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问责制的体制困境:以地方政府为中心 被引量:7
1
作者 金东日 张蕊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4-39,共6页
中国问责制存在着诸多困境,而当今"政治上位的政治与行政一体化"体制造成的庞大而复杂的政府过程及其所形成的政权与社会关系,是以"地方政府为中心"的问责制难以顺畅而有效运行的根源。在这种体制下,问责机制难免... 中国问责制存在着诸多困境,而当今"政治上位的政治与行政一体化"体制造成的庞大而复杂的政府过程及其所形成的政权与社会关系,是以"地方政府为中心"的问责制难以顺畅而有效运行的根源。在这种体制下,问责机制难免会出现正式问责渠道高度集中于党委、其他社会实体问责渠道狭窄且杂乱的局面,这既不利于明确和分散责任,也难以公开问责过程。因此,必须从体制根源入手并增加法治化社会问责渠道,才能构建完善的问责机制,形成正常的问责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责任 行政问责 地方政府 体制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全民享有社会保障的体制困境及出路 被引量:2
2
作者 董磷茜 张再生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5-29,共5页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变革经历了"劳动保险条例"、"社会统筹"和"一个中心、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三个发展阶段。新型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按照公平、正义、共享和城乡统筹的原则,逐步地实现让全体...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变革经历了"劳动保险条例"、"社会统筹"和"一个中心、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三个发展阶段。新型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按照公平、正义、共享和城乡统筹的原则,逐步地实现让全体国民享有社会保障。实现这个目标,还面临着一些体制上的财政困境、制度困境、管理困境、监管困境和分配困境等一系列困境。针对这些困境,有关方面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从法律、经济、管理、制度、市场、服务等方面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促进社会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平 社会保障 体制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资金外流与农村经济发展:体制困境与求解路径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国强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9,共2页
关键词 农村资金外流 农村经济发展 体制困境 路径 求解 投融资体制 突出问题 资金支持 农业贷款 转移支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型经济下的体制困境与突破路径 被引量:3
4
作者 许佩倩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9-51,56,共4页
过去20年,开放型经济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但由于体制原因,也带来了许多负面作用,强化了粗放增长模式。全球金融危机凸现了开放型经济的内在矛盾,使得开放型经济陷入了两难困境。该文分析了导致开放型经济粗放发展的体制根... 过去20年,开放型经济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但由于体制原因,也带来了许多负面作用,强化了粗放增长模式。全球金融危机凸现了开放型经济的内在矛盾,使得开放型经济陷入了两难困境。该文分析了导致开放型经济粗放发展的体制根源,指出推进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必须突破路径依赖,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型经济 体制困境 转型升级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制困境”与跨界民族地区基层政府维稳研究——以内蒙古额尔古纳市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黎海波 陈瑞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1,共7页
当前,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将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近年来相继发生的涉及跨界民族的事件,更是让人们日益关注边疆跨界民族地区的维稳问题。"压力体制"下的跨界民族地区基层政府,无疑要承担比内地更大的维稳... 当前,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将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近年来相继发生的涉及跨界民族的事件,更是让人们日益关注边疆跨界民族地区的维稳问题。"压力体制"下的跨界民族地区基层政府,无疑要承担比内地更大的维稳压力。内蒙古跨界民族地区基层政府——额尔古纳市,基于"压力体制",除了通过落实维稳责任制以及加强边境管控等来"被动"维稳之外,还通过建立维稳预测与预警机制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推进边境服务与社会治理创新等来"主动"创稳。尽管存在"体制困境",但政府并非单一的"被动应付",其理念与行为的创新至关重要。总体来看,虽然额尔古纳市在维稳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需要重视和改进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制困境 跨界民族 额尔古纳 压力维稳 主动创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生态职能:体制困境与转型诉求 被引量:1
6
作者 沈佳文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45,共6页
政府职能的变迁与转型源于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变化及其对政府实现更高效治理提出的要求。当前趋于压力型管理体制和政治锦标赛发展模式下的地方政府,其履行生态职能的具体行动总是陷入"生态优先"或"经济优先"... 政府职能的变迁与转型源于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变化及其对政府实现更高效治理提出的要求。当前趋于压力型管理体制和政治锦标赛发展模式下的地方政府,其履行生态职能的具体行动总是陷入"生态优先"或"经济优先"的两难选择。应通过培塑正确价值观、转变治理模式、健全生态制度体系等一系列举措来不断增强地方政府的生态履职动力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生态职能 体制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变“硬任务,软手段”的体制困境
7
作者 李卫宁 《人民论坛》 2008年第21期38-39,共2页
十七届三中全会使全国人民的目光再次聚焦农村改革发展。目前,全国上下对新农村建设面临的特殊的困难已经形成了普遍的共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方面:一方面是不以这些地区干部群众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由自然社会历史原因造... 十七届三中全会使全国人民的目光再次聚焦农村改革发展。目前,全国上下对新农村建设面临的特殊的困难已经形成了普遍的共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方面:一方面是不以这些地区干部群众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由自然社会历史原因造成的困难;另一个方面的困难就是由这些地区干部群众观念落后造成的困难。我们往往强调通过解放思想,改变落后观念,来加快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而对于第一个方面的困难,从根本上制约了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却认识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制困境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新农村建设 欠发达地区 社会历史原因 干部群众 农村改革 三中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民收入增长的体制困境与经济分权改革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剑峰 顾标 邓宏图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0-44,共5页
政府纵向分权体制中的经济增长激励与同级政府体系中的横向财政分权过渡,是导致我国居民收入比重过低的体制性因素。在政府的要素支配权过大、经济职能过多的背景下,中央政府难以消除地方政府产业偏好对劳动报酬份额的不利影响,提高居... 政府纵向分权体制中的经济增长激励与同级政府体系中的横向财政分权过渡,是导致我国居民收入比重过低的体制性因素。在政府的要素支配权过大、经济职能过多的背景下,中央政府难以消除地方政府产业偏好对劳动报酬份额的不利影响,提高居民收入比重的政策实施空间受到限制。长期来看,要从根本上破解居民收入增长的体制困境,必须深化政府向市场的经济分权改革,使政府职能回归应有的"公共"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收入增长 体制困境 经济分权改革 纵向分权体制 横向财政分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基层民主实践:体制困境与组织重构 被引量:6
9
作者 朱秦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3-116,共4页
农村民主管理体制隐含的多重价值目标冲突,以及村民自治中直接民主的窘境,一直困扰着农村基层民主实践。走出农村基层民主实践的困境,需要重构乡村关系和乡村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以法律制度为依托,以经济纽带为基础,培养村民的公共意识,... 农村民主管理体制隐含的多重价值目标冲突,以及村民自治中直接民主的窘境,一直困扰着农村基层民主实践。走出农村基层民主实践的困境,需要重构乡村关系和乡村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以法律制度为依托,以经济纽带为基础,培养村民的公共意识,整合乡村价值目标,完善直接民主形式,提升村庄自治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层民主 体制困境 组织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期预算:技术难题与体制困境 被引量:1
10
作者 寇明风 《地方财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共1页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以来,财税改革政策措施的出台接踵而至,如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出台新预算法,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以及相关的税制改革等.种种迹象表明,我国财税改革进入全面深化和集...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以来,财税改革政策措施的出台接踵而至,如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出台新预算法,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以及相关的税制改革等.种种迹象表明,我国财税改革进入全面深化和集中突破阶段,财政对于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和支柱性作用正在日益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体制困境 技术 中期 财政制度 财税改革 优惠政策 三中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五五”时期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体制机制困境及突破路径
11
作者 王蕾 王振霞 《湖湘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73,共9页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旨在通过非化石能源主导、体制机制创新和系统协同性提升,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十五五”时期,我国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点是围绕低碳能源发展加快体制改革与机制重构,为可再生...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旨在通过非化石能源主导、体制机制创新和系统协同性提升,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十五五”时期,我国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点是围绕低碳能源发展加快体制改革与机制重构,为可再生能源的规模替代营造制度环境。当前,我国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仍面临管理体制协同不足、低碳发展长效机制缺失、能源领域科技创新体制滞后等多重体制机制障碍。因此,“十五五”时期应立足能源领域体制改革和机制优化,从低碳、创新和安全三个维度出发,统筹新型能源体系和“双碳”目标,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构建能源安全新机制,合力打造低碳导向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健全低碳发展长效机制,破解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能源体系 体制困境 突破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农村流动人口本地化的体制性困境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春光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3-101,共9页
农村流动人口不仅存在市民化问题,还存在本地化问题,这里从区域分割视角去讨论本地化问题,认为阻碍本地化的最根本因素是区域社会体制,主要有三类具体的社会体制,即唯利型生产体制、分离型消费体制和非均衡型公共服务体制。唯利型生产体... 农村流动人口不仅存在市民化问题,还存在本地化问题,这里从区域分割视角去讨论本地化问题,认为阻碍本地化的最根本因素是区域社会体制,主要有三类具体的社会体制,即唯利型生产体制、分离型消费体制和非均衡型公共服务体制。唯利型生产体制(特别是拆分型劳动体制)使得农村流动人口失去了本地化的基础,因为在这种生产体制下,他们不能在流入地获得稳定的就业,也不能有效地处理好流出地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唯利型生产体制决定了分离型消费体制,而后者又强化了前者;非均衡型公共服务体制强化和巩固了分离型消费体制和唯利型生产体制,流入地政府之所以不将农村流动人口纳入到其消费体制,主要还是出于对公共服务成本的考虑,而唯利型生产体制则为非均衡公共服务提供支持,反过来说,后者进一步强化和加剧了前者。这背后的症结是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流入地政府不愿承担农村流动人口的本地化成本,由此产生了三类阻碍本地化的体制。因此,改革现有的财政体制,建立适应人口自由流动和迁徙的开放性社会体制,显得非常急迫和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流动人口 本地化 体制困境 唯利型生产体制 分离型消费体制 非均衡公共服务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体制性困境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严仍昱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3-179,共7页
我国政府在社会管理创新中遭遇诸多困境,其中,权力上级授予的干部选任体制,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非均衡的政绩考核体制,以及乏力的行政权力制约体制,是政府为完成社会管理创新任务必须破解的体制性困境。只有成功破解体制性困境,政府... 我国政府在社会管理创新中遭遇诸多困境,其中,权力上级授予的干部选任体制,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非均衡的政绩考核体制,以及乏力的行政权力制约体制,是政府为完成社会管理创新任务必须破解的体制性困境。只有成功破解体制性困境,政府领导下的社会管理创新局面才会从根本上焕然一新,从而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 社会管理 创新 体制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困境及解决途径探讨
14
作者 李静娟 贾淑品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4期106-108,共3页
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的动力源自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活力源自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当前科学发展和改革开放攻坚阶段,运行过程中存在五大问题:政府行政体系标准化建设、人口资源环境三要素改革、收入分配关系调整... 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的动力源自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活力源自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当前科学发展和改革开放攻坚阶段,运行过程中存在五大问题:政府行政体系标准化建设、人口资源环境三要素改革、收入分配关系调整、市场经济信用体系建设、充分就业与改善民生保障。本文指出,只有不断深化推进相关重点领域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引领我国社会加速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改革困境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问责官员复出困局审视官员问责的制度重构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君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Z期4-7,共4页
近年来出现的问责官员"迅速复出"、"神秘复出"和"无痛复出"等现象,反映出当前的官员问责实践存在复出设计缺陷和功能定位误区,同时也折射出当前领导体制中的权责失衡和干部管理体制中的终身制残余等难题... 近年来出现的问责官员"迅速复出"、"神秘复出"和"无痛复出"等现象,反映出当前的官员问责实践存在复出设计缺陷和功能定位误区,同时也折射出当前领导体制中的权责失衡和干部管理体制中的终身制残余等难题,因此需要从上述视角对官员问责的方向、对象、路径、程序等进行系统审视,从而推动其转型与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员问责 复出困局 体制困境 制度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严相济视域下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4
16
作者 余国利 史笑晓 《法治研究》 2007年第10期32-37,共6页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制度在发展进程中遭遇困境,未检制度的独立性要求与实际的附属性相悖等矛盾凸显,在实践中亦存在少捕、慎捕政策未能贯彻落实等问题,由此决定了我国的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制度亟待完善和发展。如何做到既保护好未...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制度在发展进程中遭遇困境,未检制度的独立性要求与实际的附属性相悖等矛盾凸显,在实践中亦存在少捕、慎捕政策未能贯彻落实等问题,由此决定了我国的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制度亟待完善和发展。如何做到既保护好未成年人利益又保护好社会利益,一直是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制度中的难题。笔者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大框架下,对我国的未检制度进行了重构。笔者认为,应在未成年人刑事检察捕、诉、防一体化工作模式下,创设批准逮捕、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的特殊审理内容,革新检察机关的办案工作机制。如何寻求社会秩序和未成年人双向保护的衡平是本文所构建的制度所追求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价值取向 体制困境 宽严相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