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7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能量CT新虚拟单能量成像技术在头颈部动脉支架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凡子榕 孙喜霞 +3 位作者 刘庆爽 王照谦 杨志强 贾崇富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99,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双能量CT的新虚拟单能量成像(VMI+)技术应用于头颈部动脉支架成像的图像质量及最佳单能级水平。方法:对21例头颈部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的患者行双能量CT头颈部血管成像,经后处理获得M_0.6融合图像(M_0.6图像)和40~150 keV... 目的:探讨基于双能量CT的新虚拟单能量成像(VMI+)技术应用于头颈部动脉支架成像的图像质量及最佳单能级水平。方法:对21例头颈部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的患者行双能量CT头颈部血管成像,经后处理获得M_0.6融合图像(M_0.6图像)和40~150 keV(10 keV间隔)VMI+图像。计算正常血管管腔及支架内管腔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采用5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测量支架直径,计算支架内、外管腔的CT值差值△CT(内-外)以及支架直径低估率。结果:21例患者共植入23枚支架。80 keV VMI+图像支架血管段的SNR、CNR与M_0.6图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 keV时VMI+图像的支架直径测量值增大趋势开始减缓。与其他单能级图像相比,80 keV和90 keV图像的△CT_((内-外))绝对值较小。与M_0.6图像相比,80 keV图像的主观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93±0.23和4.61±0.37,P<0.05)。结论:80 keV VMI+可以提高头颈部动脉支架的图像质量,减少支架产生的射线束硬化伪影,推荐其作为头颈部动脉支架成像的最佳单能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ct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虚拟单能量 支架 头颈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预置技术在腹壁下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胡梦婷 刘义军 +5 位作者 王诗耕 童小雨 范勇 张竞颐 程启烨 董德硕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3,共6页
目的:探讨自动预置(Auto-prescription)技术结合不同权重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ASIR-V)在腹壁下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搜集于我院Revolution CT行腹壁下动脉CTA检查的患者80例,身体质量指数(BMI)≤29.00 kg/m^(2),随机分... 目的:探讨自动预置(Auto-prescription)技术结合不同权重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ASIR-V)在腹壁下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搜集于我院Revolution CT行腹壁下动脉CTA检查的患者80例,身体质量指数(BMI)≤29.00 kg/m^(2),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采用常规120 kVp结合40%ASIR-V重建;B组(40例)采用Auto-prescription技术结合40%、60%、80%的ASIR-V重建,获得B1~B3三个亚组的图像。在各组轴面图像上测量髂外动脉及同层面腰大肌的CT值和SD值,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统计A、B两组的辐射剂量。由2位观察者采用盲法独立在各组VR和MIP图上对腹壁下深动脉及腹壁下浅动脉行3分制评分,图像噪声和伪影行5分制评分。结果:B组髂外动脉CT值与A组相比提升了24%(t=-4.094~-4.053,P<0.001)。B组内随着ASIR-V权重的提高,图像SNR、CNR逐渐升高(F=21.610、30.863,P<0.001)。B2和B3组的SNR、CNR均优于A组(t=-5.521~4.497,P<0.05)。2位观察者主观评价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74~0.947,P<0.05),图像噪声和伪影主观评分A组与B2、B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1~B3组图像在腹壁下深动脉穿支、穿出点显示、肌内走行和腹壁下浅动脉显示等方面的主观评分均优于A组,其中B2组得分最高。B组辐射剂量与A组相比平均降低了23.8%。结论:采用Auto-prescription技术结合60%ASIR-V算法能够显著优化腹壁下动脉的显示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下动脉 腹壁下浅动脉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自动预置技术 迭代重建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侵入式测温技术用于CT引导下热消融治疗肺癌现状
3
作者 王思斌 陈泽南 +2 位作者 郭新垣 肖越勇 张肖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86-489,共4页
CT引导下热消融是治疗肺癌的重要手段。侵入式测温技术用于监测消融靶区温度的精度足够,但其临床应用因有创及并发症风险较高而受限。非侵入式测温技术无创、安全且可全局监测,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就非侵入式测温技术用于CT引导下热消融... CT引导下热消融是治疗肺癌的重要手段。侵入式测温技术用于监测消融靶区温度的精度足够,但其临床应用因有创及并发症风险较高而受限。非侵入式测温技术无创、安全且可全局监测,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就非侵入式测温技术用于CT引导下热消融治疗肺癌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消融技术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s2Net注意力机制网络智能检测CT肺动脉成像急性肺动脉栓塞
4
作者 李曼 蒋德攀 +5 位作者 王麦林 李艳若 张晗宇 王颖 张岚 黄婷婷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6-361,369,共7页
目的基于Res2Net注意力机制网络实现CT肺动脉成像急性肺动脉栓塞(APE)的智能检测。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2月—2023年5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疑似APE行CT肺动脉成像并确诊为APE的患者。按照7∶2∶1将数据随机分为训练集、... 目的基于Res2Net注意力机制网络实现CT肺动脉成像急性肺动脉栓塞(APE)的智能检测。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2月—2023年5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疑似APE行CT肺动脉成像并确诊为APE的患者。按照7∶2∶1将数据随机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基于Res2Net网络框架,结合多孔空间金字塔池化和注意力机制模块训练模型,对模型进行五折交叉内部验证;在测试集上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同时采用戴斯相似系数、精确率、交集比并集(IOU)评估模型的分割效能并绘制相应曲线。比较该模型与经典的U-Net模型及CE-Net模型的效能。结果最终纳入303例APE患者,训练集212例,验证集61例,测试集30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5,敏感度为0.90,特异度为1.00;戴斯相似系数为0.86,精确率为0.90,Pos-IOU为0.78,Neg-IOU为1.00。参数曲线图及雷达图显示Res2Net注意力机制网络多项参数均优于U-Net及CE-Net模型。分割对比的可视化结果显示Res2Net注意力机制网络对肺动脉栓子的分割精准度更高。结论Res2Net注意力机制网络模型对APE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ct肺动脉成像 体层摄影 螺旋计算机 深度学习 Res2Net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和骨髓活检对常见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胡斌 何柳 +3 位作者 李洋 顾程 张晓明 郑立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7-441,447,共6页
目的评估^(18)F-FDG PET/CT和骨髓活检(BMB)对常见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7例NHL患者的资料,比较PET/CT和BMB对骨髓浸润的诊断效能,比较PET/CT阳性与阴性患者以及BMB阳性与阴性患者PET/CT参数和血清... 目的评估^(18)F-FDG PET/CT和骨髓活检(BMB)对常见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7例NHL患者的资料,比较PET/CT和BMB对骨髓浸润的诊断效能,比较PET/CT阳性与阴性患者以及BMB阳性与阴性患者PET/CT参数和血清学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PET/CT和BMB检出骨髓浸润的灵敏度分别为90.5%和66.7%,特异度分别为95.1%和100.0%;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中,PET/CT和BMB检出骨髓浸润的灵敏度分别为63.6%和81.8%,特异度分别为98.1%和100.0%;T细胞淋巴瘤(TCL)患者中,PET/CT和BMB检出骨髓浸润的灵敏度分别为60.0%和80.0%,特异度分别为88.0%和100%。DLBCL、TCL患者中,PET/CT阳性与阴性患者比较,血小板计数和乳酸脱氢酶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评估DLBCL骨髓浸润,PET/CT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对于FL和TCL骨髓浸润,PET/CT灵敏度偏低,可作为BMB的补充手段。血小板计数和乳酸脱氢酶水平可辅助诊断DLBCL、TCL的骨髓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技术 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 ^(18)F-FDG 骨髓活检 骨髓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联合超声血流参数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
6
作者 张奇 郭翀 +3 位作者 范光亮 赵斌 钟晓飞 李克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7-572,共6页
目的:探讨CTA联合超声血流参数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并接受颈内动脉剥脱术的10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斑块分为稳定性... 目的:探讨CTA联合超声血流参数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并接受颈内动脉剥脱术的10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斑块分为稳定性斑块组(62例)和不稳定性斑块组(40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行头颈部CTA检查,记录点状钙化、低衰减斑块、餐巾环征、正性重构、钙化斑块体积、脂质斑块体积、纤维斑块体积及最大斑块长度;并进行超声检查,对峰值收缩期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与舒张期流速比率(S/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管腔狭窄程度、回声强弱进行记录。结果:与不稳定斑块组相比,稳定斑块组的低衰减斑块出现比例显著降低,钙化斑块体积、PSV、EDV显著升高,脂质斑块体积、RI显著降低,管腔狭窄程度较轻、斑块回声较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D和PI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衰减斑块、较大的脂质斑块体积、较低的PSV和EDV、较严重的管腔狭窄程度、较低的斑块回声,是不稳定斑块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TA联合超声血流参数评估不稳定斑块的AUC为0.910(95%CI:0.851~0.970),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和83.9%。结论:CTA联合超声血流参数对于不稳定CAS斑块的无创性诊断具有较高的效能,可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 CE-Boost技术在肾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翟艳慧 王世平 +5 位作者 玄国庆 范小波 孙楠楠 李莹 杨晨晓 贾守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46-1050,共5页
目的分析CT对比增强倍增(CE-Boost)技术对肿瘤及其供血动脉显示的影响,探讨其在肾癌患者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2023年5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36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CT影像资... 目的分析CT对比增强倍增(CE-Boost)技术对肿瘤及其供血动脉显示的影响,探讨其在肾癌患者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2023年5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36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CT影像资料。全部患者术前均行肾脏CT平扫及增强检查,采用CE-Boost技术将皮质期图像进行后处理,获得皮质期CE-Boost图像。将皮质期图像、皮质期CE-Boost图像分别设为A、B组。测量并记录两组图像中腹主动脉、肾动脉、肿瘤及其邻近肾皮质的CT值和图像噪声、脊柱两侧竖脊肌的噪声,分别计算肿瘤、腹主动脉和肾动脉的信号噪声比和对比度噪声比。由2名医师采用双盲法分别对肿瘤、肿瘤供血动脉及肾动脉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B组中肿瘤、腹主动脉、右肾动脉及左肾动脉的CT值、信号噪声比和对比度噪声比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385~-5.267,P均=0.000)。两组肿瘤、腹主动脉、右肾动脉及左肾动脉的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49~0.993,P均>0.05)。两组肿瘤的主观评分均为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90,P=0.136),肿瘤供血动脉及肾动脉的评分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12,P=0.000;Z=-2.127,P=0.033)。结论CT CE-Boost技术能提高肾脏增强CT的图像质量,对肿瘤供血动脉的显示更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对比增强倍增 肾细胞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液氮冷冻消融治疗老年肺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8
作者 黄义勤 周勇 +3 位作者 刘艳虎 李亚东 甄福喜 李庆国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70-1177,共8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液氮冷冻消融治疗老年肺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12月接受CT引导下经皮液氮冷冻消融治疗的56例老年肺恶性肿瘤患者(根治组49例,姑息组7例)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odified ...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液氮冷冻消融治疗老年肺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12月接受CT引导下经皮液氮冷冻消融治疗的56例老年肺恶性肿瘤患者(根治组49例,姑息组7例)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odified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mRECIST)评估术后疗效,记录并发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Score,ECOG)评分变化。结果:56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气胸发生率28.57%(16/56),经治疗后恢复良好。根治组术后1、3、6个月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00.00%、91.83%、83.67%,姑息组部分缓解率分别为100.00%、85.71%、57.14%。ECOG评分从术前(3.2±0.6)分降至术后6个月(1.3±0.4)分(P<0.01)。结论:该技术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无法手术的老年患者,根治性消融短期疗效显著,姑息性治疗可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液氮冷冻消融 体层摄影 ct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CT评估Ⅱ~Ⅲ期肺癌患者化疗后骨密度变化
9
作者 戚昕 苏路路 +7 位作者 李中林 杜亚玮 周阳 邹智 刘红明 朱嘉栋 仓顺东 李永丽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7-652,共6页
目的:采用定量CT(QCT)技术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后骨密度(BMD)的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为肿瘤患者化疗后综合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搜集连续行3次以上规律化疗的106例Ⅱ~Ⅲ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研究对象基线期和化... 目的:采用定量CT(QCT)技术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后骨密度(BMD)的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为肿瘤患者化疗后综合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搜集连续行3次以上规律化疗的106例Ⅱ~Ⅲ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研究对象基线期和化疗1年后一般资料及影像资料,应用QCT技术测量患者BMD。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研究对象化疗前后BMD的变化情况。比较化疗后NSCLC组与健康对照组骨量差异,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对年龄、性别及体质量指数(BMI)进行分析,将NSCLC组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匹配,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匹配后两组BMD差异并计算骨质疏松症(OP)患病率。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化疗后发生骨质疏松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NSCLC患者化疗后骨密度降低(P<0.05);经倾向性评分分析,两组共106对数据成功匹配,匹配后两组性别、年龄及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SCLC组BMD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后发生OP与未发生OP的NSCLC患者在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有无手术、基线期BMD及BMI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BMD、BMI及年龄是NSCLC患者化疗后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NSCLC患者化疗后可出现骨密度下降,基线BMD、BMI与年龄是NSCLC患者化疗后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定量ct 骨密度 化学治疗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CH PET/CT在原发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中的对比研究
10
作者 费子航 王政杰 +1 位作者 勾亚婷 庞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3,共7页
目的:对比^(18)F-FCH PET/CT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18F-FCH PET/CT影像参数在两者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搜集行^(18)F-FCH PET/CT显像的甲状旁腺亢进症患者50例(PHPT 28例,S... 目的:对比^(18)F-FCH PET/CT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18F-FCH PET/CT影像参数在两者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搜集行^(18)F-FCH PET/CT显像的甲状旁腺亢进症患者50例(PHPT 28例,SHPT 22例)。通过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比较其临床生化指标、^(18)F-FCH PET/CT显像参数及其诊断效能等方面的差异,比较^(18)F-FCH PET/CT相关参数在PHPT与SHPT间的差异,同时探讨临床生化指标与PET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MTV总和、TLFM总和在PHPT与SHPT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SUV_(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18)F-FCH PET/CT检测PHPT更具优势,其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6.8%和74.6%)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8%和89.8%)均高于SHPT。血磷水平、SUV_(mean)总和鉴别诊断PHPT与SPHT的效能优于其他指标,其截断值分别为1.175(AUC=0.918)、3.4(AUC=0.8417)。PTH与SUV_(max)、MTV总和、TLFM总和等PET参数存在正相关性,其余临床指标与PET参数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部分^(18)F-FCH PET/CT影像参数及临床生化指标在PHPT与SHPT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PET/CT影像参数对PHPT的检测效能明显高于SHPT。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中,甲状旁腺激素与SUV_(max)、MTV总和、TLFM总和具有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18)F-FCH PET/ct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CT特征联合外周血炎症复合指标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预后的预测价值
11
作者 牡兰 斯琴格日勒 +1 位作者 白力嘎 其木格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4-922,共9页
目的:分析不同预后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学特征和外周血炎症复合指标特点,联合二者探讨其对儿童支原体肺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2024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08例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 目的:分析不同预后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学特征和外周血炎症复合指标特点,联合二者探讨其对儿童支原体肺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2024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08例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重症37例,普通7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影像学特征。对MPP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随访,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25)和预后良好组(n=83),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以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校正曲线、决策曲线分析(DCA)验证模型对MPP患儿转归良好的预测效能和净效益。结果:相较于普通MPP组,重症MPP组发热热程更长、多数出现IgG、PLT、NLR水平显著升高,疾病转归多出现预后不良(P<0.05),观察高分辨率CT影像学特征发现,普通MPP患儿两肺纹理清晰,未见异常密度灶、两肺纹理增多,重症MPP患儿右下肺见片状高密度影,边缘不清、两肺纹理增多,左下肺见斑片状高密度影,支气管肺炎伴部分病灶实变。比较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间的临床特征显示,发热程度、IgM、IgG、IgA、PLT、支气管充气征和肺实变影类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T、NLR、CRP、PCT、淋巴结肿大、支气管充气征和肺实变影类型是MPP患儿疾病转归的独立危险因子。基于上述影响因子构建列线图模型,ROC曲线显示AUC=0.827,具有较高预测效能,且校正曲线贴近理想曲线,DCA曲线验证预测概率高达79.3%,表示该列线图具有较高的预测净效益。结论:PLT、NLR、CRP、PCT、淋巴结肿大、支气管充气征和肺实变影类型是MPP患儿疾病转归的独立预测因子,HRCT影像学特征联合外周血炎症复合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儿童MPP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为临床医生早期识别MPP患儿的严重程度和预后预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高分辨率ct 肺炎 支原体 疾病转归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噪-重建联合算法BM3D-GAMP在欠采样LDCT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成明峰 孙希子 夏黎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5-402,共8页
目的:针对少视角的低剂量CT图像重建问题,提出一种BM3D-GAMP稀疏重建算法,并探究其在低剂量肺癌筛查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98例发现结节的常规剂量CT平扫病例的DICOM资料和投影数据,选取各例最大结节最大横径对应层面的投... 目的:针对少视角的低剂量CT图像重建问题,提出一种BM3D-GAMP稀疏重建算法,并探究其在低剂量肺癌筛查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98例发现结节的常规剂量CT平扫病例的DICOM资料和投影数据,选取各例最大结节最大横径对应层面的投影数据。以0.1的压缩比例均匀选取投影角度以模拟稀疏均匀采样策略对压缩的投影数据进行重建,并使用Matlab实现算法。通过客观评价指标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比较提出的压缩重建算法与另两种算法的重建性能,并将重建图像与原始图像质量进行对比。3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对3种不同算法重建出的最大结节层面的图像进行评分。结果:客观指标和3名医生得到的统一临床评价均表明提出的联合算法在模拟肺癌筛查LDCT欠采样图像的去噪重建中性能最优(P<0.001)。亚组分析表明这种图像重建质量的优越性仅在对实性结节的重建中不再显著(BM3D-IT vs.BM3D-GAMP,P=0.808),且这种差异在小结节(5~<15 mm)上更显著。结论:去噪-重建联合算法在少角度采样的肺癌筛查LDCT图像重建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图像去噪 压缩重建 低剂量ct 肺肿瘤 肺癌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纤维化CT成像研究进展
13
作者 钱睿玲(综述) 曹雄锋 朱海涛(审校)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38-941,共4页
心肌纤维化常导致心肌不良重塑,心功能降低,严重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病理活检是心肌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但过程有创且存在并发症多、假阴性率高、抽样误差、操作难度高等缺陷。心脏磁共振(CMR)是心肌纤维化评估的无创影像学... 心肌纤维化常导致心肌不良重塑,心功能降低,严重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病理活检是心肌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但过程有创且存在并发症多、假阴性率高、抽样误差、操作难度高等缺陷。心脏磁共振(CMR)是心肌纤维化评估的无创影像学金标准,基于CMR延迟钆增强(LGE)和T1-mapping技术可以定性、定量诊断心肌纤维化。但是CMR检查存在采集时间较长、成像层厚有限、幽闭恐惧症或植入式电子设备禁忌证等缺陷。心脏计算机断层成像(CCT)作为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手段,可弥补以上缺陷,在心肌纤维化诊断方面潜能巨大,但尚未得到临床广泛应用。本文对近年来心肌纤维化形成机制及CCT成像研究现状进行了文献回顾分析与总结,并予以展望,旨在为改善心肌纤维化CCT临床应用现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纤维化 心脏计算机断层成像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ct延迟碘增强 心肌应变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参数、血流动力学参数联合血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预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
14
作者 张联庆 王超 +1 位作者 周起嘉 刘振兴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1-646,共6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参数、血流动力学参数联合血纤维蛋白原/白蛋白(FAR)比值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搜集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天津市人民医院就诊并首次接受治疗的8...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参数、血流动力学参数联合血纤维蛋白原/白蛋白(FAR)比值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搜集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天津市人民医院就诊并首次接受治疗的84例LEASO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均进行足部CT灌注成像及下肢CT血管成像(CTA)检查,记录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达峰时间(TTP);检测患者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及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对患者采用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术后1年内定期随访并评估支架内再狭窄情况。结果:84例LEASO患者中,1年内再狭窄者39例,畅通者45例。与畅通组患者相比,再狭窄组患者的BF、BV、足背动脉血管内径显著降低,Tmax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LEASO患者的术前血FAR为1.21±0.21,显著高于畅通组患者(1.03±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3,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F、BV、足背动脉血管内径、Tmax、FAR联合预测LE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的AUC为0.920(0.852~0.98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2%和91.1%。结论:CT灌注成像参数、血流动力学参数联合血FAR比值与LE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有关,联合应用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支架内再狭窄 ct灌注成像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血流动力学参数 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图像重建算法对改善胃癌患者能谱CT图像质量的价值
15
作者 贝天霞 姚晓强 +3 位作者 陈学军 曲金荣 吴越 李靖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49-1054,共6页
目的:通过与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V)技术对比,探讨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在提高胃癌患者双能量CT(DECT)图像质量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23年2月-2023年7月在本院共经手术病理确诊69例胃癌患者的DECT图像,基于50 keV增强... 目的:通过与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V)技术对比,探讨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在提高胃癌患者双能量CT(DECT)图像质量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23年2月-2023年7月在本院共经手术病理确诊69例胃癌患者的DECT图像,基于50 keV增强动脉期及70keV静脉期和延迟期的虚拟单能量图像(VMI)和碘图,分别采用50%-ASiR-V和低、中、高水平DLIR(DLIR-L/M/H)算法进行图像重建。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包括胃癌病灶的CT值和同层面腹壁皮下脂肪CT值的SD(作为图像噪声)、胃癌病灶的信噪比(SNR病灶)、对比噪声比(CNR病灶)和标准化碘浓度(NIC病灶)、肌肉的信噪比(SNR肌肉)。图像主观评价由两位资深放射科医师基于李克特5级量表法(Likert Scale)对图像噪声和图像锐利度进行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各组重建图像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4种重建算法间VMI图像上胃癌病灶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50%-ASiR-V图像相比,DLIR-M和DLIR-H图像的噪声显著降低,SNR病灶和SNR肌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LIR-H图像上CNR病灶显著高于50%-ASiR-V及DLIR-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碘图上胃癌病灶的NI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分结果显示,DLIR-H组的图像噪声评分最高,图像锐利度评分也显著高于50%-ASIR-V组(P均<0.05)。结论:与50%-ASiR-V重建算法相比,DLIR算法在不改变双能量CT图像上胃癌病灶的CT值和NIC的同时,能显著降低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其中以DLIR-H算法的降噪及改善图像锐利度的效果最佳,具有最优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ct 深度学习 图像重建 碘浓度 胃肿瘤 图像质量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CT引导下经皮肺结节射频消融与冷冻消融同步活检
16
作者 魏颖恬 王振军 +7 位作者 张肖 张啸波 张欣 何晓锋 张忠亮 孙惠 马丽 肖越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05-309,共5页
目的对比CT引导下经皮肺结节射频消融(RFA)与冷冻消融(CRYO)同步活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62例接受CT引导下经皮RFA(n=30)或氩氦刀CRYO(n=32)同步活检的肺结节患者,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局部控制情况。结果对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 目的对比CT引导下经皮肺结节射频消融(RFA)与冷冻消融(CRYO)同步活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62例接受CT引导下经皮RFA(n=30)或氩氦刀CRYO(n=32)同步活检的肺结节患者,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局部控制情况。结果对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消融及活检。RFA组病灶平均直径(1.43±0.33)cm,活检阳性率90.00%(27/30);活检后即刻肺内出血范围增加0.60(0.28,1.63)cm,2例(2/30,6.67%)出现咯血,6例(6/30,20.00%)消融后因气胸置管,4例(4/30,13.33%)合并感染性空洞,1年局部控制率为90.00%(27/30)。CRYO组病灶平均直径(1.59±0.34)cm,活检阳性率100%(32/32);活检后即刻肺内出血范围增加1.20(0.60,1.83)cm,7例(7/32,21.88%)出现咯血,8例(8/32,25.00%)消融后因气胸置管,未出现感染性空洞,1年局部控制率为96.88%(31/32)。组间仅合并感染性空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结节行CT引导下经皮RFA或CRYO同步活检均有效且安全,但前者相对易出现感染性空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消融技术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定量CT分析身体组分对根治性切除术胰腺导管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7
作者 鹿佩瑶 翟建 +3 位作者 李云成 李培 武彤 魏逸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247,共5页
目的:探讨定量CT(QCT)术前身体组分参数对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142例PDAC患者的病例资料,搜集年龄、性别、术前CA19-9、糖尿病史、腰背痛、术后有无化疗、肿瘤最... 目的:探讨定量CT(QCT)术前身体组分参数对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142例PDAC患者的病例资料,搜集年龄、性别、术前CA19-9、糖尿病史、腰背痛、术后有无化疗、肿瘤最大径、TNM分期、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等信息,QCT测量身体组分参数包括L3水平的内脏脂肪面积(VFA)、皮下脂肪面积(SFA)并计算VFA/SFA比值(VSR),以及门静脉右支层面的肝脏脂肪分数(Fat%-QCT)。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得VFA、SFA、VSR、Fat%-QCT的临界值,分别进行高、低水平分组。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身体组分参数组间预后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总生存期(OS)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VSR、Fat%-QCT高、低水平组的OS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SR、Fat%-QCT、肿瘤长径≥3 cm、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是OS的风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SR、Fat%-QCT、神经侵犯、TNM分期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6、1.51、2.91、1.68,P=0.006、0.039、0.008、0.012)。结论:术前VSR及肝脏脂肪含量可作为根治性切除术PDAC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分析术前QCT身体组分参数对根治性切除术PDAC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胰腺肿瘤 预后 定量ct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身体组分 根治性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全身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44
18
作者 王锡明 武乐斌 +3 位作者 邵广瑞 李振家 柳橙 周延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4期333-334,共2页
目的 通过对 3 0例病人应用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行血管造影检查的前瞻性研究 ,旨在提高MSCT(multi slicespiralCT)成像技术在血管造影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先对 3 0例病人应用MSCT行轴位螺旋扫描 ,应用MSCT成像技术(MIP、SSD、4 D及CTVE... 目的 通过对 3 0例病人应用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行血管造影检查的前瞻性研究 ,旨在提高MSCT(multi slicespiralCT)成像技术在血管造影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先对 3 0例病人应用MSCT行轴位螺旋扫描 ,应用MSCT成像技术(MIP、SSD、4 D及CTVE)将获得的轴位图像利用SGI工作站进行后处理。结果 所有病人中主动脉夹层 3例、主动脉瘤 2例 ,所有重建的大血管均能清晰的显示其主干及其 2 ,3甚至 4级分支。结论 MSCT成像技术在全身血管造影检查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多层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对胰腺癌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7
19
作者 盛敏 黄振华 +2 位作者 薛华丹 刘炜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80,共4页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由于胰腺癌发病位置隐秘,临床症状不典型,一旦发现多属晚期,其手术切除率只有15%左右,术后5年生存率也只有5%左右^[1]。大部分丧失手术机会的胰腺癌患者只能通过化疗进行治疗。有些胰腺癌患者化...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由于胰腺癌发病位置隐秘,临床症状不典型,一旦发现多属晚期,其手术切除率只有15%左右,术后5年生存率也只有5%左右^[1]。大部分丧失手术机会的胰腺癌患者只能通过化疗进行治疗。有些胰腺癌患者化疗效果很好,但也有些患者化疗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化疗 ct灌注扫描 体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双源CT低剂量Flash心脏扫描技术在低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钱萍艳 方向明 +3 位作者 丁国良 胡钢峰 朱宗明 陈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63-865,共3页
目的:评价新双源CT Flash螺旋心脏扫描技术在低心率患者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0例心率≤70次/min且心律规整、心率波动范围10次/min以下、体质指数(BMI)20~24、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60例)行F... 目的:评价新双源CT Flash螺旋心脏扫描技术在低心率患者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0例心率≤70次/min且心律规整、心率波动范围10次/min以下、体质指数(BMI)20~24、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60例)行Flash螺旋心脏扫描模式,采集一个心动周期心脏图像,预设采集期相为60%R-R间期;B组(60例)行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模式,采集3~4个心动周期心脏图像,预设采集期相为70%R-R间期。由2名医师分别对两组冠状动脉树的13段图像质量进行分析评分,并对辐射剂量进行统计,两组差异性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两组图像质量评分A组为(4.58±0.62)分,B组为(4.55±0.7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1,P=0.787);A组辐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0.75±0.13)mSv,B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2.35±0.19)mSv,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621,P=0.000)。结论:在严格控制入选标准前提下,Flash螺旋心脏扫描模式可在保证诊断所需的图像质量的同时,又能较大程度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冠状血管 体层摄影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