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评价面粉锌生物利用率 被引量:2
1
作者 雷激 张明秋 +2 位作者 张勇 黄承钰 白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6-239,共4页
采用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对10种小麦粉进行锌生物利用率比较。以锌吸收率(Caco-2细胞中的锌含量占加入到细胞的面粉消化液总锌量比例)反映锌生物利用率(Zn bioavailability,Zn BV)。发现不同面粉间锌生物利用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采用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对10种小麦粉进行锌生物利用率比较。以锌吸收率(Caco-2细胞中的锌含量占加入到细胞的面粉消化液总锌量比例)反映锌生物利用率(Zn bioavailability,Zn BV)。发现不同面粉间锌生物利用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出粉率78%的安阳中优9507是面粉锌吸收率和可吸收锌量都高的品种,它将进入下一步人体实验进行营养功效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面粉 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 生物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分析发酵对面粉铁生物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雷激 黄承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99-103,共5页
中国居民膳食以谷物为主食,谷物中铁吸收率低是造成营养性贫血的主要原因,适当的加工方式可缓解谷物中植酸、多酚等物质对铁生物利用率(Fe bioavailability,FeBV)的影响。为考察酵母发酵对面粉FeBV的影响,采用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 中国居民膳食以谷物为主食,谷物中铁吸收率低是造成营养性贫血的主要原因,适当的加工方式可缓解谷物中植酸、多酚等物质对铁生物利用率(Fe bioavailability,FeBV)的影响。为考察酵母发酵对面粉FeBV的影响,采用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结果表明,面团在发酵后pH值呈下降趋势,酸度呈上升趋势;多酚、植酸含量降低,植酸酶活性升高,以上各指标在发酵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酵后面粉样品的FeBV增加约5%~38%,大多数面粉FeBV发酵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酵可降低面粉的pH值,增加酸度,有利于面粉多酚和植酸的降解以及植酸酶活力的升高,可有效提高面粉FeB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面粉 铁生物利用率 发酵 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co-2细胞模型的大米-苦荞多酚消化物抗氧化作用研究
3
作者 李诺 张桂芳 +2 位作者 毛健 张东杰 朱蓉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71,共8页
本实验研究大米-苦荞消化后多酚对Caco-2细胞的氧化损伤保护作用。以大米-苦荞为实验原料并对其进行体外消化,以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本实验研究大米-苦荞消化后多酚对Caco-2细胞的氧化损伤保护作用。以大米-苦荞为实验原料并对其进行体外消化,以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以及细胞内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factor erythroidderived 2-like 2,Nrf2)蛋白表达量为检测指标来探明消化物对Caco-2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大米-苦荞消化后得到芦丁、异槲皮素和阿魏酸3种多酚,与模型组相比,芦丁、异槲皮素和阿魏酸可显著降低氧化损伤细胞MDA含量和ROS水平,增强细胞内Nrf2蛋白表达量及抗氧化酶活力。大米-苦荞消化后的主要多酚有效参与改善细胞氧化相关生化指标的水平,对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Caco-2氧化损伤细胞具有良好的调控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活化Nrf2/ARE通路提高细胞抗氧化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增强下游抗氧化酶系活力,清除细胞内过剩的ROS和降低MDA水平,以及修复自由基积累过多引发的酶活力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 多酚 caco-2细胞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外模拟消化/Caco-2细胞模型测定大米中铅的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8
4
作者 方勇 夏季 +5 位作者 李红梅 陈悦 裴斐 孔令艳 杨佩玲 胡秋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99-204,共6页
为考察铅污染大米对人体的潜在健康风险,研究建立体外模拟消化/Caco-2细胞模型来测定大米中铅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在模拟大米中铅的胃肠消化过程中,生米和熟米在胃消化阶段铅的生物利用率为61.34%~70.59%和39.69%~47.48%,肠消化阶... 为考察铅污染大米对人体的潜在健康风险,研究建立体外模拟消化/Caco-2细胞模型来测定大米中铅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在模拟大米中铅的胃肠消化过程中,生米和熟米在胃消化阶段铅的生物利用率为61.34%~70.59%和39.69%~47.48%,肠消化阶段分别为24.39%~41.79%和13.57%~15.13%,经胃肠消化后籼米中铅的生物利用率均高于粳米,生米经胃、肠消化生物有效性程度均高于蒸煮后的大米。建立并利用成熟Caco-2细胞模型对大米中铅的生物有效性进行测定,使用四乙基铅与无机铅对大米加标,生米的生物有效性为3.32%和7.0%,熟米的生物有效性为2.65%和5.7%。体外模拟消化/Caco-2细胞模型是一种评价大米中铅生物有效性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消化 caco-2细胞 生物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观察维生素C和柠檬酸对铁生物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雷激 张明秋 +2 位作者 黄承钰 白琳 何中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43-1747,共5页
目的采用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来观察维生素C和柠檬酸对铁生物利用的影响,并验证在本实验室建立的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的有效性。方法利用一个带透析膜的插入环将体外消化和Caco-2细胞培养结合在一起,模拟体内环境,使食物的消化... 目的采用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来观察维生素C和柠檬酸对铁生物利用的影响,并验证在本实验室建立的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的有效性。方法利用一个带透析膜的插入环将体外消化和Caco-2细胞培养结合在一起,模拟体内环境,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在该模型中能同时进行。并在含铁样品液中分别加入维生素C和柠檬酸,以Caco-2细胞的铁蛋白形成量作为反映铁生物利用率的指标。结果在样品液铁浓度<100μmol/L时,细胞中铁蛋白形成量随着铁浓度的增加而递增;加维生素C组的细胞铁蛋白形成量高于加柠檬酸组;加入维生素C使方法更灵敏,加入柠檬酸使测定的铁浓度范围更宽。结论在本实验室建立的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是成功的,维生素C对铁生物利用的促进作用高于柠檬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利用 消化 caco-2 维生素C 柠檬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医学用途全营养配方食品蛋白组成对体外消化特性及细胞促钙转运的影响
6
作者 管伟荣 崔耿洁 +5 位作者 郑术琳 董娜 丁一鸣 方胜凯 李洪岩 王静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416-426,共11页
为考察三种特殊医学用途全营养配方食品(蛋白质组成为约55%乳清蛋白和45%酪蛋白的非水解蛋白配方B_(0)、100%非水解乳清蛋白配方B_(1)、100%适度水解乳清蛋白配方B_(2))中不同的蛋白质组成对体外消化特性及促钙转运的影响,采用国际INFOG... 为考察三种特殊医学用途全营养配方食品(蛋白质组成为约55%乳清蛋白和45%酪蛋白的非水解蛋白配方B_(0)、100%非水解乳清蛋白配方B_(1)、100%适度水解乳清蛋白配方B_(2))中不同的蛋白质组成对体外消化特性及促钙转运的影响,采用国际INFOGEST方法对其进行体外模拟消化,并进行了游离α-氨基含量、水解度、肽序列及氨基酸组成分析。之后通过建立Caco-2单层细胞模型,探讨三种特殊医学用途全营养配方食品在消化前后对钙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消化时间为240 min时,非水解乳清蛋白配方B_(1)和适度水解乳清蛋白配方B_(2)的水解度分别为50%和45.5%,均大于非水解蛋白配方B_(0)(水解度为36.5%),配方B_(1)和B_(2)的平均肽链长度分别为5.06和4.52,均比配方B_(0)短(平均肽链长度为5.45),可见配方B_(1)和B_(2)的体外消化性更好。此外,配方B_(2)含有较多能与钙结合的氨基酸,消化前具有最好的促钙转运能力,转运时间为120 min时钙转运量为32.20μg,但在消化后配方B_(1)促钙转运能力更好,转运时间为120 min时钙转运量为35.70μg。钙生物利用率分析的结果表明,消化前B_(0)、B_(2)和消化后B_(1)的生物利用率分别为32.76%、36.39%和40.60%,均高于CaCl_(2),证明它们能够促进钙在肠道中的生物利用率,提升肠道中钙的吸收效果。研究结果为特殊医学用途全营养配方食品的研究提供依据,为补钙产品的开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医学用途全营养配方食品 蛋白质 消化 caco-2 单层细胞模型 促钙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co-2细胞与肠道菌共培养初建体外肠道共生模型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晓清 焦红 +4 位作者 程树军 易敏英 刘静宇 许龙岩 刘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1-126,共6页
【目的】构建体外模拟肠道共生系统,用于评价食源性抗菌药及其耐药菌作用于肠道菌群时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风险。【方法】21 d体外培养构建Caco-2细胞三维肠上皮,分成无菌对照组、混合的正常菌群组、沙门菌组、混合菌群-沙门菌组4组,... 【目的】构建体外模拟肠道共生系统,用于评价食源性抗菌药及其耐药菌作用于肠道菌群时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风险。【方法】21 d体外培养构建Caco-2细胞三维肠上皮,分成无菌对照组、混合的正常菌群组、沙门菌组、混合菌群-沙门菌组4组,制备混悬液,各组分别单独和混合培养4 h,荧光定量PCR法测试共培养前后各菌16SrDNA菌量变化,电阻仪测试跨膜上皮电阻(TEER)数量;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紧密连接蛋白ZO-1变化,评价三维肠上皮屏障功能的改变。【结果】在体外共培养模型内,4种肠道菌混合培养4 h后同单独培养组间比较,细菌量增长无统计学差异(P>0.05));需氧菌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厌氧菌(P<0.01),厌氧菌:需氧菌浓度比接近100∶1,厌氧菌仍为优势菌。TEER和ZO-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均提示混合肠道菌群对Caco-2细胞三维肠上皮无明显破坏,侵入性沙门氏菌可显著降低TEER值,并观察到模型的ZO-1结构受到破坏。这种破坏作用在混合肠道菌群加沙门菌群组较轻。【结论】Caco-2细胞三维肠上皮同乳双歧杆菌、植物乳酸杆菌、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组成的混合菌群体外共培养能建立稳定的体外肠上皮模型,并具有生物学活性;正常肠道菌群对侵入性沙门菌有拮抗作用。该模型可进一步完善作为食源性抗菌药、耐药菌与肠道系统相互作用研究模型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2细胞 肠道模型 食源性耐药菌: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多糖螯合锌的制备工艺优化及对Caco-2细胞锌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徐萍 李倩 +3 位作者 王君淑 鞠凤霞 马睿 张凤清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3-1531,共9页
为开发一种新型有机补锌剂,将药食同源植物黄精(Polygonatum rhizoma)中的黄精多糖与硫酸锌进行螯合制备黄精多糖螯合锌,优化螯合工艺,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及体外Caco-2细胞吸收模型实验对螯合物进行表... 为开发一种新型有机补锌剂,将药食同源植物黄精(Polygonatum rhizoma)中的黄精多糖与硫酸锌进行螯合制备黄精多糖螯合锌,优化螯合工艺,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及体外Caco-2细胞吸收模型实验对螯合物进行表征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最优螯合工艺为温度60℃、pH=7、时间60 min、多糖锌比8∶1,该条件下螯合率可达58.7%;Zn^(2+) 与黄精多糖发生吸附作用并形成螯合物,螯合位点为羧基、羟基和羰基;Caco-2细胞中锌相关转运蛋白ZnT-4,ZnT-6和ZnT-8表达量升高.因此制备的黄精多糖螯合锌具有良好的螯合特性及促进锌吸收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多糖锌螯合物 caco-2细胞吸收模型 转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硝基喜树碱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体外摄取、转运及外排动力学(摘要)
9
作者 沙先谊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7-97,共1页
目的研究9-硝基喜树碱(9-NC)的细胞摄取、转运及外排特性。方法一种体外培养的人小肠上皮细胞模型Caco-2应用于9-NC的小肠上皮细胞的摄取、跨膜转运及外排动力学研究。评价了时间、温度、pH,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抑制剂对细... 目的研究9-硝基喜树碱(9-NC)的细胞摄取、转运及外排特性。方法一种体外培养的人小肠上皮细胞模型Caco-2应用于9-NC的小肠上皮细胞的摄取、跨膜转运及外排动力学研究。评价了时间、温度、pH,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抑制剂对细胞摄取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药物含量。结果9-NC以被动扩散为主要方式被细胞摄取和转运。药物的摄取与时间呈正相关,与温度、pH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摄取 转运 喜树碱 caco-2细胞模型 P-GP 人小肠上皮细胞 硝基 特性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co-2细胞体外吸收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被引量:19
10
作者 吕晓君 曹易丹 何开勇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11-1315,共5页
目的建立Caco-2细胞体外吸收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以利于药物吸收转运的研究。方法 Caco-2细胞接种于Transwell 24孔微孔滤膜培养板上,培养3,6,9,12,15,18,21 d,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绘制生长曲线、测定跨膜电阻值(TEER),比较低、中、高细... 目的建立Caco-2细胞体外吸收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以利于药物吸收转运的研究。方法 Caco-2细胞接种于Transwell 24孔微孔滤膜培养板上,培养3,6,9,12,15,18,21 d,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绘制生长曲线、测定跨膜电阻值(TEER),比较低、中、高细胞浓度(5×10~4,1×10~5,2×10~5·mL^(-1))对细胞单层完整性的影响,以确定细胞接种密度和培养时间;通过测定荧光黄的跨膜通透性、细胞膜顶侧(AP)、基底侧(BL)及细胞内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验证细胞单层通透性和极性分化特征。结果低、中、高浓度细胞接种后分别在15,12,9 d形成单层膜结构,吸光度达高峰,但生长后期高、中浓度组细胞出现成团、死亡,且TEER值小于低浓度组。低浓度细胞接种15 d TEER值达到300Ω·cm^2,15~21 d基本稳定;选择低浓度(5×10~4·mL^(-1))为合适的浓度接种细胞,培养21 d后,荧光黄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3.57×10^(-7)cm·s^(-1),低于通透实验规定的5.0×10^(-7)cm·s^(-1);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膜两侧碱性磷酸酶活性比值(AP/BL)增高5倍多,细胞形成极性分化。结论所建立的Caco-2细胞模型完整性、通透性与极性分化特征通过验证,可作为模拟小肠药物转运过程的体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2细胞 吸收 跨膜电阻值 碱性磷酸酶 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co-2细胞模型评估金属人体生物有效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振洲 崔岩山 +2 位作者 张震南 王姣姣 尹乃毅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27-1034,共8页
随着环境重金属污染的加剧和营养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重金属元素及营养金属元素肠道吸收过程的探讨及其生物有效性影响因素的研究。Caco-2细胞模型能有效的模拟人体小肠上皮细胞的转运与吸收过程,可结合基因技术、分子技术等手段... 随着环境重金属污染的加剧和营养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重金属元素及营养金属元素肠道吸收过程的探讨及其生物有效性影响因素的研究。Caco-2细胞模型能有效的模拟人体小肠上皮细胞的转运与吸收过程,可结合基因技术、分子技术等手段用于研究人体肠道吸收物质的机制和影响因素。首先,总结了近年来利用Caco-2模型对镉、铬、铅、砷等多种重金属及铜、铁、锌、钙等多种营养金属在小肠内的吸收、转运方式、代谢机制及影响吸收、转运过程的各类条件等的研究工作,然后对Caco-2细胞模型研究方法及其在未来评估金属人体生物有效性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2细胞 金属 试验 生物有效性 转运与吸收 健康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吸收和外排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健龙 张玉玲 +3 位作者 董宇 蔡广知 贡济宇 崔翰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9-723,共5页
目的利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小檗碱的双向转运和外排动力学机制。方法超高液相色谱法测定Tran-swell^TM中供给池和接受池中小檗碱的浓度,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Papp),分析P-糖蛋白外排泵(P-gP)的作用。结果不同浓度小檗碱由肠... 目的利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小檗碱的双向转运和外排动力学机制。方法超高液相色谱法测定Tran-swell^TM中供给池和接受池中小檗碱的浓度,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Papp),分析P-糖蛋白外排泵(P-gP)的作用。结果不同浓度小檗碱由肠腔面到基底面(A→B面)的Papp约在(2-3)×10^-6,吸收量与浓度成线性关系,而由基底面到肠腔面(B→A面)的Papp约在(2-3)X10^-5,约是A—B面的8~10倍,给予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后B→A面的外排转运明显减低,A→B面的吸收明显增加。结论小檗碱是以被动扩散为主要转运方式被小肠上皮细胞摄取和转运,属吸收中等的药物,且存在P-糖蛋白介导的外排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caco-2细胞模型 吸收 双向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蜕皮甾酮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摄取和跨膜转运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姣妮 龙潇鸿 +1 位作者 邱峰 邱宗荫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45-548,共4页
目的以Caco-2细胞单层模型,首次研究了蜕皮甾酮的口服吸收与转运特性。方法采用普通Caco-2细胞模型、表达活性CYP3A4酶的Caco-2细胞模型,分别从AP→BL方向和BL→AP方向研究蜕皮甾酮的摄取和跨膜转运规律。结果蜕皮甾酮在2种模型中的表... 目的以Caco-2细胞单层模型,首次研究了蜕皮甾酮的口服吸收与转运特性。方法采用普通Caco-2细胞模型、表达活性CYP3A4酶的Caco-2细胞模型,分别从AP→BL方向和BL→AP方向研究蜕皮甾酮的摄取和跨膜转运规律。结果蜕皮甾酮在2种模型中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在0.1×10-6~1×10-6cm.s-1之间,药物吸收情况为1%~10%;在4 h的实验过程中,4种浓度蜕皮甾酮的ER值均小于1.5。结论研究表明,蜕皮甾酮主要以被动扩散的方式被细胞摄取和转运,其跨膜转运特性未受到CYP3A4-介导机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蜕皮甾酮 caco-2细胞模型 25-二羟维生素D3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体外损伤模型的研究
14
作者 陈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5期919-921,共3页
目的:研究高脂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VEC)的损伤,探讨体外VEC损伤模型的方法,为进一步开展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复制高脂血症大鼠并获取高脂血清,以此高脂血清培养VEC,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的vWF、TXB2、... 目的:研究高脂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VEC)的损伤,探讨体外VEC损伤模型的方法,为进一步开展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复制高脂血症大鼠并获取高脂血清,以此高脂血清培养VEC,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的vWF、TXB2、PGI2含量,观察普通光镜、透射电镜下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结果:高脂血清致VEC培养上清液vWF、TXB2含量增加,PGI2含量减少,VEC形态及结构损伤。结论:高脂血清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结构及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C 透射电镜 VWF TXB2 PGI2 血管内皮细胞 损伤模型 动脉粥样硬化 高脂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紫杉醇在人源肠Caco-2细胞模型的吸收转运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超 姜守刚 +1 位作者 龚显峰 祖元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9-345,378,共8页
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紫杉醇口服吸收较差,容易引起过敏性反应。为了克服紫杉醇的不足,我们制备了一种新的纳米紫杉醇药物,它由甘露醇与人血清白蛋白包裹紫杉醇颗粒制成,其具有更好的水溶性和较低的毒性。为了进一步研究纳米紫杉醇口服... 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紫杉醇口服吸收较差,容易引起过敏性反应。为了克服紫杉醇的不足,我们制备了一种新的纳米紫杉醇药物,它由甘露醇与人血清白蛋白包裹紫杉醇颗粒制成,其具有更好的水溶性和较低的毒性。为了进一步研究纳米紫杉醇口服给药后的吸收效果,我们利用Caco-2细胞模型对纳米紫杉醇的跨膜转运量进行了测定,3 h内,纳米紫杉醇在0.5~20μmol.L-1的浓度内的转运量呈线性状态。从膜的顶端到底端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20.9±2.1×10-6cm.s-1;N=3),米氏方程常数KM值为相对较高的14.00μmol.L-1,这些数据表明纳米紫杉醇具有更好的吸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紫杉醇 caco-2细胞模型 转运吸收 P-gp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消化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6
作者 陈责 贾慧 《农产品加工》 2017年第5期61-64,68,共5页
体外消化模型是用于研究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消化吸收率及成分释放的系统,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健康和营养方面的研究中。其作为食品和药品分析中常用的工具,被用于分析食品及药品结构变化,以及生物利用度和消化率。相比于体内消... 体外消化模型是用于研究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消化吸收率及成分释放的系统,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健康和营养方面的研究中。其作为食品和药品分析中常用的工具,被用于分析食品及药品结构变化,以及生物利用度和消化率。相比于体内消化试验,具有成本低、试验周期短、结果可重复性强等优点。从模拟对象和发展历程等方面对已有的体外消化模型进行了归类和总结,分别介绍了静态模型、动态模型和细胞培养模型3类常用模型。静态模型只能简单模拟消化过程,动态模型可以同时模拟胃肠道中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另外细胞培养模型通常被制药工业用于评价潜在药物吸收机制的手段。最后,结合微型化和程序自动化2个方面分析了体外消化模型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模型 静态模型 动态模型 细胞培养模型 胃肠道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胰星状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万远太 赵秋 +2 位作者 王天才 王波 李德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5-127,共3页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胰星状细胞 (PSC) 以建立合适的体外模型, 为进一步研究胰纤维化的分子发生机制打下实验基础。方法 采用改良Apte MV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PSC, 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GFAP) 免疫组化染色和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自发...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胰星状细胞 (PSC) 以建立合适的体外模型, 为进一步研究胰纤维化的分子发生机制打下实验基础。方法 采用改良Apte MV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PSC, 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GFAP) 免疫组化染色和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自发绿色荧光对原代培养的 PSC加以鉴定。结果 PSC与肝星状细胞 (HSC) 具有相似的特征, 细胞呈梭形或星形, 细胞骨架蛋白 GFAP染色阳性, 由于胞质内含维生素 A脂滴, 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于 328nm波长处可见自发绿色荧光。结论 改良酶消化法可用于体外分离培养 PSC, PSC分离培养的成功为进一步研究PSC活化与抑制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体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星状细胞 分离 模型 GFAP 消化 大鼠 倒置显微镜 荧光 信号通路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模拟消化对四种杂粮中酚类物质及其降脂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姚轶俊 李枝芳 +1 位作者 王立峰 鞠兴荣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0-36,共7页
杂粮中富含具有生理活性的多酚类化合物。本实验研究了4种常见杂粮(薏米、荞麦、青稞、红豆)在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酚类物质的变化以及其降脂活性。结果表明,经模拟体外消化后荞麦具有最高的总酚含量(27.78±0.14)mg GAE/100 g及黄... 杂粮中富含具有生理活性的多酚类化合物。本实验研究了4种常见杂粮(薏米、荞麦、青稞、红豆)在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酚类物质的变化以及其降脂活性。结果表明,经模拟体外消化后荞麦具有最高的总酚含量(27.78±0.14)mg GAE/100 g及黄酮增长率57.9%。并利用油酸诱导HepG2细胞建立高脂模型,测定以2.5mg/mL为上样浓度的4种杂粮多酚提取物干预前后细胞内TG及LDL-c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荞麦多酚表现出了最佳的生物利用度及降脂活性,其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甘油三酯浓度下降了1/3,达到(0.156±0.032)mmol/g prot,低密度脂蛋白降至(0.025±0.005)mmol/g prot,表现出最佳的降脂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理以及降脂相关的功能食品及保健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粮 多酚 消化 HEPG2细胞 降脂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毛纤孔菌三萜成分分析及其对HepG 2细胞模型的脂质调节作用
19
作者 李德海 刘东超 +2 位作者 刘爽爽 霍永红 王占斌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74,共10页
为探索粗毛纤孔菌中的总三萜活性成分及其体外降脂能力,采用超高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TOF-MS/MS)对粗毛纤孔菌中的总三萜进行定性分析,并通过油酸诱导建立HepG_(2)细胞高脂模型,以HepG_(2)细胞高脂模型的存活率、脂质积... 为探索粗毛纤孔菌中的总三萜活性成分及其体外降脂能力,采用超高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TOF-MS/MS)对粗毛纤孔菌中的总三萜进行定性分析,并通过油酸诱导建立HepG_(2)细胞高脂模型,以HepG_(2)细胞高脂模型的存活率、脂质积累量和血脂四项为指标,考察粗毛纤孔菌纯化后总三萜的体外降脂能力。根据UPLC-TOF-MS/MS得到的洗脱顺序、保留时间、分子量、质谱信息,结合文献,共鉴定出粗毛纤孔菌中三萜成分8种。体外实验表明,400μmol/L油酸孵育HepG_(2)细胞24 h时,HepG_(2)细胞内的脂质积累量最高。相较于其他浓度组,总三萜质量浓度为250μg/mL时,高脂HepG_(2)细胞内的脂质含量下降最为显著,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清除率分别达到41.86%、44.44%、44.0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增长率达到57.33%。研究结果证实了粗毛纤孔菌三萜的体外降脂功能,为开发新型降血脂功能食品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毛纤孔菌 三萜 UPLC-TOF-MS/MS 降脂 HepG 2细胞高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三羟异黄酮Caco-2细胞吸收实验
20
作者 龚涛 范远景 +3 位作者 王明和 刘培志 徐柳 杨登玲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63-1567,共5页
文章通过实验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包裹大豆三羟异黄酮(genistein,Gen)纳米体在小肠吸收的可行性。构建Caco-2单细胞模拟小肠上皮细胞对Gen纳米体的吸收转移模型,利用苯酚红通透性试验以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 文章通过实验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包裹大豆三羟异黄酮(genistein,Gen)纳米体在小肠吸收的可行性。构建Caco-2单细胞模拟小肠上皮细胞对Gen纳米体的吸收转移模型,利用苯酚红通透性试验以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活性检测验证模型,实验结果显示Gen纳米体在跨膜转运的过程中发生了代谢与转化,Gen纳米体在单层细胞模型的顶(apical,AP)侧与基底(basolateral,BL)侧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均高于Gen单体对照组,说明由BSA包裹的Gen纳米体比Gen单体较易被Caco-2细胞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2细胞模型 三羟异黄酮纳米 细胞吸收 表观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