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鹿慢性消耗性疾病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雨田 王英丽 +2 位作者 王晓华 包静月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6期71-78,共8页
鹿慢性消耗性疾病是由朊病毒引起的一种鹿科动物渐进性致死性传染病,在北美处于失控性传播和蔓延态势,近年来在欧洲也时有发生。该病的病原因子通常情况下难以被灭活,尤其在野外几乎不可能被清除干净。因此,开发适应于各种组织样品和环... 鹿慢性消耗性疾病是由朊病毒引起的一种鹿科动物渐进性致死性传染病,在北美处于失控性传播和蔓延态势,近年来在欧洲也时有发生。该病的病原因子通常情况下难以被灭活,尤其在野外几乎不可能被清除干净。因此,开发适应于各种组织样品和环境样品的快速、灵敏、准确的检测技术,对于预防鹿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大规模暴发和蔓延非常必要。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鹿慢性消耗性疾病检测方法的研究概况,包括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印迹和体外扩增等检测方法,比较了不同检测方法的特点和使用范围,以期为鹿慢性消耗性疾病的诊断和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慢性消耗性疾病 检测 组织病理染色 免疫学方 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PCR检测大鼠肺支原体核酸的研究
2
作者 姚玉霞 丛斌 丁小英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1-64,共4页
一步法体外扩增结合Southern杂交检测M53鼠肺支原体标准株,设计一对特异寡核苷酸引物及探针,合成、纯化、建立了特异、敏感、快速的检测手段。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结果显示鼠肺支原体M53株基因组DNA71... 一步法体外扩增结合Southern杂交检测M53鼠肺支原体标准株,设计一对特异寡核苷酸引物及探针,合成、纯化、建立了特异、敏感、快速的检测手段。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结果显示鼠肺支原体M53株基因组DNA710bp特异谱带。对50只SD大鼠进行检测,结果PCR方法检出率高于分离培养法,扩增产物行Southernblot杂交验证,采用碱性磷酸酶标记寡核苷酸探针,可与膜上特异靶DNA序列杂交,而阴性对照无杂交信号。特异性实验检出10pg的DNA。充分说明一步法PCR,具有高度、特异、灵敏、快速等优势,适应与大、小鼠监测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 鼠肺 SD大鼠 检出率 扩增 分离培养 小鼠 杂交 扩增产物 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病毒检测法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卿霆 欧阳和昊 +5 位作者 潘其聪 朱碧波 叶静 曹胜波 王秀羽 司有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40-4851,共12页
流式病毒检测法(flow virometry,FVM)是一种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个病毒颗粒及其特征的前沿技术。通过FVM,可以精确测量样本中完整病毒颗粒的浓度、表面靶抗原的丰富度以及相对直径等关键参数,进而实现对单个病毒颗粒的高效分析和表征... 流式病毒检测法(flow virometry,FVM)是一种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个病毒颗粒及其特征的前沿技术。通过FVM,可以精确测量样本中完整病毒颗粒的浓度、表面靶抗原的丰富度以及相对直径等关键参数,进而实现对单个病毒颗粒的高效分析和表征。随着仪器设备、荧光染料和标记策略的不断发展和优化,FVM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该方法不仅被用于实现对单个病毒颗粒的精确分析,还被用于细胞外泌体和微囊泡的检测。本文总结了FVM的发展历程以及病毒等微颗粒的常用标记方法和应用领域,旨在为FVM在病毒学、免疫学、生物医学等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病毒检测 流式细胞术 病毒和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胃动物体外评价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宁娟 高秀华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47-49,共3页
对各种饲料营养价值的准确评价是科学配制动物日粮的前提。只有精确了解各种饲料所真正含有的营养价值及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和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情况,才能合理地配制出真正符合动物生长需要的最经济的饲料产品。目前评价饲料营... 对各种饲料营养价值的准确评价是科学配制动物日粮的前提。只有精确了解各种饲料所真正含有的营养价值及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和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情况,才能合理地配制出真正符合动物生长需要的最经济的饲料产品。目前评价饲料营养价值的方法主要有检测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进行动物试验和体外评价三种。检测饲料中营养成分的含量只能初步评价这种饲料的营养价值,因为动物体是一个复杂的体系,饲料在动物体内的消化结果如何,这是检测结果所不能说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胃动物 评价 饲料营养价值 检测结果 营养成分 动物 动物日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化山茶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杀伤效果 被引量:9
5
作者 向亚平 鲁建云 +4 位作者 李飞凤 黄健 杨采丰 付志兵 高丽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寻油剂体外杀菌效果的检测方法,同时检测臭氧化山茶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杀伤效果。方法:制备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采用三区划线法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接种于LB平板,培养过夜后选取21个直径相同的细菌单克隆,平均分为3组:对... 目的:探寻油剂体外杀菌效果的检测方法,同时检测臭氧化山茶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杀伤效果。方法:制备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采用三区划线法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接种于LB平板,培养过夜后选取21个直径相同的细菌单克隆,平均分为3组:对照组、基础油(山茶油)组、臭氧油(臭氧化山茶油)组。用无菌环隔离细菌单克隆,并给予臭氧油等处理,将平板正置培养过夜,次日挑取隔离培养的整个细菌单克隆于5 m L液体LB培基中培养12 h,然后采取平板计数法和比浊法检测菌液浓度,从而判断臭氧油的杀菌效果。结果:平板计数法和浊度法均显示,经臭氧油处理后的单克隆重悬培养后,菌液的细菌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基础油组(P<0.001)。结论:臭氧化山茶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杀伤作用,单克隆菌落培养法检测油剂体外杀菌作用方法学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化山茶油 金黄色葡萄球菌 检测 平板计数 比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检测白血病细胞系CYP3A5活性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婷 陈芳源 +3 位作者 韩洁英 钟济华 滕晔 欧阳仁荣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0-442,446,共4页
目的建立白血病(AL)细胞系CYP3A5活性检测方法,研究化疗药对其活性的调控。方法HPLC法检测药物干预后AL细胞系CYP3A5活性。结果以1×106细胞、氢化考的松终浓度100μmol/L、孵育24h为AL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下氢化考的松6β-羟化活性检... 目的建立白血病(AL)细胞系CYP3A5活性检测方法,研究化疗药对其活性的调控。方法HPLC法检测药物干预后AL细胞系CYP3A5活性。结果以1×106细胞、氢化考的松终浓度100μmol/L、孵育24h为AL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下氢化考的松6β-羟化活性检测的孵育条件。K562细胞CYP3A5活性显著高于HL-60、NB4和Jurkat细胞。柔红霉素作用24h后K562细胞CYP3A5活性增高,48h后活性显著增高;而NB4与Jurkat细胞在其作用后活性无改变。地塞米松作用24h后Jurkat细胞CYP3A5活性显著增高,48h后活性又显著增高。全反式维甲酸作用24h后NB4细胞CYP3A5活性显著增高,72h后活性又显著增高。结论HPLC检测AL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下氢化考的松6β-羟化活性方法的建立可用于研究AL细胞CYP3A5活性。柔红霉素、地塞米松、全反式维甲酸的应用可诱导某些AL细胞株CYP3A5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3A5 HPLC检测 白血病细胞系 Jurkat细胞 培养条件 K562细胞 全反式维甲酸 氢化考的松 AL细胞 柔红霉素 地塞米松 HPLC mol/L HL-60 NB4细胞 24h 检测 活性检测 活性增高 72h后 干预后 细胞株 孵育 羟化 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试验方法在牛结核检测应用中的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郑汝芸 罗鹏飞 +5 位作者 王金泉 舒展 李爱巧 赵玉康 王海燕 张芳 《草食家畜》 2022年第2期33-38,共6页
牛结核病在新疆的发病率一直都比较高,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在实际生产中采用多种不同诊断方法对牛结核病进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采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对2020年度阿勒泰地区的8580头牛进行普检,对初筛检测出的4... 牛结核病在新疆的发病率一直都比较高,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在实际生产中采用多种不同诊断方法对牛结核病进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采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对2020年度阿勒泰地区的8580头牛进行普检,对初筛检测出的4份阳性样品和2份可疑样品,与随机抽取的100份阴性牛样品共106份,采用体外检测γ-干扰素法、PCR方法分别与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点和缺陷。结果显示,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检测牛结核阳性检出率为5.66%(6/106);体外检测γ-干扰素法与PCR方法检测阳性检出率均为4.72%(5/106),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是我国动物结核病检疫的行业标准,操作简单、成本较低,被广泛应用于基层一线,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还需要不断优化,体外检测γ-干扰素法和PCR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都可以作为牛结核病的辅助确诊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非特异性反应带来的假阳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结核病 结核菌素(PPD) 检测γ-干扰素 PCR检测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培养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检测和应用
8
作者 高建军 王洪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79-82,共4页
骨吸收是破骨细胞(OC)的主要功能,受内分泌激素和骨组织微环境的调控。如何检测OC的骨吸收功能一直是骨代谢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OC分离培养技术的发展,体外检测OC骨吸收功能的指标不断完善。
关键词 培养 破骨细胞 骨吸收功能 检测 酶组织化学 同位素示踪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颈静脉经不同方法交联改性后的免疫原性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晖 胡建国 +5 位作者 吴忠仕 胡铁辉 邓又华 冯耀光 姜志斌 杨彦青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6-178,共3页
目的:研究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经不同方法交联后免疫原性的变化。方法:将牛颈静脉随机分为4组(n=10):多聚环氧化合物(PC)交联组、染料介导光氧化(DMP)交联组、戊二醛(GA)交联组及新鲜牛颈静脉对照组。制备牛颈静脉匀浆,与完全福氏佐剂混合... 目的:研究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经不同方法交联后免疫原性的变化。方法:将牛颈静脉随机分为4组(n=10):多聚环氧化合物(PC)交联组、染料介导光氧化(DMP)交联组、戊二醛(GA)交联组及新鲜牛颈静脉对照组。制备牛颈静脉匀浆,与完全福氏佐剂混合制成复合乳剂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采用双向免疫扩散法测定兔血清抗体滴度。取新鲜牛颈静脉免疫的兔血清,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ting)体外检测交联后的牛颈静脉组织匀浆的抗原组分。结果:免疫印迹显示新鲜牛颈静脉组织有特异性重复出现的阳性条带,经PC,DMP交联处理的牛颈静脉均未出现明显阳性条带,经GA交联处理的牛颈静脉中1例出现阳性条带,但无特异性重复出现的条带,各交联处理组间免疫原性无明显差异。结论: PC,DMP及GA交联处理的牛颈静脉可有效地灭活其免疫原性,适合临床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原性 交联 牛颈静脉带瓣管道 多聚环氧化合物 改性 脉经 新西兰大白兔 血清抗滴度 阳性条带 免疫扩散 免疫印迹 复合乳剂 福氏佐剂 组织匀浆 检测 应用要求 特异性 DMP 出现 光氧化 对照组 新鲜 戊二醛 兔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粗饲料品质的检测技术
10
作者 张吉鹍 邹庆华 李龙瑞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3年第9期12-15,共4页
1粗饲料品质检测的意义 由于粗饲料品质受品种、种类、生理成熟阶段、再生茬次、季节、收获期、刈割高度、肥力和其它因素的影响,使得粗饲料中营养素的浓度变化很大,尤其是牧草,差异更大,如苜蓿中粗蛋白含量为10%~25%.通过对粗饲料中... 1粗饲料品质检测的意义 由于粗饲料品质受品种、种类、生理成熟阶段、再生茬次、季节、收获期、刈割高度、肥力和其它因素的影响,使得粗饲料中营养素的浓度变化很大,尤其是牧草,差异更大,如苜蓿中粗蛋白含量为10%~25%.通过对粗饲料中营养素的分析,说明需要补添的营养素,从而达到有效配置日粮,优化饲养决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饲料 饲料品质 检测技术 物理检测 近红光谱分析 化学检测 消化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菲抗原趋化因子受体在不同转移性人乳腺癌细胞中的差异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思方 王杰 +4 位作者 欧周罗 李大强 侯意枫 罗建民 邵志敏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9-142,F002,共5页
目的 研究不同转移潜能乳腺癌细胞株中达菲抗原趋化因子受体 (Duffyantigenreceptorforchemokines,DARC)mRNA表达和蛋白质水平的差异 ,探讨DARC与乳腺癌细胞转移潜能的相关性。方法 培养高低转移潜能的人乳腺癌MDA MB 4 35细胞株 ,... 目的 研究不同转移潜能乳腺癌细胞株中达菲抗原趋化因子受体 (Duffyantigenreceptorforchemokines,DARC)mRNA表达和蛋白质水平的差异 ,探讨DARC与乳腺癌细胞转移潜能的相关性。方法 培养高低转移潜能的人乳腺癌MDA MB 4 35细胞株 ,并将其接种到裸鼠体内 ,以体外培养细胞和裸鼠体内原位异种移植瘤为标本 ,用RT PCR法检测DARCmRNA的表达 ,同时在细胞涂片上 ,用抗Fy3单抗检测DARC的蛋白质水平。结果 高转移潜能MDA MB 4 35细胞的DARC表达显著性地低于低转移潜能MDA MB 4 35细胞 ,并且在接种高转移潜能MDA MB 4 35细胞而形成的裸鼠体内原位移植瘤中的DARC表达也显著性地低于低转移潜能MDA MB 4 35细胞来源的移植瘤。结论 本研究首次揭示趋化因子清除槽DARC的表达差异与人乳腺癌细胞的不同转移潜能有关 ,有望成为抑制乳腺癌转移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腺癌细胞 趋化因子受 MDA-MB-435细胞 差异表达 抗原 达菲 转移性 receptor DARC 蛋白质水平 乳腺癌细胞株 mRNA表达 细胞转移潜能 培养细胞 PCR检测 异种移植瘤 原位移植瘤 乳腺癌转移 细胞涂片 细胞来源 表达差异 显著性 for 相关性 裸鼠 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斯特线虫虫卵检测及发育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永光 杨礼 +3 位作者 刘雯雯 赵涛 魏芳 王雅婷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22年第1期82-84,共3页
奥斯特线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绵羊和牛的寄生虫病。该病多呈现隐形感染,根据临床症状很难诊断,多数圆线虫虫卵形态相似,通过粪便虫卵检测仅能够初步诊断该病。笔者通过饱和蔗糖水漂浮法优化奥斯特线虫虫卵检测方法,虫卵检出率100%,单次... 奥斯特线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绵羊和牛的寄生虫病。该病多呈现隐形感染,根据临床症状很难诊断,多数圆线虫虫卵形态相似,通过粪便虫卵检测仅能够初步诊断该病。笔者通过饱和蔗糖水漂浮法优化奥斯特线虫虫卵检测方法,虫卵检出率100%,单次虫卵的检出数量为30个左右;收集奥斯特线虫虫卵,研究其虫卵形态和体外发育情况,根据幼虫形态准确诊断奥斯特线虫病,为该病的生前诊断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特线虫 虫卵检测 饱和蔗糖水漂浮 发育 生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部分地区牛结核病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雅琳 杨天俊 +4 位作者 李盛琼 高露 冯春红 梁兴新 尹杰 《四川畜牧兽医》 2024年第2期17-19,共3页
为了解四川不同地貌、不同海拔地区牛结核病的感染情况,本研究应用PPD皮内变态反应、体外检测IFN-γ法分别对四川省5个地区15个牛场的413头牛进行牛结核病检测。结果发现:两种方法中,PPD皮内变态反应有较高的检出率,其阳性检出率为3.87%... 为了解四川不同地貌、不同海拔地区牛结核病的感染情况,本研究应用PPD皮内变态反应、体外检测IFN-γ法分别对四川省5个地区15个牛场的413头牛进行牛结核病检测。结果发现:两种方法中,PPD皮内变态反应有较高的检出率,其阳性检出率为3.87%,体外检测IFN-γ法的阳性检出率为2.91%,两者的阳性符合率为78.57%;大型规模养殖场的阳性检出率略高于小型养殖场;奶牛的阳性检出率与牦牛相近,略高于肉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结核病 体外检测ifn-γ法 PPD皮内变态反应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钱学敏 李继强 +2 位作者 罗鸿予 沈冠凤 童菊芳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6期512-514,共3页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氧化苦参碱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SMMC-7721细胞经不同浓度氧化苦参碱处理后,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和增殖,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DNA分布。结果氧化苦参碱浓度>2.5mg/ml,细胞毒作用较大;浓度...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氧化苦参碱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SMMC-7721细胞经不同浓度氧化苦参碱处理后,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和增殖,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DNA分布。结果氧化苦参碱浓度>2.5mg/ml,细胞毒作用较大;浓度在0.1~2.5mg/ml时,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浓度<0.1mg/ml,对肿瘤细胞生长几乎无抑制作用。氧化苦参碱作用后可增加G0/G1期细胞所占的百分比,阻止细胞进入S期。2.5mg/ml氧化苦参碱作用于SMMC-7721细胞3d,可观察到凋亡峰。结论 一定浓度的氧化苦参碱有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肝肿瘤 细胞增殖 培养 抑制作用 浓度 MTT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结核病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颖钰 郭爱珍 《中国奶牛》 2014年第16期1-7,共7页
随着牛结核病的控制和根除计划启动以来,牛结核病的防控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最为传统的单一皮试法已不能满足高准确性的需求。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包括比较皮试法、IFN-γ体外释放法、ELISA抗体检测法和胶体金抗体检测法。在根除计... 随着牛结核病的控制和根除计划启动以来,牛结核病的防控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最为传统的单一皮试法已不能满足高准确性的需求。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包括比较皮试法、IFN-γ体外释放法、ELISA抗体检测法和胶体金抗体检测法。在根除计划中,对于牛结核病高风险国家,采用的检测手段应为具有高敏感性的技术,或通过多方法的平行试验减少漏诊的阳性个体;而对低风险国家,则应该采用具有高特异性的技术手段或通过多方法的系列试验进行监测,避免错杀阴性个体。此外,野生动物和屠宰场的监控在牛结核病的控制中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就以上几种方法和目前各国较常用的防控策略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结核病 防控技术 防控策略 皮试 ifn-γ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型谷氨酰胺转移酶在牛眼小梁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义珍 张海江 +1 位作者 熊新春 曹阳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8-578,共1页
关键词 谷氨酰胺转移酶 牛眼小梁细胞 组织型 原发开角型青光眼 PCR检测 免疫组织化学 培养 实验应用 cell PO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醛糖还原酶(AR)基因对大鼠肾系膜细胞的转染及AR抑制剂对其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车祺 蒋涛 +2 位作者 林伊凤 李慧 张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3-387,共5页
目的观察醛糖还原酶(AR)基因转染及AR抑制剂(ARI)对体外培养大鼠肾系膜细胞(MsC)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Westernblot检测转基因MsC及PDGF作用MsC后AR的表达。四唑蓝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对比大鼠正常MsC和... 目的观察醛糖还原酶(AR)基因转染及AR抑制剂(ARI)对体外培养大鼠肾系膜细胞(MsC)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Westernblot检测转基因MsC及PDGF作用MsC后AR的表达。四唑蓝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对比大鼠正常MsC和转基因MsC的生长情况,并观察ARI———Sorbinil和Zopolrestat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小牛血清(NBS)促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①Westernblot鉴定转基因MsCAR表达较正常MsC明显增高;②转染组较正常组生长速度快;③PDGF作用MsC后可上调AR的表达;④PDGF和10%NBS均可显著刺激两组细胞的增殖,ARI可部分抑制PDGF对正常组和转染组的促增殖作用,对10%NBS,ARI可部分抑制其对转染组的促增殖作用,而对正常组无显著影响,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AR可能参与了MsC在病理状况下的过度增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糖还原酶(AR) 大鼠肾系膜细胞 抑制剂 WESTERNBLOT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促细胞增殖作用 促增殖作用 PDGF BLOT检测 MsC 流式细胞术 剂量依赖性 转基因 ARI 正常组 培养 基因转染 MTT 细胞周期 小牛血清 生长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结芽孢杆菌抑菌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8
作者 柳成东 赵平 +2 位作者 王乙茹 王春羲 程志斌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8-64,共7页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益生菌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在体内、体外抑菌性能的研究报道,旨在为饲用凝结芽孢杆菌替抗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在较为全面的收集国内外相关凝结芽孢杆菌抑菌实验和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文章重点总结了三方面内...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益生菌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在体内、体外抑菌性能的研究报道,旨在为饲用凝结芽孢杆菌替抗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在较为全面的收集国内外相关凝结芽孢杆菌抑菌实验和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文章重点总结了三方面内容:①凝结芽孢杆菌抑菌性能评估的研究方法;②凝结芽孢杆菌牛津杯法抑菌作用(体外抑菌实验评估);③饲用凝结芽孢杆菌对畜禽肠道菌群的调控效果(体内抑菌实验评估)。分析现有文献结果显示,牛津杯法是实验室评估凝结芽孢杆菌抑菌作用的主要方法。牛津杯法抑菌实验报道显示:凝结芽孢杆菌对畜禽肠道有害菌、饲料源有害菌、商业饲用益生菌等3类指示菌的抑菌研究较多,但对肠道有益菌的抑制研究没有报道。大量动物试验集中报道了饲用凝结芽孢杆菌对肠道大肠杆菌、乳酸杆菌总菌数的影响,极少涉及沙门氏菌、双歧杆菌影响的研究。基于当前替抗饲料添加剂研发的实际需求,文章以抗生素为对照组,加快凝结芽孢杆菌体内、体外抑菌性能的系统评估研究,为凝结芽孢杆菌在饲料及养殖业的替抗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芽孢杆菌 抑菌性能 抑菌实验评估 牛津杯 内抑菌试验评估 肠道菌群检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奉贤东部地区过敏原分布情况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熊洪斌 杨茜 +3 位作者 钱洁 王惠华 敖智晶 石润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66-68,共3页
目的调查奉贤东部地区的过敏原分布情况,为该地区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对6257例怀疑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血清特异性过敏原SIgE及总IgE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过敏原的整体分布情况。结果人群总体主... 目的调查奉贤东部地区的过敏原分布情况,为该地区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对6257例怀疑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血清特异性过敏原SIgE及总IgE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过敏原的整体分布情况。结果人群总体主要的吸入性过敏原为:点青/烟曲/分支/交链/黑曲、尘螨及榆柏柳栎桦枫等。主要的食入性过敏原为腰果、苋菜、蟹。结论奉贤东部地区存在的主要过敏原为点青/烟曲/分支/交链/黑曲、尘螨及榆柏柳栎桦枫等、腰果、苋菜。对于食物过敏原,小于1岁患儿以鸡蛋过敏最常见,大于1岁患者以腰果最常见;不同月份过敏原分布有差别;过敏原的检测对于预防及治疗过敏性疾病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疾病 过敏原 血清检测 免疫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