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前爪刺激的体感皮质功能区fMRI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含秋 冯晓源 +3 位作者 李文军 黎元 孙华平 汤伟军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应用1.5T MR扫描仪优化适合大鼠动物模型的functional MRI(fMRI)参数,测定其各自条件下大鼠前爪刺激体感皮质功能区的变化。材料和方法:应用1.5T MRI扫描仪对16只Sprague-Dawley雄性鼠进行fMRI检查。前爪刺激大鼠模型采取Block des... 目的:应用1.5T MR扫描仪优化适合大鼠动物模型的functional MRI(fMRI)参数,测定其各自条件下大鼠前爪刺激体感皮质功能区的变化。材料和方法:应用1.5T MRI扫描仪对16只Sprague-Dawley雄性鼠进行fMRI检查。前爪刺激大鼠模型采取Block design方式,刺激序列被分成6个30s段落,休息和电刺激状态交替。进行血氧水平依赖测量时改变有效的回波时间(TE),从40~60ms,每10ms为一时间段。根据激活像素的数目和BOLD的最大反应激活像素的幅度来分析。结果:fMRI显示的大鼠前爪刺激的体感皮质激活中心高度集中位于受刺激的前爪对侧半球中线外侧1.5~4.5mm,额极后4-6mm,各TE组信噪比为100%,最佳回波时间为50ms,其产生最多的激活体素和最大的BOLD反应强度,激活的容积为11.5mm3±3.8。结论:fMRI是一种无创伤的定位大鼠前爪刺激体感皮质功能区的检测手段,这项技术的实验研究对发展和检测fMRI技术,深入研究体感皮质区脑功能的变化(如学习、可塑性、病变与修复等)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前爪 体感皮质功能区 FMRI 功能磁共振成像 神经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源性影像在中央区癫痫患者癫痫灶及手区体感皮质定位中的应用
2
作者 孙吉林 贾秀川 +3 位作者 柳溪 吴杰 吴晶 李素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磁源性影像(MSI)对中央区癫痫患者癫痫灶定位及手区体感皮质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中央区癫痫患者进行脑磁图(MEG)及MR检查,将所获脑解剖结构图及发作间期异常放电、双侧大脑半球手区体感皮质位置叠加,形成MSI;并与术中皮... 目的探讨磁源性影像(MSI)对中央区癫痫患者癫痫灶定位及手区体感皮质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中央区癫痫患者进行脑磁图(MEG)及MR检查,将所获脑解剖结构图及发作间期异常放电、双侧大脑半球手区体感皮质位置叠加,形成MSI;并与术中皮质脑电图(ECoG)结果比较。结果 11例中,MRI显示软化灶4例,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4例,左颞极内侧蛛网膜囊肿1例,2例未见异常;MEG定位癫痫灶与ECoG完全一致9例,不一致2例;术后病理显示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CD)6例,微发育不良1例,胶质增生4例。6例癫痫灶与MSI确定的大脑半球手区体感皮质重叠:1例癫痫灶位于手区体感皮质前内侧,2例位于手区体感皮质稍后下方,1例位于手区体感皮质前方2cm,1例位于手区体感皮质后方2cm。术后随访Ⅰa级10例;Ⅲ级1例。所有患者未发生明显功能障碍。结论 MSI可明确癫痫灶与手区体感皮质的关系,指导临床进一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磁图描记术 体感皮质 中央区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鼠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皮质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孔令胜 靳峰 +2 位作者 郭强 张浩 胡亚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9-643,共5页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皮质体感诱发电位(CSEP)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NSCs组、NSCs组、SCI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采用电控SCI打击装置制...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皮质体感诱发电位(CSEP)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NSCs组、NSCs组、SCI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采用电控SCI打击装置制作模型,Brdu法标记处于对数生长期的NSCs,SCI后即刻进行NSCs移植。CSEP监测神经电生理的恢复,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脊髓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Brdu标记NSCs的存活、迁移以及NSE的表达。结果 4组间各时间点皮质体感诱发电位-P波(CSEP-P)潜伏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ham组和SCI组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rdu+NSCs组和NSCs组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SCI组、NSCs组和Brdu+NSCs组各时间点CSEP-P潜伏期与Sha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SCs组和Brdu+NSCs组除第1天外余各时间点与SC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rdu+NSCs组与NSC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各时间点NSE免疫阳性细胞灰度值及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ham组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CI组、Brdu+NSCs组和NSCs组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SCI组、NSCs组和Brdu+NSCs组各时间点NSE免疫阳性细胞灰度值及阳性细胞数与Sha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SCs组和Brdu+NSCs组除第1天外余各时间点与SC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rdu+NSCs组与NSC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E免疫阳性细胞灰度值及阳性细胞数与CSEP-P潜伏期均呈负相关(r=-0.937,P<0.001;r=-0.956,P<0.001)。结论体外培养的NSCs移植到SCI区域后可存活、迁移,且能明显上调SCI后NSE的表达,并能通过促进NSE的表达而缩短CSEP-P潜伏期,从而促进大鼠后肢功能障碍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干细胞移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皮质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皮质体感Ⅰ区向丘脑中央外侧核一级投射纤维起源的研究
4
作者 罗明富 杨友泌(指导)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6年第1期111-114,176,共5页
本文采用微电泳导入法向猫丘脑左侧中央外侧核内导入HRP液,用O-D法显示标记细胞,结果观察到在左侧皮质体感Ⅰ区第Ⅴ层内出现较多的标记细胞。这些标记细胞主要属于第Ⅴ层内的中型锥体细胞。在对侧皮质体感Ⅰ区内,未观察到HRP酶标记细胞。
关键词 中央外侧核 皮质Ⅰ区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