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过程中细胞核迁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雪红 董雅娟 +1 位作者 柏学进 岳福杰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259-265,共7页
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过程中细胞核发生了明显的迁移。本文就该过程中细胞核迁移及其细胞学、分子机理做了简要综述。
关键词 山羊 细胞核迁移(GVM) 成熟(ivm) 受精(IV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因素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林筱璐 林秀娇 +7 位作者 王秀爱 刘凤军 庄益芬 张兴锋 李鸿翔 洪志勇 刘芳 张文昌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05-209,共5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外源激素组合的添加、胰岛素—转铁蛋白—亚硒酸钠(ITS)的添加、不同培养皿、石蜡油的添加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IVM)的影响。结果显示:1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卵泡素(PMSG+HCG+FSH)组高于促卵...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外源激素组合的添加、胰岛素—转铁蛋白—亚硒酸钠(ITS)的添加、不同培养皿、石蜡油的添加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IVM)的影响。结果显示:1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卵泡素(PMSG+HCG+FSH)组高于促卵泡素+促黄体素(FSH+LH)组和尿促性腺激素(hMG)组,相互之间差异显著(80.1%、68.3%、53.3%,P<0.05);2添加1%ITS到猪卵母细胞培养液中对卵母细胞成熟率无显著提高(P>0.05),但显著提高了孤雌激活后孤雌胚胎的卵裂率和囊胚率(63.3%、55.1%,18.7%、12.1%,P<0.05);3凹槽皿组猪卵母细胞成熟率显著高于四孔板和30mm塑料皿组(73.3%、68.0%、68.3%,P<0.05);4石蜡油的添加对卵丘细胞扩展和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均有显著提高(84.8%、69.9%,P<0.05)。结果表明培养液中添加PMSG+HCG+FSH和ITS及选用凹槽皿、成熟培养液上覆石蜡油可提高猪卵母细胞IVM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卵母细胞 成熟培养(ivm) 培养方式 石蜡油 源激素 胰岛素—转铁蛋白—亚硒酸钠(I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神英超 任宏 +3 位作者 纳日嘎 王希生 芒来 格日乐其木格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14-922,共9页
随着全球马产业的发展,马发挥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大。辅助生殖技术有利于发挥优良马匹的潜在价值。马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是辅助生殖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卵母细胞的获取是体外成熟的前提,切刮法能从离体卵巢中获得较多的马卵母细胞,而... 随着全球马产业的发展,马发挥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大。辅助生殖技术有利于发挥优良马匹的潜在价值。马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是辅助生殖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卵母细胞的获取是体外成熟的前提,切刮法能从离体卵巢中获得较多的马卵母细胞,而活体采卵技术(OPU)则能持续地获得卵母细胞,并能较好的保存马卵母细胞的发育能力。扩张型卵母细胞的成熟率高于紧密型卵母细胞,母马的年龄会影响到其卵母细胞的质量。马卵母细胞体外存放较长时间不会影响其发育能力,现在已有较为成熟的体系能使马卵母细胞在体外保存24 h以上而不影响其成熟率。在马卵母细胞成熟体系中常用的基础培养液是M199,添加胎牛血清(FBS)、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等物质能显著提高成熟率,常用培养环境为38~39℃,5%CO2饱和湿度下培养,培养时间30 h。成熟的卵母细胞有扩张的卵丘细胞和极体,且成熟的卵母细胞的细胞骨架及微管结构也会发生变化。本文针对马卵母细胞的采集和体外成熟培养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重点阐述了不同采集技术的回收率以及影响马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的关键因素,以期对今后马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进一步研究及后期体外受精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母细胞 收集 成熟(i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罗格列酮对小鼠卵母细胞氧化还原稳态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笑梦 焦安惠 +2 位作者 王玉琪 方南洙 金庆国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18-1827,共10页
【目的】探究在体外成熟培养基中添加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SG)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胚胎发育的影响,为体外成熟培养系统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在体外成熟培养基中添加0、10、20、50、100μmol/L RSG,统计第一极体(PBⅠ)... 【目的】探究在体外成熟培养基中添加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SG)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胚胎发育的影响,为体外成熟培养系统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在体外成熟培养基中添加0、10、20、50、100μmol/L RSG,统计第一极体(PBⅠ)排出率,确定RSG最适浓度。根据RSG最适浓度筛选结果分为对照组和罗格列酮组,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卵母细胞内活性氧(ROS)、谷胱甘肽(GSH)、组织蛋白酶B(CB)、线粒体膜电位水平(MMP)及囊胚内总细胞数(Hoechst 33342)和细胞凋亡比率(TUNNEL);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囊胚内抗氧化相关基因(Sod-2、Gpx-3和Cat)和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Bcl-2和Bcl-xl)转录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添加20μmol/L RSG可显著提高小鼠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卵裂率及囊胚率(P<0.05);卵母细胞内ROS和CB水平均显著降低,GSH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囊胚内总细胞数显著提高,细胞凋亡比率显著降低(P<0.05);抗氧化相关基因(Sod-2、Gpx-3和Cat)和抗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cl-xl)转录水平显著提高,促凋亡基因Caspase-3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体外成熟培养基中添加RSG对卵母细胞内氧化还原稳态有积极作用,可改善线粒体功能,提高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发育能力,并降低卵母细胞内CB水平及囊胚内细胞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RSG) 小鼠 卵母细胞 成熟(ivm) 受精(IV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