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来农村流动人口本地化的体制性困境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春光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3-101,共9页
农村流动人口不仅存在市民化问题,还存在本地化问题,这里从区域分割视角去讨论本地化问题,认为阻碍本地化的最根本因素是区域社会体制,主要有三类具体的社会体制,即唯利型生产体制、分离型消费体制和非均衡型公共服务体制。唯利型生产体... 农村流动人口不仅存在市民化问题,还存在本地化问题,这里从区域分割视角去讨论本地化问题,认为阻碍本地化的最根本因素是区域社会体制,主要有三类具体的社会体制,即唯利型生产体制、分离型消费体制和非均衡型公共服务体制。唯利型生产体制(特别是拆分型劳动体制)使得农村流动人口失去了本地化的基础,因为在这种生产体制下,他们不能在流入地获得稳定的就业,也不能有效地处理好流出地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唯利型生产体制决定了分离型消费体制,而后者又强化了前者;非均衡型公共服务体制强化和巩固了分离型消费体制和唯利型生产体制,流入地政府之所以不将农村流动人口纳入到其消费体制,主要还是出于对公共服务成本的考虑,而唯利型生产体制则为非均衡公共服务提供支持,反过来说,后者进一步强化和加剧了前者。这背后的症结是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流入地政府不愿承担农村流动人口的本地化成本,由此产生了三类阻碍本地化的体制。因此,改革现有的财政体制,建立适应人口自由流动和迁徙的开放性社会体制,显得非常急迫和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流动人口 本地化 体制性困境 唯利型生产体制 分离型消费体制 非均衡公共服务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体制性困境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严仍昱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3-179,共7页
我国政府在社会管理创新中遭遇诸多困境,其中,权力上级授予的干部选任体制,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非均衡的政绩考核体制,以及乏力的行政权力制约体制,是政府为完成社会管理创新任务必须破解的体制性困境。只有成功破解体制性困境,政府... 我国政府在社会管理创新中遭遇诸多困境,其中,权力上级授予的干部选任体制,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非均衡的政绩考核体制,以及乏力的行政权力制约体制,是政府为完成社会管理创新任务必须破解的体制性困境。只有成功破解体制性困境,政府领导下的社会管理创新局面才会从根本上焕然一新,从而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 社会管理 创新 体制性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