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枯草有效组分结肠靶向微丸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行为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建伟 刘力 +1 位作者 王琴 徐德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73-2278,共6页
目的制备夏枯草有效组分结肠靶向微丸,并评价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流化床包衣法制备微丸。以体外累积释放率为评价指标,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聚丙烯酸树脂(Eudragit S100)、枸橼酸三乙酯(TEC)用量为影响因素,正交试验优化处方。以... 目的制备夏枯草有效组分结肠靶向微丸,并评价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流化床包衣法制备微丸。以体外累积释放率为评价指标,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聚丙烯酸树脂(Eudragit S100)、枸橼酸三乙酯(TEC)用量为影响因素,正交试验优化处方。以迷迭香酸含有量为指标,评价体外释药行为。结果最佳处方为HPMC用量5%,Eudragit S100用量70%,TEC用量20%,所得微丸在pH 7.6 PBS(转运2 h)中累积释放率达90%以上,而在pH 1.0HCl(转运2 h)、pH 6.8 PBS(转运3 h)中未溶出药物。结论夏枯草有效组分结肠靶向微丸可达到体外结肠靶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有效组分 结肠靶向微丸 体外释药行为 流化床包衣法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茶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的优化及其体外释药行为 被引量:8
2
作者 杨毛毛 罗花彩 +3 位作者 沙玫 徐伟 林珠灿 郭素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41-1945,共5页
目的优化藤茶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并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熔融-超声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后,以投药量、药脂比、乳化剂(泊洛沙姆188)用量为影响因素,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为评价指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处方。然后,透析法... 目的优化藤茶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并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熔融-超声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后,以投药量、药脂比、乳化剂(泊洛沙姆188)用量为影响因素,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为评价指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处方。然后,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结果最佳处方为投药量0.48%,药脂比1∶5,乳化剂用量6.6%,所得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液均匀稳定,平均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分别为(148.2±7.1)nm、(87.27±0.96)%、(12.43±0.49)%,而且其24 h内累积释放率为98.81%,体外释药行为符合Weibull模型(R^2=0.999 5)。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制备具有缓释特性的藤茶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茶 总黄酮 脂质纳米粒 处方 体外释药行为 熔融-超声法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 透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酸二铵二元脂质体温敏凝胶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行为 被引量:4
3
作者 薛晶 高苑 +2 位作者 王新蕾 刘芳 郝保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84-2288,共5页
目的制备甘草酸二铵二元脂质体温敏凝胶,并评价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冷溶法制备凝胶。以胶凝温度为评价指标,泊洛沙姆407(P407)、泊洛沙姆188(P188)、白芨多糖用量为影响因素,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再采用HPLC和Franz立式扩散池... 目的制备甘草酸二铵二元脂质体温敏凝胶,并评价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冷溶法制备凝胶。以胶凝温度为评价指标,泊洛沙姆407(P407)、泊洛沙姆188(P188)、白芨多糖用量为影响因素,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再采用HPLC和Franz立式扩散池法评价其体外释药行为。结果最优处方为P407用量18%,P188用量4%,多糖用量0.6%,胶凝温度(37.5±0.3)℃。所得二元脂质体温敏凝胶在48 h内的累积释放率为(65.52±0.63)%,与脂质体及温敏凝胶相比缓释作用更明显。结论甘草酸二铵二元脂质体温敏凝胶可减缓药物在直肠内的释放速率,并增加其滞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二铵 二元脂质 温敏凝胶 体外释药行为 冷溶法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HPLC Franz立式扩散池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床子素渗透泵控释片制备工艺的优化及其体外释药行为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宁辉 付金芳 曹伶俐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954-1958,共5页
目的优化蛇床子素渗透泵控释片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以Na Cl、聚氧乙烯N80、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用量及包衣增重为影响因素,累积释放度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单层渗透泵控释片制备工艺;以聚氧乙烯N80、... 目的优化蛇床子素渗透泵控释片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以Na Cl、聚氧乙烯N80、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用量及包衣增重为影响因素,累积释放度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单层渗透泵控释片制备工艺;以聚氧乙烯N80、聚氧乙烯N60K、致孔剂(聚乙二醇4000)用量及包衣增重为影响因素,累积释放度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双层渗透泵控释片制备工艺。然后,比较这2种渗透泵控释片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单层渗透泵控释片最佳处方为Na Cl用量105 mg/片,聚氧乙烯N80用量95 mg/片,增塑剂用量8%,包衣增重6.5%,综合评分16.3;双层渗透泵控释片最佳处方为聚氧乙烯N80用量150 mg/片,聚氧乙烯N60K用量70 mg/片,致孔剂用量8%,包衣增重4.0%,综合评分13.5。单层、双层渗透泵控释片体外释药行为均符合零级方程,后者累积释放度高于前者。结论蛇床子素双层渗透泵控释片体外释药更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素 渗透泵控 制备 体外释药行为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