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小檗碱 绿原酸和黄芩苷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涛 张爽 +2 位作者 胡格 滕可导 穆祥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体外抑菌作用 盐酸小檗碱 黄芩苷 绿原酸 大肠杆菌 抑菌试验 黄酮类化合物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金银花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 被引量:27
2
作者 张红锋 白艳军 +1 位作者 蓝宇淑 王耀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7-110,共4页
关键词 中药 金银花提取物 体外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刺果种粕粉乙酸乙酯提取物及其体外抑菌作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蒲中慧 贾仁勇 +3 位作者 殷中琼 卢扬 李超 徐娇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6-78,共3页
关键词 青刺果油 乙酸乙酯提取物 体外抑菌作用 云南丽江 药用价值 活性物质 粗蛋白质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毒合剂药理作用研究之二——体外抑菌作用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张为民 张淑霞 +2 位作者 张耀相 卢双宝 杨贵军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2年第4期66-66,80,共2页
抗病毒合剂由中草药组方而成。通过体外抑菌试验 ,观察其对大肠埃希氏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 :抗病毒合剂对 5种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大肠埃希氏杆菌、鼠伤... 抗病毒合剂由中草药组方而成。通过体外抑菌试验 ,观察其对大肠埃希氏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 :抗病毒合剂对 5种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大肠埃希氏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好 ,抑菌直径分别为1 5,2 2 ,2 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抗病毒合剂 药理作用 体外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吴静 张彦明 杨银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8期8896-8897,共2页
[目的]寻找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新途径。[方法]选择常用7味中草药煎剂及5种复方制剂,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对从患隐性乳房炎奶牛的乳汁中所分离的5种致病菌进行抑菌试验,并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结果表明:野菊... [目的]寻找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新途径。[方法]选择常用7味中草药煎剂及5种复方制剂,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对从患隐性乳房炎奶牛的乳汁中所分离的5种致病菌进行抑菌试验,并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结果表明:野菊花、黄连、大青叶、复方Ⅰ及复方Ⅴ对这5种病原菌均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结论]该研究为研制防治奶牛乳腺炎中草药制剂的科学组方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奶牛乳房炎 病原菌 体外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华盖散传统汤剂与颗粒汤剂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及体外抑菌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占兴 靳凤云 +3 位作者 武孔云 廖薇 赵杨 梁光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0期2072-2074,共3页
目的:测定华盖散传统汤剂、颗粒汤剂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华盖散传统汤剂与颗粒汤剂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选用Agilent C18柱,以乙腈-0.1%磷酸(4:96)为流动相,1mL/min为流速,207nm为检测波长。采用稀释法体外... 目的:测定华盖散传统汤剂、颗粒汤剂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华盖散传统汤剂与颗粒汤剂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选用Agilent C18柱,以乙腈-0.1%磷酸(4:96)为流动相,1mL/min为流速,207nm为检测波长。采用稀释法体外测定华盖散不同煎液对常见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华盖散传统汤剂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低于颗粒汤剂中的含量,传统汤剂中的平均含量为6.5011mg/处方,颗粒汤剂中的平均含量为7.0901mg/处方。颗粒汤剂对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而传统汤剂对其没有抑菌作用。结论:该法测定盐酸麻黄碱简便、准确,重复性良好,方中其它成分对测定无干扰。颗粒汤剂比传统汤剂的抑菌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盐酸麻黄碱 华盖散 体外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丁茶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吕平 黄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4期16838-16840,共3页
[目的]研究苦丁茶不同粗提物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埃希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并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抑菌环直径。[结果]粗提物1抑菌效果较强,高于粗提物2... [目的]研究苦丁茶不同粗提物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埃希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并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抑菌环直径。[结果]粗提物1抑菌效果较强,高于粗提物2和粗提物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埃希菌的MIC分别为3.91和31.25mg/ml。[结论]苦丁茶的不同粗提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为苦丁茶开发成新型、安全的抑菌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 提取物 体外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蕨不同提取物体外抑菌作用比较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吴晓宁 张春椿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6期1267-1268,共2页
目的:比较乌蕨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乌蕨醇提物、水提物抑菌作用明显强于其乙酸乙酯提物、丙酮提物、正丁醇提物。结论:各提取物均有一定抑菌作用,乌蕨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关键词 乌蕨 体外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超微粉对仔猪肠道菌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其春 郑新添 林梅香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8-170,共3页
在制备银杏叶超微粉的基础上,研究其对仔猪肠道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表明,银杏叶超微粉经39℃水浴浸提2 h后,其水提液中黄酮含量比室温下浸提2 h后的高。银杏叶超微粉经39℃水浴浸提2 h或室温浸提2 h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 在制备银杏叶超微粉的基础上,研究其对仔猪肠道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表明,银杏叶超微粉经39℃水浴浸提2 h后,其水提液中黄酮含量比室温下浸提2 h后的高。银杏叶超微粉经39℃水浴浸提2 h或室温浸提2 h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化脓性链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都表现出一定的抑菌作用。在相同的作用时间内,银杏叶超微粉的浓度越高,抑菌率越高;同一浓度的银杏叶超微粉作用时间越长,抑菌率也越高。银杏叶超微粉经39℃水浴浸提2 h后的抑菌效果好于室温浸提2 h后的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超微粉碎 仔猪 肠道菌 体外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涿鹿蒿体外抑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进军 乔海霞 +2 位作者 赵建清 张进顺 张玉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50-1451,共2页
目的:研究涿鹿蒿水煎剂对13株临床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将中药配成2g/mL浓度的水煎液,按稀释法测定此种中药对13株细菌的抑菌作用。结果:涿鹿蒿水煎剂对10株细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而对3株真菌的抑菌效果较差。结论:涿鹿蒿水煎... 目的:研究涿鹿蒿水煎剂对13株临床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将中药配成2g/mL浓度的水煎液,按稀释法测定此种中药对13株细菌的抑菌作用。结果:涿鹿蒿水煎剂对10株细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而对3株真菌的抑菌效果较差。结论:涿鹿蒿水煎剂有体外抗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涿鹿蒿 体外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疯树叶提取物对鸡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被引量:20
11
作者 曾礼华 严钫 陈放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35-37,共3页
本试验研究了麻疯树叶的乙醇提取物对鸡常见致病性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显示:该提取物对鸡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茵均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优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接种量对麻疯树叶提取物... 本试验研究了麻疯树叶的乙醇提取物对鸡常见致病性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显示:该提取物对鸡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茵均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优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接种量对麻疯树叶提取物抑制鸡大肠杆菌的作用无明显影响,但接种量升至107cfu/mL,使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增加1倍。碱性条件可增强其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叶提取物 体外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教玉 张亚斌 +2 位作者 程福亮 刘丽晖 韩文瑜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2-83,共2页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弧菌科,气单胞菌属。嗜水气单胞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冷血动物为其自然宿主,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重要致病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水生动物共患病原菌...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弧菌科,气单胞菌属。嗜水气单胞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冷血动物为其自然宿主,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重要致病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水生动物共患病原菌。鱼类等水生动物感染以急性出血性败血症为主要临床特征,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了惨重的损失。人经伤口感染,可引起蜂窝组织炎、溃烂、坏死,经口感染主要引起腹痛、腹泻、组织感染和食物中毒等。也是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及免疫力低下人群的重要医源感染病原菌,可导致败血症及腹膜炎而直接影响患者的愈后,甚至可导致急性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体外抑菌作用 中草药 出血性败血症 革兰氏阴性杆菌 蜂窝组织炎 动物感染 水生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杨梅素和土霉素体外抑菌作用的比较试验 被引量:8
13
作者 谢鹏 郑姗姗 +1 位作者 龚方方 张敏红 《中国动物保健》 2005年第1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二氢杨梅素 MIC 体外抑菌作用 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绿脓杆菌 比较试验 土霉素 抑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椿子总黄酮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振恒 林丽 +2 位作者 牛新迈 张星霞 晋玲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4年第2期51-54,共4页
目的:研究香椿子中总黄酮体外抑菌效果,与西药盐酸左氧氟沙星的体外抑菌作用进行对比,为今后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香椿子中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即95%乙醇提取,醇滤液浓缩,再经过正丁醇、乙醚进行萃取,浓缩得总黄酮。用药敏片... 目的:研究香椿子中总黄酮体外抑菌效果,与西药盐酸左氧氟沙星的体外抑菌作用进行对比,为今后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香椿子中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即95%乙醇提取,醇滤液浓缩,再经过正丁醇、乙醚进行萃取,浓缩得总黄酮。用药敏片法进行体外抑菌实验,明确抑菌效果。实验方法简便、易操作、重现性良好。结果:不同浓度香椿子总黄酮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而不同浓度的盐酸左氧氟沙星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子 总黄酮 体外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等中草药的体外抑菌作用试验 被引量:4
15
作者 金升藻 金巍 徐文英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9年第5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抑菌试验 中草药防治 体外抑菌作用 兽医临床 苦参 临床应用 兽医工作者 抗菌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司烟肼对结核分枝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16
作者 段静 施旭东 王雷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9-89,共1页
帕司烟肼(Dipasic,DIP)是以特殊方法将异烟肼(INH)与对氨基水杨酸(PAS)分子化合而成,作为一种抗结核新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我们自2000年1月~2002年3月对临床分离的1 068株结核分枝杆菌分别进行了DIP的体外抑菌试验,并与INH和PAS的耐药... 帕司烟肼(Dipasic,DIP)是以特殊方法将异烟肼(INH)与对氨基水杨酸(PAS)分子化合而成,作为一种抗结核新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我们自2000年1月~2002年3月对临床分离的1 068株结核分枝杆菌分别进行了DIP的体外抑菌试验,并与INH和PAS的耐药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司烟肼 结核分枝杆菌 体外抑菌作用 药敏试验 绝对浓度法 改良罗氏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及硫酸基团修饰的低分子肝素的体外抑菌作用
17
作者 张丽萍 刘岩 马中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4-135,138,共3页
研究低分子肝素以及硫酸基团修饰后的低分子肝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有无抑菌活性,用2倍稀释法测定抑菌强度。结果显示,低分子肝素以及硫酸基团修饰后的低分子肝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 研究低分子肝素以及硫酸基团修饰后的低分子肝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有无抑菌活性,用2倍稀释法测定抑菌强度。结果显示,低分子肝素以及硫酸基团修饰后的低分子肝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基团修饰后的低分子肝素 体外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心莲注射液的管碟法体外抑菌作用研究及其应用实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莉娟 《中兽医学杂志》 2003年第6期6-7,共2页
用管碟法对穿心莲注射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八叠球菌、绿脓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可见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关键词 穿心莲注射液 管碟法 体外抑菌作用 应用 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黄芪提取液联合左氧氟沙星体外抑菌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连丽莎 欧阳刚 +5 位作者 向礼恩 江忠勇 任俊龙 王琴 熊杰 常凯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1569-1573,共5页
本研究采用低剂量黄芪提取液联合左氧氟沙星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结合黄芪提取液中微量元素含量及细胞膜通透性实验,探讨了低剂量黄芪提取液联合左氧氟沙星在体外对6种临床常见微生物的抑菌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黄芪提取液联合左氧氟沙... 本研究采用低剂量黄芪提取液联合左氧氟沙星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结合黄芪提取液中微量元素含量及细胞膜通透性实验,探讨了低剂量黄芪提取液联合左氧氟沙星在体外对6种临床常见微生物的抑菌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黄芪提取液联合左氧氟沙星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变形菌和粪肠球菌均表现出协同抑菌作用,而该剂量黄芪提取液本身不具有抑菌力。检测黄芪提取物的Ca、Zn、Mg、Cu和Fe元素浓度分别为590、224.72、300、0.06和0.4μmol/L。细胞膜通透实验结果表明,黄芪提取物处理的菌液K+浓度随时间延长而增加,Na+和Cl-浓度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因而推断在该联合抑菌实验中,低剂量黄芪提取物可能通过增强细胞膜通透性以提高左氧氟沙星在细胞内的有效浓度,进而更有效地抑制DNA解旋酶活性达到协同抑菌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黄芪提取液 左氧氟沙星 体外抑菌作用 协同机制 细胞膜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菊洗剂体外抑菌作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广求 刘文 +2 位作者 谭璐 张为 王树平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8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研究参菊洗剂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扩散纸片法测定抑菌圈直径,采用液体培养液连续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琼脂培养液平板法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BC),并与市售某妇科洗液比较抑菌作用。结果参菊洗剂对5种病原菌株的... 目的研究参菊洗剂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扩散纸片法测定抑菌圈直径,采用液体培养液连续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琼脂培养液平板法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BC),并与市售某妇科洗液比较抑菌作用。结果参菊洗剂对5种病原菌株的抑菌作用明显优于相同浓度的市售某妇科洗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菊洗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白念珠菌的MIC分别为33.75,67.50,67.50,67.50,33.75 mg·m L-1;参菊洗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白念珠菌的MBC分别为33.75,67.50,67.50,135.00,33.75 mg·m L-1。结论参菊洗剂具有较明显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菊洗剂 琼脂扩散纸片法 培养液连续稀释法 琼脂培养液平板法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