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载花色苷的脂质体-阿拉伯树胶纳米颗粒体外稳定性与降脂活性分析
1
作者 程真 魏文文 +2 位作者 边媛媛 王月华 李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7-97,共11页
为解决花色苷(Anthocyanins,ACNs)在加工过程中易降解、体内生物利用度低及其在精准营养领域应用的限制性问题。本研究制备了以ACNs为核,以大豆卵磷脂构建的脂质体(Liposome,Lipo)和阿拉伯树胶(Gum Arabic,GA)为载体的ACNs纳米颗粒,即... 为解决花色苷(Anthocyanins,ACNs)在加工过程中易降解、体内生物利用度低及其在精准营养领域应用的限制性问题。本研究制备了以ACNs为核,以大豆卵磷脂构建的脂质体(Liposome,Lipo)和阿拉伯树胶(Gum Arabic,GA)为载体的ACNs纳米颗粒,即脂质体/阿拉伯树胶-花色苷(Lipo/GA-ACNs)纳米颗粒,考察环境因素和体外模拟消化对不同配方的Lipo/GA-ACNs纳米颗粒稳定性的影响,消化后Lipo/GA-ACNs纳米颗粒的体外降脂活性。结果表明,Lipo/GA-ACNs纳米颗粒在模拟热加工和不同离子环境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当ACNs与GA的质量比为1:10时,经模拟消化后,Lipo/GA-ACNs纳米颗粒对HepG-2细胞脂滴积聚和活性氧堆积的抑制效果分别比ACNs提高了3.8%和1.99%。因此,Lipo/1.0GA有望成为递送ACNs并实现肝脏降脂的有效口服运输体系,具备开发成具有精准营养性质的功能食品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色苷 脂质/阿拉伯树胶纳米颗粒 体外稳定性 降脂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ZrO_2-HA颌骨缺损替代材料的体外稳定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唐月军 吕春堂 +2 位作者 唐月锋 周中华 汪大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5-226,共2页
关键词 骨缺损 生物陶瓷 二氧化锆 羟基磷灰石 体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冬酰胺酶纳米微球体外活性和稳定性 被引量:1
3
作者 晏子俊 李万玉 +3 位作者 胡雪原 何丹 谢江川 张景勍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58-1263,共6页
制备自组装天冬酰胺酶(Asparaginase,AAS)透明质酸-聚乙二醇(Hyaluronic acid-graftpoly(ethylene glycol),HA-g-PEG)/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beta-cyclodextrin,HPCD)纳米微球(self-assembly HA-g-PEG/HPCD hollow nanosphere... 制备自组装天冬酰胺酶(Asparaginase,AAS)透明质酸-聚乙二醇(Hyaluronic acid-graftpoly(ethylene glycol),HA-g-PEG)/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beta-cyclodextrin,HPCD)纳米微球(self-assembly HA-g-PEG/HPCD hollow nanospheres loaded with AAS,AHHPs),并对AHHPs的体外活性及稳定性进行初步研究。制备并测定AHHPs的透射电镜、粒径、Zeta电位和包封率。再分别从最适温度、最适pH、热稳定性、贮存稳定性、酸碱稳定性、抗胰蛋白酶水解能力和血浆稳定性初步考察AHHPs的体外活性和稳定性。测得AHHPs的平均粒径为(367.43±2.72)nm,Zeta电位为(-15.70±1.25)mV,平均包封率为(66.03±3.81)%。AHHPs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7.0;游离AAS的最适温度为60℃,最适pH值为7.5。体外稳定性的结果显示,同样条件下,AHHPs的体外稳定性明显比游离AAS的好。因此AHHPs能有效提高AAS的体外活性和体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冬酰胺酶 纳米微球 活性 体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用生长激素(PST)脂质体生物学稳定性及促生长生物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胥传来 姚惠源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9-82,共4页
本文着重对PST脂质体体外稳定性进行研究 ,试验表明 :PST脂质体在猪血浆中稳定性较好。对大白鼠促生长效应实验结果表明 :PST和PST脂质体对大白鼠具有促生长活性。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5 ) ,PST脂质体具有显著的缓... 本文着重对PST脂质体体外稳定性进行研究 ,试验表明 :PST脂质体在猪血浆中稳定性较好。对大白鼠促生长效应实验结果表明 :PST和PST脂质体对大白鼠具有促生长活性。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5 ) ,PST脂质体具有显著的缓释作用 ,缓释期可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生长效应 PST脂质 猪血浆 试验 缓释作用 生长激素 体外稳定性 对照组 生物活性 大白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寡肽阳离子脂质体作为基因载体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崔烨 王璐 +1 位作者 孙琼 张灿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8-333,共6页
采用阳离子寡肽脂质材料赖氨酰化谷氨酸双十四醇酯(T2GL)制备阳离子脂质体(CL),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FP)静电结合形成复合物(CL/pDNA),CL/pDNA粒径和表面电位分别为(132.3±1.0)nm和+(31.35±2.99)mV。考察CL/pDNA对肝... 采用阳离子寡肽脂质材料赖氨酰化谷氨酸双十四醇酯(T2GL)制备阳离子脂质体(CL),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FP)静电结合形成复合物(CL/pDNA),CL/pDNA粒径和表面电位分别为(132.3±1.0)nm和+(31.35±2.99)mV。考察CL/pDNA对肝素及脱氧核糖核酸酶Ⅰ(DNase I)的稳定性,结果表明,CL/pDNA可被适宜浓度的肝素竞争性解组装释放pDNA,其对DNase I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市售制剂Lipofectamine 2000。研究CL与pDNA的比例(N/P)及质粒用量对转染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当N/P为3,质粒用量4μg时,CL/pDNA的转染效率最佳。采用CL/pDNA对3种不同的细胞进行转染,发现CL/pDNA在人源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中转染效果最好,与Lipofectamine 2000相比,转染效率相当但细胞毒性更低,因此为进一步研究其体内行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肽 阳离子脂质 质粒 体外稳定性 转染效率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激素(PST)脂质体的制备初探
6
作者 胥传来 乐国伟 吴振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4-65,共2页
采用冰冻熔融法制备脂质体 ,包封率进行测定可达 2 9%。同时对影响包封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得出卵磷脂∶胆固醇为 5∶2 ,超声时间为 3min ,中性环境 ,冰冻 2 4h或冷藏 3d ,4℃左右贮存 ,其稳定性良好 ,包封率几乎无变化。
关键词 PST脂质 包封率 冰冻熔融法 生产方法 生长激素 体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激素(PST)脂质体的制备初探
7
作者 胥传来 乐国伟 +1 位作者 姚惠源 吴振国 《饲料博览》 2001年第8期10-11,共2页
用冰冻熔融法制备脂质体,包封率可达29%,当n(卵磷脂):n(胆固醇)=5:2,超声时间3min,中性环境,冰冻24h或4℃贮藏 3d,其稳定性良好,包封率 29.1%±0.4%,变化不显著。
关键词 包封率 冰冻熔融法 生长激素脂质 制备 鱼精蛋白法 分离 体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径差异化的纳米脂质载体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会鹏 苏志桂 +5 位作者 陈明磊 孟凡飞 孙敏捷 王岩 张灿 平其能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6-443,共8页
利用特色化的中心复合设计,以香豆素-6为模型药物,通过控制特定的因素和指标,制备粒径不同而其他性质相同的纳米脂质载体(NLCs),并对其形态、Zeta电位和包封率等理化性质进行研究。通过体外稳定性实验考察NLCs在K-R液和PBS缓冲液中的稳... 利用特色化的中心复合设计,以香豆素-6为模型药物,通过控制特定的因素和指标,制备粒径不同而其他性质相同的纳米脂质载体(NLCs),并对其形态、Zeta电位和包封率等理化性质进行研究。通过体外稳定性实验考察NLCs在K-R液和PBS缓冲液中的稳定性,同时以透析法研究制剂的体外释药行为特性。采用MTT法研究空白NLCs和载药NLCs的细胞毒性,活体成像技术考察NLCs在小鼠胃肠道中的滞留时间。结果显示:制备所得的粒径分别为100,200及300 nm的香豆素-6纳米脂质载体,分散性良好,在K-R液和PBS缓冲液中可以稳定存在,并且体外24 h香豆素-6的累积释放量均不超过总量的7%。MTT实验表明:空白NLCs和载药NLCs对Caco-2毒性较小。小鼠肠内滞留试验显示:NLCs在灌胃给药6 h后仍然能够在胃肠道中检测到。因此,制备得到的不同粒径NLCs可以作为模型制剂,用于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上研究NLCs粒径对口服吸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豆素-6 纳米脂质载 理化性质 体外稳定性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 for chemical sunscreen agents
9
作者 Xiaoyu Li Jianping Jiang Lifeng Xiao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93,共9页
Nanolipid carriers and traditional emulsion containing chemical sunscreens were prepared using emulsification combined with ultrasonic technology.The nanolipid carriers showed superior performance in sunscreen encapsu... Nanolipid carriers and traditional emulsion containing chemical sunscreens were prepared using emulsification combined with ultrasonic technology.The nanolipid carriers showed superior performance in sunscreen encapsulation,slow release and skin impermeability,and provided an excellent nanolipid slow-release encapsulation system for sunscreens.As observ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he nanolipid carriers were spherical shape,with smooth surface and uniform distribution,and the particle sizes we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range of 230 to 250 nm without agglomeration.The nanolipid carrier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sunscreen performance through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scattering and chemical absorption,and showed better UV stability than traditional sunscreen,indicating their photoprotective function.In vitro release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nano-lipidic carriers exhibited better release control when loaded with octyl methoxycinnamate(OMC)and butylmethoxydibenzoylmethane(BDFM)sunscreens than traditional traditional emulsions,with the cumulative release rate of OMC in the nano-lipidic carriers decreasing by 17.17% to 30.24% within 12 hours,and that of BDFM decreasing by 26.67% to 44.67%.26.67% to 44.16%.The results of the in vitro permeation experiment further confirmed that the nanolipid carriers could effectively encapsulate the sunscreens and prevent them from penetrating the skin barrier,thus reducing the skin irritation.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traditional emulsion,the cumulative penetration of OMC in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 was 2.24μg/cm^(2)in 4 hours,while the cumulative penetration was reduced by 68.05%.The cumulative penetration of BDFM in the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 was 3.24μg/cm^(2),with a 64.04%reduction in cumulative pene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 lipid carrier sunscreen agents PHOTOSTABILITY in vitro sustained-release properties extracorporeal perme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PION-dopa-PEG-DOTA/RGD的^(64)Cu标记、纯化及生物分布 被引量:6
10
作者 史旭东 王晓 +4 位作者 申一鸣 孙钰林 梁积新 陈玉清 沈浪涛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0-256,共7页
对64 Cu标记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PION-dopa-PEG-DOTA/RGD的标记及纯化条件进行探索,并根据其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研究结果,揭示其主要的代谢方式。通过对标记过程中配体浓度、温度、时间等条件的改变,探究64 Cu标记SPION-dopa-PEG-... 对64 Cu标记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PION-dopa-PEG-DOTA/RGD的标记及纯化条件进行探索,并根据其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研究结果,揭示其主要的代谢方式。通过对标记过程中配体浓度、温度、时间等条件的改变,探究64 Cu标记SPION-dopa-PEG-DOTA/RGD的最优条件;并采用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螯合标记混合物中游离的64 Cu,经PD-10柱纯化后得到放化纯较高的标记物;采用快速薄层层析法测定标记物的标记率和放化纯;分别测定了标记物的体外稳定性和脂水分配系数;将64 Cu标记的氧化铁纳米粒子经尾静脉注射到正常鼠的体内,分别于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取各脏器,称重、测定放射性计数率,计算每克组织的百分注射剂量率(%ID/g)。经条件优化后得到的64 Cu-SPION-dopa-PEG-DOTA/RGD的标记率为63%,PD-10柱纯化后放化纯大于95%,水溶性良好,且放化纯在标记后12h内在磷酸盐缓冲液和人血清白蛋白中表现出了较高的稳定性;动物体内生物分布实验显示,该标记物在小鼠体内主要经肝脏代谢,肾脏排泄,血液中放射性清除较快。该标记物可用于后续的PET/MRI双模态显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Cu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 放化纯 体外稳定性 生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瓜花叶病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凤梅 崔崇士 张耀伟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07-411,共5页
综述了西瓜花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血清学、抗源及在抗病毒基因工程策略方面的研究进 展,为抗病育种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西瓜 花叶病毒 体外稳定性 症状 寄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石墨烯的合成与功能化修饰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小静 温惠云 +4 位作者 黎琪 郝芳芳 焦萍 唐松青 薛伟明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14,70,共5页
为使合成聚乙二醇化纳米氧化石墨烯(NGO)在生理条件下稳定保存,首先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合成NGO,再通过酰胺反应在NGO连接四臂聚乙二醇,通过测定FT-IR光谱、紫外分光光谱、粒度与粒度分布、SEM与TEM对产物进行表征。产物中含有羟基、羧... 为使合成聚乙二醇化纳米氧化石墨烯(NGO)在生理条件下稳定保存,首先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合成NGO,再通过酰胺反应在NGO连接四臂聚乙二醇,通过测定FT-IR光谱、紫外分光光谱、粒度与粒度分布、SEM与TEM对产物进行表征。产物中含有羟基、羧基、羰基等含氧官能团,紫外最大吸收峰为225 nm,表明NGO与GOPEG的成功合成。NGO和GO-PEG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84.08 nm和96.72 nm,PDI分别为0.317和0.365。SEM,TEM数据揭示了产物的片状形貌,GO-PEG在PBS和细胞培养基(DMEM)中静置60 d,未出现聚集和沉降现象,表明GO-PEG具有良好的体外稳定性。文中成功制备了NGO和聚乙二醇化的NGO,并且聚乙二醇化后的NGO在PBS和DMEM中具有良好的体外稳定性,为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改进的Hummers法 聚乙二醇修饰 体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