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pET30a-EgM9蛋白高免兔血清对体外培养细粒棘球绦虫发育的影响
1
作者 余婉蓉 班万里 +8 位作者 王冰洁 潘星羽 幕永辉 刘帅 吾力江·卡马力 徐晶 喻昌盛 赵莉 张壮志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29,共5页
探究egM9基因在细粒棘球绦虫性成熟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利用重组pET30a-EgM9蛋白高免血清对细粒棘球绦虫进行体外干预试验,观察干预后虫体的发育情况。在体外培养模型中,用pET30a-EgM9蛋白高免兔血清作用于体外培养30 d的虫体,通过We... 探究egM9基因在细粒棘球绦虫性成熟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利用重组pET30a-EgM9蛋白高免血清对细粒棘球绦虫进行体外干预试验,观察干预后虫体的发育情况。在体外培养模型中,用pET30a-EgM9蛋白高免兔血清作用于体外培养30 d的虫体,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虫体蛋白的免疫反应性,RT-qPCR分析虫体中EgM9基因的表达水平。显微观察表明经高免血清干预后虫体明显向成囊方向发育。Western blot直接法表明高免兔血清可以与虫体蛋白形成复合物,间接法证明EgM9多克隆鼠血清未与上述复合物发生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RT-qPCR验证EgM9高免兔血清可刺激虫体中的EgM9基因的表达。说明通过高免血清体外干预,可促进EgM9在基因和转录水平上的表达,为筛选细粒棘球绦虫终末宿主疫苗候选基因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培养 体外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细胞干预性治疗对脓毒症猪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任宏伟 王一波 +2 位作者 崔立颖 刘苏婷 嵇晴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1年第4期263-268,共6页
目的通过猪脓毒症模型研究体外循环细胞干预性治疗(extracorporeal immune cells intervention therapy,EICIT)对临床及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孵育猪自体粪便腹腔注射建立猪脓毒症模型,24h后接受一般性液体治疗(对照组)及在此基础... 目的通过猪脓毒症模型研究体外循环细胞干预性治疗(extracorporeal immune cells intervention therapy,EICIT)对临床及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孵育猪自体粪便腹腔注射建立猪脓毒症模型,24h后接受一般性液体治疗(对照组)及在此基础上的体外循环细胞采集治疗(实验组),体外循环细胞采集使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选用白细胞采集程序进行,右侧颈内静脉导管作为血管通路。于造模前(T1)、造模后24h干预前0h(T2)、治疗后即刻(T3)和治疗后24h(T4)4个时间点留取血液标本,进行血气分析、细胞因子检测和免疫细胞的流式细胞检测,并于T4时点在麻醉状态下取材送病理并处死动物,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在T2时点,成功建立猪脓毒症模型,表现为平均动脉压降低、心率增快、低氧血症及血乳酸水平升高。血清促炎因子如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呈上升趋势,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降低(t=-3.067,P=0.025)、IL-10呈下降趋势。T4时点,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猪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氧分压显著改善,血乳酸水平显著降低,组织炎细胞浸润减轻;实验组循环中CD8+T细胞显著升高(t=4.373,P=0.006),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显著升高(t=3.637,P=0.005),但CD4+T细胞、B细胞、树突细胞(dentric cell,DC)、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结论通过猪自体粪便注射建立脓毒症模型,基础治疗联合EICIT治疗能够改善脓毒症猪的血流动力学、氧合状态及血乳酸水平,同时还可改善脏器炎性细胞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动物模型 循环细胞干预性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