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4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X线摄影与屏-片系统胸部床旁摄影显示病灶能力的比较 被引量:8
1
作者 禹智波 张云泉 李锦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6-228,共3页
目的:比较计算机X线摄影、屏-片系统胸部床旁摄影显示病灶能力的ROC曲线特性,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显示胸部病灶能力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计算机X线摄影和屏片系统床旁胸片各120例和106例,以CT检查为金标准进行对照,将两组床旁胸片显示的... 目的:比较计算机X线摄影、屏-片系统胸部床旁摄影显示病灶能力的ROC曲线特性,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显示胸部病灶能力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计算机X线摄影和屏片系统床旁胸片各120例和106例,以CT检查为金标准进行对照,将两组床旁胸片显示的病灶清晰程度分为清晰、可见、模糊、隐约可见、未见5类,统计两组的例数,绘制ROC曲线。结果:120例计算机X线摄影胸片中,102例行CT检查,64例CT所显示的病灶中,计算机X线摄影能显示62例,2例未见病灶。106例屏片系统胸片中,92例行CT检查,48例CT所显示的病灶中,屏片系统能显示44例,4例未见病灶。计算机X线摄影和屏-片系统胸部床旁摄影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2(95%CI:0.849~0.974)和0.777(95%CI:0.681~0.874)。结论:相同摄影条件下,计算机X线摄影床旁胸片显示病灶能力高于屏-片系统,计算机X线摄影床旁胸片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x线摄影 床旁胸片 ROC曲线 线下面积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X线摄影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陈君坤 王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252-254,共3页
计算机 X线摄影 (CR)是一个较新的概念 ,能有效地减少 X线摄影的失败 ,并提供一个更完整的解剖境界 ,以帮助放射医师显示图像。该技术能改善靶点的清晰度和定性 ,使投照放射学有其他数字技术的功能 ,包括电子贮存、电子检索、传递数字... 计算机 X线摄影 (CR)是一个较新的概念 ,能有效地减少 X线摄影的失败 ,并提供一个更完整的解剖境界 ,以帮助放射医师显示图像。该技术能改善靶点的清晰度和定性 ,使投照放射学有其他数字技术的功能 ,包括电子贮存、电子检索、传递数字网络及数字影像处理。在多房间运用此设备时 ,CR技术是一个经济的方法。它代表了计算机X线摄影的潜在优势。我们认为使用 CR对于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改善影像质量是实用的和有价值的。在今后的 10年内 ,许多医学影像中心以 CR取代屏 -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代谢指标对局限期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孟鑫 郭宏 +5 位作者 王丽 周健 赵文静 隋雪峰 崔红升 徐进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3-179,共7页
背景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 背景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预测的价值非常有必要。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预后的预测评估。方法选取2007—2016年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初诊SCLC患者86例,局限期45例、广泛期41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18)F-FDG PET/CT检测局限期SCLC患者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平均值(SUVmean)、峰值(SUVpeak)、病灶固定阈值为40%SUVmax时的肿瘤代谢体积(MTV)与糖酵解总量(TLG),以及广泛期SCLC患者原发灶的SUVmax、MTV、TLG与所有病灶的最大SUVmax、MTV之和(MTVsum)、TLG之和(TLGsum)。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总生存时间(OS)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影响因素。结果局限期与广泛期SCLC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胸腔积液发生率、TNM分期、全身化疗、预防性全脑照射治疗(PCI)、乳酸脱氢酶(LDH)≥245 U/L、癌胚抗原(CEA)≥5μg/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5.2μg/L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限期SCLC患者胸部放疗(TRT)比例高于广泛期(P<0.05)。随访3~105个月,生存29例,死亡57例。中位OS、PFS分别为21.3、30.6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9%、51.2%、29.1%,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1.6%、43.0%、32.6%。局限期SCLC患者生存24例,死亡21例;广泛期SCLC患者生存5例,死亡36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ECOG评分3~4分[HR=3.118,95%CI(1.196,8.131)]、TNM分期Ⅲ期[HR=7.739,95%CI(2.017,29.691)]、TLG[HR=1.056,95%CI(1.004,1.111)]是局限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LGsum[HR=3.898,95%CI(1.132,13.426)]是广泛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DH≥245 U/L[HR=4.957,95%CI(1.080,3.353)]、MTV[HR=1.205,95%CI(1.008,1.440)]是局限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ECOG评分3~4分[HR=5.555,95%CI(1.697,18.183)]、LDH≥245 U/L[HR=2.898,95%CI(1.326,6.335)]、TLGsum[HR=3.898,95%CI(1.355,11.211)]是广泛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18)F-FDG PET/CT体积代谢指标能有效预测SCLC患者的生存状况,其中TLG、MTV分别是局限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TLGsum是广泛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而SUVmax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系统在乳腺钙化性病变X线摄影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蔡雅丽 蔡盛 +3 位作者 施敏敏 陈向荣 柳培忠 黄永础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10-913,共4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检测算法在乳腺X线摄影钙化检测诊断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乳腺X线摄影检测且经病理学证实的病例样本316例,其中钙化病变样本112例、无钙化病灶样本204例。利用多尺度滤波去噪和自适应局部直方图均衡化预...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检测算法在乳腺X线摄影钙化检测诊断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乳腺X线摄影检测且经病理学证实的病例样本316例,其中钙化病变样本112例、无钙化病灶样本204例。利用多尺度滤波去噪和自适应局部直方图均衡化预处理增强乳腺X线图像的对比度。通过K-means算法进行乳腺组织的多阈值迭代腺体分割。利用局部二值模式和灰度共生矩阵2个纹理特征进行乳腺钙化性病变真假阳性检测。比较计算机自动诊断结果与2名放射学专业医师诊断结果。结果利用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自适应增强算法自动分类结果的精确率分别达到90.0%、81.5%和87.5%。从事乳腺X线诊断工作约1年的低年资住院医师诊断准确率为80.0%,从事乳腺X线诊断工作约5年的低年资主治医师诊断准确率为85.0%。结论计算机自动支持向量机分类检测算法优于放射科医师的经验诊断结果。计算机辅助乳腺X线钙化病变检测算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为乳腺X线摄影放射科医师提供良好的第二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x线摄影术 钙质沉着症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算法 诊断 计算机辅助 女(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计算机X线摄影图像质量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文辉 胡军武 +2 位作者 肖明 黄文华 夏黎明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9期985-987,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计算机X线摄影(CR)图像质量的因素及优化图像质量的方法。方法:分析2000例不同部位计算机X线摄影成像的技术参数、伪影、IP板使用方式及后处理方法,并与计算机X线摄影的图像质量标准作对照研究,分析影响图像质量的各相关... 目的:探讨影响计算机X线摄影(CR)图像质量的因素及优化图像质量的方法。方法:分析2000例不同部位计算机X线摄影成像的技术参数、伪影、IP板使用方式及后处理方法,并与计算机X线摄影的图像质量标准作对照研究,分析影响图像质量的各相关因素。结果:2000例中甲级片1720张,乙级片182张,丙级片98张。乙级与丙级片共280张,其中因摄影技术不当所致141张,伪影引起65张,后处理不当74张。结论:计算机X线摄影图像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合理设置参数及采取各种针对措施能有效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计算机辅助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在宫颈癌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金志兴 朱芝玲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2-184,共3页
近年来宫颈癌在全球妇女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成为全球妇女的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对于宫颈癌在治疗前明确分期以及合理评估患者的预后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检测已逐渐成为一种评估宫颈癌的... 近年来宫颈癌在全球妇女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成为全球妇女的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对于宫颈癌在治疗前明确分期以及合理评估患者的预后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检测已逐渐成为一种评估宫颈癌的重要成像方法。PET/CT检测对宫颈癌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一系列变化的诊断均具有较明显的优势,有助于明确宫颈癌的分期。对指导宫颈癌患者的治疗、评估患者的预后及复发也具有重要的价值,且有助于结合患者实际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宫颈癌 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X线成像测量青少年四肢长骨推算身高 被引量:6
7
作者 郑涛 黄云 +4 位作者 张建波 赵欢 王玉卓 舒永康 邓振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78-181,185,共5页
目的应用计算机X线成像(computed radiography,CR)测量活体上肢骨及胫腓骨正位片上相关指标,建立适合当代中国四川地区汉族14~18岁人群运用上肢骨及胫腓骨推算身高的数学模型。方法对194例14~18岁四川汉族健康青少年进行左侧肢体上肢... 目的应用计算机X线成像(computed radiography,CR)测量活体上肢骨及胫腓骨正位片上相关指标,建立适合当代中国四川地区汉族14~18岁人群运用上肢骨及胫腓骨推算身高的数学模型。方法对194例14~18岁四川汉族健康青少年进行左侧肢体上肢骨及胫腓骨正位摄片,测量特定标志点间距离,同时准确测量其身高。通过各项测量指标与身高的线性回归分析建立运用上肢骨及胫腓骨推算青少年身高的回归方程。结果共建立有统计学意义的一元回归方程42个,多元回归方程4个,r为0.689~0.917,身高估计值标准误(SE)为3.075~5.485cm。所有方程均经统计学检验和诊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结论建立的回归方程适用于中国四川地区汉族14~18岁人群的身高推算,应用CR测量上肢骨及胫腓骨长度推算身高,可以为青少年身高推算、法医学个人识别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人类学 身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长骨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见部位心脏黏液瘤的多层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和超声心动图诊断评价 被引量:8
8
作者 李炜 夏娟 +5 位作者 孙庆军 马小静 王黎 陈鑫 熊青峰 彭志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44-848,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心脏多发或少见部位黏液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探讨多层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和超声心动图对其联合检查的必要性。方法:收集我院2003-02至2015-12经手术证实的14例多发和非起源于左心房卵圆窝的心脏黏液瘤,分析其MSCT征象... 目的:通过分析心脏多发或少见部位黏液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探讨多层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和超声心动图对其联合检查的必要性。方法:收集我院2003-02至2015-12经手术证实的14例多发和非起源于左心房卵圆窝的心脏黏液瘤,分析其MSCT征象,并与超声心动图结果对照。结果:14例患者中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12例,准确率约85.7%;MSCT诊断11例,准确率约84.6%。术前超声心动图和MSCT对此类多发或非常规位置起源心脏黏液瘤的诊断准确率基本相当且优势互补,超声心动图对于瘤体的运动、瘤蒂的位置、形态和附着点判断优于MSCT。而MSCT可同时排除有无肺动脉栓塞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结论:多发或起源少见部位的心脏黏液瘤既有着与常规单发左心房黏液瘤相似的影像学表现,又有其特殊征象,两种检查方法密切结合,可对此类疾病及其并发症诊断达到较高的水平,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黏液瘤 多发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对疑似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杨遇春 鲁锦国 +4 位作者 尚健慧 陈鑫 陈燕 刘会霖 苏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7-340,共4页
目的:研究心内科疑似肺栓塞患者的临床及血栓分布特点,探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CA)扫描在诊断冠心病的同时能否同时排除肺栓塞。方法:2013-01至2014-10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时疑诊肺栓塞患者,回顾性分析行64层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肺动... 目的:研究心内科疑似肺栓塞患者的临床及血栓分布特点,探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CA)扫描在诊断冠心病的同时能否同时排除肺栓塞。方法:2013-01至2014-10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时疑诊肺栓塞患者,回顾性分析行64层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肺动脉造影(CTP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CTPA上血栓分布特点。将诊断肺栓塞者设为肺栓塞组(n=261),无肺栓塞者为非肺栓塞组(n=142)。结果:403例患者中,肺栓塞患者261例(64.8%)。所有疑似肺栓塞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胸痛及晕厥。肺栓塞组中,女性、心悸患者的比例高于非肺栓塞组,而胸痛的比例少于非肺栓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栓塞组晕厥、胸闷患者比例高于非肺栓塞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5例(93.9%)肺栓塞患者于CTCA扫描区域均能发现血栓征象,余肺栓塞患者16例(6.1%)为小面积肺栓塞,其血栓仅位于两上肺动脉。结论 :由于就诊心内科的肺栓塞患者临床表现与心血管疾病的相似性,对心内科呼吸困难、心悸、胸痛、晕厥的患者,需同时诊断有无冠心病及肺栓塞。CTCA扫描在诊断冠心病能同时基本明确诊断肺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成像意外检出心外病变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俊青 卢晓娟 +2 位作者 司富雨 余红 贾崇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16-419,共4页
目的:量化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成像(CCTA)心外病变的意外检出,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方法:2011-06至2013-03临床怀疑冠心病并接受CCTA检查的1 169例患者,入选患者共1 030例,其中住院患者589例,门诊患者441例;年... 目的:量化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成像(CCTA)心外病变的意外检出,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方法:2011-06至2013-03临床怀疑冠心病并接受CCTA检查的1 169例患者,入选患者共1 030例,其中住院患者589例,门诊患者441例;年龄≥60岁患者549例,<60岁481例。由三名医师在扩大扫描视野的图像采用相应窗宽和窗位对肺、纵隔、胸廓和上腹部等病变进行评价并记录病变检出结果。同时根据心外病变的临床意义进行评分:有意义病变组,包括1分为严重病变,需要立即采取治疗措施;2分为病变有临床及预后相关性,要求临床重视,需要随访和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的病变。无意义病变组,包括3分为轻微病变,不需要随访和进一步检查。结果:1 030例患者中意外检出心外病变197例(19.1%),共224处,其中27例(2.6%)患者有2处病变。90/1 030例(8.7%)患者共106处有意义病变。其中肺癌意外检出3例(0.3%),肺动脉栓塞意外检出8例(0.8%)。107例患者共118处无意义病变。住院患者检出114/589例(19.4%),门诊患者检出83/441例(1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的患者心外病变检出76/481例(15.8%),年龄≥60岁的患者心外病变检出121/549例(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增加额外有效辐射剂量的情况下,在扩大扫描视野的CCTA上心外病变检出率为19.1%,其中有意义病变检出率为8.7%。每一位影像诊断医师都应常规利用CCTA评价是否存在心外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外病变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双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血管功能成像评价冠心病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熊青峰 马小静 +6 位作者 陈艳 陈鑫 李炜 双东思 许娟 李林 陈险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36-839,共4页
目的:运用冠状动脉双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血管功能成像初步评价冠心病。方法:我院自2014-09至2015-10期间在临床疑似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00例中入选经双源CT血管造影(Dual-source CT angiography,DSCTA)判断左冠状... 目的:运用冠状动脉双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血管功能成像初步评价冠心病。方法:我院自2014-09至2015-10期间在临床疑似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00例中入选经双源CT血管造影(Dual-source CT angiography,DSCTA)判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管腔狭窄为临界值的患者共57例,CT检查后1周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SCA)证实其狭窄程度,并行导管法测量血流储备分数(FFR),以FFR 0.80为临界值将57例患者分为FFR<0.80组27例和FFR≥0.80组30例,测量左心室前壁、侧壁心肌及左心室腔CT值及舒张期、收缩期节段室壁厚度,比较各组前壁与侧壁相对CT值差异,以及前壁与侧壁舒张末期心肌厚度及室壁增厚率。结果:(1)FFR<0.80组前壁与侧壁心肌比较:相对CT值(P=0.000)、舒张末期心肌厚度(P=0.000)、心肌增厚率(P=0.001)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FFR≥0.80组前壁与侧壁心肌比较:相对CT值(P=0.000)、舒张末期心肌厚度(P=0.018)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心肌增厚率(P=0.1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FFR<0.80组与FFR≥0.80组比较:前壁相对CT值(P<0.05)及心肌增厚率(P<0.001)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心肌舒张末期心肌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为0.964)。结论:CT测定的数据具有临床治疗病例选择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血管造影术 血流储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患者肾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灌注成像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余红 徐俊青 +1 位作者 丁文静 贾崇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63-1066,共4页
目的:利用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灌注成像技术研究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患者的肾皮质血流灌注情况及其变化特点。方法:90例资料完整者,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9例,分为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n=30)和高血压不伴靶器官损害组(n=29),31... 目的:利用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灌注成像技术研究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患者的肾皮质血流灌注情况及其变化特点。方法:90例资料完整者,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9例,分为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n=30)和高血压不伴靶器官损害组(n=29),31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行128层双源CT全肾容积灌注扫描,测量肾皮质血容量(BV)、血流量(BF)、达峰时间(TTP)和平均通过时间(MTT)等灌注参数。结果:97例检查者完成全肾CT容积灌注成像,其中90例(92.8%)成功行灌注后处理分析。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不伴靶器官损害组BF增加,BV、MTT和TTP减小,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BF较对照组显著减小[(214.6±36.1)ml/(min·100 ml)vs(262.1±26.6)ml/(min·100 ml),P<0.01],但两组BV、TTP和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血压不伴靶器官损害组比较,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BF显著减小[(268.9±33.1)ml/(min·100 ml)vs(214.6±36.1)ml/(min·100 ml),P<0.01],TTP和MTT亦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肾CT容积灌注成像可用于评价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患者的肾皮质血流灌注变化情况;在所有灌注参数中,BF较其他参数更能敏感地反应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患者的肾微循环灌注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器官损害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随访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13
作者 贾崇富 王照谦 +5 位作者 杨志强 卞晓明 孙喜霞 王海燕 郑鹏 谢丽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2-294,共3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EVE)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3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于EVE前、后行MSCT检查,对比观察EVE前、后MSCT图像,分析真、假腔、重要分支及内支架等的变化。结果:30例患者,①真、假...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EVE)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3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于EVE前、后行MSCT检查,对比观察EVE前、后MSCT图像,分析真、假腔、重要分支及内支架等的变化。结果:30例患者,①真、假腔内径在EVE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支架覆盖区假腔内完全血栓化,20例假腔内部分血栓化;②97支腹部分支及髂总动脉受累,EVE后4支修复,30支不同程度缓解,63支无变化。2支无名动脉受累,EVE后修复;③1例支架伸展不良合并Ⅰ型内漏;④8例支架内漏发生,占26.7%;其中Ⅰ型内漏5例(均位于支架近端),Ⅱ型内漏即肋间动脉漏2例,Ⅰ型与Ⅱ型内漏并发1例。结论:MSCT应作为主动脉夹层EVE后随访并优先选择的主要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隔绝术 主动脉夹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静脉窦形态学的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筱梅 杨延宗 +1 位作者 王照谦 林治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8-290,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评价国人冠状静脉窦形态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因各种原因行MS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符合健康成人标准,进行三维容积图像重建。测量冠状静脉窦的长度、窦口的直径及...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评价国人冠状静脉窦形态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因各种原因行MS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符合健康成人标准,进行三维容积图像重建。测量冠状静脉窦的长度、窦口的直径及其主要属支的数目、直径、属支与冠状静脉窦之间的夹角和冠状静脉窦的变异情况。结果:200例观察者均可见其主要分支。心中静脉99%(198例)汇入冠状静脉窦;大的左心室后静脉发现率为70%;左心房斜静脉和心小静脉出现率为54%(108例)、23%(46例);冠状静脉窦长度21~60(平均为35.61±8.16) mm;窦口直径:6.5~17.5(平均为10.01±3.61)mm;心脏静脉异常占22例(11%),包括:膨大、肌桥、迂曲、成角及汇入左侧心腔等。结论:MSCT是诊断冠状静脉窦及其分支变异的新方法。对于指导冠状静脉窦电极的置入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静脉窦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对右心耳及其毗邻形态结构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潘彤 李彩英 +3 位作者 刘晓伟 杨海庆 尹兰英 廖琦彬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2-476,共5页
目的:采用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对右心耳及其毗邻的形态结构进行定量研究,为右心耳临床介入和外科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阴性者200例,男96例,女104例,<40岁者2... 目的:采用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对右心耳及其毗邻的形态结构进行定量研究,为右心耳临床介入和外科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阴性者200例,男96例,女104例,<40岁者29例,40~60岁者114例,>60岁者57例。将原始扫描数据进行右心耳重建,对右心耳容积及径线等参数进行测量,并从性别和年龄方面进行比较,提出右心耳各参数95%正常参考值范围。结果:(1)右心耳容积、高度、基底部长径、基底部周长、正位展距男性均大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体表面积标化后,右心耳基底部长短径、面积及周长女性均大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40岁者右心耳正位展角及正位展距较40~60岁及>60岁者大(P<0.05),40~60岁者与>60岁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提出右心耳各参数95%正常参考值范围:容积4.83~19.97 ml、高度21.46~41.80 mm、基底部长径25.89~41.65 mm、基底部短径19.34~36.24 mm、基底部面积459.30~1 093.28 mm^2、基底部周长86.16~147.04 mm、正位展角1.67°~31.23°、正位展距8.07~34.37 mm。结论:256层MSCT可以对右心耳解剖结构相关参数进行定量研究,并初步建立右心耳各参数95%正常参考值范围,为临床治疗右心耳相关疾病提供影像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右心耳 解剖学 局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在数字化X线胸片肺结节筛查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朱洪章 冯玉 +6 位作者 杨有优 范淼 王霁朏 朱莹 林润 杨建勇 杨艳红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4-617,共4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检测(CAD)系统在数字化X线胸片肺结节筛查中对不同年资放射医师的结节检测敏感性及观察者间变异的影响。【方法】由两名高年资医生筛选经CT证实的100例正常及200例含结节的后前位数字化胸片,并共同制定结节组结...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检测(CAD)系统在数字化X线胸片肺结节筛查中对不同年资放射医师的结节检测敏感性及观察者间变异的影响。【方法】由两名高年资医生筛选经CT证实的100例正常及200例含结节的后前位数字化胸片,并共同制定结节组结节的大小、位置的金标准。由另外的四名高年资及四名低年资医生独立对两组的胸片分别不用及应用CAD辅助阅片并保存结果。使用配对t检验评估两组医生在应用CAD辅助阅片之前与之后的平均结节检测敏感性的差异;使用变异系数(CV)对两组医生应用CAD辅助阅片之前与之后的观察者间变异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医生应用CAD辅助阅片之前及之后平均结节检测敏感性分别为(41.1±2.0)%、(28.0±2.0)%及(45.0±1.8)%、(39.2±0.9)%,两组医师在应用CAD辅助阅片之前与之后的平均检测敏感性有统计学差异;应用CAD辅助阅片之前及之后所有医师的平均检测敏感性变异系数分别为20.9%及8.1%。【结论】应用CAD能帮助放射科医师提高结节检出率,并能缩小不同年资医师间结节检测能力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x线摄影术 计算机辅助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者冠状静脉窦形态学的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筱梅 王照谦 +3 位作者 贾崇富 孙喜霞 杨志强 杨延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38-440,共3页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探讨心房颤动(房颤)者冠状静脉窦及左心房形态学的变化。方法:因房颤行MSCT肺静脉成像和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共收取冠状静脉窦图像质量最佳者100例,分为房颤组[50例:女20例,平均年龄(...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探讨心房颤动(房颤)者冠状静脉窦及左心房形态学的变化。方法:因房颤行MSCT肺静脉成像和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共收取冠状静脉窦图像质量最佳者100例,分为房颤组[5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0.5±13.0)岁]及对照组[50例:女23例,平均年龄(53.6±13.0)岁]。测量冠状静脉窦口的直径(上下径和前后径)、距冠状静脉窦口1 cm、2 cm处冠状静脉窦的直径(上下径和前后径)及各处面积;左心房的直径。结果:房颤组与对照组比较:冠状静脉窦口直径[上下径:(19±7)mm vs(16±8)mm,P=0.05;前后径:(13±2)mmvs(11±3)mm,P=0.01]、距冠状静脉窦口1 cm处冠状静脉窦直径[上下径:(15±1)mm vs(13±2)mm,P<0.01;前后径:(11±5)mm vs(11±1)mm,P=0.03]和左心房直径[上下径(45±4)mm vs(31±7)mm,P=0.04;前后径:(53±4)mm vs(44±5)mm,P<0.01]房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房颤者冠状静脉窦及左心房发生形态解剖重构;其形状与正常人群无差异,其中管状冠状静脉窦占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静脉窦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在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的应用及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万俊义 王恩宁 +7 位作者 蒋世良 徐仲英 潘湘斌 宋会军 吕滨 逄坤静 刘倩倩 张戈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89-492,共4页
目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评估肺动脉根部结构在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PPVI)的应用。方法:对2014-05至2016-07在我院拟行PPVI的19例肺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进行研究。分别行CT、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TTE)采集肺动脉根部解剖数据,并对比... 目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评估肺动脉根部结构在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PPVI)的应用。方法:对2014-05至2016-07在我院拟行PPVI的19例肺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进行研究。分别行CT、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TTE)采集肺动脉根部解剖数据,并对比肺动脉瓣环测量差异。通过术后1~26个月随访,评估术前测量准确性。结果:l9例患者术前CT测量肺动脉瓣环平均内径(24.3±3.5)mm,肺动脉瓣窦管结合部内径(25.4±4.0)mm,主肺动脉远端平均内径(27.5±4.8)mm,右心室流出道平均内径(36.8±7.3)mm、主肺动脉长度(45.5±7.0)mm,左肺动脉开口内径(17.9±1.5)mm,右肺动脉开口内径(18.5±3.6)mm;TTE测量肺动脉瓣环内径(22.4±4.4)mm。CT测量肺动脉瓣环平均内径均值大于TTE测量肺动脉瓣环内径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6个月,19例患者均未出现支架断裂或移位、瓣周漏、肺动脉瓣少量以上反流或冠状动脉狭窄,1例右肺动脉开口受支架的裙部阻挡流速增快,2例肺动脉瓣残余轻度狭窄。结论:CT及TTE对于肺动脉瓣环测量结果存在差异,CT可准确有效评估肺动脉根部形态及毗邻,在PPVI术前评估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瓣闭锁不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力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冠状动脉成像时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检出中的补充价值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兴众 杨志强 +4 位作者 王照谦 贾崇富 孙喜霞 陈爱军 邹玉洁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7-421,共5页
目的 :探讨在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检出率,并分析其特征,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2011-09至2013-03筛查冠心病而接受高分辨力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11 241例患者中,意外检出25例AHCM(组... 目的 :探讨在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检出率,并分析其特征,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2011-09至2013-03筛查冠心病而接受高分辨力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11 241例患者中,意外检出25例AHCM(组)。分析其CT图像特征,并与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对照。测量左心室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心尖部最大厚度及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计算左心室心尖部舒张末期最大厚度与后壁比值、心尖部室壁增厚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另取正常人30例为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意外检出AHCM 25例,检出率约为0.2%。25例AHCM患者在CT横轴面、两腔心面或四腔心面图像上均存在左心室心尖部室壁节段性或弥漫性肥厚,均伴有不同程度左心室腔变形等征象,其中17例患者在舒张末期两腔心面上左心室腔呈"黑桃A"形状,在收缩末期左心室心尖心室腔闭塞。7例行磁共振成像患者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CT成像结果一致。AHC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HCM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心尖部室壁增厚率降低,左心室心尖部舒张末期最大室壁厚度、左心室心尖部舒张末期最大室壁厚度/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室壁厚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室壁厚度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等CT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5例AHCM患者中,9例伴冠状动脉狭窄(中度狭窄2例,轻度狭窄7例);10例伴心肌桥。结论 :高分辨力CT冠状动脉成像意外检出的AHCM具有典型CT特征,可作为磁共振成像诊断AHCM的辅助检查手段。每一位临床影像医师都应利用冠状动脉CT图像评价是否存在AHCM,尤其是可疑冠心病合并AHCM者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壁内血肿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贾崇富 王照谦 +3 位作者 杨志强 王军 孙喜霞 王海燕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在主动脉壁内血肿(AIH)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 Plus或Lightspeed 16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进行增强前后扫描,共发现20例AIH,为AIH组。另随机选取20例单纯主动脉粥样硬化病例...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在主动脉壁内血肿(AIH)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 Plus或Lightspeed 16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进行增强前后扫描,共发现20例AIH,为AIH组。另随机选取20例单纯主动脉粥样硬化病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MSCT征象。结果:①20例患者主动脉壁均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达5.0~12.3 mm,CT值:45.6~75.4 Hu。②14例患者主动脉钙化内移达3.0~10.3 mm。③20例患者合并粥样硬化穿透性溃疡和内膜渗漏分别为15处和7处。④AIH组的主动脉壁最大厚度及平扫CT密度值、主动脉最大直径和主动脉钙化内移距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是检出AIH的快速、无创检查方法,对临床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确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且便于治疗后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