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3例重症肺结核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实施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
1
作者 黄伟强 刘旭东 +4 位作者 王丽丽 陈星星 商会会 徐雅 胡明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4-1022,共9页
目的:分析重症肺结核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实施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为该类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 目的:分析重症肺结核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实施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为该类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参照入组标准收集2020年10月至2024年10月武汉市肺科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13例重症肺结核相关ARDS并接受ECMO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特征(合并症、评分系统、影像学及病原学等)、治疗措施(抗结核方案、呼吸支持策略、ECMO模式、俯卧位通气、糖皮质激素等)及临床结局(生存率、ECMO治疗/呼吸机治疗/ICU住院时长、并发症等)。结果:13例重症肺结核相关ARDS并接受ECMO治疗的患者中,男性11例(84.6%),中位年龄为51岁;中位病程为40 d;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平均评分为(25.23±7.11)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中位数(四分位数)为7(4,10)分;12例(92.3%)ECMO期间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6例为首次诊断肺结核,入院前未进行过抗结核治疗;mNGS/GeneXpert MTB/RIF、TB-DNA、涂片抗酸染色检测阳性者分别为10例(76.9%)、12例(92.3%)和8例(61.5%);8例(61.5%)为浸润型。ECMO实施前和期间联合俯卧位通气者分别为7例(53.8%)和6例(46.2%);10例(76.9%)转流方式为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ECMO),2例(15.4%)为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1例(7.7%)为VV-ECMO转VA-ECMO;6例(46.2%)发生ECMO相关并发症,5例为消化道出血;ECMO治疗时长范围为1~88 d,ECMO治疗、呼吸机治疗、ICU住院时长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13(9,31)、27(16,47)、32(23,57)d。6例(46.2%)好转出院,出院28 d和60 d存活者分别为6例(46.2%)和4例(30.8%)。结论:应用ECMO可以显著提高重症肺结核合并ARDS患者的生存率,具有一定有效性和安全性,但在实施ECMO治疗前需充分评估患者病情、权衡利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重症监护 通气机 机械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体外膜氧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监测在儿童体外膜肺氧合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丽 彭卫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5-600,共6页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作为针对循环、呼吸功能衰竭的有效支持技术,近年来在儿童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使用ECMO支持的患儿脑、肾、胃肠、肢体等组织损伤的发生率仍然较高。ECMO治疗期间,各种传统血流...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作为针对循环、呼吸功能衰竭的有效支持技术,近年来在儿童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使用ECMO支持的患儿脑、肾、胃肠、肢体等组织损伤的发生率仍然较高。ECMO治疗期间,各种传统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受到一定限制。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技术作为一种无创、实时、连续的监测方法,可以监测局部组织氧饱和度(regional oxygen saturation,rSO_(2))的变化,进而评估组织灌注、代谢及氧供需平衡,成为潜在组织损伤的早期监测指标。本文就NIRS技术在儿童ECMO治疗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通过NIRS技术监测ECMO治疗患儿早期病情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学 近红外线 体外膜氧合作用 血液动力学监测 病人病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膈疝患者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预测作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吕俊健 林土连 +5 位作者 吴强 李珊 郑海清 夏波 何秋明 钟微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9期814-818,824,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预测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患者接受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外科...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预测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患者接受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外科收治的77例CDH患者资料。根据是否达到需要接受ECMO治疗的指征,分为非ECMO组58例,ECMO组19例。对比患者的胎龄、出生体重、性别、膈疝侧别等一般资料,并分析出生后24 h内的超声心动图对CDH患者接受ECMO治疗的预测作用。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出生体重、胎龄、膈疝侧别、是否产前诊断,以及超声心动图测量值中经房水平分流流束宽径(atrial horizontal shunt,AHS)、右心室内径(right ventricular diameter,RVD)、主肺动脉内径(main pulmonary artery diameter,MPAD)、左心室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是否肝脏疝入、有无PPHN,以及超声心动图测量值中经未闭动脉导管(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流束宽径、主动脉内径(aortic diameter,AOD)、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肝脏疝入(OR=25.83,95%CI:1.46~456.26)、PDA增宽(OR=3.33,95%CI:1.03~10.81)、LAD缩小(OR=0.18,95%CI:0.05~0.67)是需要接受ECMO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DA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0(95%CI:0.815~0.964,P<0.01),PDA=3.1 mm时预测CDH患者接受ECMO治疗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61.02%;LAD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0(95%CI:0.722~0.937,P<0.01),LAD=7.5 mm时预测CDH患者接受ECMO治疗的敏感度为61.11%,特异度为93.22%。结论出生后超声心动图对CDH患者是否需要接受ECMO辅助治疗有预测作用,可协助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膈 先天性/诊断 超声检查 产前 体外膜氧合作用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心声学造影在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插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少中 刘晓真 +2 位作者 叶木奇 文鼎华 黄泳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54-757,共4页
目的观察右心声学造影在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 ECMO)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8例接受经右股静脉及右颈内静脉插管V-V ECMO治疗的重症肺炎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插管时是否行右心声学造影分为造影组(n=8)和对照组(n=10),测量... 目的观察右心声学造影在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 ECMO)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8例接受经右股静脉及右颈内静脉插管V-V ECMO治疗的重症肺炎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插管时是否行右心声学造影分为造影组(n=8)和对照组(n=10),测量并记录其中心静脉压(CVP)及心输出量(CO)。运转ECMO后,对造影组患者行心血管常规超声检查及右心声学造影,观察并调整下腔静脉内套管尖端位置;对照组患者仅行心血管常规超声,观察下腔静脉瓣处血流方向及下腔静脉内套管尖端位置。测量并记录2组患者下腔静脉内套管尖端与膈肌的距离(DCTD)及左股动脉氧分压,比较组间DCTD、左股动脉氧分压、CVP及CO差异。结果造影组DCTD[5.14(4.68,5.81)mm]和左股动脉氧分压[90.05(85.06,95.33)mmHg]均高于对照组[3.31(2.96,3.69)mm、78.61(71.82,81.04)mmHg,Z=-1.93、-2.20,P均<0.05];组间CVP和C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9,-1.80,P均>0.05)。结论右心声学造影有助于V-V ECMO插管时调整下腔静脉内套管尖端位置,减少再循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衰竭 超声心动描记术 体外膜氧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快速建立血管通路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7
5
作者 吴桂深 宁晔 袁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0-442,共3页
目的:探讨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快速建立血管通路的最佳方法,以及放置股动脉远端灌注导管在降低下肢缺血坏死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了中山市人民医院2001年5月至2008年6月行ECMO支持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置管方法分为... 目的:探讨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快速建立血管通路的最佳方法,以及放置股动脉远端灌注导管在降低下肢缺血坏死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了中山市人民医院2001年5月至2008年6月行ECMO支持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置管方法分为经皮穿刺置管组(A组)、切开置管组(B组)、切开置管并放置远端灌注导管组(C组),对比分析经皮穿刺置管(A组)与血管切开置管(B、C组)在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切口出血的差异,并比较C组与A、B组在下肢缺血、坏死发生的差异。结果:经皮穿刺股动静脉置管置管成功率54.3%,血管切开置管置管成功率100%(P<0.01),两者置管时间、切口出血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比A、B组下肢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行ECMO治疗快速建立血管通路应直接行血管切开术,同时行远端股动脉灌注能有效预防下肢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氧合作用 血管通路 股动脉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宏亮 李保顺 +5 位作者 杜红艳 朱曦 郭利民 孙凌波 张喆 幺改琦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4-656,共3页
关键词 流感A病毒 H1N1亚型 体外膜氧合作用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醒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动脉闭合策略:ProGlide血管闭合装置后闭合技术优于外科修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白翎 潘佳君 +3 位作者 唐杨烽 韩林 徐志云 王军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95-900,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ProGlide血管闭合装置的后闭合技术在清醒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VA-ECMO)拔管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行清醒VA-ECMO救治并撤机患者的临床结局。根据使用的血管闭合方式,将患者分为Pro... 目的探讨基于ProGlide血管闭合装置的后闭合技术在清醒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VA-ECMO)拔管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行清醒VA-ECMO救治并撤机患者的临床结局。根据使用的血管闭合方式,将患者分为ProGlide后闭合技术组(ProGlide组)和外科修复组。分析患者全因住院死亡率、动脉拔管闭合操作时间、出血相关事件、30 d内血管相关并发症等。结果共35例患者最终纳入研究,其中21例(60.0%)使用ProGlide后闭合技术,14例(40.0%)使用外科修复技术。全组患者男21例(60.0%)、女14例(40.0%),平均年龄(49.20±10.52)岁,VA-ECMO支持的中位时间为10.0(8.0,12.0)d,全因住院死亡率为11.4%(4/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性别后,在主要观察终点中,两组的全因住院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8,95%CI 0.09~6.89,P=0.826)。次要观察终点显示,ProGlide组具有更少的动脉拔管闭合操作时间(β=14.14,95%CI 7.22~21.05,P<0.01)及更短的撤机后ICU停留时间(β=2.11,95%CI 0.20~4.02,P=0.032)。两组均无主要出血事件及30 d内主要血管相关并发症发生,但ProGlide组次要出血事件及30 d内次要血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外科修复组(OR=0.13,95%CI 0.02~0.88,P=0.036;OR=0.05,95%CI0.00~0.59,P=0.018)。ProGlide组患者撤机时重症监护室疼痛观察工具法(CPOT)评分明显低于外科修复组(β=1.26,95%CI 0.37~2.14,P=0.007),外科修复组动脉缝合时需要额外使用瑞芬太尼的患者比例明显增加(OR=0.06,95%CI 0.01~0.36,P=0.002)。结论在清醒VA-ECMO动脉拔管过程中,采用ProGlide血管闭合装置的后闭合技术是安全、有效的。与外科修复方法相比,ProGlide血管闭合装置的后闭合技术具有操作时间短、出血及血管相关并发症少、患者疼痛感轻的优势,对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闭合装置 ProGlide 后闭合技术 体外膜氧合作用 动脉切开术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应用于老年女性高危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李东韬 李田昌 +3 位作者 陈宇 唐海红 郑建勇 曹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82-584,共3页
目的评价体外膜肺氧合(ECMO)应用于老年女性复杂高危冠心病患者P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20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心内科用ECMO辅助行PCI的老年女性复杂高危冠心病患者1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 目的评价体外膜肺氧合(ECMO)应用于老年女性复杂高危冠心病患者P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20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心内科用ECMO辅助行PCI的老年女性复杂高危冠心病患者1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ECMO辅助时间、PCI情况、围术期并发症、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等。结果12例患者中,10例(83.3%)单纯应用ECMO辅助,2例(16.7%)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ECMO辅助,ECMO辅助时间(1.53±0.55)h,术后脑梗死1例(8.3%),切口感染1例(8.3%),合并肺部感染1例(8.3%),术中无死亡患者,治疗后,好转或治愈出院11例(91.7%),院内死亡1例(8.3%)。结论ECMO循环辅助对老年女性高危冠心病患者行PCI提供了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氧合作用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反搏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体外膜氧合技术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祥杰 彭卫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576-581,共6页
随着机械循环支持(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MCS)技术的发展,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被作为机械循环支持的主要治疗手段,应用于心源性休克、低氧血症、呼吸衰竭、心肺复苏等紧急情况。近年来,... 随着机械循环支持(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MCS)技术的发展,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被作为机械循环支持的主要治疗手段,应用于心源性休克、低氧血症、呼吸衰竭、心肺复苏等紧急情况。近年来,ECMO技术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围手术期的应用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概述ECMO技术在CHD患儿围手术期的应用进展,讨论ECMO技术应用于CHD患儿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相关并发症与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先天性 体外膜氧合作用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患儿院间体外膜肺氧合转运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尹德成 赵喆 +3 位作者 刘颖悦 张晓娟 高海涛 洪小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探讨危重患儿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ECMO)转运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八一儿童医院通过儿科ECMO转运网络与302医院、郑州儿童医院、西北妇幼保健院等医院合作完成ECMO转运... 目的探讨危重患儿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ECMO)转运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八一儿童医院通过儿科ECMO转运网络与302医院、郑州儿童医院、西北妇幼保健院等医院合作完成ECMO转运的15例危重患儿的病例(院外转运组具体病情及带机转运指征由八一儿童医院PICU、儿童心脏科与合作医院的PICU、新生儿科等科室共同确认),与同期完成的38例本院院内ECMO操作病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存活率等指标,评估ECMO转运对患儿治疗的影响。结果 15例ECMO转运患儿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心脏支持6例,呼吸支持9例,年龄16 d至12岁;体质量3~47 kg;共有11例成功脱离ECMO,总撤机率73. 3%,存活出院10例,存活率66. 7%;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5例,并发症发生率33. 3%。同期院内ECMO患儿共38例,男性30例,女性8例;循环支持10例,呼吸支持28例;出现并发症12例,发生率31. 6%;26例成功撤机,总撤机率68. 4%,存活出院22例,存活率57. 9%。转运组患儿存活率高于院内支持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 7%vs 57. 9%,P> 0. 05];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 3%vs 31. 6%,P> 0. 05],转运距离的增加不构成并发症发生率增高。结论成熟规范的重症患儿ECMO转运技术是安全有效的,较之院内ECMO操作来说不会增加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氧合作用 转运 危重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血流时间对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白伟民 秦历杰 +6 位作者 杨晓哲 张培荣 杨蕾 安爽 许丽君 胡明南 史晓鹏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3期246-250,共5页
目的分析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ECPR)患者的临床资料、救治过程和预后情况,探讨影响ECPR患者复苏成功的因素,以及低血流时间对ECPR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8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 目的分析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ECPR)患者的临床资料、救治过程和预后情况,探讨影响ECPR患者复苏成功的因素,以及低血流时间对ECPR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8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行ECPR的患者,依据是否复苏成功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探讨低血流时间即开始常规心肺复苏至体外膜肺氧合(ECMO)上机运转时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2例患者,中位年龄58岁,男性36例(58.1%),心脏骤停多发生在院内(55例,88.7%),主要原因为急性心肌梗死(37例,59.7%),经ECPR后存活出院16例,存活率25.8%。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患者的年龄较小[52(46,58)岁比63(55,69)岁]、初始心律为心室颤动的较多(43.8%比32.6%)、低血流时间较短[24.5(12,26)min比48(31,53)min]、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较少(50.0%比63.0%)、ECMO使用时间较长[5(4,6.5)d比0(0,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低血流时间短、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初始心律为心室颤动是ECPR患者存活的保护性因素;进一步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血流时间短为ECPR患者存活的保护性因素。结论缩短低血流时间可能提高ECPR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氧合作用 心脏停搏 心肺复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AP对化疗后单肺通气时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马武华 关健强 +3 位作者 高婉菱 吴一龙 黎尚荣 周少丽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一种新的持续气道正压(CPAP)系统,对肺癌化疗后病人单肺通气时氧合和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肺癌手术病人22例,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CPAP组(B组),每组各11例。A组在单肺麻醉... [目的]探讨应用一种新的持续气道正压(CPAP)系统,对肺癌化疗后病人单肺通气时氧合和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肺癌手术病人22例,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CPAP组(B组),每组各11例。A组在单肺麻醉期间非通气侧肺的支气管导管直接开口于大气中;B组单肺通气期间非通气侧持续给予CPAP(P=0.2 kPa),仰卧双肺通气20 min,仰卧单肺通气20 min,侧卧单肺通气30 min,60 min,于关闭胸腔双肺通气时,分别采取动脉血样作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于单肺通气后30 min和60 min时,B组氧合明显高于A组(P<0.01),B组分流率(Qs/Qt)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化疗后病人单肺通气期间,非通气侧持续CPAP,有助于提高氧合,减少肺内分流,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AP 化疗 正压呼吸 肺通气 体外膜氧合作用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生命支持期间乳酸水平和清除率与老年心脏重症监护患者预后的关系
13
作者 陈科文 马新华 +3 位作者 黄康 黄欢 伍松柏 戴瑶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11期1479-1483,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生命支持(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ECLS)期间乳酸水平和清除率与老年心脏重症监护患者死亡的假定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3月至2024年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长沙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ECLS的老年心脏重症监... 目的探讨体外生命支持(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ECLS)期间乳酸水平和清除率与老年心脏重症监护患者死亡的假定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3月至2024年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长沙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ECLS的老年心脏重症监护患者93例,以管理重大心脏手术后的低心排综合征,根据受试者院内结局分为死亡组45例和存活组48例。自ECLS治疗开始,每隔4 h进行血乳酸测量,计算乳酸峰值及乳酸清除率(lactate clearance rate,LCR)。记录常规重症监护病房评分[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score,SOFA)和反应器官功能不全评分(reflects organ dysfunction score,ROD)]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死亡组红细胞浓缩液、新鲜冷冻血浆、血小板浓缩液、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再开胸、溶血比例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P<0.01)。死亡组ECLS结束时SOFA和ROD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死亡组接受静脉动脉型ECSL后乳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P<0.01)。死亡组乳酸峰值明显高于存活组,LCR低于存活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乳酸峰值和LCR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P<0.01)。乳酸峰值、LCR单独预测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3(95%CI:0.615~0.831)和0.846(95%CI:0.761~0.932)。乳酸峰值和LCR联合预测院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6(95%CI:0.762~0.931),敏感性为0.629,特异性为0.937。结论ECLS期间乳酸水平和清除率会影响患者生存率,乳酸峰值及LCR可以预测老年心脏重症监护患者预后情况,可以作为预后指标进行临床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氧合作用 乳酸 重症监护病房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水浸没综合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恺铖 王健男 +1 位作者 夏阳 白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69-1374,共6页
淹溺是致残、致死率极高的意外伤害因素,其病程进展十分迅速,患者病情往往较危重,且因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目前临床治疗方法十分有限。冷水浸没综合征作为淹溺的特殊类型之一,通常当患者浸没于冷水中后立即发生并贯穿患者溺水的始终。... 淹溺是致残、致死率极高的意外伤害因素,其病程进展十分迅速,患者病情往往较危重,且因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目前临床治疗方法十分有限。冷水浸没综合征作为淹溺的特殊类型之一,通常当患者浸没于冷水中后立即发生并贯穿患者溺水的始终。冷水浸没综合征常导致患者心搏骤停等危急情况,在淹溺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着重对冷水浸没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综述,并总结其临床诊疗手段,以期为进一步临床针对性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溺水 冷水浸没综合征 复温 正压呼吸 体外膜氧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