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0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X线摄影在肺尘埃沉着症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胡茂能 周俊生 +5 位作者 荣光生 沈华志 刘胜萍 曾敏 王国亮 杜丹 《安徽医学》 2009年第7期734-736,共3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在肺尘埃沉着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已确诊的101例肺尘埃沉着症患者和6例O+患者,采用CR高千伏和传统高千伏两种方法,各摄胸部正位片1张,由肺尘埃沉着症诊断小组,按照肺尘埃沉着症病诊断标准(GBZ70-2002)及23...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在肺尘埃沉着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已确诊的101例肺尘埃沉着症患者和6例O+患者,采用CR高千伏和传统高千伏两种方法,各摄胸部正位片1张,由肺尘埃沉着症诊断小组,按照肺尘埃沉着症病诊断标准(GBZ70-2002)及23张标准片,随机对每张胸片质量和肺尘埃沉着症诊断及其分期进行评定。结果CR高千伏和传统高千伏胸片的一级片率分别为90.65%和46.7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胸部肺内细微结构总体显示率分别为95.51%和59.0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肺尘埃沉着症的检出率分别为97.20%和86.9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肺尘埃沉着症诊断中CR高于KV胸片,有望取代现行的传统高KV胸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x线摄影术 普通x线摄影术 高千伏摄影 肺尘埃沉着症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指再植术后并发骨髓炎的X线摄影和CT检查临床分析
2
作者 于晋辉 张士伟 +1 位作者 马天宇 王悦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70-171,175,共3页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并发骨髓炎的X线摄影和CT检查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证实确诊的断指再植术后并发骨髓炎40例,均行X线摄影和CT检查,分析其特征表现。结果X线摄影、CT检查显示骨膜反应分别为15例、12例;骨皮质增厚分别为14例...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并发骨髓炎的X线摄影和CT检查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证实确诊的断指再植术后并发骨髓炎40例,均行X线摄影和CT检查,分析其特征表现。结果X线摄影、CT检查显示骨膜反应分别为15例、12例;骨皮质增厚分别为14例、11例;脓肿样囊腔分别为2例、2例;窦道分别为1例、2例。同时在死骨方面,X线摄影、CT检查分别显示4例、10例;软组织肿胀CT显示28例(Ⅰ度12例、Ⅱ度10例、Ⅲ度6例)。结论断指再植术患者,在术后发生骨髓炎方面,X线检查只能作为基本检查,而CT检查能够为其提供更好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术后 骨髓炎 x线摄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在应激性心肌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马玉龙 李树仁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7期666-667,671,672,共4页
患者男性,68岁,因间断胸痛12d于2015年10月22日入住本科。患者缘于12d前大怒后出现胸痛,伴后背放射痛、低血压状态、恶心、呕吐,自服“速效救心丸”5粒后症状未能缓解。
关键词 应激性心肌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 冠脉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X线摄影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陈君坤 王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252-254,共3页
计算机 X线摄影 (CR)是一个较新的概念 ,能有效地减少 X线摄影的失败 ,并提供一个更完整的解剖境界 ,以帮助放射医师显示图像。该技术能改善靶点的清晰度和定性 ,使投照放射学有其他数字技术的功能 ,包括电子贮存、电子检索、传递数字... 计算机 X线摄影 (CR)是一个较新的概念 ,能有效地减少 X线摄影的失败 ,并提供一个更完整的解剖境界 ,以帮助放射医师显示图像。该技术能改善靶点的清晰度和定性 ,使投照放射学有其他数字技术的功能 ,包括电子贮存、电子检索、传递数字网络及数字影像处理。在多房间运用此设备时 ,CR技术是一个经济的方法。它代表了计算机X线摄影的潜在优势。我们认为使用 CR对于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改善影像质量是实用的和有价值的。在今后的 10年内 ,许多医学影像中心以 CR取代屏 -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在X综合征中的应用
5
作者 马玉龙 李树仁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8期763-764,767,768,共4页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5岁,因间断胸闷、胸痛,伴气短1年,加重5d于2015年10月29日入住我科.患者于1年前运动后出现胸闷、胸痛,伴气短、汗出,伴左侧肩背部酸胀感,无恶心、呕吐、发热、咳嗽等,休息3~5 min后症状好转,未予重视,此后症状间...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5岁,因间断胸闷、胸痛,伴气短1年,加重5d于2015年10月29日入住我科.患者于1年前运动后出现胸闷、胸痛,伴气短、汗出,伴左侧肩背部酸胀感,无恶心、呕吐、发热、咳嗽等,休息3~5 min后症状好转,未予重视,此后症状间断发作.5d前患者于活动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休息约5 min可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门诊.行运动试验示:阳性,Ⅱ、Ⅲ、AVF、V4~V6导联ST段运动中、后动态改变(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0.20~0.25 mV,V4~V6导联ST压低0.1~0.2 mV),门诊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收入我科.患高血压15年,血压最高16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平日口服尼群地平10 mg,2次/d,血压波动在130~140/80~90 mm Hg,否认糖尿病病史,脑梗死病史5年,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吸烟史20余年,每日30支左右,已戒烟10余年,饮酒史40余年,平均每天100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综合征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系统在乳腺钙化性病变X线摄影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蔡雅丽 蔡盛 +3 位作者 施敏敏 陈向荣 柳培忠 黄永础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10-913,共4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检测算法在乳腺X线摄影钙化检测诊断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乳腺X线摄影检测且经病理学证实的病例样本316例,其中钙化病变样本112例、无钙化病灶样本204例。利用多尺度滤波去噪和自适应局部直方图均衡化预...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检测算法在乳腺X线摄影钙化检测诊断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乳腺X线摄影检测且经病理学证实的病例样本316例,其中钙化病变样本112例、无钙化病灶样本204例。利用多尺度滤波去噪和自适应局部直方图均衡化预处理增强乳腺X线图像的对比度。通过K-means算法进行乳腺组织的多阈值迭代腺体分割。利用局部二值模式和灰度共生矩阵2个纹理特征进行乳腺钙化性病变真假阳性检测。比较计算机自动诊断结果与2名放射学专业医师诊断结果。结果利用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自适应增强算法自动分类结果的精确率分别达到90.0%、81.5%和87.5%。从事乳腺X线诊断工作约1年的低年资住院医师诊断准确率为80.0%,从事乳腺X线诊断工作约5年的低年资主治医师诊断准确率为85.0%。结论计算机自动支持向量机分类检测算法优于放射科医师的经验诊断结果。计算机辅助乳腺X线钙化病变检测算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为乳腺X线摄影放射科医师提供良好的第二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x线摄影术 钙质沉着症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算法 诊断 计算机辅助 女(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姜蕾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3期116-117,共2页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CT技术的应用增长迅速,但放射剂量大、体积大等限制了其在口腔医学中的准入及应用。1997年,日本大学Arai等发明了另外一种CT系统,即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并命名为Ortho-CT,其可获得高质量图像,且辐...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CT技术的应用增长迅速,但放射剂量大、体积大等限制了其在口腔医学中的准入及应用。1997年,日本大学Arai等发明了另外一种CT系统,即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并命名为Ortho-CT,其可获得高质量图像,且辐射剂量小。现将CBCT在正畸临床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锥束 口腔正畸学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及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对颅内结核诊断价值的比较
8
作者 赵博 韩悦 +2 位作者 杨连海 张业荣 高海涛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17期1492-1494,共3页
目的探讨MRI、CT检查对颅内结核诊断的优势与限度。方法36例经临床确诊的颅内结核患者,CT平扫36例,强化扫描33例,MRI平扫26例,强化扫描22例。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颅内结核各种病变的检出效果及各自优势。结果CT及MRI检查对颅内病... 目的探讨MRI、CT检查对颅内结核诊断的优势与限度。方法36例经临床确诊的颅内结核患者,CT平扫36例,强化扫描33例,MRI平扫26例,强化扫描22例。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颅内结核各种病变的检出效果及各自优势。结果CT及MRI检查对颅内病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强化扫描对于脑底池病变、脑梗死及异常脑膜强化的检出率均比CT强化扫描高(P<0.05)。而CT则可发现颅内异常钙化。结论MRI可以提高对于脑底池病变、脑梗死及异常脑膜强化的检出效果。CT检查则对钙化显示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膜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X线摄影的临床应用
9
作者 吴春德 宋秀玲 黄福利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4期91-93,共3页
关键词 计算机摄影术 临床应用 价值 x线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中耳炎颅中窝脑板高分辨率计算机体层影像术测量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南奔宇 陈波蓓 +3 位作者 黄赛瑜 高金健 张初琴 项海杰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6年第11期647-649,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颅中窝脑板HRCT测量与慢性中耳炎术中脑膜裸露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141例慢性中耳炎患者的HRCT,测量冠状位上水平半规管壶腹平面与外侧脑板最低点的垂直距离ΔT,上半规管弓中点平面与外侧脑板最低点的垂直... 目的探讨术前颅中窝脑板HRCT测量与慢性中耳炎术中脑膜裸露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141例慢性中耳炎患者的HRCT,测量冠状位上水平半规管壶腹平面与外侧脑板最低点的垂直距离ΔT,上半规管弓中点平面与外侧脑板最低点的垂直距离ΔH_1,上鼓室顶壁平面与外侧脑板最低点的垂直距离ΔH2。根据术中是否造成硬脑膜裸露将141例中耳炎患者分为裸露组和非裸露组,比较两组ΔH_1、ΔH_2、ΔT。结果 141例患者均在全麻下实施乳突根治术治疗,术中出现硬脑膜裸露12例患耳,其中1例予以骨蜡封闭+骨粉填塞,其余电凝止血后骨粉填塞,术后均无脑脊液漏发生。141例慢性中耳炎患者不同冠状位上脑板由外至内总体呈外低内高。慢性中耳炎术中脑膜裸露组与非裸露组ΔT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ΔH_1、ΔH_2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中窝脑板厚度是慢性中耳炎术中硬脑膜裸露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炎 化脓性 颞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颅中窝 脑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肾上腺静脉成像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炜 薛华丹 +5 位作者 孙昊 王萱 陈钰 苏佰燕 张晓娜 金征宇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静脉成像显示双侧肾上腺静脉的图像质量,并对肾上腺静脉解剖及变异进行形态学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双侧肾上腺形态大致正常的患者腹部增强CT图像,...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静脉成像显示双侧肾上腺静脉的图像质量,并对肾上腺静脉解剖及变异进行形态学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双侧肾上腺形态大致正常的患者腹部增强CT图像,用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或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显示双侧肾上腺静脉,评价图像质量,并分别描述肾上腺静脉解剖位置、变异及与左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的关系。结果以MIP或MPR技术评价图像质量,左肾上腺静脉97例(97%)为1级,1例(1%)为2级,2例(2%)为3级;右肾上腺静脉52例(52%)为1级,19例(19%)为2级,29(29%)例为3级。左肾上腺静脉均为1支;91%与膈下静脉汇合后汇入左肾静脉;左肾上腺静脉平均直径(3·6±0·6)mm(2·4~4·5mm);左肾上腺静脉与左肾静脉形成交角,平均为(121·9±16·0)°(150~58°)。2例发现右侧双支肾上腺静脉;67例(94%)右肾上腺静脉汇入下腔静脉,4例(6%)汇入右副肝静脉;右肾上腺静脉平均直径(3·2±0·5)mm(1·9~4·0mm);右肾上腺静脉与下腔静脉形成交角,平均为(75·3±16·6)°(90~35°)。结论多排螺旋CT双侧肾上腺静脉成像结合MIP和MPR技术可清晰显示大部分肾上腺静脉,尤其是左肾上腺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肾上腺 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摄影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峰 方方 李立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11期1016-1016,共1页
关键词 摄影术 计算机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计算机断层摄影回顾性心电门控胸腹联合主动脉血管造影图像质量 被引量:5
13
作者 孔令燕 薛华丹 +5 位作者 盛敏 王怡宁 刘炜 李烁 苏佰燕 金征宇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27-232,共6页
目的评价双源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回顾性心电门控胸腹联合主动脉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的显示及放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本院行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 目的评价双源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回顾性心电门控胸腹联合主动脉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的显示及放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本院行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患者45例,其中回顾性心电门控胸部联合腹部扫描患者23例,常规无心电门控主动脉CTA扫描患者22例,比较两种不同扫描方式主动脉根部、主动脉弓、腹主动脉起始部、主动脉分叉部位的主动脉强化CT值,比较两种不同扫描方式升主动脉部位图像噪音。采用3分制评分方法,对主动脉根部及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比较两种不同扫描方式主动脉根部及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并比较两种不同扫描方式的有效放射剂量。结果回顾性比较心电门控胸部联合腹部及常规无心电门控血管造影主动脉4个不同部位的CT值差异无显著意义,主动脉根部分别为(280·8±63·4)和(329·3±43·2)HU,主动脉弓分别为(288·9±60·9)和(320·7±47·6)HU,腹主动脉起始部分别为(267·2±65·1)和(315·4±43·5)HU,主动脉分叉分别为(293·3±75·2)和(322·7±45·8)HU,均P>0·05;常规无心电门控主动脉CTA扫描图像噪音(11·8±2·5)HU小于回顾性心电门控胸部联合腹部扫描的(19·3±4·8)HU,P=0·002。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胸部联合腹部扫描,主动脉根部及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有较高的可评价率,主动脉根部100%(23/23),冠状动脉83%(19/23);明显高于常规无心电门控主动脉CTA扫描,主动脉根部5%(1/22),冠状动脉0%(0/22),P<0·001。回顾性心电门控胸部联合腹部扫描的有效射线剂量明显高于常规无心电门控主动脉CTA扫描(P=0·038)。结论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胸部联合腹部主动脉CTA扫描,可以使全主动脉得到良好的强化,能够清晰显示主动脉根部,并可评价冠状动脉,有效射线剂量高于无心电门控主动脉C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成像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计算机断层摄影非离子型碘造影剂致急性过敏样反应:治疗与护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瑾 李玉梅 +4 位作者 陈方 樊红苓 王玉红 史冬雷 金征宇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85-287,共3页
随着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重建技术的开展,行增强CT检查的患者越来越多,虽然低渗透压、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已取代了以往的高渗透压、离子型碘造影剂,使得造影剂相关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随着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重建技术的开展,行增强CT检查的患者越来越多,虽然低渗透压、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已取代了以往的高渗透压、离子型碘造影剂,使得造影剂相关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但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引发急性过敏样反应仍时有出现,若处理不及时,会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型碘造影剂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过敏样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计算机断层摄影表现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斌 潘卫东 秦明伟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CT表现的认识。方法选择本院9例经病理证实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CT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 CT示肺内肌纤维母细胞瘤3例,2例表现... 目的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CT表现的认识。方法选择本院9例经病理证实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CT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 CT示肺内肌纤维母细胞瘤3例,2例表现为界限清楚的肿块,1例仅表现为支气管阻塞,未见肿块;纵隔肌纤维母细胞瘤3例,CT均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1例界限清楚,2例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鼻根部、颈部及盆腔肌纤维母细胞瘤各1例,表现为囊实性或实性肿块,部分病变界限不清,侵犯周围组织;3例病变增强扫描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但最终确诊仍需依靠病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咽及食管异物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诊断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竹花 李烁 +7 位作者 苏佰燕 孙昊 孔令燕 王怡宁 薛华丹 祝小莉 高志强 金征宇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目的探讨下咽及食管异物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影像征像及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临床证实的急诊下咽及食管异物患者的临床及MSCT图像资料,观察MSCT图像上食管异物的位置、形... 目的探讨下咽及食管异物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影像征像及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临床证实的急诊下咽及食管异物患者的临床及MSCT图像资料,观察MSCT图像上食管异物的位置、形态,测量异物的最长径以及异物中心距离环状软骨下缘的距离,并观察食管边缘清晰程度、与邻近解剖结构的关系以及有无气肿并发症。结果 MSCT能清晰显示所有患者下咽或食管异物的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25例患者异物位置以食管上段及食管下咽交界处为主。食管异物平均长度为(20·4±7·4)mm(5·4-42·0mm),异物中心距离环状软骨下缘平均约(13·1±17·0)mm(-5·0-30·0mm)。结论 MSCT可从异物位置、大小、与周围解剖结构关系及有无其他并发症多个方面为临床异物取出提供清晰的影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 食管 异物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良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计算机断层摄影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亮 常晓燕 +5 位作者 孙昊 王萱 陈钰 何泳蓝 薛华丹 金征宇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58-264,共7页
目的探讨非良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典型影像学表现,分析IPMN影像与病理表现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2月本院收治的12例... 目的探讨非良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典型影像学表现,分析IPMN影像与病理表现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2月本院收治的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交界性胰腺IPMN或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癌(intraducted papillary mucinous carcinoma,IPMC)患者的术前CT影像(腹平扫+增强+三维重建),并与其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术后病理证实的12例非良性胰腺IPMN患者中4例为交界性IPMN,2例为非浸润性IPMC,6例为浸润性IPMC。IPMN患者临床表现腹痛无特异性,而体重减轻、黄疸和糖尿病主要见于浸润性IPMC。恶性IPMN的CT分型多为主胰管型(3例)或混合型(4例),分支胰管型较少(1例)。IPMN患者常见CT表现包括胰腺内囊性病变形成、胰管扩张、胰腺钙化、实质萎缩等,其中囊内密度增高和壁结节等在交界性病变和恶性病变中均存在,胰管扩张程度与病变恶性程度呈正相关,而壁结节直径与病变恶性程度无明显相关性。恶性病变囊内容物的CT值一般高于交界性病变,且多表现为不均匀高密度。浸润性IPMC患者中50%有周围组织受累,其CT表现和病理结果完全吻合。CT显示胆总管明显增宽的病变仅见于浸润性IPMC患者。结论多排螺旋CT对非良性胰腺IPMN的术前诊断价值较高,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较好,对于IPMN病变恶性程度预测及周围组织受累判断的准确度较高,可为临床诊断和手术方式选择提供良好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良性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摄影引导下经皮细菌性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志伟 石海峰 +7 位作者 孙昊 周慷 李晓光 潘杰 张晓波 刘巍 杨宁 金征宇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42-245,共4页
目的评价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54例在本院行CT引导下细菌性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54例肝脓... 目的评价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54例在本院行CT引导下细菌性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54例肝脓肿患者中37例为单一病灶,17例为多发病灶;脓肿平均最大径为(10·5±5·6)cm;穿刺技术成功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全部患者穿刺引流治疗后症状得到改善。41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拔除外引流管,平均置管时间(20·6±7·8)d;另13例患者症状好转后,带管出院。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安全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肝脓肿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经皮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用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被引量:1
19
作者 隋昕 金征宇 +3 位作者 宋伟 薛华丹 孙昊 陈钰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65-268,共4页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主要累及肺,可...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主要累及肺,可引起全身不良反应。COPD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排在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肺疾病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双能量去骨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钰 薛华丹 +7 位作者 张晓波 刘炜 孙昊 王萱 苏佰燕 何泳蓝 王客非 金征宇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46-251,共6页
目的研究头颈部双能量去骨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dual energy bone remov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DEBR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三维旋转数字减影血... 目的研究头颈部双能量去骨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dual energy bone remov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DEBR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三维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rotat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RA)为金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8例怀疑颅内动脉瘤且均行双能量头颈部CTA、DSA及3DRA的患者。根据载瘤血管位置将颅内动脉分为16个区域,逐一观察动脉瘤存在情况,测量动脉瘤各种径线长度,比较其与DSA/3DRA的一致性。根据动脉瘤最大径分为4组:无,〈3mm,3~5mm,≥5mm;分别评价DEBR CTA对动脉瘤大小的评价效果。结果 8例患者DEBR CTA共发现9个动脉瘤,全部经过DSA证实。DSA/3DRA及DEBR CTA测量的最大径线分别为(5·2±5·1)和(5·7±5·6)mm,配对t检验无统计学意义。2例后交通动脉起始处动脉瘤的2条远端供血动脉未被DEBR CTA显示。DEBR CTA评价≥5mm动脉瘤最大径的准确性达100%;1例DEBR CTA评价为〈3mm的动脉瘤,DSA/3DRA评价为3~5mm。结论 DEBR CTA能有效诊断颅内动脉瘤,与DSA/3DRA具有较高的一致性。DEBR CTA可能会漏诊接近颅底动脉瘤的远端细小供血动脉并且低估接近颅底的小动脉瘤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双能量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