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冲击波治疗联合动态神经肌肉稳定技术治疗产后不同时期腰背痛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周婷 汤来娣 +1 位作者 陈玲 李善凤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95,共7页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联合动态神经肌肉稳定技术(dynamic neuromuscular stabilization,DNS)对产后不同时期腰背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3月于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的...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联合动态神经肌肉稳定技术(dynamic neuromuscular stabilization,DNS)对产后不同时期腰背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3月于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的产后腰背痛患者120例,分为A组(产后6个月内)、B组(产后6个月至1年)、C组(产后1~2年),每组各40例。三组患者均选择ESWT联合DNS的治疗方案,对比观察治疗前、治疗第4周以及治疗结束6个月后随访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核心肌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三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以及核心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及治疗结束6个月随访时,三组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核心肌力较治疗前提高(P<0.05);B组、C组的VAS评分、ODI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C组亦明显高于B组(P<0.05);B组、C组的核心肌力明显低于A组(P<0.05),C组亦明显低于B组(P<0.05),治疗结束6个月后随访时与治疗第4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ESWT与DNS疗法能够有效缓解产后腰背痛症状,而且腰背痛的远期改善效果持续保持良好。即便对于产后2年的患者依然具有疗效,治疗效果最佳的时期为产后6个月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腰背痛 治疗时机 体外冲击波疗法 动态神经肌肉稳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触发点体外冲击波联合肩周类固醇注射对原发性冻结肩患者恢复质量的影响
2
作者 李友华 孙凡 +4 位作者 林玉莲 刘畅 汤雨佳 吴周 袁燕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87-1393,共7页
目的探讨触发点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联合超声引导下肩周类固醇注射(CSI)治疗原发性冻结肩(PFS)的疗效。方法选取2024年4—7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就诊的PFS患者9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触发点ESWT组(T组)、CSI组(I组)、联合... 目的探讨触发点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联合超声引导下肩周类固醇注射(CSI)治疗原发性冻结肩(PFS)的疗效。方法选取2024年4—7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就诊的PFS患者9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触发点ESWT组(T组)、CSI组(I组)、联合治疗组(TI组),每组33例;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4、8、12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肩部活动度(SROM)、肩关节评分(CMS);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的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同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及补救药的使用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降低、SROM及CM评分均改善(均P<0.05);3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AIS评分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与T组及I组比较,TI组治疗后4、8、12周VAS疼痛评分较低、SROM(前屈、后伸)较大、CM评分较高(Bonferroni校正后P<0.05),T组与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onferroni校正后P>0.05);3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的AI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治疗相较于单纯触发点体外冲击波治疗、单纯肩周类固醇注射治疗疗效更显著,且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冻结肩 触发点 体外冲击波 类固醇激素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响应型唑来膦酸钙纳米颗粒靶向控释对骨质疏松骨代谢及骨量的影响
3
作者 李浩 肖健 +3 位作者 胡帆 王策 陈奎 邢更彦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7-54,I0002,共9页
目的研究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响应型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ZOL)钙纳米颗粒(ZOL-Ca nanoparticals,ZCNP)的制备及其靶向控释对骨质疏松骨代谢及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模板法以ZOL为磷源,CaCl2为钙源制备ZCNP。... 目的研究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响应型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ZOL)钙纳米颗粒(ZOL-Ca nanoparticals,ZCNP)的制备及其靶向控释对骨质疏松骨代谢及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模板法以ZOL为磷源,CaCl2为钙源制备ZCNP。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对ZCNP进行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发射光谱法评估ZOL的负载以及载药率。利用CCK-8法检测ZCNP对鼠源骨髓单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s)活力的影响;采用溶血实验检测ZCNP的生物相容性。通过荧光标记ZCNP对其骨靶向性进行验证。采用药物释放实验验证了ZCNP的ESW响应性。在体外,利用TRAP染色检验ZCNP的破骨抑制情况;ARS染色检验ZCNP对成骨活性的影响。在体内,利用卵巢摘除骨质疏松模型验证ZCNP对骨量的影响。结果ZCNP呈类球形结构,约60 nm。ZCNP的ZOL负载率为(59.68±1.48)%。ZCNP在0、0.01、0.1、1、10μmol/L浓度下对小鼠BMMs的细胞活性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ZCNP在ESW作用下可快速释放ZOL。ESW+ZCNP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促进成骨细胞增殖。ESW+ZCNP可明显提高卵巢摘除骨质疏松模型局部骨量。结论ESW响应型ZCNP可通过有效精准靶向控释,抑制破骨,促进成骨提升卵巢摘除模型局部骨量,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唑来膦酸 靶向控释 骨质疏松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对体外冲击波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彧 邬春虎 +6 位作者 吴坤 邢更彦 胡晓华 张联合 陈长松 尹华东 马玉海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43,共6页
目的探讨肥胖对体外冲击波治疗(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ESWT)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进行ESWT的123例KOA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85例;年龄(59.... 目的探讨肥胖对体外冲击波治疗(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ESWT)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进行ESWT的123例KOA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85例;年龄(59.36±5.69)岁;病程(14.92±6.9)个月。患者根据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正常组(BMI<25 kg/m^(2))和肥胖组(BMI≥25 kg/m^(2))。所有患者接受ESWT,每周1次,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第2周后及第8周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膝骨性关节炎功能指数(Lequesne评分)及西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McMaster University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分,以评价患者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2周后肥胖组VAS疼痛评分疼痛缓解优于正常组[(2.40±0.79)分比(3.28±1.17)分,P<0.01];肥胖组Lequesne评分改善优于正常组[(4.40±2.54)分比(5.81±2.58)分,P<0.01];肥胖组WOMAC评分中的疼痛评分、功能评分改善优于正常组[(6.76±2.58)比(7.98±2.24),P<0.01;(21.14±8.59)比(25.91±8.09),P<0.01]。治疗第8周后,VAS疼痛评分显示与正常组相比,肥胖组疼痛改善明显[(1.63±0.85)分比(2.27±1.44)分,P<0.01];Lequesne评分显示治疗第8周后与正常组相比,肥胖组患者治疗后功能改善明显[(3.09±1.68)分比(4.47±2.76)分,P<0.01];WOM-AC评分中疼痛评分、僵硬评分、功能评分治疗第8周后正常组为(5.00±2.74)、(2.54±1.15)、(22.25±8.17)分,与肥胖组(3.27±1.78)、(2.17±0.75)、(18.45±5.84)分相比,肥胖组患者治疗第8周后疼痛及功能改善明显(P<0.05),在治疗第2周后、第8周后,WOMAC评分中疼痛评分结果与VAS评分结果一致,疼痛明显减轻,WOMAC评分中的功能评分与Lequesne功能评分相一致,功能明显改善。结论ESWT可以早期缓解患者的疼痛及功能,早期治疗效果肥胖患者优于正常体重患者;在ESWT治疗过程中,对于肥胖的患者,ESWT对于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优于正常体重患者;肥胖可以影响KOA发生发展,但是不影响ESWT对KOA的治疗,相较正常体重患者,肥胖患者更有利于ESWT对KOA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骨关节炎 膝关节 体外冲击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汤联合高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林少平 伦婷婷 +2 位作者 王世雄 瞿代虎 余瑾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葛根汤联合高能量体外冲击波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9月-2023年3月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4例,根据就诊前后顺序,利用随机数字法分将所有入选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所有入选者均予... 目的探讨葛根汤联合高能量体外冲击波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9月-2023年3月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4例,根据就诊前后顺序,利用随机数字法分将所有入选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所有入选者均予以体外冲击波治疗仪0.28 mJ/mm2的高等能量冲击波治疗,对照组采取高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联合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葛根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颈椎功能、椎功能障碍指数、血清炎症因子、血流动力学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2、4周VAS评分较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ASCS评分较高,NDI评分较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较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最大峰值流速(maximum peak flow velocity,Vs)、舒张末流速(diastolic flow velocity,Vd)、平均流速(average flow velocity,Vm)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血管搏动指数(pulse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s、Vd、Vm水平较高,PI、RI水平较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理功能、情感、社会实践、精神健康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情感、社会实践、精神健康评分较高(P<0.05)。结论葛根汤联合高能量体外冲击波均有助于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能够抑制炎症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汤 体外冲击波 神经根型颈椎病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袖部分损伤合并肩关节僵硬的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邵权威 年申生 +3 位作者 刘康 姚盖 傅夏威 汪滋民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8-363,共6页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袖部分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75例肩袖部分损伤合并肩关节僵硬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冲击波组、关节松动术组...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袖部分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75例肩袖部分损伤合并肩关节僵硬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冲击波组、关节松动术组和冲击波结合关节松动术组,每组25例。对冲击波组患者予体外冲击波及常规理疗(干扰电、短波等)和运动指导,对关节松动术组患者予关节松动术治疗及常规理疗和运动指导,对冲击波结合关节松动术组患者予冲击波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及常规理疗和运动指导。治疗3周后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周后,3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降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均增加,各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冲击波结合关节松动术组患者VAS评分[(1.80±1.08)分]低于冲击波组[(3.08±1.44)分]和关节松动术组[(2.96±1.57)分],UCLA肩关节评分[(27.44±1.96)分]高于冲击波组[(24.76±2.24)分]和关节松动术组[(22.92±3.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冲击波结合关节松动术组的总有效率[92.00%(23/25)]高于冲击波组[72.00%(18/25)]和关节松动术组[76.00%(19/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袖部分损伤相比单纯冲击波或关节松动术有更好的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肩关节僵硬 体外冲击波 关节松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瘀化石汤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对输尿管结石患者结石排出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田泽阳 张海旺 张立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5-118,共4页
目的 探讨消瘀化石汤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对输尿管结石患者结石排出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实施单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的40例分为对照组,实施消瘀化石汤+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的40... 目的 探讨消瘀化石汤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对输尿管结石患者结石排出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实施单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的40例分为对照组,实施消瘀化石汤+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的40例分为观察组。治疗14 d并完成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肾功能[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 mALB)及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 β2-MG)]的变化,并记录治疗期间并发症情况;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各维度分值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CRP、TNF-α及IL-6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Scr、mALB及β2-MG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输尿管结石患者实施消瘀化石汤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排石效果显著,将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肾功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消瘀化石汤 体外冲击波 中医证候积分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实践指南(2024年版)
8
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 中日友好医院 +5 位作者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 高福强 邢更彦 孙伟 刘天洋 闫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I0001,共12页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骨科常见难治性、致残性疾病,是引起髋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给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骨科常见难治性、致残性疾病,是引起髋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给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具有非侵入、安全、有效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包括股骨头坏死在内的骨肌疾病临床治疗领域。然而,现阶段ONFH的ESWT方案在适应证选择、治疗参数、评价方法等层面缺乏统一共识,限制了疗法的推广及应用。因此,如何规范、科学、有效地为早、中期ONFH患者提供ESWT干预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问题。本指南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牵头,组织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以及国内ONFH、ESWT领域专家,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结合国内临床经验及实际情况,采用改良2011年版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Oxford Center for Evidence-Based Medicine,OCEBM)证据级别及推荐等级标准,遵循2014年版《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及中华医学会发布的《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2022版)》。同时参考了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Ⅱ(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Ⅱ,AGREEⅡ)、卫生保健实践指南的报告条目(Reporting Items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care,RIGHT)以及中国临床实践指南评价体系(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in China,A-GREE-China)等方法,遴选出医生最为关注的9个临床问题,并最终形成9条循证医学推荐意见。本指南旨在为ONFH ESWT治疗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建设性意见及依据,提高ESWT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波 体外冲击波疗法 股骨头坏死 循证医学 物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效果 被引量:52
9
作者 赵喆 史展 +3 位作者 闫君 艾全 丁泽坤 邢更彦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性。方法 7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ESWT组(n=34)和对照组(n=36)。ESWT组予放射状ESWT干预,对照组将能流密度调整为0。在干预前和12周后,采用活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e...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性。方法 7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ESWT组(n=34)和对照组(n=36)。ESWT组予放射状ESWT干预,对照组将能流密度调整为0。在干预前和12周后,采用活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equesne指数评分和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ESWT组VAS评分、Lequesne指数评分和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ESWT对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体外冲击波 物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治疗次数与镇痛效果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5
10
作者 张盘德 彭小文 +1 位作者 容小川 尹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9-523,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即刻镇痛效应及累积效应。方法:使用国产电磁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机治疗71例肩周炎患者,5天1次,共3次,所有患者试验前接受为期2周的临床洗脱期。分别在每次治疗前、治疗后、疗程结束后1周,进行PPI、VAS、RO...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即刻镇痛效应及累积效应。方法:使用国产电磁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机治疗71例肩周炎患者,5天1次,共3次,所有患者试验前接受为期2周的临床洗脱期。分别在每次治疗前、治疗后、疗程结束后1周,进行PPI、VAS、ROM、ADL疗效评价。结果:3次治疗后即刻均比治疗前疼痛程度显著降低(P<0.001)。在治疗间歇期,PPI疼痛评分较上次治疗后即刻增加(P<0.001),但均比上次治疗前的疼痛程度低(P<0.001),疗程结束1周后随访疼痛程度显著减轻,由治疗前的(2.41±0.67)分降到治疗后的(1.23±0.78)分。治疗后VAS、ROM、ADL评分比上次评定均有显著改善,VAS由治疗前的(5.49±1.49)分降到治疗后的(2.79±1.95)分,ROM由治疗前的(3.69±2.18)分降到治疗后的(1.54±1.77)分,ADL由治疗前的(4.94±2.61)分降到治疗后的(1.96±2.30)分。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具有显著的即刻镇痛效果,多次治疗后的镇痛作用有累积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肩周炎 镇痛效果 现时疼痛状况 累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在腱止点末端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11
作者 高想 吕建林 +2 位作者 孙福荣 葛广勇 黄伸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95-797,共3页
腱止点末端病是骨科、运动医学的常见病、多发病[1],具体包括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冈上肌肌腱炎、肱骨外上髁炎、桡骨茎突狭窄性肌腱炎、跟腱炎、足底跖筋膜炎等多种疾病。该类疾病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多不确切。我院自2007年10月开... 腱止点末端病是骨科、运动医学的常见病、多发病[1],具体包括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冈上肌肌腱炎、肱骨外上髁炎、桡骨茎突狭窄性肌腱炎、跟腱炎、足底跖筋膜炎等多种疾病。该类疾病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多不确切。我院自2007年10月开始运用体外冲击波f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对该类疾病进行治疗,观察其在缓解疼痛和改善症状等方面的作用.以探讨该方法的临床效果和作用机制,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 体外冲击波 末端病 止点 疾病治疗方法 冈上肌肌腱炎 桡骨茎突狭窄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的力学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陈景秋 韦春霞 +2 位作者 邓艇 田祖安 张晓艳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0-600,共11页
体外冲击波粉碎结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是冲击波和聚焦原理在医疗领域的最成功的应用,因其无手术介入,使用方便,碎石率高,治疗费用低,已成为尿路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这种技术也有尚待完善之处,例如:对... 体外冲击波粉碎结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是冲击波和聚焦原理在医疗领域的最成功的应用,因其无手术介入,使用方便,碎石率高,治疗费用低,已成为尿路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这种技术也有尚待完善之处,例如:对于大结石ESWL的治疗效率较低;对人体组织有短期或长期的副作用,甚至可能造成器官功能的不可逆性丧失等.ESWL通过一系列作用力粉碎结石和损伤人体组织的过程颇为复杂.从ESWL技术诞生之时起,人们就同步开展了关于ESWL的实验室的和临床的基础研究,以期达到最好的碎石效果和最小的副作用.至今ESWL的破坏机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仍然存在争论,冲击波直接的破坏机制已经比较清楚,而它诱发的空化破坏机制是当前ESWL研究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热点.评定碎石机冲击波以及碎石效率的标准还在不断的完善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层裂 疲劳 空化 准静态挤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患者肱二头肌痉挛状态的疗效 被引量:20
13
作者 段好阳 李贞兰 +2 位作者 徐国兴 刘福迁 闫兆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患者肱二头肌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脑卒中后肱二头肌痉挛状态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24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常规...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患者肱二头肌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脑卒中后肱二头肌痉挛状态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24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时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和简化的Fugl-Meyer评分法(FMA)评定2组患者肱二头肌痉挛状态和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肱二头肌MAS和FM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时,联合治疗组患者肱二头肌MAS和FM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治疗组患者肱二头肌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3)。治疗过程中联合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肱二头肌痉挛状态,且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脑卒中 肱二头肌 痉挛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保护体外冲击波碎石肾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林宗明 方银忠 +3 位作者 张永康 邹秋峰 唐群业 王晨曦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2-325,共4页
目的 了解钙离子拮抗剂和自由基清除剂对体外冲击波 (ESW )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成单肾模型的雌性SD大鼠 12 0只 ,随机均分为 6组 ,在单用和联用钙离子拮抗剂Verapamil和不同剂量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目的 了解钙离子拮抗剂和自由基清除剂对体外冲击波 (ESW )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成单肾模型的雌性SD大鼠 12 0只 ,随机均分为 6组 ,在单用和联用钙离子拮抗剂Verapamil和不同剂量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后 ,以JDPN V型碎石机 14kV对肾脏震波冲击 10 0 0次 ,观察大鼠尿N 乙酸 β 葡萄糖苷酶 (NAG)、尿内皮素 (ET)、尿丙二醛 (MDA)水平和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的变化以及肾脏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所有治疗组尿NAG、尿MDA的升高幅度和CCr降低幅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组织损伤程度也比较轻 ,恢复较快。SOD用 2万和 4万U/kg体重时生化指标和病理改变无显著差别。Verapamil组尿ET升高幅度下降 ;联用组效果最好。结论 钙离子拮抗剂不仅有减轻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还可以减少ET的释放 ,对ESWL肾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肾脏损伤 药物保护 碎石术 ESWL ES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治疗网球肘的镇痛效果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张盘德 彭小文 +1 位作者 容小川 尹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网球肘的即刻镇痛效应及累积效应。方法:使用国产电磁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机治疗45例网球肘患者,5日1次,共3次。分别在每次治疗前、治疗后、疗程结束后1周,采用现时疼痛状况(PPI)、视觉模拟量表(VAS)、Mills征评定...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网球肘的即刻镇痛效应及累积效应。方法:使用国产电磁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机治疗45例网球肘患者,5日1次,共3次。分别在每次治疗前、治疗后、疗程结束后1周,采用现时疼痛状况(PPI)、视觉模拟量表(VAS)、Mills征评定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次治疗后即刻均比治疗前疼痛程度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在治疗间歇期,疼痛较上次治疗后即刻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但均比上次治疗前的疼痛程度低(P<0.001),疗程结束后疼痛程度显著减轻,由治疗前的(2.29±0.76)分降到治疗后的(0.74±0.52)分。治疗后VAS评分比上次评定均有显著改善,由治疗前的(5.06±1.51)分降到治疗后的(1.99±1.82)分。治疗前Mills征阳性率为95.6%,3次治疗后阳性率分别为86.7%、64.4%、3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网球肘具有显著的即刻镇痛效果,多次治疗后的镇痛作用有累积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网球肘 镇痛 现时疼痛状况 累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联合痛点注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36
16
作者 曹芳莉 郭晓丽 +2 位作者 王伍超 高巍巍 黄磐川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22-724,共3页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联合痛点注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肩周炎患者依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痛点注射组、冲击波组以及联合治疗组,每组40例。3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小时、1周、3月、6...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联合痛点注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肩周炎患者依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痛点注射组、冲击波组以及联合治疗组,每组40例。3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小时、1周、3月、6月、1年分别进行VAS(Visual analogue scale)疼痛评分和肩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评估。结果:治疗后1小时,痛点注射组及联合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冲击波治疗组(P<0.05);治疗后1周,三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3月、6月、1年,三组间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ROM显著增加,三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单纯痛点注射或ESW治疗比较,ESW联合痛点注射治疗肩周炎的远期疗效更佳,且能更好地改善肩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痛点注射 肩周炎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定位与痛点定位体外冲击波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0
17
作者 樊涛 黄国志 +5 位作者 李义凯 吴文 曾庆 刘巍 王康玲 赵一瑾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9-432,共4页
目的:比较X线定位与痛点定位体外冲击波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患者进行本临床研究,随机分为X线定位组30例和痛点定位组30例;分别进行X线定位体外冲击波治疗与痛点定位体外冲击波治疗,... 目的:比较X线定位与痛点定位体外冲击波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患者进行本临床研究,随机分为X线定位组30例和痛点定位组30例;分别进行X线定位体外冲击波治疗与痛点定位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X线定位组治愈率(73.33%)明显高于痛点定位组(30.0%)(P<0.05);X线定位组显效以上率(93.33%)明显高于痛点定位组(73.33%)(P<0.01);X线定位组的治疗后VAS评分较痛点定位组明显降低(P<0.01),X线定位组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缓解幅度)较痛点定位组明显增大(P<0.01)。结论:X线定位体外冲击波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较痛点定位体外冲击波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定位 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下尿路结石的并发症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6
18
作者 周其赵 刘存东 +1 位作者 钟伟枫 刘成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6-118,共3页
目的分析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下尿路结石的术后并发症,探讨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可能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下尿路结石患者的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结石特征、冲击次数和冲击能量与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 83例下... 目的分析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下尿路结石的术后并发症,探讨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可能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下尿路结石患者的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结石特征、冲击次数和冲击能量与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 83例下尿路结石行ESWL治疗后,72.3%(60例)患者出现肉眼血尿,27.7%(23例)出现疼痛,25.3%(21例)出现疼痛并肉眼血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红斑,肠胀气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术后肉眼血尿组、术后疼痛组、术后疼痛并肉眼血尿组结石长度、结石宽度、冲击次数分别高于无并发症组,两组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术后肉眼血尿组患者身高明显低于无并发症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SWL治疗下尿路结石术后常见并发症为血尿及疼痛,患者身高、结石长度、结石宽度及冲击次数是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下尿路结石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间间隔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9
作者 段好阳 闫兆红 +2 位作者 刘娜 刘福迁 李贞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44-1447,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间隔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状态的疗效,为临床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状态提供参数依据。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状态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连续治疗组和间隔治...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间隔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状态的疗效,为临床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状态提供参数依据。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状态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连续治疗组和间隔治疗组,每组患者31例。两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均接受体外冲击波治疗,连续治疗组患者治疗参数设置冲击频率为8Hz,压强为2.0—3.0bar,冲击次数为2000次,1次/日,连续3日,每周共3次,共4周;间隔治疗组患者治疗参数设置为冲击频率为8Hz,压强为2.0—3.0bar,冲击次数为2000次,隔日1次,每周3次,共4周。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4周采用关节被动活动度(PROM)、改良Ashworth量表(MAS)和简化的Fugl-Meyer评分法(FMA)分别评定两组患者患侧踝关节被动背伸角度、小腿三头肌痉挛状态和下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ROM值、MAS评分和FMA评分行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周后,连续治疗组和间隔治疗组患者踝关节PROM分别为(48.40±7.02)度和(39.53±7.91)度,小腿三头肌MAS评分分别为(1.65±0.51)分和(2.13±0.46)分、FMA评分分别为(18.65±8.23)分和(14.39±6.84)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行组间比较,连续治疗组较间隔治疗组改善明显,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连续治疗组和间隔治疗组患者踝关节PROM分别为(57.28±8.61)度和(54.37±8.76)度,小腿三头肌MAS评分分别为(1.47±0.39)分和(1.56±0.40)分、FMA评分分别为(24.39±9.62)分和(23.76±8.52)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行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的痉挛状态,连续治疗方案的短期疗效优于间隔治疗方案,而两种治疗方案的长期疗效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脑卒中 痉挛状态 小腿三头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速牵伸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对脑卒中患者肱二头肌痉挛状态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徐国兴 闫兆红 +5 位作者 张寅萌 段好阳 陆萍 刘娜 刘福迁 李贞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4-378,共5页
目的:探讨慢速牵伸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患者肱二头肌痉挛状态的疗效,为该方法的推广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56例脑卒中后肱二头肌痉挛状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 目的:探讨慢速牵伸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患者肱二头肌痉挛状态的疗效,为该方法的推广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56例脑卒中后肱二头肌痉挛状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40 min/次,2次·d-1,每周6d)和慢速牵伸训练(15min/次,2次·d-1,每周6d)。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给予假性体外冲击波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周和4周后分别采用简化的上肢Fugl-Meyer评分法(FMA)、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和改良Ashworth量表(MAS)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后2组患者MAS评分明显降低(P<0.05),FMA和MBI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6),但FMA和MBI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2周后比较,治疗4周后2组患者MAS评分明显降低(P<0.05),FMA和MBI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FMA评分和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速牵伸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肱二头肌痉挛状态,且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慢速牵伸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速牵伸 体外冲击波 痉挛状态 脑卒中 肱二头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