法,这举措所带来的诗歌句式的多样化和语言的陌生化有时竟反而使诗意表达避免了直白浅露而显得深婉曲折、耐人寻味。这一创作方法被清代冒春荣概括为"句法就声律&quo... 在声律定型的情况下,传统汉语诗人为了让诗句合律而不得已调整句法,这举措所带来的诗歌句式的多样化和语言的陌生化有时竟反而使诗意表达避免了直白浅露而显得深婉曲折、耐人寻味。这一创作方法被清代冒春荣概括为"句法就声律",成为传统汉诗宝贵的创作经验。这一传统经验对古诗今译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出于节奏表现需要的一些反语法规范的语言结构的运用、反修辞逻辑的谬理拟态化句子成分的组合,以及超文本的意象稀释、意味点化等等,在今译古诗时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诗意表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法就声律 节奏 传统汉诗 格律新诗 古诗今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创期新诗形式的两种发展趋势
15
作者 陈本益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初创期的新诗还沾带着古代诗词形式的痕迹,其形式还是笼统的、不成熟的。不过,它们中有的已经具有了自由体新诗和格律体新诗的雏形;这即是说,它们已经包含着先后向自由体新诗和格律体新诗发展的趋势。胡适的《尝试集》就缩影着这种发展... 初创期的新诗还沾带着古代诗词形式的痕迹,其形式还是笼统的、不成熟的。不过,它们中有的已经具有了自由体新诗和格律体新诗的雏形;这即是说,它们已经包含着先后向自由体新诗和格律体新诗发展的趋势。胡适的《尝试集》就缩影着这种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新诗形式 自由 格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范云与何逊的交游
16
作者 丁功谊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7-,共1页
齐朝年间,范云读到何逊的策考试卷,大加赞赏,并主动写诗相邀。何逊很感动,却又担心位卑人微而犹豫不决。范云再次以诗盛请,打消了何逊的顾虑,二人最终结为忘年之交。
关键词 范云 何逊 交游 诗歌赠答 10号WX0708)阶段性成果之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唐诗英译 被引量:12
17
作者 高玉昆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1994年第4期21-29,共9页
唐诗英译工作在当今世界日益频繁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传播辉煌的唐诗艺术、促进世界诗歌创作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回顾历史,面对现实,考察了近百年的唐诗英译历程,结合翻译理论的发展,归纳分析了唐诗英译实践... 唐诗英译工作在当今世界日益频繁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传播辉煌的唐诗艺术、促进世界诗歌创作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回顾历史,面对现实,考察了近百年的唐诗英译历程,结合翻译理论的发展,归纳分析了唐诗英译实践和理论建设中的不同方向及其探索。一种是量视声韵,用传统英语诗律翻译唐诗,以求再现唐诗的整体美;一种则注重意象,用自由的散体译诗,以求传达唐诗艺术的真质。在主张以自由体译诗的学者、译家中,也各自有不同的努力,或简省、或详尽;或照顾到韵脚,或完全抛开押韵和诗行。他们都有各自的成功与不足。本文认为,应在今后的唐诗英译工作中,把这两种方向结合起来,努力解决翻译中形式与内容、韵律与达意的矛盾,达到一种“化境”。这样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将有益于世界文学的发展及中西方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诗 翻译理论 文化交流 翟理斯 世界文学 诗歌创作 吴钧陶 意象派 格律 原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在律—郭沫若对新诗的重要贡献 被引量:3
18
作者 吕家乡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5年第6期40-46,39,共8页
郭沫若“从七八岁时动手”习作旧诗①,他很早就能熟练地运用旧诗体写景、抒情、伤时、感事。可是,从1916年起,留学日本的郭沫若竟无师自通地开始试作白话新诗,这和留学美国的胡适开始“尝试”白话新诗几乎在同一时间。②为什么会有如此... 郭沫若“从七八岁时动手”习作旧诗①,他很早就能熟练地运用旧诗体写景、抒情、伤时、感事。可是,从1916年起,留学日本的郭沫若竟无师自通地开始试作白话新诗,这和留学美国的胡适开始“尝试”白话新诗几乎在同一时间。②为什么会有如此巧合?为什么郭沫若在开拓新诗上的贡献能够超过胡适?这些问题值得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白话新诗 胡适 诗词 留学日本 现代情绪 格律 现代诗人 成仿吾 尝试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卞之琳的诗歌创作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勤国 《中国文学研究》 1991年第2期76-82,46,共8页
“诗以人名,人尤以诗名”,极目古今中外的诗歌园地,莫不如此。作为一位致力于研究和探索我国新诗格律化的现代诗人,一向被人有意无意地忽视的卞之琳的诗作在海内外文坛上的声誉正日见其隆。诚然,文学时尚和欣赏习惯的演变常常会带来意... “诗以人名,人尤以诗名”,极目古今中外的诗歌园地,莫不如此。作为一位致力于研究和探索我国新诗格律化的现代诗人,一向被人有意无意地忽视的卞之琳的诗作在海内外文坛上的声誉正日见其隆。诚然,文学时尚和欣赏习惯的演变常常会带来意料之外的契机,但在这里,艺术本身的素质仍然是成功的最主要同时也最重要的内在依据。 卞之琳是一位律己甚严的诗人。他独具一种艺术家的“洁癖”——“喜爱淘洗,喜爱提炼,期待结晶,期待升华”,从不厌弃精致,绝不容忍粗滥甚或瑕疵,面对着历史的考验,卞之琳从不以“创作丰富”自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卞之琳 诗歌创作 “顿” 新诗格律 阴韵 格律 “非个人化” 音组 韵脚 小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机拟古诗新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颀 张帆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88年第12期46-48,共3页
古今学者对陆机的拟古诗多有讥评。王夫之评道: '平原(即陆机)拟古,步趋若一。'(《古诗评选》)吴兆宜评得更尖锐,陆机之作拟古'句仿字效,如临帖然'。(《玉台新詠》注)朱自清先生说: '陆机拟古诗差不多亦步亦趋。... 古今学者对陆机的拟古诗多有讥评。王夫之评道: '平原(即陆机)拟古,步趋若一。'(《古诗评选》)吴兆宜评得更尖锐,陆机之作拟古'句仿字效,如临帖然'。(《玉台新詠》注)朱自清先生说: '陆机拟古诗差不多亦步亦趋。'(《古诗十九首释》)敏泽电指出: '他的《拟古诗十二首》就是模仿《古诗十九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吴兆宜 律句 古今学者 朱自清先生 涉江采芙蓉 玉台 格律 拟西北有高楼 谢灵运传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