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附壁血栓患者体循环栓塞发生情况及不同种类抗凝药物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晁鹏 李杰 +2 位作者 陈晓洋 王勇 任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84-1188,共5页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附壁血栓(LVT)患者体循环栓塞发生情况及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及传统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的优劣以及口服抗凝药物最佳时间的选择。方法:选取2012~2017年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所有确诊心肌梗死后LV...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附壁血栓(LVT)患者体循环栓塞发生情况及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及传统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的优劣以及口服抗凝药物最佳时间的选择。方法:选取2012~2017年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所有确诊心肌梗死后LVT形成的145例患者作为LVT组,随机抽取同时间段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但未形成LVT的238例患者作为非LVT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主要终点事件为新发体循环栓塞事件,次要终点为出血事件的发生。结果:最终LVT组有136例,非LVT组有216例患者参与了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33.8个月。新发体循环栓塞在LVT组共有23例(16.9%),非LVT组共有11例(5.1%),LVT组发生风险更高(HR=5.8,95%CI:1.51~8.98,P<0.001);LVT组口服华法林患者70例,口服利伐沙班56例,口服华法林患者中12例(17.1%)出现新发体循环栓塞,口服利伐沙班患者中有2例(3.6%)出现新发体循环栓塞,两者在栓塞事件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1%vs 3.6%,HR=2.138, 95%CI:1.086~3.974,P=0.029),口服华法林患者中共11例(15.7%)出血,口服利法沙班患者中5例(8.9%)出血,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14, 95%CI:0.832~1.245,P=0.32)。口服抗凝药物<5个月,5~11个月,12~14个月、15~18个月发生栓塞事件分别为7例,4例,2例,1例(P=0.021)。结论:LVT是体循环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NOACs与维生素K受体拮抗剂相比可在不增加出血风险的基础上减少栓塞事件的发生,且抗凝时间越长,发生栓塞事件的概率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附壁血栓 抗凝治疗 体循环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的病例(三十七)
2
作者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48-749,共2页
病例76风湿性瓣膜病并发心房颤动频发多处体循环栓塞血栓堵在二尖瓣口导致心脏骤停 干部,男性,42岁。1954年(当年17岁)查体发现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当时上五楼稍觉气短,休息后即恢复,全身无特殊不适。嗣后参加工作。1978年穿大... 病例76风湿性瓣膜病并发心房颤动频发多处体循环栓塞血栓堵在二尖瓣口导致心脏骤停 干部,男性,42岁。1954年(当年17岁)查体发现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当时上五楼稍觉气短,休息后即恢复,全身无特殊不适。嗣后参加工作。1978年穿大衣走路即觉疲劳,上一层楼有心慌、气急、胸闷等症状,未就诊。1979-3-7突然发作心跳、气急、胸闷、心跳不齐,到某医院就诊,心电图显示心房颤动,诊断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收入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病例 医学生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风湿性瓣膜病 心房颤动 医院就诊 体循环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