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开胸停跳体外循环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罗启鹏 刘一为 李勇男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1期85-86,共2页
目的:目前尚无开胸并灌注停跳液的大鼠体外模型,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既往大鼠体外模型进行改进,从而构建一更贴近临床实践的开胸体外循环模型。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350~450 g)10只,用戊巴比妥麻醉后,进行16 G套管针气管插管,连接呼吸... 目的:目前尚无开胸并灌注停跳液的大鼠体外模型,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既往大鼠体外模型进行改进,从而构建一更贴近临床实践的开胸体外循环模型。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350~450 g)10只,用戊巴比妥麻醉后,进行16 G套管针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设置呼吸参数:10 ml/kg潮气量,60~80次/min呼吸频率,连接体外循环管道,应用胶体预充管道,管道内加入肝素,5%NaCO3注射液,并对管道进行排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模型 呼吸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体外循环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2
作者 杨波 苏肇伉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72-75,共4页
由于操作简便、节省人力物力,大鼠体外循环模型的应用愈加广泛。大鼠在小型呼吸机辅助下,应用颈静脉插管入右心房引流血液至贮血瓶,在蠕动移液泵作用下,经膜式氧合器氧合、变温器变温,通过股动脉或尾动脉插管注入动脉系统,建立体外循环... 由于操作简便、节省人力物力,大鼠体外循环模型的应用愈加广泛。大鼠在小型呼吸机辅助下,应用颈静脉插管入右心房引流血液至贮血瓶,在蠕动移液泵作用下,经膜式氧合器氧合、变温器变温,通过股动脉或尾动脉插管注入动脉系统,建立体外循环回路。有血预充、减少总预充量和维持足够的转流流量是建立大鼠体外循环模型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模型 建立 应用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胎盘体外循环灌注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0
3
作者 黄桦 张峻 +3 位作者 马润玫 闫晨 郑巧玲 姚勤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14-1019,共6页
目的 建立人类胎盘体外循环灌注模型。方法 体外模拟子宫环境,以安替比林为参照物,选用自然分娩或剖宫产刚娩出的健康、完整、足月的人类胎盘,在其胎儿面选择供应同一胎盘小叶的一对脐动静脉,穿刺插管后建立单个胎盘小叶的胎儿循环... 目的 建立人类胎盘体外循环灌注模型。方法 体外模拟子宫环境,以安替比林为参照物,选用自然分娩或剖宫产刚娩出的健康、完整、足月的人类胎盘,在其胎儿面选择供应同一胎盘小叶的一对脐动静脉,穿刺插管后建立单个胎盘小叶的胎儿循环;胎儿面向下固定于胎盘室内,放置于37℃恒温水浴中,将一端接有导管的两根钝头针插入同一胎盘小叶的绒毛间隙内2~3 mm,建立母体循环。以蠕动泵为循环动力,向同一胎盘小叶的母体侧和胎儿侧供应胎盘灌流液,建立同一个胎盘小叶母体和胎儿双向闭合循环。在母体池中加入安替比林100 mg·L-1,循环灌注3 h。测定胎儿循环侧液体的渗漏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于循环开始0,5,10,15,20,30,45,60,75,90,105,120,150和180 min测定安替比林的浓度计算胎盘透过率,并测定循环开始后0,30,60,90,120,150和180 min母体池和胎儿池中的胎盘灌流液的pH值。结果本研究成功建立人类胎盘体外循环灌注模型20例。在持续循环的3 h过程中,母体池和胎儿池灌流液pH值均维持在7.2~7.4范围内;胎儿侧漏液率为(2.47±1.27)ml·h-1;循环结束时,阳性标记物安替比林的胎盘透过率为(36.62±5.08)%。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人类胎盘体外循环灌注模型可用于药物的胎盘透过性研究,为妊娠期用药安全性提供可靠的体外研究模型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胎盘循环灌注模型 转运 安替比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外实验的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检测及脉率特性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卫俊 刘雍陶 +4 位作者 刘登吉 尹凯 贺缨 迟青卓 母立众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2-717,共6页
目的借助体外循环实验系统的可控参数优势考察血流参数变化对脉率特性的影响。方法建立一套搭载腕部体外模型的人体循环系统,通过分别改变心率、腕部流量、压力和系统顺应性等参数,从腕部模型中获取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并提取脉率变异... 目的借助体外循环实验系统的可控参数优势考察血流参数变化对脉率特性的影响。方法建立一套搭载腕部体外模型的人体循环系统,通过分别改变心率、腕部流量、压力和系统顺应性等参数,从腕部模型中获取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并提取脉率变异性的时域和频域指标。结果心率、压力和系统顺应性的改变会引起脉搏波形状的改变,但能够表明脉率变异性的时域指标NN50、PNN50数值为0,其他指标以及频域指标都处在极低值范畴。结论在未有心率变异性时,心率、腕部流量、血压和系统顺应性等血流动力学变化未产生明显的脉率变异性。本研究可为临床在更便利的腕部采集设备加持下开展更多脉率变异性和心率变异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率变异性 光电容积脉搏波 循环系统模型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低温超极化停跳对犬心肌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5
作者 靳三庆 徐颖琦 +4 位作者 吴金浪 郭隽英 朱艳玲 陈秉学 王治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9-442,共4页
【目的】从心肌细胞线粒体改变的角度,比较超极化停跳和去极化停跳(钾停跳)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18只纯种比格犬,体质量8.5~15k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0例,对照组8例。全麻后建立体外循环模型。阻断主动脉后从主动脉根... 【目的】从心肌细胞线粒体改变的角度,比较超极化停跳和去极化停跳(钾停跳)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18只纯种比格犬,体质量8.5~15k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0例,对照组8例。全麻后建立体外循环模型。阻断主动脉后从主动脉根部灌注停跳液20mL/kg,全心缺血45min后,恢复灌注60min。实验组的停跳液为温血(34℃)尼可地尔(含尼可地尔400滋mol/L),对照组的停跳液为传统的4℃高钾停跳液(含钾22mmol/L),停跳后两组心脏均局部冰敷以保持低温。心脏停跳期间若出现心电活动,则追加停跳液首量的三分之一。在主动脉阻断前、主动脉阻断40min、主动脉开放30min,用活检针穿刺取右室全层心肌行电子显微镜检查,每个标本随机选取6个视野照片,用图象分析系统分析计算线粒体的面积和周长,并计算得出线粒体体积密度、比表面和单位面积线粒体计数。检验水准α=0.05。【结果】两组中各有1例因主动脉阻断不全而被剔除,其它各例在实验中均无须追加停跳液。每组3个时间点之间、两组间线粒体的体积密度(volume-density,V/V)、比表面(Rsv)和单位面积线粒体计数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我们的实验方案下,超极化停跳和高钾停跳都能有效地保护心肌细胞线粒体,且两种方法具有相似的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线粒 超极化停跳 保护作用 犬心肌 微低温 主动脉阻断 电子显微镜检查 心肌保护效果 体外循环模型 尼可地尔 积密度 停跳液 主动脉根部 主动脉开放 实验组 对照组 全心缺血 心电活动 心脏停跳 系统分析 图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