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围术期输红细胞量的评估及其对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魏超 庄远 +6 位作者 陈麟凤 李卉 于洋 朱立国 席朝运 潘纪春 汪德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4-208,共5页
本研究旨在明确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对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并对输红细胞量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根据红细胞输注量不同,将292名患者分为未输红细胞组(n=71)、输1-4 U红细胞组(n=144)和输>4 U红细胞组(n=77)。用... 本研究旨在明确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对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并对输红细胞量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根据红细胞输注量不同,将292名患者分为未输红细胞组(n=71)、输1-4 U红细胞组(n=144)和输>4 U红细胞组(n=77)。用逐步增加变量的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关系;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3组比较,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1.4%vs 14.6%vs 24.7%,P<0.001);红细胞输注量以逐级递增的趋势体现其与肺部并发症的相关性,OR值从回归分析模型1中1.205到模型2中1.241,直到模型3中的1.251(95%CI:1.120-1.398,P<0.001);多元线性分析影响红细胞输注量的因素包括:年龄(B:0.102;95%CI:0.046-0.157,P<0.001)、性别(B:1.825;95%CI:0.692-2.957,P=0.002)、术前Hct(B:-36.044;95%CI:-47.724--25.163,P<0.001)、体外循环时间(B:0.031;95%CI:0.013-0.050,P=0.001)和急性心肌梗塞(B:2.769;95%CI:1.295-4.243,P<0.001)。结论: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与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显著相关,影响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的因素主要有:术前HCT、年龄、急性心肌梗塞、性别和体外循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冠脉搭桥 输血评估 肺部并发症 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血回输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孙新艳 王昆鹏 +2 位作者 马虹 王国柱 谷天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4-424,共1页
观察106例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OPCAB)患者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的效果。此项技术对于OPCAB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液保护方法,可广泛应用。
关键词 血回输 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 凝血功能 血液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赵嫣红 闻大翔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目的研究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OPCABG)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72例OPCABG患者应用简易智能量表进行术后认知功能评定,采集患者既往病史及围术期一般情况进行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OPCABG)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72例OPCABG患者应用简易智能量表进行术后认知功能评定,采集患者既往病史及围术期一般情况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OPCABG患者早期POCD的发生率为27.8%。其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术前糖尿病病史(P=0.031)、围术期高血糖(P=0.034)、术前脑梗病史(P=0.044),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PCABG患者早期POCD的发生率较高,其可能的相关因素包括糖尿病病史、围术期高血糖、脑梗史等。积极的术前干预治疗、合适的血糖维持、良好的术后处理均对预防患者POCD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冠脉搭桥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发生率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围术期处理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姚玮 祁国奇 +3 位作者 刘苏 赵宏 陈子英 刘林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60-863,共4页
目的探讨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OPCABG)围术期处理对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欲行OPCABG的合并中、重度OSAS的患者30例,分为处理组(12例)和对照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预后... 目的探讨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OPCABG)围术期处理对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欲行OPCABG的合并中、重度OSAS的患者30例,分为处理组(12例)和对照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预后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内皮素-1(ET-1)水平手术前后的变化。结果处理组患者的术后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处理组患者的血清ICAM-1、VCAM-1、ET-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两组患者的心房纤颤、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及静脉桥病变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组患者术后血清ICAM-1、VCAM-1、ET-1水平低于术前(P<0.05);而对照组患者上述各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OSAS患者行OP-CABG,围术期处理可以改善内皮功能和手术预后;但不能降低术后房颤、MACE和静脉桥血管病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 围术期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纠正左室射血时间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中的改变
5
作者 潘志浩 姜桢 +1 位作者 潘翠珍 赵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5-188,共4页
目的 研究纠正左室射血时间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中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的病人 2 0例 ,诱导后插入食管超声多普勒监测仪监测。采集打开心包前 (T1 ) ,吻合前降支(T2 ) ,后降支 (T3)和钝缘支 (T4 ... 目的 研究纠正左室射血时间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中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的病人 2 0例 ,诱导后插入食管超声多普勒监测仪监测。采集打开心包前 (T1 ) ,吻合前降支(T2 ) ,后降支 (T3)和钝缘支 (T4 )的纠正左室射血时间及其他血流动力学指标 ,分析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结果 纠正左室射血时间只有在钝缘支吻合时才出现了显著下降 ,在吻合的各个阶段 ,纠正左室时间与心输出量均呈现了线性相关关系 ;在吻合钝缘支时与外周血管阻力呈现线性负相关。结论 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中 ,纠正左室射血时间可以间接反应心脏前负荷的状态变化 ,但血管收缩药物的大量使用会对此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冠脉搭桥 射血时间 手术中 左室 血流动力学指标 冠脉搭桥手术 周血管阻力 血管收缩药物 超声多普勒 心脏前负荷 方法选择 相关关系 心输出量 吻合 监测仪 前降支 后降支 负相关 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20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明兵 张毅 +3 位作者 金传刚 万里 廖明锋 谭娟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4期476-479,共4页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全麻)复合罗哌卡因单次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OPCAB)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行OPCAB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n=20)和全麻复合罗哌卡因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组(B组,n=...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全麻)复合罗哌卡因单次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OPCAB)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行OPCAB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n=20)和全麻复合罗哌卡因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组(B组,n=20),记录两组患者在术中发生异常血流动力学的频数,以及心血管药物的使用量,并记录术中及术后镇痛舒芬太尼的用量及术后气管导管保留时间和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结果 B组有2例因椎旁阻滞效果不符合要求未纳入之后研究;与A组比较,B组术中发生高血压的频数明显减少(P<0.05),而术中尼卡地平的使用量也随之减少(P<0.05),B组患者术中及术后舒芬太尼的用量均明显减少(P<0.01或P<0.05),术后气管导管保留时间及ICU停留时间也缩短(P<0.05)。结论全麻复合罗哌卡因单次双侧椎旁阻滞用于OPCAB手术有利于维持术中循环稳定,减少麻醉镇痛药物用量,并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麻醉 全身 椎旁神经阻滞 胸段 双侧 冠脉搭桥 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患者术前白蛋白水平与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12
7
作者 孔昊 王东信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38-942,共5页
目的:研究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OPCAB)患者术前白蛋白水平与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AKI)的关系;明确术后肾功能良好和发生AKI的白蛋白界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搜集了两年来的OPCAB患者的病例资料,使用KIDGO标准诊断AKI。结果:广义相... 目的:研究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OPCAB)患者术前白蛋白水平与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AKI)的关系;明确术后肾功能良好和发生AKI的白蛋白界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搜集了两年来的OPCAB患者的病例资料,使用KIDGO标准诊断AKI。结果:广义相加模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白蛋白水平越高,术后AKI的发生率越低。通过广义相加模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三个模型,确定术后肾功能良好和发生AKI的白蛋白界值介于39~40 g/L之间。结论:对于接受OPCAB术的患者,术前白蛋水平越高,术后AKI的发生率越低。为减少OPCAB术患者术后AKI的发生率,应维持术前白蛋白水平高于40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冠脉搭桥手术 急性肾损伤 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氟醚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单士强 张彬 +3 位作者 马亚利 徐志华 刘香阁 宋国洲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45-847,共3页
目的探讨异氟醚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择期行OPCABG冠心病患者42例,随机均分为异氟醚组和丙泊酚组,观察其术前、术后6、12、24h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 目的探讨异氟醚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择期行OPCABG冠心病患者42例,随机均分为异氟醚组和丙泊酚组,观察其术前、术后6、12、24h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结果术后6、12、24h异氟醚组CK-MB、cTnI均低于丙泊酚组(P<0.01)。术后6、12h异氟醚组IL-6低于丙泊酚组(P<0.05或P<0.01)。结论OPCABG中,异氟醚可改善心肌血供,减少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醚 体外循环冠脉搭桥 心肌保护 CK-MB CTNI 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其血液保护 被引量:2
9
作者 魏民新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8年第4期252-254,共3页
关键词 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液保护措施 体外循环冠脉搭桥 ARTERY 科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重返ICU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秦彦荣 胡晓鸿 +1 位作者 杜桂芳 严婷婷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11期16-18,共3页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简称冠脉搭桥术,是治疗严重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三支或多支冠脉病变损伤左心室功能)最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1]。手术可在心脏停搏下进行,须使用体外循环,也就是传统的冠...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简称冠脉搭桥术,是治疗严重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三支或多支冠脉病变损伤左心室功能)最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1]。手术可在心脏停搏下进行,须使用体外循环,也就是传统的冠脉搭桥术;也可在跳动的心脏上进行,即非体外循环下的冠脉搭桥术(Off-Pump CABG, OPCABG)。目前国内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例数超过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例数[2]。随着OPCABG手术例数的增加,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危重患者在病情稳定转出ICU后仍存在很大风险,甚至须重返ICU救治,导致患者住院天数延长、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大幅提高。现对我院心脏外科监护室近两年收治的31例OPCABG术后重返ICU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找出重返原因、探讨处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ICU救治 术后患者 循环冠脉搭桥 OPCABG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FF-PUMP 科监护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运动联合心理干预对冠脉搭桥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刘希红 杭琤 +1 位作者 张侃 丁琰俊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8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联合心理干预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将53例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组(26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在围术期按常规治疗护理,联合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以步行为主的运动疗法联合以谈话...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联合心理干预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将53例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组(26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在围术期按常规治疗护理,联合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以步行为主的运动疗法联合以谈话式、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心理干预。连续12d后评价效果。结果两组术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较术前均有下降(均P<0.05);联合组术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联合运动疗法及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体外循环冠脉搭桥 焦虑 抑郁 运动疗法 心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搭桥术围术期心肌损伤相关指标和血小板活化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黄国晖 陈伟 +1 位作者 孙广龙 穆军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1期1614-1616,1619,共4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相关指标和血小板活化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6月进行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治疗的27例患者为对照组,同期进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治疗的27例患者为观察组,后将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相关指标和血小板活化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6月进行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治疗的27例患者为对照组,同期进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治疗的27例患者为观察组,后将两组患者肝素化前、术后即刻、术后2h及12h的血清心肌损伤、心功能相关指标及血小板活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肝素化前至术后即刻、术后2h及12h的血清心肌损伤、心功能相关指标及血小板活化指标波动幅度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患者围术期的心肌损伤和血小板活化指标不良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冠脉搭桥 围术期 心肌损伤 血小板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调控PaCO_2对OPCAB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富军 罗艳 于布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8-290,共3页
目的观察术中调整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对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OPCAB患者30例,随机分成G1组(n=15),术中动脉血PaCO2维持在35~39mmHg范围内;G2组(n=15),术中使PaCO2控制在40~... 目的观察术中调整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对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OPCAB患者30例,随机分成G1组(n=15),术中动脉血PaCO2维持在35~39mmHg范围内;G2组(n=15),术中使PaCO2控制在40~45mmHg。分别于吻合前(T1)、第一支远端吻合5min(T2)、第二支吻合5min(T3)、第三支吻合5min(T4)以及吻合完毕20min(T5)时间点记录连续心排指数(CCI)、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脑氧饱和度(rSO2)和PaCO2等数据。采用修订长谷川智能量表(HDS-R)和日常生活功能水平量表(ADL)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结果术前、术后HDS-R和术前ADL评分,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G1组HDS-R评分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而G2组则没有显著差异。两组的rSO2在T2、T3、T4和T5时间点均较T1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G2组各时间点的rSO2均比G1组显著增高(P〈0.05或P〈0.01)。结论血管吻合时较高的PaCO2可以提高脑氧饱和度,从而减少OPCAB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氧饱和度 认知功能 二氧化碳分压 体外循环冠脉搭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