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消化试验法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化鹏 李枫 +3 位作者 孙中武 马建章 王槐 李飞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81-84,共4页
研究旨在评价3个因素(发酵器类型、胃蛋白酶溶液的浓度、瘤胃液的来源)对5类饲料植物干物质体外消化率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器类型(恒温水浴箱和恒温保温箱)和胃蛋白酶溶液的浓度(2.3%和4.6%),对5类饲料植... 研究旨在评价3个因素(发酵器类型、胃蛋白酶溶液的浓度、瘤胃液的来源)对5类饲料植物干物质体外消化率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器类型(恒温水浴箱和恒温保温箱)和胃蛋白酶溶液的浓度(2.3%和4.6%),对5类饲料植物干物质体外消化率的测定结果均无显著的影响。同样,不同来源的瘤胃液(家羊、马鹿、狍)对饲料植物干物质体外消化率的测定值也无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消化试验 马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糟蒸汽爆破工艺优化及蒸汽爆破白酒糟体外营养价值评定
2
作者 汝昕潼 张硕清 +3 位作者 李文强 续航 张遨然 李建平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876-4888,共13页
本试验采用响应面法对蒸汽爆破处理白酒糟的工艺参数(维压时间、汽爆压强、含水量)进行优化,并利用体外仿生消化系统对蒸汽爆破白酒糟进行营养价值评定。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考察维压时间(2、4、6、8、10 min)、汽爆压强(0.3、0.6、... 本试验采用响应面法对蒸汽爆破处理白酒糟的工艺参数(维压时间、汽爆压强、含水量)进行优化,并利用体外仿生消化系统对蒸汽爆破白酒糟进行营养价值评定。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考察维压时间(2、4、6、8、10 min)、汽爆压强(0.3、0.6、0.9、1.2、1.5 MPa)、含水量(30%、40%、50%、60%、70%)3个参数对白酒糟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的影响。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蒸汽爆破白酒糟的工艺参数。将单因素试验所得的最优条件设定为响应面设计的中心点,以维压时间、汽爆压强、含水量为试验因素,以NDF含量为响应值,建立响应值与3个因素之间的回归模型和响应面图,以确定蒸汽爆破白酒糟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显示:维压时间和汽爆压强对白酒糟中NDF含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含水量对白酒糟中NDF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响应面法得到的蒸汽爆破白酒糟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维压时间8 min、汽爆压强1.1 MPa、含水量60%,在此条件下,NDF含量降低了27.39%。蒸汽爆破后的白酒糟纤维结构受到破坏,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结果进一步表明,蒸汽爆破有效破坏了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的结构,降低了结晶度,增加了纤维的无定形区及表面孔隙率;此外,蒸汽爆破还极显著降低了白酒糟中霉菌毒素含量(P<0.01)。体外仿生消化试验结果表明,蒸汽爆破使白酒糟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消化率极显著增加(P<0.01),总能消化率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蒸汽爆破可显著改善白酒糟的营养价值并提高其饲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爆破 白酒糟 响应面法 仿生消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溶剂提取苦荞总黄酮及其体外模拟消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秦斐 范肖 +2 位作者 王宇阳 付晓燕 朱航甫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09,共5页
以苦荞种子为原料,在不同的超声温度下提取苦荞总黄酮,并研究苦荞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溶剂提取总黄酮在60℃时含量达到最大值228.5 mg/100mL,是溶剂提取的1.5倍。通过体外模拟消化试验发现,超声辅助溶剂提取有利于消... 以苦荞种子为原料,在不同的超声温度下提取苦荞总黄酮,并研究苦荞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溶剂提取总黄酮在60℃时含量达到最大值228.5 mg/100mL,是溶剂提取的1.5倍。通过体外模拟消化试验发现,超声辅助溶剂提取有利于消化过程中总黄酮的释放,且在胃肠消化过程中胃蛋白酶和肠蛋白酶有利于总黄酮的释放,均在120 min时达到最大。通过体外模拟消化抗氧化活性测定可知,苦荞总黄酮胃肠消化产物对DPPH·、·OH及·O-2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提取 苦荞总黄酮 模拟消化试验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日粮奶牛体外消化性能与甲烷产生量比较 被引量:15
4
作者 娜仁花 董红敏 +2 位作者 陶秀萍 马瑞娟 习佳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76-1581,共6页
为控制动物甲烷排放提供参考依据,以奶牛为瘤胃液供体动物,采用体外消化法进行了日粮类型对CH4产生量及其与消化性能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日粮精粗比均为40∶60的条件下,粗料为玉米秸秆青贮日粮的CH4产生量、消化单位干物质(DM)的CH4... 为控制动物甲烷排放提供参考依据,以奶牛为瘤胃液供体动物,采用体外消化法进行了日粮类型对CH4产生量及其与消化性能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日粮精粗比均为40∶60的条件下,粗料为玉米秸秆青贮日粮的CH4产生量、消化单位干物质(DM)的CH4产生量、单位消化能量的CH4产生量比粗料为干玉米秸秆日粮分别减少了30%、37%、32%,差异显著(P<0.05);粗料均为玉米秸秆青贮的条件下,精粗比60∶40日粮的CH4产生量、消化单位DM的CH4产生量、单位消化能量的CH4产生量比精粗比40∶60日粮分别减少了21%、23%、23%,差异显著(P<0.05)。玉米秸秆经过青贮处理或适当增加日粮中精料比例可以显著减少甲烷的产生,同时可以提高干物质消化率和消化能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体外消化试验 日粮精粗比 青贮秸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低聚肽分子质量分布的测定及体外消化实验 被引量:13
5
作者 汤国营 戴军 +2 位作者 蔡木易 易维学 谷瑞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1-133,共3页
为验证国产化大豆低聚肽产品分子质量分布和产品在体内经消化道后的稳定性,对该产品进行了分子质量分布测定及体外消化实验,目的是为以大豆低聚肽为原料开发功能性保健系列产品提供产品稳定性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国产大豆低聚肽... 为验证国产化大豆低聚肽产品分子质量分布和产品在体内经消化道后的稳定性,对该产品进行了分子质量分布测定及体外消化实验,目的是为以大豆低聚肽为原料开发功能性保健系列产品提供产品稳定性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国产大豆低聚肽分子质量均低于1 000 Da;经胃蛋白酶处理后,该大豆低聚肽95%以上未被消化,经胰蛋白酶处理后,约90%未被消化,说明该产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体内大部分将以多肽的形式被直接吸收。同时应用该大豆低聚肽产品开发功能性食品时,其本身所具有的各项生理功能将不会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低聚肽 分子质量分布 体外消化试验 胰蛋白酶 胃蛋白酶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及青贮饲料的细胞壁成分体外消化性能比较 被引量:7
6
作者 于秀芳 刘海燕 于维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8年第5期155-156,共2页
利用体外消化试验法,对吉单4011和四单29两品种玉米的秸秆和青贮饲料进行了干物质和细胞壁成分的消化率和消化速度常数的测定,吉单4011的干物质(DM)和细胞壁成分(OCW)的有效消化率分别是57.4%和48.9%,吉单29分别是58.8%和53.9%。两品种... 利用体外消化试验法,对吉单4011和四单29两品种玉米的秸秆和青贮饲料进行了干物质和细胞壁成分的消化率和消化速度常数的测定,吉单4011的干物质(DM)和细胞壁成分(OCW)的有效消化率分别是57.4%和48.9%,吉单29分别是58.8%和53.9%。两品种玉米青贮饲料OCW的消化速度常数显著高于秸秆,吉单4011的秸秆和青贮饲料分别为4.85%和4.52%,吉单29分别为5.81%和7.11%。结果表明,通过青贮,可以提高玉米秸秆细胞壁的消化率和消化速度常数,秸秆中OCW含量高的玉米品种更适合青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青贮饲料 消化速度 消化 体外消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对玉米-豆粕型日粮的体外消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朱艳芝 陈晓晨 +4 位作者 刘芦鹏 张邦 周亚楠 孙久鹏 马文锋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42-45,共4页
本试验旨在通过透析袋体外酶解的方法,研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对玉米-豆粕型日粮还原糖生成量、干物质和粗蛋白质体外酶解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设对照组,试验1、2、3、4、5组,其中试验组淀粉酶的添加浓度分别为0.4、0.8、... 本试验旨在通过透析袋体外酶解的方法,研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对玉米-豆粕型日粮还原糖生成量、干物质和粗蛋白质体外酶解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设对照组,试验1、2、3、4、5组,其中试验组淀粉酶的添加浓度分别为0.4、0.8、1.2、1.6、2.0U/g,试验组纤维素酶的添加浓度分别为1.0、2.0、3.0、4.0、5.0U/g,每个添加水平分别设5个重复。试验结果表明:淀粉酶添加浓度由0.4U/g提高至2.0U/g时,试验1、2、3、4组还原糖生成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0.22%、26.46%、6.99%、3.93%(二次,P<0.05),试验5组还原糖生成量下降1.72%(二次,P<0.05);试验1、2、3、4、5组干物质酶解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3.67%、4.58%、4.68%、5.69%、6.13%(线性,P<0.05)。纤维素酶添加浓度由1.0U/g提高至5.0U/g时,试验1、5组还原糖生成量相较于对照组分别降低1.31%、1.82%(二次,P<0.05),试验2、3、4组较对照组分别提高8.05%、32.76%、19.70%(二次,P<0.05)。以干物质酶解率为评价指标,淀粉酶添加的最适浓度为0.8U/g,以还原糖生成量为评价指标,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最适添加浓度分别为1.05U/g和3.08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酶 纤维素酶 体外消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朱樱花、大叶千斤拔和银合欢中提纯的缩合单宁对体外试验豆粕瘤胃及过瘤胃降解率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J.E.Cortes 郑琛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15,共1页
试验选用改进的两步法,将从朱樱花(San RamónCIAT22310和Patulul CIAT22316)、大叶千斤拔(CIAT17403)和银合欢(CIAT734)中提纯的缩合单宁,按照0、300、600、900 mg/g豆粕粗蛋白质的比例添加到豆粕中,测定对瘤胃液中和瘤胃后... 试验选用改进的两步法,将从朱樱花(San RamónCIAT22310和Patulul CIAT22316)、大叶千斤拔(CIAT17403)和银合欢(CIAT734)中提纯的缩合单宁,按照0、300、600、900 mg/g豆粕粗蛋白质的比例添加到豆粕中,测定对瘤胃液中和瘤胃后盐酸胃蛋白酶溶液中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缩合单宁后瘤胃液中干物质和粗蛋白质降解率极显著降低(P〈0.001)。缩合单宁添加量最高的900 mg/g粗蛋白质组,瘤胃干物质降解率比未添加缩合单宁组降低了30%。添加缩合单宁后瘤胃粗蛋白质降解率下降了25%~63%。缩合单宁的来源极显著影响这种作用的程度(P〈0.001)。由于缩合单宁来源不同,随缩合单宁浓度升高,干物质和粗蛋白质瘤胃降解率极显著降低(P〈0.001),分别降低了24%~73%和16%~55%。缩合单宁的来源和浓度极显著影响不在瘤胃中降解而在酸性胃蛋白酶溶液中降解的可发酵粗蛋白质的比例,使可发酵粗蛋白质分别增加了18%和412%。可发酵粗蛋白质在朱樱花组增幅最大,而在银合欢组增幅最小。缩合单宁的来源和浓度也极显著影响过瘤胃蛋白在酸性胃蛋白酶溶液中的降解,当缩合单宁浓度从10%升高到82%时,过瘤胃蛋白在酸性胃蛋白酶溶液中的降解率极显著下降(P〈0.001)。与朱樱花组和大叶千斤拔组相比,银合欢组似乎对豆粕在瘤胃液中的降解影响更小。相反,银合欢组粗蛋白质和缩合单宁的复杂化合物比其他组更能抵抗酸性胃蛋白酶溶液的降解。这个结果说明,银合欢组缩合单宁对提高过瘤胃蛋白降解率的作用比朱樱花组和大叶千斤拔组缩合单宁的作用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合单宁 两步消化试验 豆科灌木 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鸡小麦型饲粮4种单酶复配效应的体外法评定 被引量:6
9
作者 薛梅 史雪萍 +2 位作者 张廷荣 司倩倩 王述柏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747-3756,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植酸酶用于肉鸡小麦型饲粮的最佳复合酶谱。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不同水平的β-葡聚糖酶(30、60、90、120、150和180 U/g)、木聚糖酶(200、400、600、800、1000和1200 U/g... 本试验旨在研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植酸酶用于肉鸡小麦型饲粮的最佳复合酶谱。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不同水平的β-葡聚糖酶(30、60、90、120、150和180 U/g)、木聚糖酶(200、400、600、800、1000和1200 U/g)、纤维素酶(200、400、600、800、1000和1200 U/g)和植酸酶(500、1000、1500、2000、2500和3000 U/kg)分别添加于肉鸡小麦型饲粮中,采用模拟胃肠液体外消化试验,研究单酶的最佳添加水平;据此,采用4因子3水平L9(34)正交设计和体外法研究4种单酶复配效应,每种酶各设计3个添加水平:β-葡聚糖酶为100、150和200 U/g,木聚糖酶为900、950和1000 U/g,纤维素酶为900、950和1000 U/g,植酸酶为1500、2000和2500 U/kg,以还原糖生成量、植酸磷降解率、饲料残渣总能为判定指标,确定4种单酶的最佳复合酶谱。结果表明:1-3周龄肉鸡小麦型饲粮中,当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添加水平分别为150、960、950 U/g 时,分别获得最大还原糖生成量0.918、1.161、0.927 mg/g,当植酸酶添加水平为2010 U/kg时,获得最大植酸磷降解率92.35%;4-6周龄肉鸡小麦型饲粮中,当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添加水平分别为150、950、960 U/g时,分别获得最大还原糖生成量0.920、1.160、0.929 mg/g,当植酸酶添加水平为1940 U/kg时,获得最大植酸磷降解率92.23%;当4种酶的复合酶谱为β-葡聚糖酶150 U/g、木聚糖酶950 U/g、纤维素酶900 U/g、植酸酶2500 U/kg时,还原糖生成量、植酸磷降解率、饲料残渣总能均获得较优值。综上,肉鸡小麦型饲粮中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植酸酶的最佳添加水平,1-3周龄分别为150、960、950 U/g和2010 U/kg,4-6周龄分别为150、950、960 U/g和1940 U/kg,且2个阶段肉鸡小麦型饲粮中4种酶的最佳复合酶谱为β-葡聚糖酶150 U/g、木聚糖酶950 U/g、纤维素酶900 U/g、植酸酶2500 U/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型饲粮 酶制剂 体外消化试验 肉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饲料消化率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仕梅 罗莉 叶元土 《渔业现代化》 2000年第1期7-10,共4页
关键词 鱼类 饲料 消化 体外消化试验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