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心脏震波系统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保逸 陈聪霞 +3 位作者 张瑞生 李文婵 姚稚明 何青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体外心脏震波系统(CSWT)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5例经多种治疗仍有心绞痛的冠心病患者。结合心肌核素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确定缺血心肌靶目标。CSWT疗程为3个月,共治疗9次。临床效果评价选用加拿大心... 目的探讨体外心脏震波系统(CSWT)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5例经多种治疗仍有心绞痛的冠心病患者。结合心肌核素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确定缺血心肌靶目标。CSWT疗程为3个月,共治疗9次。临床效果评价选用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CCS)、6 min步行试验、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和硝酸甘油使用量、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进行评估。比较治疗前后心肌血流灌注评分和缺血面积来评价缺血改善情况,并比较室壁运动幅度和增厚率来评价局部室壁功能。结果入选患者的CCS分级、NYHA分级、SAQ量表和硝酸甘油使用量均有显著改善,LVEDD略有增加而LVEF有所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节段心肌核素静息评分和负荷评分分别由治疗前的1.89±0.94和2.56±1.19降至治疗后的1.37±1.07(P=0.004)和1.70±1.27(P=0.000);单位治疗节段心肌静息缺血面积和负荷缺血面积分别由30.81%±36.60%和61.85%±30.89%降为17.19%±28.34%(P=0.004)和46.31%±35.72%(P=0.001);静息室壁运动幅度和增厚率分别由(6.48±2.71)mm和44.00%±22.66%升至(7.49±2.43)mm(P=0.007)和50.46%±19.91%(P=0.038);负荷室壁运动幅度和增厚率分别由(6.50±2.46)mm和41.15%±18.92%变为(6.20±2.53)mm(P=0.318)和43.00%±24.72%(P=0.416)。患者治疗中未观察到不适症状;心电监测、血压和氧饱和度监测无明显变化;治疗后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MB、肌钙蛋白T未见升高,提示无心肌损伤。结论我们的研究提示,对于顽固性心绞痛患者,CSWT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绞痛 心脏震波 放射性核素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体外心脏震波通过抑制TGF-β1-Smad2/3-MMP-9信号通路改善心肌纤维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纯 王露 +8 位作者 叶雨佳 杨妍 宋文娟 马雪娟 刘利萍 谷颍 赵月 孙钺 王钰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6-232,共7页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早期经体外心脏震波治疗(CSWT)后心功能和心肌纤维化改善与转化生长因子β1-细胞信号转导分子2/3-基质金属蛋白酶9(TGF-β1-Smad2/3-MMP-9)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SD大鼠分为sham...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早期经体外心脏震波治疗(CSWT)后心功能和心肌纤维化改善与转化生长因子β1-细胞信号转导分子2/3-基质金属蛋白酶9(TGF-β1-Smad2/3-MMP-9)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SD大鼠分为sham、AMI、AMI+CSWT、AMI+SB431542和AMI+SB431542+CSWT组,每组各6只。sham组仅开胸,其他4组构建AMI模型。AMI+SB431542组和AMI+SB431542+CSWT组在术后4d行SB431542处理,持续3d。AMI+CSWT组和AMI+SB431542+CSWT组均行9次CSWT[于术后7d开始行CSWT,两次之间间隔1d,能量:0.09m J/mm~2,一个缺血区域共1800震,频率:3Hz(3震/s)]。各组均在术后4d和62d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术后62d行心脏组织取材,HE染色、Masson染色评估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及心肌纤维化程度;于心肌梗死边缘区检测TGF-β1-Smad2/3-MMP-9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及COL-Ⅰ、COL-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术后4d,与sham组相比,AMI、AMI+CSWT、AMI+SB431542和AMI+SB431542+CSWT组的LVEF、LVFS明显降低,LVESV明显扩大(均为P<0.05)。(2)术后62d,与sham组相比,AMI组的LVEF、LVFS明显降低,LVEDV、LVESV明显扩大(均为P<0.05);与AMI组相比,AMI+CSWT组的LVEF、LVFS明显改善,LVEDV、LVESV明显回缩(均为P<0.05);与AMI+CSWT组相比,AMI+SB431542+CSWT组的LVEF、LVFS、LVEDV和LVESV无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3)HE染色显示,AMI组较sham组红色区域排列紊乱、蓝色区域增多;AMI+CSWT组较AMI组红色区域排列整齐、蓝色区域减少,但较sham组蓝染区域增多。(4)Masson染色显示,与sham组相比,AMI组胶原容积分数(CVF)明显升高(P<0.001);与AMI组相比,AMI+CSWT和AMI+SB431542组的CVF明显降低(均为P<0.05);与AMI+CSWT组相比,AMI+SB431542+CSWT组CVF较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65)。(5)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AMI组的TGF-β1、Smad3、MMP-9、COL-Ⅰ和COL-Ⅲ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为P<0.05);Smad2水平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40);与sham组和AMI组相比,AMI+CSWT组的TGF-β1、Smad2、Smad3、MMP-9、COL-Ⅰ和COL-Ⅲ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为P<0.05);与AMI+CSWT组相比,AMI+SB431542+CSWT组的TGF-β1、Smad2、Smad3和MMP-9表达水平明显降低,COL-Ⅰ和COL-Ⅲ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均为P<0.05)。结论 早期CSWT可改善心功能、抑制心肌纤维化,且与抑制TGF-β1-Smad2/3-MMP-9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震波治疗 大鼠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功能 心肌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冠心病新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周超 王静 +1 位作者 庞玺倬 郭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7-289,共3页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ESWT)用于缺血性心脏疾病治疗已经有10年历史,早期研究即观察到ESWT可以增加缺血心肌部位血管新生,促进各类生长因子上调,改善心肌功能。新近的一系列研究发现,ESWT不仅可通过促进血管新生而起治疗作用,在治疗缺血性...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ESWT)用于缺血性心脏疾病治疗已经有10年历史,早期研究即观察到ESWT可以增加缺血心肌部位血管新生,促进各类生长因子上调,改善心肌功能。新近的一系列研究发现,ESWT不仅可通过促进血管新生而起治疗作用,在治疗缺血性心脏疾病时,亦可促进心肌干细胞潜能激活,抑制炎症、氧化应激、减少纤维化及细胞凋亡。大量研究证据还表明,ESWT可有效改善心脏功能及临床症状。ESWT治疗在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中,并没有发现会导致心肌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可认为该项治疗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脏震波治疗 机制 安全性 方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心脏震波系统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刘伟静 沈建颖 +4 位作者 朱梦云 张毅 范雪华 张艳 徐亚伟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3期200-203,共4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一组以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管腔狭窄/痉挛/闭塞、心肌缺血/损伤/坏死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疾病,在世界卫生组织慢性非传染性流行病中排名第一。近年来,虽然冠心病的治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一组以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管腔狭窄/痉挛/闭塞、心肌缺血/损伤/坏死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疾病,在世界卫生组织慢性非传染性流行病中排名第一。近年来,虽然冠心病的治疗手段日益丰富,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斑块切割与旋磨/血栓抽吸)、β受体阻滞剂、溶栓药物、抗血小板药、他汀类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药、激光心肌打孔、动脉内反搏、心脏移植、生活方式干预、基因搭桥和干细胞移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震波治疗 缺血性心脏 血管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促进梗死心肌血管再生和抑制心肌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利萍 张雅文 +6 位作者 叶雨佳 宋文娟 马雪娟 谷颖 赵月 孙钺 王钰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3期262-269,共8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经体外心脏震波治疗(CSWT)后心肌缺血和心功能改善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相关性,以揭示CSWT促血管生成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只SD大鼠...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经体外心脏震波治疗(CSWT)后心肌缺血和心功能改善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相关性,以揭示CSWT促血管生成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CSWT组(5只)、AMI组(5只)和AMI+CSWT组(10只)。假手术+CSWT组仅开胸,其他两组构建AMI模型。假手术+CSWT组和AMI+CSWT组均行9次CSWT治疗[能量:0.09 m J/mm^(2),次数:900次,频率:3 Hz(3次/s)]。各组均在术前和术后1 d、30 d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SDF-1、TGF-β1含量和EPCs集落数,并于术后5 d、30 d实施超声心电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30 d行心脏组织取材,分别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评估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及心肌纤维化程度;于心肌梗死边缘区检测TGF-β1蛋白含量,Ⅷ因子免疫组化染色计数心肌毛细血管密度。结果(1)术前,三组间的EPCs、SDF-1和TGF-β1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2)各组观察期内EPCs、SDF-1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术后1 d,假手术+CSWT组EPCs明显高于AMI组、AMI+CSWT组[(0.71±0.08)×10^(-3)%比(0.52±0.04)×10^(-3)%、(0.61±0.07)×10^(-3)%,均为P<0.05];术后30 d,三组间的EPCs无统计学差异(P>0.05)。(3)术后1 d和30 d,假手术+CSWT组的SDF-1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均为P<0.05);术后30 d,AMI+CSWT组的SDF-1明显高于AMI组[(203.80±110.13)ng/ml比(127.82±19.61)ng/ml,P=0.012]。(4)术后1 d,AMI组和AMI+CSWT组的TGF-β1含量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均为P<0.05);术后30 d,除AMI组外,其他两组的TGF-β1含量较术后1 d均降低,且假手术+CSWT组、AMI+CSWT组明显低于AMI组[(37448.72±7987.74)ng/ml、(38402.03±8993.55)ng/ml比(56844.75±8311.27)ng/ml,均为P<0.05]。(5)与AMI组相比,AMI+CSWT组的心肌结构虽有破坏,但细胞水肿程度较轻,局部可见完整心肌和新生血管排列,心肌纤维化程度较轻,TGF-β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心肌毛细血管密度高。(6)三组大鼠组内比较:术后5 d和30 d三组大鼠的LVEF均无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AMI+CSWT组的LVEF术后30 d较术后5 d绝对值增加1.14%(P>0.05)。结论CSWT促进缺血心肌血管生成、抑制心肌纤维化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上调SDF-1、抑制TGF-β1的生成,来共同促进EPCs增殖、转化和向缺血心肌区域的动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震波治疗 大鼠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生成 心肌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对冠心病患者预后影响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鹏 谭潇 +2 位作者 刘保逸 段春波 何青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3期208-212,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心脏震波治疗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检索Pub Med、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临床试验中心注册库及中文Sino Med数据库,查找心脏震波治疗对冠心病患者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按照PRISMA声明进... 目的探讨体外心脏震波治疗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检索Pub Med、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临床试验中心注册库及中文Sino Med数据库,查找心脏震波治疗对冠心病患者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按照PRISMA声明进行,主要研究目的为评估再住院率的变化。结果本研究检索后最终纳入10项临床研究,共涉及422例患者,平均随访(5.2±4.7)个月(1~12个月)。与应用常规冠心病治疗相比,心脏震波治疗能够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CS)心绞痛分级[加权均数差(WMD)=-0.64,95%CI(-0.97,-0.31),P<0.001]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WMD=-0.54,95%CI(-0.86,-0.23),P=0.001],增加6 min步行距离[WMD=62.00 m,95%CI(41.64,82.37),P<0.001],改善生活质量评分[WMD=12.79,95%CI(5.66,19.92),P<0.001]和左心室射血分数[WMD=5.11%,95%CI(0.18,10.03),P=0.04],减少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WMD=-3.99 mm,95%CI(-6.38,-1.60),P=0.001]。此外,SPECT结果显示体外心脏震波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心肌血流灌注评分[WMD=-8.52,95%CI(-11.98,-5.07),P<0.001]和左心室心肌代谢评分[WMD=-6.54,95%CI(-10.88,-2.21),P=0.003],降低再住院率[RR=0.35,95%CI(0.23,0.54),P<0.001]。结论体外心脏震波治疗能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降低再住院率,但仍需要更多大型研究验证长期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震波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 再住院率 预后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心脏震波:冠心病与心力衰竭康复治疗新手段——中国云南应用经验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钰 彭云珠 +8 位作者 杨萍 华宝桐 杨文慧 蔡红雁 陶四明 羊超 周超 王静 郭涛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3期194-196,共3页
冠心病和心力衰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寻找新的血管再生疗法成为研究热点。体外心脏震波治疗系统(cardiac shock wave therapy,CSWT)能促进缺血组织毛细血管生成,加速侧支循环建立,提高心肌储备,逆转左心室重构,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 冠心病和心力衰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寻找新的血管再生疗法成为研究热点。体外心脏震波治疗系统(cardiac shock wave therapy,CSWT)能促进缺血组织毛细血管生成,加速侧支循环建立,提高心肌储备,逆转左心室重构,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08年国内首家引进瑞士CSWT,经过一系列基础和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震波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 心力衰竭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猪急性心肌梗死对血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孙帅 郭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660-1663,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心脏震波治疗(CSWT)猪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健康小型猪12只,成功建立AMI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治疗组患猪在AMI后1、3、5d共进行3次CSWT治疗。并于患猪模型建立前,以及建立后8个不同时间点... 目的探讨体外心脏震波治疗(CSWT)猪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健康小型猪12只,成功建立AMI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治疗组患猪在AMI后1、3、5d共进行3次CSWT治疗。并于患猪模型建立前,以及建立后8个不同时间点抽取外周血,检测血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水平;AMI患猪模型建立前及建立后3d、4周分别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MIBI)心肌核素显像,观察心肌灌注面积;患猪4周取材行心肌病理学检查,观察新生血管及心肌凋亡情况。对照组除不行CSWT治疗外,其余饲养、采血、检测、取材均同治疗组。结果两组AMI患猪治疗前后不同时间血清eNOS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36,P<0.01)。AMI患猪模型建立即刻,两组血清eNOS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猪CSWT治疗1d,eNOS表达开始升高,治疗5d达高峰,持续2~3周,第4周下降。对照组患猪血清eNOS表达呈持续减少,4周最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检测治疗组与对照组AMI早、晚期心肌缺血总分差值(SDS)分别为(8.55±1.48)分与(14.12±2.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组织学检测对照组梗死边缘区炎性细胞聚集、间质纤维化均较治疗组明显。对照组毛细血管数目(1.65±0.78)支亦明显少于治疗组(4.98±1.32)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WT对AMI患猪安全有效,可以改善AMI患猪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震波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冠心病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钰 郭涛 顾云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4期318-320,共3页
2003年,瑞士STORZ MEDICAL公司在多年制造体外震波碎石设备的基础上,研发出体外心脏震波治疗系统——MODULITHSLC(Storz Medical AG,Kreuzlingen,瑞十),2003年9月欧洲心脏病年会上首次展出即引起医学界极大关注,现就其应用情况... 2003年,瑞士STORZ MEDICAL公司在多年制造体外震波碎石设备的基础上,研发出体外心脏震波治疗系统——MODULITHSLC(Storz Medical AG,Kreuzlingen,瑞十),2003年9月欧洲心脏病年会上首次展出即引起医学界极大关注,现就其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波碎石 心脏 治疗 冠心病 STORZ 医学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晚期冠心病患者的新曙光 被引量:4
10
作者 贾娜 何青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3期190-193,共4页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cardiac shock wave therapy,CSWT)是中国近十年来,针对严重冠心病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其作用机制是采用物理学的方法,对缺血心肌局部进行低能量冲击波刺激,通过多种作用机制改善心肌血流灌注。CSWT为严重冠心病尤...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cardiac shock wave therapy,CSWT)是中国近十年来,针对严重冠心病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其作用机制是采用物理学的方法,对缺血心肌局部进行低能量冲击波刺激,通过多种作用机制改善心肌血流灌注。CSWT为严重冠心病尤其是晚期的顽固性心绞痛、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带来了曙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震波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 凋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冠心病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被引量:17
11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中国医院协会心脏康复管理专业委员会 +4 位作者 中国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 何青 霍勇 徐亚伟 刘兵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2年第1期1-10,共10页
冠心病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1]的数据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疾病现患人数达3.3亿,其中冠心病1139万,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随着治疗... 冠心病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1]的数据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疾病现患人数达3.3亿,其中冠心病1139万,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随着治疗药物及再血管化技术的进展,冠心病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同时有更多患者步入疾病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震波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 心力衰竭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外周血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及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华胜 宋文娟 +9 位作者 杨洪文 方东 杨春芳 马雪娟 刘利萍 谷颖 赵月 孙钺 张雅文 王钰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2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脏病(IHD)患者经体外心脏震波治疗(CSWT)后心功能改善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表达、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的相关性,进而揭示CSWT改善IHD患者心功能的机制。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脏病(IHD)患者经体外心脏震波治疗(CSWT)后心功能改善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表达、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的相关性,进而揭示CSWT改善IHD患者心功能的机制。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IHD患者20例,行内科标准治疗及CSWT,1个月内完成9次CSWT。治疗前,采用超声心动图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心肌灌注显像(MPI)识别存活心肌,定位缺血节段;治疗中,实时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并于治疗前、治疗后1和6个月,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SDF-1和EPCs。患者于治疗后1和6个月随访,内容包括GLS和MPI评价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和血流灌注,记录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心绞痛分级、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D)和硝酸甘油用量,观察SDF-1、EPCs指标变化,分析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与SDF-1、EPCs的相关性。结果20例IHD患者共43个缺血治疗节段接受了9次CSWT,血流动力学稳定,无任何不良事件发生。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和6个月的NYHA心功能分级、CCS心绞痛分级、MLHFQ评分和硝酸酯类用量均降低,SAQ评分、SF-36评分和6MWD均提高(均为P<0.05);治疗节段GLS绝对值增加,MPI局部灌注改善(均为P<0.05);SDF-1和EPCs指标呈增高趋势(均为P<0.05)。相关分析显示,SDF-1(r=-0.56,P=0.00)和EPCs(r=-0.26,P=0.04)均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SDF-1与EPCs无相关性(r=0.06,P=0.62)。结论CSWT通过促进IHD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而提高心肌灌注、改善心功能,SDF-1与EPCs升高与心功能改善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震波治疗 心肌缺血 心肌灌注 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心脏体外震波治疗护理流程及其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田春梅 郑京京 +7 位作者 贾娜 何青 刘保逸 刘君萌 张瑞生 齐欣 蓝明 刘兵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3期53-58,共6页
目的探索冠心病患者心脏体外震波治疗(cardiac shock wave therapy,CSWT)护理流程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22年8月在北京医院就诊的冠心病并行CSWT的患者。收集临床基本资料,总结护理流程的关键点。收集加拿大心绞痛(Canadian ... 目的探索冠心病患者心脏体外震波治疗(cardiac shock wave therapy,CSWT)护理流程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22年8月在北京医院就诊的冠心病并行CSWT的患者。收集临床基本资料,总结护理流程的关键点。收集加拿大心绞痛(Canadian Cardiology Society,CCS)分级、西雅图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6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6MWT)、治疗中的心电图参数和血清心肌标志物的结果。比较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心电图参数、血清心肌标志物、SAQ和6MWT距离的变化。结果共有105例患者最终纳入了此研究,男性79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为(69.39±9.35)岁。人文关怀贯穿于治疗前后和治疗中。CSWT前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数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B type,CK-MB)在治疗前后没有变化(P=0.840),血清心肌标志物包括肌钙蛋白(troponin T,TNT)(P=0.007)和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P=0.033),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其中位数均在正常范围内。治疗前后的QRS间期(P=0.236)无明显改变,心率(P<0.001)、PR间期(P<0.001)和QT间期(P<0.001)均具有显著变化,但均在正常范围。CCS分级在治疗后明显改善(2.62级vs.1.92级,P<0.001)、SAQ的5个条目均在治疗后显著改善(P<0.001)、6MWT距离在治疗后明显提高(P<0.001)。结论CSWT的护理过程中需要人文关怀。冠心病患者接受CSWT安全,CSWT可以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提高活动能力及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脏震波治疗 护理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的心脏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云鹤 沈涛 +3 位作者 刘兵 杜玲 赵聪 何青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6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研究体外心脏震波治疗对正常大鼠心脏的安全性。方法1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6只)和震波治疗组(NC+SW,6只)。震波治疗后24 h收集标本。分别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评估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We... 目的研究体外心脏震波治疗对正常大鼠心脏的安全性。方法1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6只)和震波治疗组(NC+SW,6只)。震波治疗后24 h收集标本。分别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评估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HE染色显示震波治疗后心肌细胞无变性、坏死,心肌间质无炎症细胞浸润。治疗组与对照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变化(5.38%±0.81%比5.83%±0.44%,P=0.64)。治疗组与对照组Bcl-2、Bax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Bcl-2:1.02±0.03比0.92±0.04,P=0.09;Bax:0.55±0.01比0.51±0.02,P=0.05);Caspase-3蛋白的剪切活化水平无升高(0.220±0.005比0.230±0.003,P=0.39);线粒体细胞色素C含量无降低(1.49±0.08比1.36±0.07,P=0.25);JNK、p38MAPK及Akt信号通路蛋白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血压无明显变化[收缩压:(120.6±2.0)mm Hg比(121.4±1.4)mm Hg,P=0.75;舒张压:(91.2±1.0)mm Hg比(89.4±1.5)mm Hg,P=0.35];心率无明显变化[(343.2±5.8)次/min比(334.3±6.6)次/min,P=0.34]。结论体外心脏震波治疗对正常大鼠是一项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震波治疗 肌细胞 心脏 细胞凋亡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治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赵枫 徐志云 +1 位作者 梅举 邹良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4-455,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 (PD)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术后早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回顾 88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 ARF行 P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 36例术后早期 (术后 3d)内就行 PD治疗 ,另外 5 ...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 (PD)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术后早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回顾 88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 ARF行 P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 36例术后早期 (术后 3d)内就行 PD治疗 ,另外 5 2例术后 3d后行 PD治疗。分析 PD前后血尿素氮 (BU N)、肌酐 (Cr)、钾离子 (K+ )、碳酸氢根离子 (HCO3- )浓度的变化 ,对其中 36例术后 3d内就行 PD治疗的患者 PD前后的血流动力学进行分析。 结果 :PD后 1 d血 [K+ ]恢复正常 ,1~ 4d内血 [HCO3- ]恢复正常 ,4~ 6 d内 BU N下降 4 9.2 % ,Cr下降 4 2 .6 % (P<0 .0 5 ) ,Cr在 3~ 1 6 d时恢复到术前水平 ,PD治疗后 3~ 39d内肾功能恢复。 36例术后 3d内就行透析的患者 ,平均动脉压 (MAP)和心脏指数 (CI)在 PD后有所上升 ,但与PD前相比无显著差异。 结论 :PD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 ARF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对心脏术后合并 ARF者 ,应及早进行 PD治疗 ,并且需强调 PD的持续性与充分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治疗 循环 心脏手术 急性肾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小切口非体外循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被引量:29
16
作者 俞世强 蔡振杰 +6 位作者 康云帆 程云阁 张军 李军 陈文生 徐学增 田雪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292-294,共3页
目的 探索经胸部微创新术式置入新型房间隔缺损闭合器的方法。 方法  34例房间隔缺损 ,全麻下经右胸壁胸骨旁第四肋间 2cm~ 3cm的小切口入胸 ,经右房置入Dasdo圆形或椭圆形闭合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术中观测各切面观房间隔缺损大小... 目的 探索经胸部微创新术式置入新型房间隔缺损闭合器的方法。 方法  34例房间隔缺损 ,全麻下经右胸壁胸骨旁第四肋间 2cm~ 3cm的小切口入胸 ,经右房置入Dasdo圆形或椭圆形闭合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术中观测各切面观房间隔缺损大小及周缘情况 ,选择闭合器类型及大小。超声监测下于房间隔缺损两侧释出闭合器双伞 ,确认牢固及无明显房水平分流后释放闭合器、关胸。 结果  33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封闭成功 ,1例失败 ,改为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房间隔缺损最大径为(8~ 32 )mm ,(19 3± 6 3)mm。房间隔缺损各方向缘最短者分别为距主动脉后壁无缘 ,距上腔静脉3 5mm ,距下腔静脉 6 0mm ,距二尖瓣根部 6 .0mm。超声引导下封闭房间隔缺损过程约 2min~ 3min。 结论 经胸小切口置入房间隔缺损闭合器是一种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新术式 ,该方法闭合房间隔缺损的适应证可能更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小切口 循环 治疗 先天性心脏 房间隔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定位体外震波碎石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 被引量:4
17
作者 邝荔 欧阳健明 +4 位作者 林雪莹 姚秀琼 梁尉波 黄桦 钟红兴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8期776-777,共2页
目的 应用B超定位技术介入体外震波碎石治疗 ,探讨及提高输尿管下段结石治疗的效果。方法 运用NE VB电磁冲击波体外碎石机共检查、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 193 2例。结果  193 2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检出率达10 0 % ,经用超声定位及超声复查... 目的 应用B超定位技术介入体外震波碎石治疗 ,探讨及提高输尿管下段结石治疗的效果。方法 运用NE VB电磁冲击波体外碎石机共检查、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 193 2例。结果  193 2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检出率达10 0 % ,经用超声定位及超声复查显示本次输尿管下段结石经碎石治疗总有效率为 98.8%。结论 在体外震波碎石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中 ,B超可以独立完成碎石病例的筛选 ,碎石治疗焦点定位 ,术中观察及疗效判断等步骤。熟练运用B超技术 ,可使输尿管下段结石的碎石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定位 震波碎石治疗 输尿管下段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心脏震波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凡孝琴 章春艳 +4 位作者 邱春 李梓香 谢华强 曹政 杨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57-261,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心脏震波(CSWT)治疗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regulatory T-cells,Tregs)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断为冠心病CHF、LVEF<50%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给予震波能量0.09mJ/mm2治疗,3个月... 目的探讨体外心脏震波(CSWT)治疗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regulatory T-cells,Tregs)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断为冠心病CHF、LVEF<50%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给予震波能量0.09mJ/mm2治疗,3个月1个疗程,共9次震波治疗)和对照组34例(治疗同试验组,但不予震波能量)。入选者在治疗前后行加拿大心绞痛及纽约心功能分级,并行核素显像评价存活/缺血心肌。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Tregs数目,细胞增殖试验检测Tregs功能。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纽约心功能分级、加拿大心绞痛分级较治疗前均减低(P<0.05),左心室灌注总分和代谢总分降低(P<0.05),Tregs数目[(6.25±1.86)%vs(3.43±1.75)%]和Tregs功能较治疗前增加(P<0.05),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和白细胞介素10浓度升高,干扰素γ分泌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上述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SWT治疗可提高CHF患者Tregs数目及功能,调控CHF时的炎性反应,缓解心绞痛、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及运动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转化生长因子Β 白细胞介素10 干扰素Ⅱ型 T淋巴细胞 心脏震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视觉系统的并发症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铁民 郑效惠 李浒源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9-41,共3页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广泛地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及冠状动脉搭桥术等心血管外科领域。
关键词 循环 心脏手术 视觉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体外反搏治疗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指脉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陆丽 郑振声 +3 位作者 伍贵富 吴伟康 张苗青 谢焕娣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6-448,共3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在体外反搏(ECP)治疗前后循环血液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指脉的变化,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探讨ECP防治冠心病的机制。【方法】对20例1个月内发生心肌梗死或心绞痛的患者进行了ECP治疗,同时监测指脉波参数。分别于...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在体外反搏(ECP)治疗前后循环血液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指脉的变化,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探讨ECP防治冠心病的机制。【方法】对20例1个月内发生心肌梗死或心绞痛的患者进行了ECP治疗,同时监测指脉波参数。分别于第1次反搏前、3个疗程结束时采血,用放免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液中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质量浓度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ACE)活性。【结果】指脉波呈上升趋势,但组间无统计学意义。1个疗程后,肾素活性与ANGⅡ浓度高于反搏前;2个疗程后,ANGⅡ降至反搏前水平,ACE低于反搏前;3个疗程后,肾素活性降至反搏前水平,ANGⅡ与ACE低于反搏前。血浆ANGⅡ水平与指脉波成负相关关系。【结论】体外反搏对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作用可能是其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冠心病患者 反搏治疗 angiotensinⅡ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分光光度法 ANGⅡ 肾素活性 血管紧张素Ⅱ 血流动力学 指脉波 循环血液 治疗前后 CP治疗 心肌梗死 同时监测 质量浓度 上升趋势 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