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中鲜胚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叶圆圆 颜晓红 李友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54-461,共8页
目的:综合分析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中鲜胚移植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个体化移植策略的制定和优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中心进行IVF/ICSI的635个鲜胚移植周期的临床数据资料,根据妊娠结局分为临床妊... 目的:综合分析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中鲜胚移植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个体化移植策略的制定和优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中心进行IVF/ICSI的635个鲜胚移植周期的临床数据资料,根据妊娠结局分为临床妊娠组(n=354)和未妊娠组(n=281),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情况和胚胎实验室数据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影响因素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共14个观察指标在临床妊娠组与未妊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25),结合临床意义,最终12个观察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女方年龄(P=0.002)、窦卵泡数(AFC)(P=0.031)、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孕酮(P)水平(P=0.007)、第3天(D3)可用胚胎数(P=0.002)和移植胚胎数(P<0.001)是鲜胚移植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与女方年龄<35岁的周期比较,女方年龄≥35岁时临床妊娠率降低了45.4%(OR=0.546,OR 95%CI:0.370~0.806);与hCG日血清P水平<1.0μg·L^(-1)比较,hCG日血清P水平≥1.0μg·L^(-1)时临床妊娠率降低38.1%(OR=0.619,OR95%CI:0.437~0.877),移植2枚胚胎的临床妊娠率是单胚胎移植的1.947倍(OR=1.947,OR95%CI:1.375~2.757),AFC>15个和D3可用胚胎数>4个的临床妊娠率分别升高48.5%(OR=1.485,OR95%CI:1.036~2.129)和77.5%(OR=1.775,OR95%CI:1.240~2.541)。结论:女方年龄、窦卵泡数、hCG日血清P水平、D3可用胚胎数和移植胚胎数是鲜胚移植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女方年龄<35岁、AFC>15个、hCG日血清P水平<1.0μg·L^(-1)、D3可用胚胎数>4个和移植2枚胚胎有助于提高鲜胚移植的临床妊娠率,临床上制定个体化鲜胚移植策略时可酌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胚移植 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胚胎移植 妊娠率 辅助生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后宫内单胎妊娠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3
2
作者 曾鸿 刘能辉 +2 位作者 凡秀丽 蔡慕竹 谢和宾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15-820,共6页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术后宫内单胎妊娠病例发生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因素,为早期自然流产的预防提供可行依据。方法: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对2013...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术后宫内单胎妊娠病例发生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因素,为早期自然流产的预防提供可行依据。方法: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对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湘雅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ICSI术后的单胎妊娠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早期自然流产夫妇(96对)为病例组,足月活产分娩夫妇(593对)为对照组,分析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方年龄大、有自然流产史以及男方精子DNA碎片指数(DAN fragmentation index,DFI)高为IVF/ICSI术后早期自然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VF/ICSI术后发生早期自然流产受多因素的影响。女方年龄越大(>30岁)、有自然流产史或男方精子DFI越高(≥15%),IVF/ICSI术后发生早期自然流产的风险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生殖技术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浆内精子注射 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患者体外受精周期中获卵数和获卵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仪 颜晓红 李友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2-749,共8页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治疗患者体外受精周期中获卵数和获卵率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选择扳机时机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接受IVF/ICSI治疗的患者950例。采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年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治疗患者体外受精周期中获卵数和获卵率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选择扳机时机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接受IVF/ICSI治疗的患者950例。采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年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给药日雌二醇(E2)水平、卵巢储备功能、取卵日及HCG给药日不同大小卵泡百分率、促排卵方案和手术医生等因素对获卵数和获卵率的影响。结果:患者年龄与获卵数呈负相关关系(β=-0.068,P<0.01),取卵日大卵泡百分率与获卵数呈负相关关系(β=-0.243,P<0.01),HCG给药日大卵泡百分率与获卵数呈负相关关系(β=-0.073,P<0.01);HCG给药日E2水平和卵巢储备功能与获卵数呈正相关关系(β=0.270,P<0.01;β=0.196,P<0.01),HCG给药日中卵泡百分率与获卵数呈正相关关系(β=0.098,P<0.01)。促排卵方案长方案组、拮抗剂方案组、高孕激素促排卵(PPOS)方案组和自然周期方案组患者获卵数逐渐减少(β=0.227,P<0.01)。回归分析,取卵日大卵泡百分率和中卵泡百分率与获卵率呈正相关关系(β=0.168,P<0.01;β=0.194,P<0.01),卵巢储备功能、促排卵方案和不同手术医生对获卵率均有影响(β=0.086,P=0.040;β=0.137,P<0.01;β=0.270,P<0.01)。结论:HCG给药日卵泡直径≥18 mm的卵泡百分率应控制在20%以下获卵数更多;随着女性年龄增加及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获卵数逐渐减少;需加强取卵手术的标准操作,保证获卵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 浆内精子注射 雌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受精和卵胞浆单精子注射完全受精失败的临床因素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文红 龙晓林 +4 位作者 刘寒艳 凌家炜 张伟良 李莉 刘见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9-503,共5页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中完全受精失败(TFF)发生的临床原因。【方法】收集本中心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间辅助生殖治疗数据,分IVF组(5778例)、half-ICSI组(146例)、ICSI组(821例)和PESA-ICSI组(274例...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中完全受精失败(TFF)发生的临床原因。【方法】收集本中心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间辅助生殖治疗数据,分IVF组(5778例)、half-ICSI组(146例)、ICSI组(821例)和PESA-ICSI组(274例)进行χ2检验、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并对部分ICSI完全受精失败卵母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IVF组和ICSI组TFF发生率分别为2.1%和2.3%(P>0.05);half-ICSI组IVF部分TFF发生率为21.9%,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除half-ICSI组,其他各组中获成熟卵数≤3的患者TFF发生率高于获成熟卵数>3患者(P<0.01)。单纯畸精子症对IVF和ICSI治疗周期受精结果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次IVF受精失败不影响再次ICSI的受精结局(P>0.05),但少精和弱精是辅助生殖治疗周期受精失败的高危影响因素(P<0.05)。【结论】低获卵数是辅助生殖治疗中完全受精失败的高危因素,获取适当数目成熟卵母细胞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畸精子症对IVF或ICSI的受精结局无显著影响;ICSI治疗是前次IVF治疗完全受精失败患者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 浆内精子注射 完全受精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受精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的GnRH拮抗剂方案中应用rLH与rFS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彭清妹 周志军 黄筱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58-963,共6页
目的比较在体外受精(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治疗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方案中应用重组促黄体生成素(rLH)与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ClinicalTr... 目的比较在体外受精(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治疗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方案中应用重组促黄体生成素(rLH)与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ClinicalTrials.gov、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收集在IVF或ICSI的GnRH拮抗剂方案中rLH联合rFSH与单独应用rFSH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8年12月。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由两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研究1965例患者,其中rFSH+rLH组988例,rFSH组97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rFSH组比较,rLH+rFSH组在临床妊娠率(RR=1.02,95%CI 0.82~1.27,P=0.85)、持续妊娠率(RR=1.06,95%CI0.86~1.32,P=0.57)、流产率(RR=1.38,95%CI0.75~2.54,P=0.29)、因卵巢低反应取消的不良事件发生率(RR=0.90,95%CI 0.42~1.93,P=0.78)及因将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而取消的不良事件发生率(RR=1.06,95%CI0.56~1.99,P=0.86)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独应用rFSH相比,rLH联合rFSH对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流产率及因卵巢低反应、将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而取消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无明显影响。但受纳入研究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促黄体生成素 重组泡刺激素 体外受精 浆内精子显微注射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母细胞第一极体形态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受精率和胚胎质量的关系 被引量:10
6
作者 郝大勇 张展 +3 位作者 管一春 王兴玲 孙丽君 娄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2-234,共3页
目的:了解人卵母细胞第一极体形态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后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的关系。方法:选择行ICSI治疗的110个周期中1017枚人卵母细胞。将卵母细胞第一极体分为Ⅰ、Ⅱ、Ⅲ、Ⅳ四种类型,采用3种来源的精子[手... 目的:了解人卵母细胞第一极体形态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后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的关系。方法:选择行ICSI治疗的110个周期中1017枚人卵母细胞。将卵母细胞第一极体分为Ⅰ、Ⅱ、Ⅲ、Ⅳ四种类型,采用3种来源的精子[手淫取精精子、附睾穿刺/睾丸活检(PESA/TESA)取精精子、冷冻精液精子]授精。ICSI操作后,了解各型第一极体卵母细胞受精率、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结果:手淫取精患者:各型第一极体卵母细胞正常受精率和卵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Ⅲ、Ⅳ型正常受精率低于Ⅰ和Ⅱ型,Ⅱ型卵裂率低于Ⅰ和Ⅲ型。PESA/TESA取精患者:各型第一极体卵母细胞正常受精率和取卵后第3天优质胚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88和6.789,P=0.044和0.034),Ⅰ型正常受精率低于Ⅱ和Ⅲ型,Ⅰ和Ⅲ型第3天优质胚胎率高于Ⅱ型。冷冻精液取精患者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排除精子来源对受精的影响,正常受精可能和卵母细胞第一极体形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 浆内精子显微注射 第一极体 胚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冷冻精子的体外受精与单精子胞浆内注射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宁 芮荣 +3 位作者 周冬梅 剧世强 林鹏飞 郝元斌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75,共5页
用猪冷冻精子进行体外受精和单精子胞浆内注射(ICSI),并研究添加L-半胱氨酸及不同成熟培养法对猪ICSI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猪冷冻精子生产的ICSI胚胎卵裂率及囊胚发育率分别为68.3%和11.4%,均低于用冷冻精子进行体外受精(IVF)所... 用猪冷冻精子进行体外受精和单精子胞浆内注射(ICSI),并研究添加L-半胱氨酸及不同成熟培养法对猪ICSI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猪冷冻精子生产的ICSI胚胎卵裂率及囊胚发育率分别为68.3%和11.4%,均低于用冷冻精子进行体外受精(IVF)所获得的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分别为76.9%和19.2%,P<0.05)。在培养液中添加1.71mmol·L^(-1) L-半胱氨酸培养3 h,无论是卵裂率、桑椹胚发育率,还是囊胚发育率,均未得到明显改善(P>0.05);采用含0.4%BSA的NCSU-23培养液进行猪卵母细胞成熟培养,ICSI胚胎卵裂率虽明显高,但各组所获胚胎发育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所用卵母细胞的成熟方法并未对ICSI胚胎发育产生明显的影响;用颗粒细胞或卵丘细胞共培养ICSI胚胎后,卵裂率有明显提高(P<0.05),但各组囊胚发育率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精子 体外受精 精子浆内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霉素辅助卵子激活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后受精失败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罗阳 彭芳 +2 位作者 李磊 刘文博 刘寒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60-1064,1069,共6页
目的探讨行离子霉素辅助卵子激活(assisted oocyte activation,AOA)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后受精失败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 目的探讨行离子霉素辅助卵子激活(assisted oocyte activation,AOA)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后受精失败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助孕治疗、因以往ICSI受精失败而行离子霉素AOA处理的56例患者资料,观察AOA处理前后的受精情况、胚胎发育及临床结局,并研究AOA处理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在实施AOA之后,患者的受精率和正常受精率均显著提高(P<0.001),完全受精失败率和低受精率则显著降低(P<0.001);第3天可利用胚胎率以及优质胚胎率显著增加(P<0.05);AOA还显著降低了无可利用胚胎周期率(P<0.05)。AOA增加了临床妊娠/活产率,提高了胚胎着床率,以及累积妊娠/活产率。新生儿结局方面,以同时期进行的常规ICSI患者的新生儿结局作为对照组,结果发现,离子霉素处理后新生儿的双胞胎比例、孕周、出生体质量、性别比、早产儿(<37周)、大于胎龄儿(>40周)以及低出生体质量(<2500 g)同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离子霉素能够改善既往ICSI后受精失败患者的治疗结局,但更大样本量的研究仍然是必要的,尤其是安全性评估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内精子注射(ICSI) 受精失败 辅助子激活(AOA) 离子霉素 出生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体外授精短时授精后6h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受精失败34例 被引量:12
9
作者 马学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86-987,共2页
目的:探讨短时授精后6h后早期实施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受精失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4例常规体外授精(IVF)短时受精后6h未出现第二极体的卵子实施早期补救ICSI。结果:34例患者共获353枚MⅡ卵子,受精后6h观察,均未出现第二极体... 目的:探讨短时授精后6h后早期实施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受精失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4例常规体外授精(IVF)短时受精后6h未出现第二极体的卵子实施早期补救ICSI。结果:34例患者共获353枚MⅡ卵子,受精后6h观察,均未出现第二极体立即实施ICSI,296枚正常受精,受精率为83.9%,4枚卵子出现3个原核,优质胚胎率56.4%,妊娠率41.2%。结论:通过常规IVF短时授精后6h早期观察第二极体是否排出确定受精情况并对未排出第二极体的卵子及时实施补救ICSI,可成为治疗受精失败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精 体外 第二极体 受精失败 补救: 浆内精子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精子来源及参数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谭巧 刘能辉 +2 位作者 李艳萍 刘冬娥 陈仙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源性精子、不同参数精子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8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CSI治疗的433个周期。根据行ICSI的精子... 目的:探讨不同源性精子、不同参数精子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8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CSI治疗的433个周期。根据行ICSI的精子来源,分为射出精子组(A组)336个周期,附睾来源精子组(B组)97个周期。根据精子参数,又将射出精子组分为3个亚组,即正常组(A1组)95个周期,单参数异常组(A2组)119个周期,多参数异常组(A3组)122个周期。比较4组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结果:4组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子无论是来自附睾还是射出精液,对其ICSI结局无影响;ICSI可以治疗各种因素的男性不育,单一或多种参数异常精子不影响ICSI结局;经皮附睾抽吸精子行ICSI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所致的男性不育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内精子注射 不育 精子 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畸形精子症的妊娠结局 被引量:9
11
作者 魏思达 欧建平 +4 位作者 骆春启 刘雅峰 徐艳文 周灿权 庄广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1-455,共5页
【目的】分析畸形精子症患者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男性因素行ICSI治疗的445个新鲜取卵周期,根据精子形态学分析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精子形态正常组(A组,正常形态率≥4%,n=296),非极度畸形精子... 【目的】分析畸形精子症患者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男性因素行ICSI治疗的445个新鲜取卵周期,根据精子形态学分析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精子形态正常组(A组,正常形态率≥4%,n=296),非极度畸形精子症组(B组,正常形态率≥1%且<4%,n=74)和极度畸形精子症组(C组,正常形态率<1%,n=75),比较3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多胎妊娠率。【结果】3组的卵子成熟率分别为85.7%(3367/3927),82.7%(645/762)和85.9%(773/900),受精率分别为75.5%(2543/3367),81.1%(523/645)和80.1%(619/773),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4.9%(133/296),41.9%(31/74)和46.7%(35/75)。3组的卵子成熟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组中,极度畸形精子症组有最高的优质胚胎率(67.6%,405/599),种植率(32.1%,53/165)和临床妊娠率(46.7%,35/75)。【结论】ICSI可用于畸形精子症的治疗。按照WHO5标准评估,不同程度的精子畸形率对治疗结局影响较小,极度畸形精子症患者行ICSI后仍可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精子 精子形态 浆内精子注射(ICS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男性因素不育患者行形态选择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对胚胎发育及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龚艺 孟祥黔 +4 位作者 刘勉 王京 熊符 钟影 全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28-1433,共6页
目的使用放大系统对不育男性患者的精子进行形态选择性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IMSI),观察IMSI技术能否改善因男性精液问题而不孕不育夫妇的助孕结局。方法回顾分析本中心2013年1月-2014年11月共82例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将行TESA(... 目的使用放大系统对不育男性患者的精子进行形态选择性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IMSI),观察IMSI技术能否改善因男性精液问题而不孕不育夫妇的助孕结局。方法回顾分析本中心2013年1月-2014年11月共82例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将行TESA(经皮睾丸穿刺抽吸精子术)获得的睾丸精子通过放大系统(×6600)挑选后行卵母细胞注射(IMSI组),2013年1月-2014年11月共91例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经TESA取精术后行常规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组);2014年1月-11月共44例畸精子症患者行形态选择性包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IMSI组),2014年1月-11月共71例畸精子症患者行常规ICSI治疗(ICSI组)。统计分析ICSI组和IMSI组患者的实验室结局和临床结局。结果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中正常受精率IMSI组显著高于ICSI组(84.3%vs 77.0%)(P〈0.05);ICSI组的卵裂率95.5%,优胚率28.2%,囊胚形成率54.8%,种植率26.4%,临床妊娠率47.3%,流产率14%,梗阻性无精子症IMSI组患者的卵裂率96.7%,优胚率29.2%,囊胚形成率54.3%,种植率32.3%,临床妊娠率50.0%,流产率7.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畸精子症患者的正常受精率IMSI组显著高于ICSI组(68%vs 75.5%)(P〈0.05),囊胚形成率IMSI组显著高于ICSI组(54.6%vs 67.9%)(P〈0.05),ICSI组的卵裂率96.2%,优胚率27.6%,种植率28.2%,临床妊娠率43.7%,流产率9.7%;IMSI组患者的卵裂率95.2%,优胚率27.1%,种植率30.7%,临床妊娠率43.2%,流产率10.5%,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睾丸精子经放大系统选择后行ICSI,正常受精率较传统ICSI有显著性提高;畸精子症患者射出的精液标本经放大系统挑选后行ICSI,正常受精率、囊胚形成率较传统ICSI有显著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器形态学检测 母细浆内精子注射 形态选择性母细内单精子注射 胚胎发育 临床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附睾精子DNA损伤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鸿祥 陈斌 +3 位作者 胡凯 冯坦 王益鑫 黄翼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83-987,共5页
目的检测梗阻性无精子症(OA)患者附睾精子DNA损伤情况,并与后续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结局进行对照分析。方法选取OA患者121例(OA组),均拟行ICSI治疗;另选取配偶于1年内自然受孕,且精液参数正常范围的38份精液标本作对照组。OA... 目的检测梗阻性无精子症(OA)患者附睾精子DNA损伤情况,并与后续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结局进行对照分析。方法选取OA患者121例(OA组),均拟行ICSI治疗;另选取配偶于1年内自然受孕,且精液参数正常范围的38份精液标本作对照组。OA组患者进行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后镜检分析,对照组进行常规精液分析,同时进行穿刺液/精液吖啶橙试验。以精子DNA损伤指数(DFI)<30%为正常,两组进一步分为高DFI亚组(DFI>30%)和低DFI亚组(DFI<30%)。对OA组患者后续ICSI治疗的受精率、临床妊娠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OA组整体精子密度、前向运动精子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整体(均P<0.01);OA组两个DFI亚组间精子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DFI亚组前向运动精子比例显著低于低DFI亚组(P<0.01);OA组与对照组整体相比,吖啶橙(AO)试验阴性率较低(P<0.01);OA组患者的ICSI治疗结局,高DFI亚组与低DFI亚组受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DFI亚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低DFI亚组(P<0.01)。结论 ICSI前对精子DNA进行评估十分必要。OA患者通过对诊断性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获取的附睾精子进行DNA损伤分析,是预测ICSI结局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DNA损伤 梗阻性无精子 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 吖啶橙试验 浆内精子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冻融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的临床结局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宋文妍 赵万里 +5 位作者 杨庆岭 孙莹璞 姚桂东 杨洪毅 金海霞 辛志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65-86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冻融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无精症采用睾丸和附睾精子行ICSI的895个周期,其中诊断性附睾活检冻融精子7个周期(A组),诊断性睾丸活检组织冻融11个周期(B组),附睾穿刺取精(PESA)行ICS...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冻融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无精症采用睾丸和附睾精子行ICSI的895个周期,其中诊断性附睾活检冻融精子7个周期(A组),诊断性睾丸活检组织冻融11个周期(B组),附睾穿刺取精(PESA)行ICSI后剩余精子冻融13个周期(C组),睾丸穿刺取精(TESA)行ICSI后剩余精子冻融12个周期(D组),PESA新鲜精子630个周期(E组),TESA新鲜精子222个周期(F组)。结果:6组的平均MⅡ卵子数、平均优质胚胎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326、1.513,P>0.05),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差异亦没有统计学意义(χ2=4.874、2.766、1.617,P>0.05)。结论:不同来源冻融精子行ICSI可以获得与新鲜精子相似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性睾丸活检 诊断性附睾活检 冻融精子 浆内精子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结局评估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丽敏 鲍蔓蔓 +4 位作者 童先宏 金仁桃 许波 卢芳汀 刘雨生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82-786,共5页
目的:对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的周期行早期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情况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常规IVF后6小时未发现明确双极体者判断为完全受精失败,予以早期补救ICSI,纳入早期补救ICSI组(204个周期)... 目的:对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的周期行早期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情况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常规IVF后6小时未发现明确双极体者判断为完全受精失败,予以早期补救ICSI,纳入早期补救ICSI组(204个周期),随机选择与早期补救ICSI组患者同一日或前一日因男性因素而直接进行ICSI的204例患者纳入ICSI组(204个周期)。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累计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累计活产率、分娩孕周及新生儿的单双胎比例、男女性别比例、出生体质量、出生缺陷等指标的差异性。结果:早期补救ICSI组与ICSI组的累计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累计活产率、新生儿性别比例、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等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早期补救ICSI组产妇的分娩孕周较ICSI组略长,双胎比率较ICSI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将分娩孕周分为单胎和双胎分别进行比较,则发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早期补救ICSI组的活婴中出现1例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缺陷,ICSI组的活婴中未发现出生缺陷。结论:早期补救ICSI没有增加胎儿流产及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风险,双胎率明显下降,怀孕周期略长,可作为常规IVF失败时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补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补救性浆内精子注射 浆内精子注射 受精失败 妊娠结局 出生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精子冷冻复苏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的临床结局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辉田 李涛 +1 位作者 李晓明 欧建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13-617,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睾丸穿刺取精术(TESA)获得的微量精子经冷冻复苏后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生殖中心因少、弱、畸形精子症行射出精子常规ICSI及非梗... 目的:探讨经皮睾丸穿刺取精术(TESA)获得的微量精子经冷冻复苏后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生殖中心因少、弱、畸形精子症行射出精子常规ICSI及非梗阻性无精子患者TESA获得的微量精子行新鲜或冷冻后ICSI治疗,共238个周期的临床资料,132个周期为常规ICSI精子组,63个周期为冷冻TESA精子组,43个周期为新鲜TESA精子组,比较3组的实验室指标和临床妊娠结局。结果:常规ICSI精子组获卵数(10.58±5.37枚)与冷冻TESA精子组(10.73±4.19枚)和新鲜TESA精子组(10.88±4.67枚)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卵子成熟率、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冷冻TESA精子组的临床妊娠率、多胎率、流产率(47.62%、26.67%、6.67%)与常规ICSI精子组(48.48%、25.00%、6.25%)及新鲜TESA精子组(51.16%、22.73%、4.5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睾丸穿刺取精术后对有活动精子的睾丸组织进行冷冻复苏行ICSI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也是治疗非梗阻性无精子症不育患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精子冷冻 经皮睾丸穿刺取精术 浆内精子注射 妊娠结局 非梗阻性无精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附睾精子冻融后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欧蕾 郭艺红 +1 位作者 孙莹璞 苏迎春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4-136,共3页
关键词 无精症 PESA TESA 精子冻融 浆内精子显微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c区缺失男性不育患者同步显微取精术后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的临床结局 被引量:5
18
作者 毛加明 赵连明 +6 位作者 刘德风 林浩成 杨宇卓 张海涛 洪锴 李蓉 姜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52-657,共6页
目的:评价同步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结合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对Y染色体长臂上无精子症因子c区(azoospermia factor c region,AZFc)缺失所致男性不育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指导AZFc缺失男性... 目的:评价同步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结合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对Y染色体长臂上无精子症因子c区(azoospermia factor c region,AZFc)缺失所致男性不育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指导AZFc缺失男性不育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15年1月到2019年12月因AZFc缺失所致男性不育患者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显微取精术的临床资料,追踪随访了同步显微取精手术中成功获取精子的患者使用睾丸精子行ICSI助孕的临床结局,比较了首次同步显微取精术与第二次同步显微取精术患者的临床结局,包括受精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等。结果:共有195例AZFc缺失的男性不育患者接受显微取精术,其中14例为隐匿性精子症,术中均成功发现精子,精子获得率为100%(14/14);181例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n-obstructive aoospermia,NOA),122例成功发现精子,精子获得率为67.4%(122/181),余59例NOA患者在显微取精术中未发现精子,占32.6%(59/181)。我们随访了手术成功发现精子的患者中,选择夫妻双方同步取精、取卵且不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患者的临床结局,纳入研究的99例患者共进行了118人次显微取精术和120个ICSI周期助孕,最终有38例患者成功活产,累积活产率38.4%(38/99),总共分娩出22个健康男婴和22个健康女婴,其中在首次和二次同步显微取精术的新鲜精子-ICSI周期中,优质胚胎率、新鲜周期临床妊娠率和取卵周期活产率分别为47.7%vs.50.4%、40.5%vs.50.0%、28.3%vs.41.2%,第二次同步手术组略高于首次同步手术组,但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AZFc缺失导致的男性不育患者,有较大的概率通过显微取精在睾丸中成功获取精子,并结合ICSI生育自己的遗传学后代,对首次同步ICSI周期未成功的患者,有机会通过再次手术取精和ICSI成功孕育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症因子c区缺失 显微取精术 浆内精子显微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子来源与数量对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术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许张晔 叶碧绿 +3 位作者 林文琴 林金菊 赵军招 黄学峰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精子来源和数量对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术(ICS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在本中心进行ICSI治疗而妊娠的271例,据精子来源与数量分为精液正常组(39例)、少弱精组(144例)与手术取精组(88例)。比较精液正常... 目的:分析不同精子来源和数量对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术(ICS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在本中心进行ICSI治疗而妊娠的271例,据精子来源与数量分为精液正常组(39例)、少弱精组(144例)与手术取精组(88例)。比较精液正常组、少弱精组、手术取精组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分娩率、妊娠并发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畸形、围生儿死亡率等组间差异。结果:精液正常组、少弱精组与手术取精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分娩率、双胎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前置胎盘发生率、早产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先天性畸形发生率(4.5%、6.3%、4.0%)、围生儿死亡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精液正常组、少弱精组与手术取精组ICSI治疗后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妊娠期并发症、新生儿出生体重、先天性畸形发生率、围生儿死亡率相似,不同精子来源与数量不影响ICSI治疗后的妊娠和围生儿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浆内注射 精子来源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失败后改行供精人工授精的时机和妊娠结局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夏兰 赵晓明 +3 位作者 孙赟 洪燕 叶梓 高玉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00-1004,共5页
目的探讨重度少弱精子症或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失败后改行供精人工授精(AID)治疗的时机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男方重度少弱精子症或梗阻性无精子症实施ICSI治疗失败而改行AID治疗(93个治疗周期)的46例妇女的... 目的探讨重度少弱精子症或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失败后改行供精人工授精(AID)治疗的时机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男方重度少弱精子症或梗阻性无精子症实施ICSI治疗失败而改行AID治疗(93个治疗周期)的46例妇女的周期妊娠率,并与同期直接行AID的患者(AID对照组,n=74)的周期妊娠率比较。同时,选择同期接受ICSI助孕的1 007例患者(1 128个治疗周期),根据不同ICSI精子来源分为射出精子组和附睾睾丸精子组,再根据参数分为轻度少弱畸精子症组(A组,n=157)、重度少弱畸精子症组(B组,n=305)、附睾或睾丸穿刺偶见活精组(C组,n=110)及其余穿刺组(D组,n=435),比较四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妊娠率;比较B组患者ICSI第1~4周期助孕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妊娠率。结果 46例患者经过多周期的ICSI治疗失败,再改行1~4周期的AID,可以实现52.2%的累积妊娠率和25.8%的周期妊娠率,与AID对照组27.6%的周期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精子来源及参数的分组中,C组的受精率(75.3%)和妊娠率(28.7%)显著低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的优质胚胎率(40.7%)低于其他三组,妊娠率(35.1%)也低于A和D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进入第3和第4及以上周期的妊娠率分别为15.4%和0,显著低于第1和第2周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3周期以上ICSI失败,或者重度少弱精子症及梗阻性无精子症穿刺后镜下偶见精子寻找精子困难者第2周期助孕时,可以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AID助孕,实现较高的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内精子注射 供精人工授精 临床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