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光化学疗法对皮肤移植小鼠产生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魏玉香 杨绍臻 +4 位作者 肖漓 蔡明 钱叶勇 于涛 石炳毅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6年第5期355-359,共5页
目的探讨输注体外光化学法处理的脾淋巴细胞对皮肤移植受体小鼠产生调节性T细胞(Treg)及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以C57BL/6小鼠为供体,BALB/c小鼠为受体,建立小鼠皮肤移植模型。分离C57BL/6和BALB/c小鼠脾淋巴细胞(CSP、BSP),制备经8... 目的探讨输注体外光化学法处理的脾淋巴细胞对皮肤移植受体小鼠产生调节性T细胞(Treg)及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以C57BL/6小鼠为供体,BALB/c小鼠为受体,建立小鼠皮肤移植模型。分离C57BL/6和BALB/c小鼠脾淋巴细胞(CSP、BSP),制备经8-甲氧基补骨脂素联合长波紫外线(PUVA)处理的小鼠脾淋巴细胞(PUVA-SP)。根据受者静脉输注的成分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PUVA-BSP组、PUVA-CSP组、BSP组、CSP组及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每组受体分别于术前7 d、手术当日和术后7 d按组别从尾静脉注入PUVA-BSP、PUVA-CSP、BSP、CSP或PBS。观察受体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检测受体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表达情况。结果皮肤移植术后,PUVA-BSP组和PUVA-CSP组的受体小鼠外周细胞CD4^+CD25^+Foxp3^+Treg的比例明显高于输注BSP组、CSP组和PBS对照组;PUVA-CSP组高于PUVA-BSP,BSP组和CSP组低于PBS对照组。PUVA-BSP组和PUVA-CSP组的受者小鼠移植皮片存活时间明显长于BSP组、CSP组和PBS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输注足够数量的PUVA-SP可诱导受体体内产生较多的CD4^+CD25^+Foxp3^+Treg,可以显著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光化学疗法 皮肤移植 小鼠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光化学疗法处理的调节性树突细胞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杜国盛 杨绍臻 +4 位作者 魏玉香 索龙龙 封立魁 宋继勇 朱志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98-701,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光化学疗法处理的调节性树突细胞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获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利用白介素-4重组人粒细、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生成未成熟的树突细胞(im DC)。分离获取人脾脏淋巴细胞(SP),经光化学疗法(PUVA)... 目的探讨体外光化学疗法处理的调节性树突细胞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获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利用白介素-4重组人粒细、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生成未成熟的树突细胞(im DC)。分离获取人脾脏淋巴细胞(SP),经光化学疗法(PUVA)处理后获得PUVA-SP;将im DC与PUVA-SP共培养得到体外光化学治疗性树突细胞(ecp DC);将im DC与SP共培养得到SPDC;im DC加入10ng/ml的脂多糖(LPS),培养1d后得到DC。收集4组细胞,检测其表面抗体CD11c、CD83、CD86的表达。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的方法检测吞噬了供者凋亡的脾淋巴细胞后的受者im DC对受者T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经PUVA处理后细胞早期凋亡率为91.33%。表面分子CD83、CD86在ecp DC的阳性表达率为分别为22.83%±5.26%、22.06%±4.37%,与在im D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06%±0.59%、15.19%±1.83%)相近(P>0.05),但明显低于在D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9.79%±0.36%、99.85%±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吞噬了供者凋亡的脾淋巴细胞后的受者im DC细胞可明显抑制受者T细胞的增殖。结论体外光化学疗法诱导的凋亡脾淋巴细胞可抑制树突细胞的成熟,并可抑制受者T淋巴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光化学疗法 树突细胞 移植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光化学疗法对大鼠肾移植抗排斥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结学 刘东 +5 位作者 蒙善东 申升 朱春丽 王晓 庄锦炀 马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44-947,共4页
目的 探讨输注体外光化学疗法处理的单核细胞对肾移植大鼠排斥反应影响。方法 首先手术建立大鼠肾移植模型,分离受体大鼠单个核细胞,制备8-甲氧基补骨脂素联合紫外线光照的大鼠单核细胞(ECP),根据静脉输注成分不同,将实验分为4组(每组12... 目的 探讨输注体外光化学疗法处理的单核细胞对肾移植大鼠排斥反应影响。方法 首先手术建立大鼠肾移植模型,分离受体大鼠单个核细胞,制备8-甲氧基补骨脂素联合紫外线光照的大鼠单核细胞(ECP),根据静脉输注成分不同,将实验分为4组(每组12只),组1接受ECP处理,组2接受传统抗排斥药物,组3接受安慰剂处理,组4非移植组,接受ECP组和安慰剂组受体分别于手术前7 d、手术当天和术后7 d按组别从尾静脉注入ECP细胞(ECP组)或磷酸盐缓冲液PBS(安慰剂组);接受免疫抑制大鼠术后第1天起,皮下注射环孢素A 5 mg/kg连续10 d。组4未接受任何处理。观察受体大鼠的淋巴细胞数、细胞因子变化以及肾功能、移植大鼠肾病理情况。结果 ECP组和免疫抑制剂组大鼠IL-2、INF-γ有不同程度减少、IL-10水平升高,其CD4+、CD8+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血肌酐较安慰剂组低,排斥反应程度较安慰剂轻,与安慰剂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CP可调节细胞因子和T细胞,减轻肾移植大鼠的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光化学疗法 肾移植 大鼠 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光化学疗法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润哲 陈宝安 程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03-1207,共5页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 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主要并发症及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体外光化学疗法(extracorporeal photochemotherapy,ECP)已成为治疗c GVHD的一种有效手段,它是用长波紫外线照射患者的单个核细胞与光敏...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 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主要并发症及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体外光化学疗法(extracorporeal photochemotherapy,ECP)已成为治疗c GVHD的一种有效手段,它是用长波紫外线照射患者的单个核细胞与光敏剂8-甲氧基补骨脂素的混合并回输至患者体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ECP治疗作用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影响树突状细胞的功能及诱导免疫耐受等来实现的。它具有不增加患者的感染风险,不影响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和副作用小等诸多优点。国外很多医学中心对ECP治疗成人及儿童c GVHD展开了大量研究,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CD19+CD21-B淋巴细胞、血清BAFF及血清TNFα可用于衡量及早期评价ECP的治疗疗效。ECP的疗效与诸多因素相关,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若干并发症。由于目前ECP治疗机制尚未完善明确,诸多研究治疗周期长短不一,临床研究病人例数较少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推广应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临床样本量的增多及治疗周期的规范,ECP会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针对ECP治疗c GVHD的相关研究进展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光化学疗法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光化学疗法抑制器官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魏玉香 石炳毅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8-611,共4页
体外光化学疗法(ECP)是以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技术为基础,通过加入光敏剂和紫外线处理,再回输入患者体内的一种免疫治疗方法。ECP首先应用于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并取得成功。后来又被先后应用于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多种... 体外光化学疗法(ECP)是以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技术为基础,通过加入光敏剂和紫外线处理,再回输入患者体内的一种免疫治疗方法。ECP首先应用于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并取得成功。后来又被先后应用于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ECP利用凋亡细胞被受者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吞噬后,可以抑制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原理,进而诱导负向免疫调节。ECP作为一种新的细胞免疫疗法,在不增加移植受者感染发生率的基础上可明显减轻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其使用安全性高且应用范围广泛,在临床应用中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就ECP的原理、ECP在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中的应用及ECP的分子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光化学疗法 器官移植 免疫排斥反应 免疫耐受 细胞凋亡 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波紫外线联合补骨脂素诱导人脾脏淋巴细胞凋亡 被引量:5
6
作者 付晓倩 郑德华 +5 位作者 魏玉香 周林 朱志东 宋继勇 吴田田 杜国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6-828,共3页
长波紫外线即紫外线A(ultraviolet A,UVA)联合8-甲氧基补骨脂素(8-methoxypsoralen,8-MOP)的诱导方法被应用于治疗许多疾病,如皮肤T细胞淋巴瘤、移植物抗宿主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8-MOP是一种从植物中提... 长波紫外线即紫外线A(ultraviolet A,UVA)联合8-甲氧基补骨脂素(8-methoxypsoralen,8-MOP)的诱导方法被应用于治疗许多疾病,如皮肤T细胞淋巴瘤、移植物抗宿主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8-MOP是一种从植物中提取出的化合物,400~320nm UVA照射后激活的8-MOP可以与细胞DNA发生共价交联,抑制DNA的合成,进而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并启动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波紫线 8-甲氧基补骨脂素 体外光化学疗法 淋巴细胞凋亡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学疗法治疗兔脑种植VX2肿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飞 李梅 +6 位作者 卢佳友 朱刚 林江凯 孟辉 吴南 吴国材 冯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476-482,共7页
目的探讨应用光敏药物血卟啉衍生物及光照射方法(光动力学疗法)治疗兔脑种植VX2肿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75只,完全随机化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荷瘤组和光动力学治疗组,分别观察各实验组动物生存期、肿瘤体... 目的探讨应用光敏药物血卟啉衍生物及光照射方法(光动力学疗法)治疗兔脑种植VX2肿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75只,完全随机化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荷瘤组和光动力学治疗组,分别观察各实验组动物生存期、肿瘤体积、颅内压、脑组织含水量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种植VX2肿瘤后,荷瘤组动物中位生存期为24.50d,光动力学治疗组为47.50d,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58,P=0.000)。经光照射后,光动力学治疗组动物肿瘤体积停止增大,且明显小于同一时限荷瘤组(均P=0.000);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肿瘤细胞坏死、血管破坏。光照射治疗后,各实验组动物颅内压和脑组织含水量呈短暂性升高,持续1~5d逐渐降至正常值范围。结论单次光照射治疗可明显延长荷瘤动物的生存期,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破坏肿瘤血管而发挥抑瘤作用。治疗过程中引起的短暂性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仍处于较为安全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疗法 血卟啉光照疗法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肿瘤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吞噬PUVA处理的人脾细胞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具有调节性树突状细胞特性 被引量:2
8
作者 杨绍臻 杜国盛 +6 位作者 魏玉香 索龙龙 周林 封立魁 宋继勇 朱志东 郑永根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5-459,共5页
目的探讨吞噬经补骨脂素长波紫外线(PUVA)处理的人脾淋巴细胞的未成熟树突细胞(imDC)的表型及功能。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利用白细胞介素4(IL-4)和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培养。培养第6天收获imDC;其中一... 目的探讨吞噬经补骨脂素长波紫外线(PUVA)处理的人脾淋巴细胞的未成熟树突细胞(imDC)的表型及功能。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利用白细胞介素4(IL-4)和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培养。培养第6天收获imDC;其中一部分加入脂多糖(LPS)1 d诱导为成熟DC。PUVA处理人脾脏淋巴细胞(PUVA-SP)分别将PUVA-SP、SP与imDC共培养,获得体外光化学治疗性树突状细胞(ecpDC)和SP-DC。收集各组DC,检测其表面抗体CD11c、CD83、CD86的表达情况。获取上述细胞上清,ELISA检测IL-10和IL-12含量。结果经PUVA处理后的SP早期凋亡率为(94.21±3.75)%。SP-DC组CD83、CD86的阳性率明显高于imDC,而ecpDC组CD83、CD86的阳性率与imDC相近,但低于DC。结论吞噬凋亡的SP得到的DC为imDC,具有负向免疫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光化学疗法 树突状细胞 细胞表型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吞噬了PUVA处理的人脾脏凋亡细胞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抵抗脂多糖诱导的成熟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杨绍臻 杜国盛 +6 位作者 魏玉香 索龙龙 周林 封立魁 宋继勇 朱志东 郑永根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吞噬凋亡人脾脏淋巴细胞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是否可被脂多糖(LPS)诱导成熟。方法获得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利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 IL-4)、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M-CSF)诱导生成DC。分离人脾脏淋... 目的探讨吞噬凋亡人脾脏淋巴细胞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是否可被脂多糖(LPS)诱导成熟。方法获得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利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 IL-4)、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M-CSF)诱导生成DC。分离人脾脏淋巴细胞(h SP),经补骨脂素联合A波段紫外线(PUVA)处理h SP得到凋亡的PUVA-h SP。将imDC与PUVAh SP共培养得到体外光化学治疗性树突状细胞(ecpDC)。收集imDC、ecpDC并加入10 ng/m L的LPS培养1 d,分别得到LPS刺激的imDC和LPS刺激的ecpDC。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细胞CD11c、CD83、CD86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上清IL-10的含量。结果 imDC和ecpDC CD83、CD86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LPS刺激的imDC CD83、CD86阳性率明显高于LPS处理的ecpDC。imDC培养上清液中IL-10的含量低于ecpDC,LPS刺激的imDC上清液中IL-10含量低于LPS刺激的ecpDC。结论 imDC与ecpDC均表达不成熟表型,但ecpDC可抑制LPS诱导DC成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光化学疗法 树突状细胞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皮肤病学》出版
10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34,共1页
由Henry.W.Lim,HerbenHonigsmannJohn及L.M.Hawk编写、吴艳教授等翻译的《光皮肤病学》中文版,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高屋建瓴,站在光皮肤病学的最前沿,全面覆盖了这一新兴学科的各个领域。各章节均由该领域的专家书写,为... 由Henry.W.Lim,HerbenHonigsmannJohn及L.M.Hawk编写、吴艳教授等翻译的《光皮肤病学》中文版,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高屋建瓴,站在光皮肤病学的最前沿,全面覆盖了这一新兴学科的各个领域。各章节均由该领域的专家书写,为读者提供来自国际权威的建议和指导。书中回顾了光线性皮肤病的整个病谱及其管理、治疗、鉴定和评估,并对UVB、PUVA、体外光化学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出版社 皮肤病学 体外光化学疗法 光线性皮肤病 Henry 新兴学科 PUVA L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皮肤病学》出版
11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74-774,共1页
由Henry.W.Lim,Herbert Honigsmann John及L.M.Hawk编写的、吴艳教授等翻译的《光皮肤病学》中文版,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高屋建瓴,站在光皮肤病学的最前沿,全面覆盖了这一新兴学科的各个领域。各章节均由该领域的专家书写... 由Henry.W.Lim,Herbert Honigsmann John及L.M.Hawk编写的、吴艳教授等翻译的《光皮肤病学》中文版,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高屋建瓴,站在光皮肤病学的最前沿,全面覆盖了这一新兴学科的各个领域。各章节均由该领域的专家书写。为读者提供来自国际权威的建议和指导。书中回顾了光线性皮肤病的整个病谱及其管理、治疗、鉴定和评估,并对UVB、PUVA、体外光化学疗法、UVA1治疗、光动力治疗、激光及类似仪器的原理与其在医疗和美容中的应用、光试验、光斑贴试验,以及光疗单元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出版社 皮肤病学 光动力治疗 体外光化学疗法 光线性皮肤病 Henry 光斑贴试验 新兴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皮肤病学》出版
12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31-731,共1页
由Henry.W.Lira,HerbertHonigsmannJohn及LM.Hawk编写的、吴艳教授等翻译的《光皮肤病学》中文版,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高屋建瓴,站在光皮肤病学的最前沿,全面覆盖了这一新兴学科的各个领域。各章节均由该领域的专家书写,... 由Henry.W.Lira,HerbertHonigsmannJohn及LM.Hawk编写的、吴艳教授等翻译的《光皮肤病学》中文版,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高屋建瓴,站在光皮肤病学的最前沿,全面覆盖了这一新兴学科的各个领域。各章节均由该领域的专家书写,为读者提供来自国际权威的建议和指导。书中回顾了光线性皮肤病的整个病谱及其管理、治疗、鉴定和评估,并对UVB、PUVA、体外光化学疗法、UVA1治疗、光动力治疗、激光及类似仪器的原理与其在医疗和美容中的应用、光试验、光斑贴试验,以及光疗单元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出版社 皮肤病学 光动力治疗 体外光化学疗法 光线性皮肤病 Henry 光斑贴试验 新兴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