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猪体外仿生消化技术研究高粱与玉米养分降解效率的差异
1
作者 刘晓英 张凯 +3 位作者 张梦瑶 杨向科 朱伟云 潘龙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95-4002,共8页
本试验旨在解析高粱和玉米养分降解效率的差异,探究不同类型高粱替代玉米的潜力。以国产黄玉米、进口美国高粱、国产低单宁高粱和高单宁高粱为研究对象,通过体外仿生消化技术模拟高粱和玉米在猪前肠道中化学酶消化和后肠道中微生物发酵... 本试验旨在解析高粱和玉米养分降解效率的差异,探究不同类型高粱替代玉米的潜力。以国产黄玉米、进口美国高粱、国产低单宁高粱和高单宁高粱为研究对象,通过体外仿生消化技术模拟高粱和玉米在猪前肠道中化学酶消化和后肠道中微生物发酵过程,解析高粱和玉米养分在猪前、后肠道的消化差异,每个处理分别设置5个重复和3个空白对照。结果表明:1)在胃蛋白酶作用下,国产低单宁高粱的养分消失率与国产黄玉米和进口美国高粱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国产高单宁高粱的养分消失率显著低于国产黄玉米、进口美国高粱和国产低单宁高粱(P<0.05)。2)无论在胃蛋白酶-胰液素还是在胃蛋白酶-胰液素-微生物发酵作用下,国产低单宁高粱的养分消失率与进口美国高粱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是显著低于国产黄玉米养分消失率(P<0.05),且显著高于国产高单宁高粱的养分消失率(P<0.05)。3)与其他处理相比,国产高单宁高粱的猪胃蛋白酶-胰液素酶解残渣的微生物发酵产气量在36和48 h显著降低(P<0.05),且发酵液中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pH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基于体外模拟猪的化学酶和微生物降解2种消化方式,国产低单宁高粱的养分消失率与进口美国高粱没有显著差异,而国产高单宁高粱的养分消失率较低。因此,尽管国产低单宁高粱比高单宁高粱更适合替代国产黄玉米用作猪能量饲料原料,但是仍不能忽略高粱养分消化率低的产业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玉米 体外仿生消化技术 养分消失率 微生物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仿生消化在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体内镉的生物可给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妙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4-99,共6页
体外仿生消化是目前研究食品中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的有效手段之一。将体外仿生消化法应用于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以下简称扇贝)中镉(Cd)生物可给性分析的前处理工序(Cd暴露水平较高),即模拟人体消化环境,加入消化液所含有机物... 体外仿生消化是目前研究食品中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的有效手段之一。将体外仿生消化法应用于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以下简称扇贝)中镉(Cd)生物可给性分析的前处理工序(Cd暴露水平较高),即模拟人体消化环境,加入消化液所含有机物和无机物(含消化酶),探讨扇贝体内Cd在胃肠中的释放机制。结果显示,各体外仿生消化液单独作用于扇贝时,Cd溶出平衡时间顺序依次为:仿生唾液>胃液>胆汁>十二指肠液,而溶出量大小顺序为:胃液>胆汁≈十二指肠液>唾液,仅十二指肠液和胆汁中Cd溶出时的ln C–t呈线性相关(R^2=0.9530和R2=0.8891)。因此,Cd在唾液或胃液中溶出时的关键因子是pH,但在十二指肠液、胆汁和全过程仿生消化液中,消化酶起决定作用。样-液比在1∶10–1∶120(g/ml)之间时,扇贝体内Cd溶出率没有显著差异,即样-液比对Cd的生物可给率影响不大。体外全仿生消化结果显示,扇贝内约有70%的Cd释放溶出,即扇贝消化糜中Cd的最大生物可给率为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仿生消化 生物可给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头汤在体外仿生消化系统中的运动参数优化及消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林柳 陶宁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92-98,共7页
通过对体外仿生消化系统的关键运动参数进行优化,探究了大眼金枪鱼头汤中微/纳米颗粒(micro/nano-sized particles,MNPs)在其中的消化行为。通过调节胃倾斜角和幽门打开频率的运动参数,使胃排空曲线与体内数据拟合;通过在胃消化过程中... 通过对体外仿生消化系统的关键运动参数进行优化,探究了大眼金枪鱼头汤中微/纳米颗粒(micro/nano-sized particles,MNPs)在其中的消化行为。通过调节胃倾斜角和幽门打开频率的运动参数,使胃排空曲线与体内数据拟合;通过在胃消化过程中流加盐酸调节胃内pH使其贴近人体真实胃内消化环境;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鱼头汤中MNPs的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当胃倾斜角的运动参数在0~1 min为0°/min,1~4 min为3°/min,4~31 min为0.1°/min,31~61 min为1.0°/min,61~91 min为0.4°/min,91~121 min为0.1°/min;幽门在0~6 min不打开,6~121 min胃挤压3次,幽门打开1次;备用泵在1~21 min以0.3 mL/min的速度流加1 mol/L的盐酸时,消化条件最优并且鱼头汤的消化特性与相关体内文献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眼金枪鱼头汤 体外仿生消化系统 运动参数优化 微/纳米颗粒(MNPs) 微观结构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仿生消化对生丹参、酒丹参总酚酸提取物成分及生物活性的影响
4
作者 王莉茹 孙梓玮 +4 位作者 李玮 崔伟亮 孙爱军 任英旭 李慧芬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9期1658-1670,共13页
探究生丹参、酒丹参总酚酸提取物在体外仿生消化中成分含量及生物活性变化规律。以含量变化率、总体抗氧化活性、·OH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胰脂肪酶抑制率、胆酸盐结合力为指标,研究仿生消化对生丹参、酒丹参总酚酸提取... 探究生丹参、酒丹参总酚酸提取物在体外仿生消化中成分含量及生物活性变化规律。以含量变化率、总体抗氧化活性、·OH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胰脂肪酶抑制率、胆酸盐结合力为指标,研究仿生消化对生丹参、酒丹参总酚酸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和生物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经模拟胃液和肠液消化后,相较于生丹参总酚酸提取物,在酒丹参总酚酸提取物中,丹参素升高0.19%和5.44%,原儿茶醛升高37.29%和16.47%,紫草酸升高8.64%和7.08%;咖啡酸降低23.28%和12.00%,迷迭香酸降低3.78%和20.04%,丹酚酸B降低2.45%和22.57%。生丹参、酒丹参总酚酸提取物在模拟胃、肠消化后,尤其在模拟肠消化后,抗氧化能力与降脂作用显著增强(P<0.05);与生丹参总酚酸提取物比较,酒丹参总酚酸提取物的抗氧化、降脂活性显著增强(P<0.05)。研究表明,原儿茶醛、丹参素、紫草酸和咖啡酸是导致生丹参总酚酸提取物和酒丹参总酚酸提取物抗氧化、降脂活性方面差异的主要成分,为后续丹参药效学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酒炙 丹酚酸提取物 体外仿生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糟蒸汽爆破工艺优化及蒸汽爆破白酒糟体外营养价值评定
5
作者 汝昕潼 张硕清 +3 位作者 李文强 续航 张遨然 李建平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876-4888,共13页
本试验采用响应面法对蒸汽爆破处理白酒糟的工艺参数(维压时间、汽爆压强、含水量)进行优化,并利用体外仿生消化系统对蒸汽爆破白酒糟进行营养价值评定。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考察维压时间(2、4、6、8、10 min)、汽爆压强(0.3、0.6、... 本试验采用响应面法对蒸汽爆破处理白酒糟的工艺参数(维压时间、汽爆压强、含水量)进行优化,并利用体外仿生消化系统对蒸汽爆破白酒糟进行营养价值评定。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考察维压时间(2、4、6、8、10 min)、汽爆压强(0.3、0.6、0.9、1.2、1.5 MPa)、含水量(30%、40%、50%、60%、70%)3个参数对白酒糟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的影响。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蒸汽爆破白酒糟的工艺参数。将单因素试验所得的最优条件设定为响应面设计的中心点,以维压时间、汽爆压强、含水量为试验因素,以NDF含量为响应值,建立响应值与3个因素之间的回归模型和响应面图,以确定蒸汽爆破白酒糟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显示:维压时间和汽爆压强对白酒糟中NDF含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含水量对白酒糟中NDF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响应面法得到的蒸汽爆破白酒糟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维压时间8 min、汽爆压强1.1 MPa、含水量60%,在此条件下,NDF含量降低了27.39%。蒸汽爆破后的白酒糟纤维结构受到破坏,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结果进一步表明,蒸汽爆破有效破坏了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的结构,降低了结晶度,增加了纤维的无定形区及表面孔隙率;此外,蒸汽爆破还极显著降低了白酒糟中霉菌毒素含量(P<0.01)。体外仿生消化试验结果表明,蒸汽爆破使白酒糟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消化率极显著增加(P<0.01),总能消化率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蒸汽爆破可显著改善白酒糟的营养价值并提高其饲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爆破 白酒糟 响应面法 体外仿生消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消化-单层脂质体萃取在蕨类植物微量金属形态分析和生物可给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邱雅青 李顺兴 林路秀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7-181,共5页
依据化学仿生原理,将整体药物研究与分子药物研究法(以微量元素为指标)相结合,设计体外仿生消化法用于蕨类植物分析前处理。以单层脂质体为细胞膜模型,萃取分离食糜中微量元素形态(单层脂质体亲合态、水溶态);根据单层脂质体亲合态含量... 依据化学仿生原理,将整体药物研究与分子药物研究法(以微量元素为指标)相结合,设计体外仿生消化法用于蕨类植物分析前处理。以单层脂质体为细胞膜模型,萃取分离食糜中微量元素形态(单层脂质体亲合态、水溶态);根据单层脂质体亲合态含量对微量元素的生物可给性和危险性进行评价。比较单层脂质体结合亲和态金属在胃、肠中浓度,可得金属主要吸收部位。沙椤茎、叶和蜈蚣草茎、叶成年人摄入安全剂量分别为210.4、153.5、828.2、367.5 g/day,最大摄入剂量分别为864.1、1208.8、2067.1、1977.3 g/d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仿生消化 仿生萃取 蕨类植物 微量元素 生物可给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枝花地区土壤及矿物中3种重金属形态及健康风险 被引量:9
7
作者 杨杰 鲁荔 +2 位作者 杨金燕 田丽燕 唐亚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2-247,共6页
采集了攀枝花地区未污染农田土、污染农田土、钒钛磁铁矿尾矿和钒钛磁铁矿矿石,分析其Cr、Ni和Zn的全量、水溶态质量比及其形态,并用体外仿生消化的方法对Ni、Cr的生物可给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污染农田土壤中的Ni和Cr分别超标4.12和4... 采集了攀枝花地区未污染农田土、污染农田土、钒钛磁铁矿尾矿和钒钛磁铁矿矿石,分析其Cr、Ni和Zn的全量、水溶态质量比及其形态,并用体外仿生消化的方法对Ni、Cr的生物可给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污染农田土壤中的Ni和Cr分别超标4.12和4.46倍;各金属在4种样品中都以残渣态为主导,非专性吸附和专性吸附态质量比较低,无定形铁铝水化氧化物结合态和结晶铁铝水化氧化物结合态质量比变化范围较大。应用美国环保局的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对4种样品中Cr的致癌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钒钛磁铁矿尾矿对儿童存在致癌风险,应避免该尾矿对儿童的暴露。对Cr和Ni的非致癌健康风险进行评价,4种样品对儿童和成人的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但是对儿童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重金属 土壤 钒钛磁铁矿 形态分级 体外仿生消化 生物可给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与蒸煮对香菇中微量元素溶出率及吸收率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林路秀 刘凤娇 +3 位作者 黄玲凤 李艳彩 杨辉 李顺兴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67-771,共5页
加工过程及方式对微量元素溶出率和吸收率的影响是微量元素营养价值和健康风险评价重要基础。本文应用体外仿生消化吸收模型,对香菇样品进行预处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微量元素含量,以胃肠仿生消化后可溶性食糜中微量元素含量... 加工过程及方式对微量元素溶出率和吸收率的影响是微量元素营养价值和健康风险评价重要基础。本文应用体外仿生消化吸收模型,对香菇样品进行预处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微量元素含量,以胃肠仿生消化后可溶性食糜中微量元素含量评价其溶出率,以食糜中单层脂质体结合态含量评价其吸收率。结果表明,干燥和蒸煮均对香菇中微量元素溶出率和吸收率影响显著,即影响香菇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微量元素 体外仿生消化 食品安全 吸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对铅镉污染土壤重金属生物可给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仪 罗绪强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55-1260,共6页
通过实验室模拟的方法,分别制备3种污染处理土壤:Pb污染土壤、Cd污染土壤与Pb-Cd复合污染土壤,然后分别向3种污染处理土壤中添加纳米羟基磷灰石,培养180 d,定期采样,并采取两种体外仿生消化方法——PBET法(Physiologically-Based Extrac... 通过实验室模拟的方法,分别制备3种污染处理土壤:Pb污染土壤、Cd污染土壤与Pb-Cd复合污染土壤,然后分别向3种污染处理土壤中添加纳米羟基磷灰石,培养180 d,定期采样,并采取两种体外仿生消化方法——PBET法(Physiologically-Based Extraction Test)和USPM法(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 Methodology)模拟胃液测定土壤中Pb、Cd的生物可给性,通过对比分析,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对污染土壤重金属生物可给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显著降低了PBET法对土壤Pb、Cd的提取量,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了44.84%和42.96%。Pb-Cd复合污染明显提高了PBET法对土壤Cd的提取量,但纳米羟基磷灰石处理与复合污染均没有显著影响USPM法对土壤Pb、Cd的提取量。PBET法对土壤Pb、Cd的提取结果与土壤p H值和修复处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USPM法对土壤Pb、Cd的提取结果与培养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BET法与USPM法对土壤重金属的提取结果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且USPM法对土壤重金属的提取能力显著高于PBET法。USPM法对土壤Pb、Cd的提取量平均分别为PBET法的2.4倍和1.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仿生消化方法 生物可给性 纳米羟基磷灰石 Pb-Cd复合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植杆菌P-8低温喷雾干燥工艺优化及其特性研究
10
作者 刘青轩 郑新飞 +2 位作者 张静雯 张和平 姚国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14-120,128,共8页
喷雾干燥制备益生菌制剂具有成本低、处理量大且可连续化生产的优势,但由于高温会损伤菌体活性因此喷雾干燥的应用受限。利用低温喷雾干燥技术降低热损伤,提高菌体存活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联用的方法优化工艺条件,... 喷雾干燥制备益生菌制剂具有成本低、处理量大且可连续化生产的优势,但由于高温会损伤菌体活性因此喷雾干燥的应用受限。利用低温喷雾干燥技术降低热损伤,提高菌体存活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联用的方法优化工艺条件,以制备植物乳植杆菌P-8活性菌粉,并探究其菌株形态变化、贮藏稳定性以及在动态体外仿生胃肠道消化模型中的耐受性。植物乳植杆菌P-8在进料速度9 mL/min、干燥温度75℃、雾化压强为0.3 MPa时,存活率最高为81.50%,且菌粉颗粒形态完整。在动态体外仿生胃肠道消化模型内连续消化4 h后,表现出良好的耐受特性。菌粉4和25℃贮藏35 d后存活率分别为92.18%和87.49%。低温喷雾干燥技术可用于植物乳植杆菌P-8高活性菌粉的制备,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可以为植物乳植杆菌P-8中试制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植杆菌P-8 低温喷雾干燥 工艺优化 动态体外仿生消化系统 贮藏期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