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肽的醒酒活性体外试验及其醒酒机理研究 被引量:43
1
作者 隋玉杰 何慧 +1 位作者 石燕玲 王进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58,共5页
为研究玉米肽的醒酒机理,找到筛选高醒酒活性玉米肽的便捷的体外试验方法,考察了在体外试验中,玉米肽对乙醇脱氢酶(ADH)活力的影响及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并与动物试验比较,结果显示三种方法基本吻合。玉米肽在体外试验中可激活... 为研究玉米肽的醒酒机理,找到筛选高醒酒活性玉米肽的便捷的体外试验方法,考察了在体外试验中,玉米肽对乙醇脱氢酶(ADH)活力的影响及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并与动物试验比较,结果显示三种方法基本吻合。玉米肽在体外试验中可激活ADH,具有良好地抑制.OH的能力,玉米肽中含有较高比例的丙氨酸、亮氨酸,尤其是亮氨酸。结论:可以通过测定玉米肽对ADH的激活率及对.OH的抑制率这两个体外试验,从不同蛋白酶酶解玉米肽及不同水解度的玉米肽中筛选出高醒酒活性肽。玉米肽的醒酒作用机制与其能激活ADH、清除.OH及其较高比例的丙氨酸、亮氨酸组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肽 醒酒 机理 体外试验 乙醇脱氢酶 羟基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茶样冲泡浸出液对NO_2^-清除作用的体外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周才琼 周张章 +2 位作者 范勇 张鹰 阳长敏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1-206,共6页
本实验以绿茶、乌龙茶等八个茶样为试材,在体外模拟胃液 pH 条件下,测定自然冲泡下不同浓度茶样浸出液对 NO-2的清除率。结果表明,各茶样对 NO-2均有良好的清除效果,在较低的固液比时清除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 8 个茶样中,以下关沱... 本实验以绿茶、乌龙茶等八个茶样为试材,在体外模拟胃液 pH 条件下,测定自然冲泡下不同浓度茶样浸出液对 NO-2的清除率。结果表明,各茶样对 NO-2均有良好的清除效果,在较低的固液比时清除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 8 个茶样中,以下关沱茶、乌龙茶和绿茶对 NO-2清除效果最好;多酚类是主要活性成分,但清除作用仍受多因素影响;固液比 1∶50~1∶100 为饮茶的较好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泡浸出液 亚硝酸盐 浓度 多酚类 体外试验 N-亚硝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及茶多酚对NO_2^-清除作用的体外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周才琼 陈玉山 +2 位作者 李干红 王云仙 肖志清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9-61,共3页
茶鲜叶、绿茶和茶多酚在体外模拟胃液pH条件下对NO2-有很强的清除作用,清除率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升高。在各处理茶多酚浓度为0.01%~0.16%范围内,其清除率分别超过81.0%,91.7%和77.3%,茶鲜叶和绿茶提取液的清除效果优于同浓度的纯茶多酚... 茶鲜叶、绿茶和茶多酚在体外模拟胃液pH条件下对NO2-有很强的清除作用,清除率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升高。在各处理茶多酚浓度为0.01%~0.16%范围内,其清除率分别超过81.0%,91.7%和77.3%,茶鲜叶和绿茶提取液的清除效果优于同浓度的纯茶多酚。在不同pH条件下,纯茶多酚对NO2-的清除率呈"凹形"曲线变化,在pH4~5之间清除率较低,而鲜叶及绿茶提取液对NO2-的清除率受pH变化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清除作用 体外试验 亚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抗癌的体外试验 被引量:43
4
作者 李玉祥 樊华 +1 位作者 张劲松 陈永萱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7-42,共6页
以抑制细胞增殖为检测指标,用人体癌细胞株为供试体,比较了AlamarBlueAssay(ABA)检测方法,3H胸苷标记(3HT)检测方法和5溴2脱氧尿苷标记(5BrdU)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效果,对虎杖、穿心... 以抑制细胞增殖为检测指标,用人体癌细胞株为供试体,比较了AlamarBlueAssay(ABA)检测方法,3H胸苷标记(3HT)检测方法和5溴2脱氧尿苷标记(5BrdU)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效果,对虎杖、穿心莲、仙鹤草和白花蛇舌草等4种中草药的抗癌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ABA作为一种检测细胞增殖的方法,具有快速、易操作和重复性好的特点。比较被测试的几种人体癌细胞株,以肠腺癌细胞株SW620对4种中草药提取物的反应最为敏感,而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反应较弱。4种中草药提取物对肝癌细胞株HepG2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而对肠腺癌细胞株LS180的增殖抑制作用只有在较高的浓度下才表现出来。仙鹤草和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对肠腺癌细胞株HT29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无抑制作用,而仙鹤草提取物对肠腺癌另一细胞株SW620的增长抑制作用却很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 穿心莲 仙鹤草 中草药 抗癌作用 体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试验中不同粗精比对山羊瘤胃细菌氨态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赵国琦 丁健 +4 位作者 孙龙生 张艳云 刘大林 贾亚红 陈小连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0-645,共6页
利用体外发酵法研究了4种粗精比(10∶0、8∶2、6∶4和4∶6)底物对山羊瘤胃细菌产量、15NH3-N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培养液的pH值与氨态氮浓度在8h内急剧下降,而后至24h呈缓慢下降;经24h培养的细菌产量在8∶2、6∶4和4∶6组中差... 利用体外发酵法研究了4种粗精比(10∶0、8∶2、6∶4和4∶6)底物对山羊瘤胃细菌产量、15NH3-N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培养液的pH值与氨态氮浓度在8h内急剧下降,而后至24h呈缓慢下降;经24h培养的细菌产量在8∶2、6∶4和4∶6组中差异不显著(P>0.05),但都极显著地高于10∶0组(P<0.01);细菌体15N丰度以8∶2及4∶6组较高,显著高于10∶0和6∶4组(P<0.05);细菌体15N富集量以8∶2组最高,底物547.43μg15N中有120.44μg被细菌体富集,显著高于10∶0组(P<0.05),但6∶4、4∶6组与10∶0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细菌赖氨酸的相对百分组成随精饲料比例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胱氨酸在粗饲料组(10∶0)显著高于其它组,但各精饲料添加组间差异不显著,组氨酸以8∶2组为最高,显著高于10∶0组,但与其它精饲料添加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 精饲料 瘤胃 山羊 氨态氮 氮利用效率 细菌 体外试验 影响 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牛唾液对瘤胃消化代谢影响的体外试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胥清富 陈杰 +2 位作者 王子荣 任明强 陆天水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3-86,共4页
从 6头装有瘤胃瘘管的公水牛收集瘤胃液和唾液 ,加干草粉作底物 ,进行体外厌氧培养。每隔 2h采样测pH、挥发性脂肪酸 (VFA)、氨氮 (NH3 N)、微生物粗蛋白 (MCP) ,并在培养结束后测干物质 (DM)和酸性洗涤纤维 (ADF)消失率。结果显示 ,... 从 6头装有瘤胃瘘管的公水牛收集瘤胃液和唾液 ,加干草粉作底物 ,进行体外厌氧培养。每隔 2h采样测pH、挥发性脂肪酸 (VFA)、氨氮 (NH3 N)、微生物粗蛋白 (MCP) ,并在培养结束后测干物质 (DM)和酸性洗涤纤维 (ADF)消失率。结果显示 ,与人工唾液相比 ,唾液使草粉DM和ADF消失率分别提高 17 95 % (P <0 0 1)和 15 30 % (P <0 0 1) ;培养液中MCP、NH3 N、总挥发性脂肪酸 (TVFA)分别增加 9 16% (P >0 0 5 ) ,12 2 4% (P >0 0 5 )和10 5 4% (P <0 0 5 ) ,乙酸和丙酸比例及pH无明显差异。上述结果表明 ,体外培养条件下 ,唾液能明显促进瘤胃微生物消化DM和ADF产生VFA ,并有促进MCP合成和NH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 唾液 瘤胃微生物 消化代谢 体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丁茶对NO_2^-和·OH清除作用的体外试验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周才琼 李娟 +1 位作者 赵燕 罗晓莉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5-178,189,共5页
以粗壮女贞苦丁茶[Ligustrum rbutum(Roxb)B lum e]、大叶冬青苦丁茶(IlexlartifoliaThunb)为试材,在体外模拟胃液pH条件下,对比研究了不同冲泡条件下苦丁茶浸出液对NO2-和.OH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茶样对NO2-的清除作用多随... 以粗壮女贞苦丁茶[Ligustrum rbutum(Roxb)B lum e]、大叶冬青苦丁茶(IlexlartifoliaThunb)为试材,在体外模拟胃液pH条件下,对比研究了不同冲泡条件下苦丁茶浸出液对NO2-和.OH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茶样对NO2-的清除作用多随冲泡温度上升或冲泡时间延长而增强;磨碎冲泡的清除效果比直接冲泡好;大叶冬青苦丁茶对NO2-的清除作用优于粗壮女贞苦丁茶。但粗壮女贞苦丁茶对.OH的清除作用较大叶冬青苦丁茶好,直接冲泡对.OH的清除效果略比磨碎冲泡好,较好的冲泡温度在80~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丁茶 NO2^- ·OH 消除作用 体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肝素共价包被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材料血液相容性的体外试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世杰 孔祥清 +4 位作者 盛燕辉 杨荣 陈洁 李胜男 曹克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9-582,共4页
目的:体外评价壳聚糖/肝素(Chi/Hep)共价包被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方法:实验分成血液对照组、未包被组、基础包被组(壳聚糖)、Chi/Hep包被组,其中按肝素浓度又分为低又分为低、中、高(0.1、1.0、10.0g/L)3个剂量组。C... 目的:体外评价壳聚糖/肝素(Chi/Hep)共价包被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方法:实验分成血液对照组、未包被组、基础包被组(壳聚糖)、Chi/Hep包被组,其中按肝素浓度又分为低又分为低、中、高(0.1、1.0、10.0g/L)3个剂量组。Chi/Hep共价交联于试验用镍钛金属表面,通过血液溶血试验,观察红细胞细胞毒性;动态全人血接触试验检测各样本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观察其抗血栓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镍钛金属表面血小板黏附、聚集。结果:实验各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内且组间未见明显差异,实验组溶血率均小于5%。Chi/Hep包被组APTT、PT、TT、均明显延长,其余各组两两比较未见明显差异,肝素浓度包被之间差异亦无显著性。扫描电镜显示,Chi/Hep包被组金属表面少量血小板黏附。结论:Chi/Hep包被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材料有利于预防血栓形成,减少血栓形成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壳聚糖/肝素 共价包被 血液相容性 体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分解草酸体外试验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3
9
作者 顾欣 张士青 李文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3-426,共4页
目的研究乳酸菌菌种在体外培养基中的草酸分解能力和耐草酸生长能力。方法鉴定6种市售品牌酸奶所含的乳酸菌菌种。将不同品牌的酸奶分别接种在MRS培养基中,37℃、5%CO2培养48h,平板计数法分别测得乳酸菌的浓度,选择乳酸菌浓度最高的酸... 目的研究乳酸菌菌种在体外培养基中的草酸分解能力和耐草酸生长能力。方法鉴定6种市售品牌酸奶所含的乳酸菌菌种。将不同品牌的酸奶分别接种在MRS培养基中,37℃、5%CO2培养48h,平板计数法分别测得乳酸菌的浓度,选择乳酸菌浓度最高的酸奶品牌作为研究对象。将各纯菌种和从选定的品牌酸奶中培养所得的混合乳酸菌分别接种在3种不同草酸浓度的MRS液体培养基中,设置空白对照组,培养72h后检测培养基中乳酸菌数量的变化,铬酸钾氧化甲基红催化光度法测量草酸浓度变化。结果市售品牌酸奶均含有3种乳酸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其中味全牌酸奶所含乳酸菌数量最多。经过72h培养,所有培养基中的草酸浓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乳酸菌组的降幅明显大于对照组,其中嗜酸乳杆菌组的降幅最大。环境草酸浓度越高,乳酸菌的草酸分解绝对量也越大,但相对分解率越低,乳酸菌繁殖速度减慢。结论市售酸奶中所含的乳酸菌种均具有草酸分解能力,并随着环境草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高草酸浓度使乳酸菌的生长趋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 乳酸菌 草酸钙结石 体外试验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体外试验方法评价铅污染城市土壤化学修复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尹伟 卢瑛 +2 位作者 甘海华 陈春霞 董飞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30,共4页
运用基于模拟人体生理溶液的体外试验,研究了铅(Pb)污染城市土壤加入磷矿粉、过磷酸钙、骨粉、蛭石、沸石、膨润土后土壤Pb的生物可给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入不同的含磷和黏土矿物改良剂后,模拟胃和小肠阶段的Pb的生物可给性降低,含磷... 运用基于模拟人体生理溶液的体外试验,研究了铅(Pb)污染城市土壤加入磷矿粉、过磷酸钙、骨粉、蛭石、沸石、膨润土后土壤Pb的生物可给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入不同的含磷和黏土矿物改良剂后,模拟胃和小肠阶段的Pb的生物可给性降低,含磷改良剂处理降低幅度大于黏土矿物处理.加入w=2%的骨粉效果最佳,在模拟胃和小肠阶段Pb的生物可给性分别降低了20.64%和57.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修复 体外试验 城市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渗氯化钠对健康人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体外试验 被引量:4
11
作者 卢家凯 刘怀琼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07-309,共3页
试验观察了不同浓度高渗氯化钠溶液(HS)对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在高切变率(63.900s-1)和低切变率(1.182s-1)下,各高渗组随HS浓度提高,红细胞压积显著下降(P<0.01);全血粘度均显著下降(... 试验观察了不同浓度高渗氯化钠溶液(HS)对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在高切变率(63.900s-1)和低切变率(1.182s-1)下,各高渗组随HS浓度提高,红细胞压积显著下降(P<0.01);全血粘度均显著下降(P<0.01),组间全血粘度无显著差异(P>0.05),血浆粘度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下降(P<0.01);7.5%HS组红细胞刚性TK值增加,但无显著性,15%HS和30%HS组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HS虽可增加红细胞刚性(变形性下降),但由于红细胞压积和血浆粘度下降导致的全血粘度下降,可在一定程度上补偿由于红细胞变形性下降给血液循环带来的不利影响。7.5%、4ml/kg是较合理的HS浓度和剂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氯化钠 血液流变学 体外试验 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菌种来源蛋白酶配合作用效果的体外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鲁志勇 冀小龙 +1 位作者 姜建阳 宋春阳 《养猪》 2013年第3期14-16,共3页
试验选取9种不同菌种来源的蛋白酶,编号为A_1、A_2、A_3、B_1、B_2、B_3、C_1、C_2、C_3,采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体外消化法来评定不同蛋白酶对饲料的作用效果,从中筛选出3种效果最好的蛋白酶进行两两组合试验,每种组合设定5种配合比例,... 试验选取9种不同菌种来源的蛋白酶,编号为A_1、A_2、A_3、B_1、B_2、B_3、C_1、C_2、C_3,采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体外消化法来评定不同蛋白酶对饲料的作用效果,从中筛选出3种效果最好的蛋白酶进行两两组合试验,每种组合设定5种配合比例,依次为0:100、25:75、50:50、75:25、100:0,每个比例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个样本,每种组合设定1个不添加蛋白酶的对照组。再以最优酶组合作为D酶与第3种酶进行同样既定比例的两两组合试验,最终筛选出3种酶的最佳添加比例。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A_1酶、A_2酶、B_1酶最佳配合比例为3: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 粗蛋白质消化率 干物质消化率 体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介导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细胞毒作用的体外试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金明 陈燕军 +2 位作者 陈德华 顾惠明 王爱华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1993年第4期29-31,共3页
用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DCC)试验在体外观察了单克隆抗体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杀伤作用。原头节在1C_2、2E_3、3E_8、3F_(10)、3C_2 5株单抗浓缩上清(1:5)及嗜酸性粒细胞存在情况下培养40小时,发育抑制率分别为100%,100%,100... 用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DCC)试验在体外观察了单克隆抗体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杀伤作用。原头节在1C_2、2E_3、3E_8、3F_(10)、3C_2 5株单抗浓缩上清(1:5)及嗜酸性粒细胞存在情况下培养40小时,发育抑制率分别为100%,100%,100%,100%,57%;死亡率分别为100%,100%,100%,96%和14%。这一结果显示我们所获单抗中部分具有较强保护性,为寻求保护性抗原提供了线索,同时表明ADCC是宿主获得性抵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 细粒棘球蚴 原头节 细胞毒作用 体外试验 依赖性细胞介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对瘤胃消化代谢影响的体外试验研究
14
作者 胥清富 王子荣 +3 位作者 任明强 陈伟华 陆天水 陈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262-262,共1页
长期以来 ,人们普遍认为 ,唾液的生理作用主要是有利于采食、咀嚼、吞咽和调节瘤胃的水盐代谢。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唾液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肽 ,且唾液中丰富的蛋白质(特别是粘蛋白)也可能释放一些活性肽。因此很有必要对唾液的生理意义... 长期以来 ,人们普遍认为 ,唾液的生理作用主要是有利于采食、咀嚼、吞咽和调节瘤胃的水盐代谢。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唾液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肽 ,且唾液中丰富的蛋白质(特别是粘蛋白)也可能释放一些活性肽。因此很有必要对唾液的生理意义进行重新认识。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试验探讨唾液对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试验分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加20 %的唾液 ,对照组加蛋白含量和 pH与唾液相同的牛血清白蛋白液(人工唾液配成) ,以使试验组和对照组营养水平基本一致。以1g干羊草粉(20~40目)作底物 ,在我室建立的人工瘤胃中39℃下发酵24h。每隔2h采样一次 ,测 pH、VFA、NH3-N、MCP变化 ,并在培养结束后收集底物 ,测总DM和ADF消失率。结果显示 ,唾液使底物DM和ADF消失率分别提高19.95 %(54.35 %vs46.08 %,P<0.01)和15.2 %(50.34 %vs43.66 %,P<0.01) ;MCP含量增加5.68 %(19.74vs18.68mg/L,P<0.05) ;NH3-N升高12.25%(9.079vs8.088mM,P<0.05) ;TVFA升高8.42 %(22.519vs20.770mM,P<0.01),C2/C3 无明显改变(P>0.05) ;而整个试验过程中试验组和对照组pH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 ,唾液除影响瘤胃水盐平衡外 ,还对瘤胃的消化代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 瘤胃消化代谢 体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试验评价转基因大米Bt63的安全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吴健 郑伟 +5 位作者 吕沁风 张明哲 吴忠华 徐琦 吴志毅 李禾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3-636,共4页
用不同体外实验评价了转基因大米Bt63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分别以200、100、50、25、12.5μg/mL转基因大米Bt63全蛋白作用于人淋巴细胞,并各培养1.5、6、24h。然后用彗星试验检测DNA损伤,用微核试验检测染色体畸变,用CCK-8及中性红试... 用不同体外实验评价了转基因大米Bt63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分别以200、100、50、25、12.5μg/mL转基因大米Bt63全蛋白作用于人淋巴细胞,并各培养1.5、6、24h。然后用彗星试验检测DNA损伤,用微核试验检测染色体畸变,用CCK-8及中性红试验检测细胞毒性损伤。在经过不同的培养时间后,阳性对照组淋巴细胞的遗传及细胞损伤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CCK-8试验、中性红试验测得细胞存活率存在着明显的损伤作用时间-效应关系。转基因大米Bt63全蛋白暴露组淋巴细胞遗传及细胞损伤指标与非转基因大米全蛋白暴露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且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转基因大米Bt63与非转基因大米两者在遗传毒性及细胞毒性上性状相似,实质等同。转基因大米Bt63对人淋巴细胞无明显遗传毒性及细胞毒性作用。另外,该实验体系与传统的毒理学方法相比,经济、简便、快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体外试验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妆品功效评价(Ⅺ)——体外试验技术在发用化妆品功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何文丹 刘磊 +1 位作者 杨舒颜 唐颖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1,33,共8页
综述了针对头发纤维的生物物理学仪器分析技术和针对头皮的体外生物学模型在发用化妆品功效评价中的应用,为发用化妆品进行功效评价时体外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参考和指导,并对目前发用化妆品体外评价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 发用化妆品 体外试验 功效评价 头发纤维 头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输注过敏性输血反应发生机制及体外试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席朝运 马春娅 +2 位作者 张宏飞 魏超 汪德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62-1666,共5页
输注血浆引起的过敏性输血反应(ATR)是输血主要不良反应之一,严重过敏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目前,主要通过输血前药物预防和过敏后对症治疗进行防治,还缺乏体外试验等预防措施。研究表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效应细... 输注血浆引起的过敏性输血反应(ATR)是输血主要不良反应之一,严重过敏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目前,主要通过输血前药物预防和过敏后对症治疗进行防治,还缺乏体外试验等预防措施。研究表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效应细胞,组胺是IgE介导过敏反应的主要介质之一。血清特异性IgE检测、IgA和抗IgA抗体检测、类胰蛋白酶和组胺检测、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等可用于识别过敏体质患者或含有过敏原的血浆成分,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还可用于血浆体外功能性匹配。建立ATR体外试验有利于指导血浆精准输注、减少资源浪费和避免输血风险,体外功能性匹配试验或将作为输血前实验室检测应用于临床,为预防ATR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过敏性输血反应 体外试验 功能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种药物对结肠小袋纤毛虫疗效的体外试验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银贵 王新春 +1 位作者 杨兴明 和世勋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2005年第2期50-52,共3页
本实验以结肠小袋纤毛虫在培养基中对十种药物的抵抗力的观察,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药物对结肠小袋纤毛虫影响不同,浓度大的影响也大,浓度小的影响则小。经实验证实, 5%浓度的甲硝咪唑对结肠小袋纤毛虫的药效最佳,其次为 5%浓度的呋喃唑... 本实验以结肠小袋纤毛虫在培养基中对十种药物的抵抗力的观察,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药物对结肠小袋纤毛虫影响不同,浓度大的影响也大,浓度小的影响则小。经实验证实, 5%浓度的甲硝咪唑对结肠小袋纤毛虫的药效最佳,其次为 5%浓度的呋喃唑酮,再次为 5%浓度的新诺明,其余浓度的药物虽有影响,但不甚明显。十种药物对结肠小袋纤毛虫杀灭效果初筛结果依次为:甲硝咪唑、呋喃唑酮、新诺明、土霉素、左旋咪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虫 结肠 药物 体外试验 疗效 呋喃唑酮 杀灭效果 左旋咪唑 新诺明 浓度 抵抗力 培养基 土霉素 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朱樱花、大叶千斤拔和银合欢中提纯的缩合单宁对体外试验豆粕瘤胃及过瘤胃降解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J.E.Cortes 郑琛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15,共1页
试验选用改进的两步法,将从朱樱花(San RamónCIAT22310和Patulul CIAT22316)、大叶千斤拔(CIAT17403)和银合欢(CIAT734)中提纯的缩合单宁,按照0、300、600、900 mg/g豆粕粗蛋白质的比例添加到豆粕中,测定对瘤胃液中和瘤胃后... 试验选用改进的两步法,将从朱樱花(San RamónCIAT22310和Patulul CIAT22316)、大叶千斤拔(CIAT17403)和银合欢(CIAT734)中提纯的缩合单宁,按照0、300、600、900 mg/g豆粕粗蛋白质的比例添加到豆粕中,测定对瘤胃液中和瘤胃后盐酸胃蛋白酶溶液中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缩合单宁后瘤胃液中干物质和粗蛋白质降解率极显著降低(P〈0.001)。缩合单宁添加量最高的900 mg/g粗蛋白质组,瘤胃干物质降解率比未添加缩合单宁组降低了30%。添加缩合单宁后瘤胃粗蛋白质降解率下降了25%~63%。缩合单宁的来源极显著影响这种作用的程度(P〈0.001)。由于缩合单宁来源不同,随缩合单宁浓度升高,干物质和粗蛋白质瘤胃降解率极显著降低(P〈0.001),分别降低了24%~73%和16%~55%。缩合单宁的来源和浓度极显著影响不在瘤胃中降解而在酸性胃蛋白酶溶液中降解的可发酵粗蛋白质的比例,使可发酵粗蛋白质分别增加了18%和412%。可发酵粗蛋白质在朱樱花组增幅最大,而在银合欢组增幅最小。缩合单宁的来源和浓度也极显著影响过瘤胃蛋白在酸性胃蛋白酶溶液中的降解,当缩合单宁浓度从10%升高到82%时,过瘤胃蛋白在酸性胃蛋白酶溶液中的降解率极显著下降(P〈0.001)。与朱樱花组和大叶千斤拔组相比,银合欢组似乎对豆粕在瘤胃液中的降解影响更小。相反,银合欢组粗蛋白质和缩合单宁的复杂化合物比其他组更能抵抗酸性胃蛋白酶溶液的降解。这个结果说明,银合欢组缩合单宁对提高过瘤胃蛋白降解率的作用比朱樱花组和大叶千斤拔组缩合单宁的作用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合单宁 两步消化试验 豆科灌木 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糟蒸汽爆破工艺优化及蒸汽爆破白酒糟体外营养价值评定
20
作者 汝昕潼 张硕清 +3 位作者 李文强 续航 张遨然 李建平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876-4888,共13页
本试验采用响应面法对蒸汽爆破处理白酒糟的工艺参数(维压时间、汽爆压强、含水量)进行优化,并利用体外仿生消化系统对蒸汽爆破白酒糟进行营养价值评定。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考察维压时间(2、4、6、8、10 min)、汽爆压强(0.3、0.6、... 本试验采用响应面法对蒸汽爆破处理白酒糟的工艺参数(维压时间、汽爆压强、含水量)进行优化,并利用体外仿生消化系统对蒸汽爆破白酒糟进行营养价值评定。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考察维压时间(2、4、6、8、10 min)、汽爆压强(0.3、0.6、0.9、1.2、1.5 MPa)、含水量(30%、40%、50%、60%、70%)3个参数对白酒糟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的影响。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蒸汽爆破白酒糟的工艺参数。将单因素试验所得的最优条件设定为响应面设计的中心点,以维压时间、汽爆压强、含水量为试验因素,以NDF含量为响应值,建立响应值与3个因素之间的回归模型和响应面图,以确定蒸汽爆破白酒糟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显示:维压时间和汽爆压强对白酒糟中NDF含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含水量对白酒糟中NDF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响应面法得到的蒸汽爆破白酒糟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维压时间8 min、汽爆压强1.1 MPa、含水量60%,在此条件下,NDF含量降低了27.39%。蒸汽爆破后的白酒糟纤维结构受到破坏,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结果进一步表明,蒸汽爆破有效破坏了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的结构,降低了结晶度,增加了纤维的无定形区及表面孔隙率;此外,蒸汽爆破还极显著降低了白酒糟中霉菌毒素含量(P<0.01)。体外仿生消化试验结果表明,蒸汽爆破使白酒糟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消化率极显著增加(P<0.01),总能消化率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蒸汽爆破可显著改善白酒糟的营养价值并提高其饲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爆破 白酒糟 响应面法 仿生消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