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八种桑黄粗多糖化学组成与体外免疫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钦博 杨焱 +5 位作者 周帅 刘艳芳 张劲松 唐庆九 冯娜 吴迪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5期873-877,共5页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了八种不同桑黄子实体的粗多糖,对八种桑黄粗多糖进行了多糖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并进行了单糖组成和氨基酸成分的分析,同时对八种桑黄粗多糖进行了体外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表明,八种桑黄粗多糖提取物中多糖和蛋白...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了八种不同桑黄子实体的粗多糖,对八种桑黄粗多糖进行了多糖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并进行了单糖组成和氨基酸成分的分析,同时对八种桑黄粗多糖进行了体外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表明,八种桑黄粗多糖提取物中多糖和蛋白质的含量有较大差异,单糖组成、氨基酸种类及含量上也有一定的差异。体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测定结果显示,八种桑黄粗多糖均表现了一定的活性,其中PB-10和JSH在样品浓度50μg/mL时就有较好的活性,同时PB-10P和JSHP的多糖和蛋白质含量也较其它品种高。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桑黄粗多糖的免疫活性与多糖和蛋白质的含量和组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多糖 单糖组成 氨基酸组成 体外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黄多糖的分离纯化及体外免疫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沈学香 杨焱 +3 位作者 张劲松 唐庆九 刘艳芳 贾薇 《食用菌学报》 2008年第2期31-36,共6页
利用层析技术对桑黄子实体水提醇沉粗多糖进行了分离纯化,获得不同的组份。采用体外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对各组份进行了体外免疫活性的检测,结果表明,水提醇沉的各级粗多糖均有不同程度的体外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经过离子柱... 利用层析技术对桑黄子实体水提醇沉粗多糖进行了分离纯化,获得不同的组份。采用体外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对各组份进行了体外免疫活性的检测,结果表明,水提醇沉的各级粗多糖均有不同程度的体外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经过离子柱层析分离后,PIP30得到的各组份均是有活性的,PIP60得到的各组份中,P60W和P60S2活性较好,P60S1无活性;分别将P60W和P60S1进行了凝胶柱层析得到均一多糖P60W1-1和P60S1-1,免疫活性比较结果表明P60W1-1有活性,P60S1-1无活性,说明有活性的均一多糖必须要从有活性的粗多糖中去分离纯化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多糖 分离纯化 体外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λ-卡拉胶降解组分的体外免疫活性 被引量:4
3
作者 魏元臣 周革非 +1 位作者 李树福 王长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32-236,共5页
目的:研究微波法降解得到的不同分子量角叉菜λ-卡拉胶的免疫活性。方法:以离子交换纤维素色谱DE52柱对微波降解所得λ-卡拉胶PC2(product of carrageenan2)进行分级;从实验动物体内获取免疫细胞,采取体外与多糖共同培养的方式,通过淋... 目的:研究微波法降解得到的不同分子量角叉菜λ-卡拉胶的免疫活性。方法:以离子交换纤维素色谱DE52柱对微波降解所得λ-卡拉胶PC2(product of carrageenan2)进行分级;从实验动物体内获取免疫细胞,采取体外与多糖共同培养的方式,通过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增殖实验,中性红吞噬实验以及NO释放实验评价其免疫活性。结果:纯化得到三个硫酸基含量和分子量依次增大的均一多糖分级组分CF1(carrageenan fraction1)、CF2(carrageenan fraction2)、CF3(carrageenan fraction3)。实验结果表明,CF1、CF2、CF3组分均能显著的促进巨噬细胞和ConA诱导的脾细胞增殖,并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NO的释放。结论:在体外培养研究条件下,λ-卡拉胶降解组分对正常小鼠的免疫能力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Λ-卡拉胶 降解组分 体外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皂苷S-6的溶血性及体外免疫活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秦枫 朱善元 +6 位作者 成大荣 陈玉勇 左伟勇 王安平 王永娟 吴双 洪伟鸣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49,共5页
研究三七皂苷S-6的溶血性及体外免疫活性。常规方法提取PNS,大孔树脂柱层析分离纯化得S-6。溶血试验测定红细胞溶血率。脾淋巴细胞毒性试验确定S-6的安全剂量范围,体外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IL-2的诱生及含量测定检测S-6的体外免疫活性。... 研究三七皂苷S-6的溶血性及体外免疫活性。常规方法提取PNS,大孔树脂柱层析分离纯化得S-6。溶血试验测定红细胞溶血率。脾淋巴细胞毒性试验确定S-6的安全剂量范围,体外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IL-2的诱生及含量测定检测S-6的体外免疫活性。S-6溶血性较小,2 mg/mL浓度以下无溶血性;S-6(0.1μg/mL、1μg/mL)显著促进了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且与PNS和APS组相比,差异不显著;S-6(1μg/mL)极显著地促进了LPS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且与PNS相比,S-6(1μg/mL)差异显著,其余各个剂量与PNS和APS组相比,差异不显著;S-6(12.5μg/mL、25μg/mL、50μg/mL)显著或极显著地提高了IL-2的含量,且与PNS和APS组相比,差异不显著。S-6安全性好,体外具有较好的细胞免疫活性和诱生细胞因子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6 溶血性 体外免疫活性 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I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状念珠藻胞外多糖体外免疫活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郭金英 杜洁 +4 位作者 李彤辉 任国艳 王萍 张玉先 冯惠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33-1636,共4页
发状念珠藻(Nostoc flagelliforme)是一种生活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蓝藻[1],在我国发现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它富含蛋白质、多糖、20多种微量元素和19种氨基酸,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和药品资源[2]。发状念珠藻多糖是一种酸性杂多糖,由木... 发状念珠藻(Nostoc flagelliforme)是一种生活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蓝藻[1],在我国发现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它富含蛋白质、多糖、20多种微量元素和19种氨基酸,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和药品资源[2]。发状念珠藻多糖是一种酸性杂多糖,由木糖、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以及葡萄糖醛酸组成,是发状念珠藻藻体正常的分泌物质,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天然药物资源[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状念珠藻 多糖 体外免疫活性 半干旱地区 葡萄糖醛酸 天然药物资源 酸性杂多糖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黍子乙酸乙酯相提取物的抑菌和体外免疫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丽 马伟伟 +2 位作者 曲雁 曹务波 周革非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7-51,共5页
研究7种海黍子(Sargassum kjellmanianum)乙酸乙酯相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和对小鼠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筛选出抗菌和体外免疫活性较强的提取物。考察7种提取物的抗菌活性,以及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脾淋巴细胞增殖、释放NO、吞... 研究7种海黍子(Sargassum kjellmanianum)乙酸乙酯相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和对小鼠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筛选出抗菌和体外免疫活性较强的提取物。考察7种提取物的抗菌活性,以及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脾淋巴细胞增殖、释放NO、吞噬中性红能力的影响。抑菌实验结果表明,7种提取物对真菌无明显的抑制作用,而针对不同的细菌表现出不同的程度的抑制活性;免疫实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相的7个样品都具有一定的体外免疫活性,不但可以促进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和体外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还可以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NO和吞噬中性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黍子(Sargassum kjellmanianum) 硅胶柱层析 抗菌活性 体外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林蛙皮糖胺聚糖分析及其体外免疫活性
7
作者 于奇 郑冉 +4 位作者 张怡 李波 刘达 李宜平 焦丽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728-3732,共5页
目的研究东北林蛙皮糖胺聚糖基础结构,并验证其体外免疫活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Sepharose^(TM) CL-6B凝胶柱分离纯化,对所得多糖进行分子量、单糖组成、红外光谱以及体外免疫活性考察。结果粗多糖DGP、纯化后多糖DGPA由甘露... 目的研究东北林蛙皮糖胺聚糖基础结构,并验证其体外免疫活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Sepharose^(TM) CL-6B凝胶柱分离纯化,对所得多糖进行分子量、单糖组成、红外光谱以及体外免疫活性考察。结果粗多糖DGP、纯化后多糖DGPA由甘露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氨基半乳糖、半乳糖构成,摩尔比分别为0.30∶2.05∶0.17∶1∶0.23、0.41∶2.67∶0.16∶1∶0.25,后者分子量为141 kDa。纯化后,DGPA为糖胺聚糖。DGP、DGPA均可促进小鼠T、B淋巴细胞增殖,并能促进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分泌NO、TNF-α能力。结论纯化后,东北林蛙皮多糖DGPA为糖胺聚糖,具有免疫调节活性,在同一质量浓度下比粗多糖DGP显示出更强的免疫激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林蛙皮 糖胺聚糖 体外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仙茅多糖酶解工艺及体外免疫活性 被引量:4
8
作者 杨玲 陈阳 +1 位作者 杨小生 杨娟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8期229-237,共9页
采用葡聚糖酶对仙茅多糖XMP-1进行酶解,并利用响应面法对酶解工艺进行合理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星点设计模拟葡聚糖酶酶添加量、酶解温度、时间、pH值等4个因素对还原糖生成量综合影响的模型,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并验证模型的... 采用葡聚糖酶对仙茅多糖XMP-1进行酶解,并利用响应面法对酶解工艺进行合理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星点设计模拟葡聚糖酶酶添加量、酶解温度、时间、pH值等4个因素对还原糖生成量综合影响的模型,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并验证模型的可靠性。通过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分析XMP-11~12 h酶解得到的12批产物的体外免疫活性。结果表明,最佳酶解工艺为酶添加量为56%,温度为52℃,酶解时间为12 h,pH值为6.0,此时还原糖生成量为0.2010 mg/mL。优化结果可靠,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小于5%。不同时间段酶解产物对细胞无明显毒害作用,均能诱导RAW264.7细胞活化,释放TNF-α和NO,其中酶解5 h的效果最好。该研究可为仙茅多糖酶降解片段的制备提供理论基础,也可为仙茅多糖在食品领域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茅 多糖 葡聚糖酶 酶解工艺 响应曲面法 免疫诱导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制备猴头菇子实体多糖的理化性质及免疫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唐川 杨焱 +3 位作者 吴迪 刘艳芳 颜梦秋 周帅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66,共6页
调节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浓缩液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至2.5、18.5和35°Brix,经20%、50%、70%乙醇分级醇沉,得到9个猴头粗多糖样品,依浓缩液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低到高依次命名为20-1、20-2、20-3,50-1、50-2、50-3,70-1... 调节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浓缩液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至2.5、18.5和35°Brix,经20%、50%、70%乙醇分级醇沉,得到9个猴头粗多糖样品,依浓缩液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低到高依次命名为20-1、20-2、20-3,50-1、50-2、50-3,70-1、70-2、70-3,用HPSEC-MALLS-RI和离子色谱分析其分子量分布和单糖组成,并研究了其体外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的活性。结果表明,相同醇沉浓度下,随浓缩液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升高,得到的粗提物得率升高、但其中多糖含量呈降低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影响醇沉多糖的分子量分布、单糖组成及其摩尔比。在相同醇沉浓度下,随着浓缩液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降低,大分子量多糖所占比例显著增大。20%醇沉多糖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的活性较50%和70%醇沉的多糖高,且随着浓缩液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升高醇沉多糖的活性呈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菇 可溶性固形物 分级醇沉 体外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叶藻聚糖低分子质量降解片段组成特征及其体外免疫诱导活性
10
作者 何萍萍 韦敬柳乙 +3 位作者 姜泽东 朱艳冰 倪辉 李清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9-145,共7页
目的:对从泡叶藻(Ascophyllum nodosum)中提取的泡叶藻聚糖进行化学法降解,将得到的低分子质量降解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分析其基本组成特征和体外免疫诱导活性,为泡叶藻聚糖或其他海藻多糖的生物活性和基本结构特征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 目的:对从泡叶藻(Ascophyllum nodosum)中提取的泡叶藻聚糖进行化学法降解,将得到的低分子质量降解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分析其基本组成特征和体外免疫诱导活性,为泡叶藻聚糖或其他海藻多糖的生物活性和基本结构特征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酸水解法和双氧水氧化降解法制备泡叶藻聚糖低分子质量降解片段,利用超滤法和Sephadex G-50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4个泡叶藻聚糖低分子质量片段:HCl-F1、HCl-F2、H2O2-F1、H2O2-F2;采用对氨基苯甲酸乙酯柱前衍生样品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及化学方法分析其单糖组成和化学组成;采用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法测定其重均分子质量;通过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分析HCl-F1、HCl-F2、H2O2-F1、H2O2-F2的体外免疫诱导活性。结果:泡叶藻聚糖低分子质量片段的组成特征表明HCl-F1、HCl-F2、H2O2-F1、H2O2-F2均为杂多糖,且单糖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其重均分子质量分别为4.80、4.20、5.30、2.30 kDa。免疫活性分析细胞模型结果表明,HCl-F1、HCl-F2、H2O2-F2在所测定质量浓度范围(0~200μg/mL)内能明显诱导RAW264.7细胞活化,释放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而H2O2-F1诱导RAW264.7细胞释放NO和TNF-α的活性明显低于HCl-F1、HCl-F2和H2O2-F2。结论:泡叶藻聚糖低分子质量降解片段(HCl-F1、HCl-F2和H2O2-F2)具有明显的免疫诱导活性,其中HCl-F1和H2O2-F2的免疫诱导活性明显高于泡叶藻聚糖。结合其化学组成分析的结果,提示泡叶藻聚糖低分子质量降解片段的免疫诱导活性是由单糖组成和硫酸根质量分数共同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叶藻聚糖 低分子质量降解片段 分离纯化 化学组成 免疫诱导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λ-卡拉胶降解组分的分离纯化、抗氧化及免疫活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革非 魏元臣 +1 位作者 孔娜娜 王长海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8-62,共5页
采用离子交换纤维素色谱DE52柱对微波降解所得λ-卡拉胶(PC2)进行分级,得到3个λ-卡拉胶降解组分(CF1、CF2、CF3)。同时,通过光度法研究了CF1、CF2和CF3清除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2-.)和H2O2的活性及体外免疫活性。结果表明,3... 采用离子交换纤维素色谱DE52柱对微波降解所得λ-卡拉胶(PC2)进行分级,得到3个λ-卡拉胶降解组分(CF1、CF2、CF3)。同时,通过光度法研究了CF1、CF2和CF3清除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2-.)和H2O2的活性及体外免疫活性。结果表明,3个多糖组分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清除自由基及促进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其中,硫酸基含量高的CF3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CF1、CF2、CF3清除.OH、O2-.和H2O2的IC50值分别为:0.217、0.619、0.087 g/L,0.166、0.214、0.090 g/L和0.602、1.060、0.261 g/L),而分子质量较小的CF1具有较好的体外免疫活性,说明λ-卡拉胶的生物活性不仅与硫酸基含量有关,还与分子质量大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Λ-卡拉胶 降解 抗氧化活性 分离纯化 体外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料和段木栽培瓦尼桑黄子实体分级醇沉粗多糖理化性质及活性 被引量:7
12
作者 楚文琪 吴迪 +5 位作者 李正鹏 陈万超 张忠 李文 张劲松 杨焱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89,共9页
用20%、50%、70%乙醇分级醇沉栎树木屑代料栽培(DL)、桑树木屑代料栽培(DS)、柞树段木栽培二年生(D 2)和三年生(D 3)瓦尼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以下简称桑黄)子实体粗多糖,并比较同一醇沉组分下,4种粗多糖的多糖含量、总酚含量... 用20%、50%、70%乙醇分级醇沉栎树木屑代料栽培(DL)、桑树木屑代料栽培(DS)、柞树段木栽培二年生(D 2)和三年生(D 3)瓦尼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以下简称桑黄)子实体粗多糖,并比较同一醇沉组分下,4种粗多糖的多糖含量、总酚含量、重均分子量分布、单糖组成、免疫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就多糖含量而言,在3个醇沉组分中,50%醇沉组分的差异最显著,段木栽培D 2、D 3(54.56%、58.55%)高于代料栽培DL、DS(32.42%、33.56%)。就总酚含量而言,在20%醇沉组分中,DL、DS、D 2(10.65%、15.47%、15.70%)较高,而D 3在50%、70%醇沉组分中(9.98%、8.43%)均较高。就重均分子量而言,在3个醇沉组分中,与DL、D 2和D 3相比,DS的重均分子量均较小;在50%醇沉组分中,DL、D 2、D 3主要分布在1.359×10^(5)、7.439×10^(4)、6.823×10^(4);在70%醇沉组分中,DL、D2、D3主要分布在1.124×10^(5)、2.417×10^(4)、2.179×10^(4)。就单糖组成而言,在20%醇沉组分中,D 3仅由葡萄糖构成,在50%与70%醇沉组分中DL均由半乳糖、葡萄糖和甘露糖构成,而D2的单糖组成最复杂。就免疫活性而言,在3个醇沉组分中,50%醇沉组分的差异最显著,柞树段木栽培的D 2和D 3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的量高于代料栽培的DL和DS。就抗氧化活性而言,在3个醇沉组分中,D 2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均高于DL、DS和D 3。人工栽培瓦尼桑黄可根据需要的活性组分和栽培适应性选择合适的栽培料和栽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料栽培 段木栽培 分级醇沉 体外免疫活性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