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松墨天牛的个体大小与体型性二型现象及其变化
- 1
-
-
作者
张诗迈
张江涛
韦丽逢
钟辉辉
李超群
刘兴平
-
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保护生物学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林学院
-
出处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40,共11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60106)。
-
文摘
【目的】体型性二型(SSD)现象普遍存在于昆虫种类中,且昆虫的个体大小是影响其生理、生活史和生态过程的最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松墨天牛作为重要的危害松属林木的蛀干害虫和传播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害虫,对该虫的个体大小随地理纬度、季节和化性变化的研究鲜有报道。【方法】在江西省境内以约1°的纬度梯度选择6个采样点采集成虫,分别测定了雌雄成虫的触角长度、后足腿节长度、头宽、体长、体宽、鞘翅长度、前胸背板长、前胸背板宽、体积和体质量等10个形态学参数,比较分析了该虫在个体大小和体型性二型的变化规律。【结果】(1)雄虫的触角长度和后足腿节长度明显长于雌虫,但体长、体宽、鞘翅长度、前胸背板长、体积和体质量等指标明显低于雄虫。(2)雌雄成虫的触角长度、后足腿节长度、体长、体宽、体积和体质量等形态学指标自赣南向赣中随纬度升高逐渐下降,初入赣北后急剧上升,随后又下降。(3)在赣北地区,雌、雄个体的触角长度、体积和体质量随着羽化月份的推后而明显变小,在赣南地区,越冬代的雌雄个体的触角长度、后足腿节长度、体积和体质量等4个形态学指标明显大于第一代的雌雄个体。(4)触角长度和后足腿节长度的体型二型性指数(SDI)随纬度的升高而升高,但体积和体质量的SDI指数随纬度的升高而下降。【结论】结果证实松墨天牛属典型的体型性二型昆虫,雌、雄虫个体大小的纬度变化遵循逆贝格曼法则和锯齿状模式,且受季节和化性的影响,偏雄性SSD特征遵循任希法则,而偏雌性SSD遵循逆任希法则。
-
关键词
个体大小
体型性二型
贝格曼法则
任希法则
松墨天牛
-
Keywords
body size
sexual size dimorphism
Bergman’s rule
Rensch’s rule
Monochamus alternatus
-
分类号
S763.38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
-
题名昆虫体型及性体型二型性的地理变异
被引量:14
- 2
-
-
作者
匡先钜
戈峰
薛芳森
-
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出处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1-360,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103001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D19B05)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303019)
-
文摘
体型是昆虫基本的形态特性,它会影响到昆虫几乎所有的生理和生活史特性。同种昆虫不同地理种群在体型上常表现出明显的渐变,导致这些渐变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寄主植物、种群密度等,并且多种环境因素也会对昆虫种群内个体体型产生影响。雌雄个体的体型存在差异,称性体型二型性。性体型二型性也显示了地理差异。这些差异形成的途径已经得到详细的分析,其形成机制导致多个假说的提出,这些假说又在多种昆虫中得到验证。本文从同一种昆虫不同种群间、同一种群内、雌雄虫个体间3个水平,对种内昆虫体型变异的方式,影响昆虫种群间体型变异和种群内昆虫体型的变异的环境因素,以及昆虫性体型二型性及其地理变异的现象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建议。
-
关键词
昆虫
体型
性体型二型性
环境因素
地理变异
-
Keywords
Insect
body size
sexual size dimorphism
environmental factors
geographic variation
-
分类号
Q968
[生物学—昆虫学]
-
-
题名亚洲玉米螟体重和体型的地理变异
被引量:22
- 3
-
-
作者
涂小云
夏勤雯
陈超
陈元生
匡先钜
薛芳森
-
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
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上饶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3-148,共6页
-
文摘
为探明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体重和体型地理变异,我们详细比较了来自4个不同地理种群(海南乐东18.8°N,109.2°E,广西阳朔24.8°N,110.5°E,江西南昌28.8°N,115.9°E和河北廊坊39.5°N,116.7°E)亚洲玉米螟的体重、体型大小及其与采集地纬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群的亚洲玉米螟卵重随纬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符合贝格曼法则(Bergmann's law),而雌雄蛹重及成虫体长、后足腿节长和前翅长均随纬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符合反贝格曼法则(Converse Bergmann's law)。雌虫的前翅显著长于雄虫,其性体型二型性符合任希法则(Rensch'srule),即在雌虫体型较大的种群中,雄虫前翅比雌虫前翅增长幅度相对较大。本文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即使在同一种类昆虫中,其各个虫态体重和体型的地理变异也可能不同。
-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地理变异
体重
体型
性体型二型性
-
Keywords
Ostrinia furnacalis
geographic variation
body weight
body size
sexual size dimorphism
-
分类号
Q969
[生物学—昆虫学]
-
-
题名我国异色瓢虫体型大小和色斑类型变异与纬度的关系
被引量:3
- 4
-
-
作者
舒晓晗
赵日那
孟玲
李保平
-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作物生物灾害综合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8-93,共6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1201200)
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1710307007X)
-
文摘
[目的]体型大小不仅是动物的重要形态特征之一,而且与动物的生活史、生态学和进化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揭示我国广布的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地理种群间形态分化的规律。[方法]从全国纬度在28°(浙江龙泉)至45°(黑龙江哈尔滨)之间的区域采集异色瓢虫样本,测量雌、雄成虫体长及体宽和体积,并观察色斑类型,分析形态特征变异与纬度的关系。[结果]异色瓢虫成虫存在体型性二型现象,雌虫体型显著大于雄虫;雌、雄虫体型大小的差异随纬度升高而减小。雌虫体型不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与贝格曼法则的预测不符;但雄虫体型随纬度上升而增大,符合贝格曼法则。种群中具有淡底色型色斑的异色瓢虫数量占优,具有暗底色型色斑的昆虫较少,暗底色型中黑缘型昆虫极少;具有淡底色型色斑瓢虫占比在高纬度地区略大于低纬度地区。[结论]异色瓢虫体型大小及色斑类型与纬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
关键词
异色瓢虫
贝格曼法则
地理变异
体型性二型
体型大小
色斑类型
-
Keywords
Harmonia axyridis
Bergmann's rule
geographical variance
sexual size dimorphism
body size
color spot pattern
-
分类号
Q968.1
[生物学—昆虫学]
-
-
题名大猿叶虫生活史特性的地理变异
被引量:12
- 5
-
-
作者
邹超
肖亮
何海敏
曾奕
薛芳森
-
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
新建区松湖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
-
出处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0-66,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60430)
-
文摘
【目的】比较不同地理种群生活史特性的差异,是揭示生物体对环境适应机制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本研究旨在探明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不同地理种群生活史特性随纬度变异的特点。【方法】在室内恒温19℃、光周期16L∶8D条件下,观察测定了来自6个不同纬度的大猿叶虫种群从卵孵化到化蛹和化蛹到成虫羽化的时间,以及蛹和成虫体重。【结果】幼虫历期随纬度的升高逐渐延长,生长速率与纬度呈负相关,这两个生活史特性显示了顺梯度的变异。蛹历期在种群间没有显著差异。体重随纬度的升高逐渐减小,显示了反贝格曼法则。在所有的种群中,雌性蛹和成虫个体均显著大于雄虫,显示了雌性偏向的性体型二型性(SSD)。不同纬度的种群SSD指数存在差异,中纬度种群显示了最大的SSD指数。雄蛹在变态中比雌蛹丢失了更多的体重,导致成虫期的SSD指数大于蛹期。【结论】结果表明,大猿叶虫幼虫发育历期、生长速率和体重在不同纬度间呈现了显著变异。
-
关键词
大猿叶虫
纬度
发育历期
生长速率
体重
性体型二型性
-
Keywords
Colaphellus bowringi
latitude
developmental duration
growth rate
body weight
sexual size dimorphism(SSD)
-
分类号
Q968
[生物学—昆虫学]
-
-
题名温度对大猿叶虫生活史特性的影响
- 6
-
-
作者
李慧龙
徐强
王强
卢兆成
薛芳森
何海敏
-
机构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上饶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
-
出处
《生物灾害科学》
2019年第1期42-46,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60430)
-
文摘
温度被认为是变温动物表型可塑性最重要的调节因子之一。为探明大猿叶虫生活史对温度变化的反应,在16,19,22,24,26,28℃的恒温,光周期L16:D8下,测量了卵孵化到化蛹和成虫的羽化时间,蛹和成虫的体质量。结果表明,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随饲养温度的升高显著缩短,生长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在性别间没有显著差异。体质量和饲养温度的关系没有遵循温度-体积法则,雄虫和雌虫均在19℃下获得了最大体质量。然而,在19~28℃的温度范围体质量和饲养温度的关系遵循温度-体积法则。在所有的温度下,雌虫显著大于雄虫,显示了雌性偏向的性体型二型性(SSD)。体质量随温度升高趋于减轻,而SSD指数随温度的升高趋于增大,支持了Rensch法则。成虫的SSD指数高于蛹,原因是在羽化过程中雄虫比雌虫丢失了更大的质量。
-
关键词
大猿叶虫
温度
发育时间
体质量
性体型二型性
-
Keywords
Colaphellus bowringi
temperature
development time
body weight
sexual size dimorphism
-
分类号
S436.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亚洲玉米螟的一个生活史特征——体重与温度呈正相关
被引量:6
- 7
-
-
作者
何海敏
肖亮
陈前武
薛芳森
-
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
新建区松湖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
江西永修县植保站
-
出处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0-347,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60430)
-
文摘
【目的】温度是变温动物最重要的环境因子,影响了所有的生活史特性。本研究旨在探明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生活史特性随温度变异的特点。【方法】在恒温20,22,24,26,28,30和32℃,光周期16L∶8D室内条件下,测定了亚洲玉米螟南昌种群从卵孵化到化蛹和化蛹到成虫羽化的时间,以及蛹和成虫的体重。【结果】亚洲玉米螟幼虫和蛹的历期及总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显著缩短。雄性幼虫历期和总发育历期显著短于雌性,显示了雄性先熟现象。生长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雌性生长速率在较低温度下显著低于雄性,但在高温下显著高于雄性。体重和温度之间的相关性没有遵循温度-体型大小法则,雌雄个体在高温下体重更重,雌性个体显著大于雄性,显示了雌性偏向的性体型二型性(sex size dimorphism,SSD)。与任希法则相反,亚洲玉米螟的SSD指数和体重随温度升高趋于增大。雄蛹在变态中比雌蛹丢失了更多的重量,导致成虫期的SSD指数大于蛹期。【结论】高温不仅显著缩短了亚洲玉米螟发育历期,而且导致了其在成熟时体重更大。亚洲玉米螟雌雄间的生活史特性存在较大差异。
-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温度
发育历期
生长速率
体重
性体型二型性
-
Keywords
Ostrinia furnacalis
temperature
developmental duration
growth rate
body weight
sexualsize dimorphism
-
分类号
Q968
[生物学—昆虫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