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筋膜瓣促组织工程骨体内再血管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20
1
作者
陈滨
裴国献
+3 位作者
王珂
金丹
魏宽海
任高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82-484,共3页
为探讨筋膜瓣是否具有促组织工程骨修复羊负重骨大段骨缺损及其体内再血管化的作用 ,将 2 7只中国青山羊分为 3组 :单纯材料组 (珊瑚羟基磷灰石 ,CHAP)、组织工程骨组 (CHAP +经诱导分化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筋膜瓣组 (筋膜包裹CHAP ...
为探讨筋膜瓣是否具有促组织工程骨修复羊负重骨大段骨缺损及其体内再血管化的作用 ,将 2 7只中国青山羊分为 3组 :单纯材料组 (珊瑚羟基磷灰石 ,CHAP)、组织工程骨组 (CHAP +经诱导分化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筋膜瓣组 (筋膜包裹CHAP +经诱导分化的BMSc)。制备单侧胫骨中段 2 0mm的骨膜与骨缺损 ,术后 2、4、8周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ECT)检查 ,4、8、12周X线检查、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 :术后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和再血管化的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筋膜瓣组、组织工程骨组、单纯材料组。说明筋膜瓣对组织工程骨体内的再血管化过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骨缺损
珊瑚羟基磷灰石
山羊
实验研究
骨
体内
再
血管
化
筋膜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对肝硬化大鼠离体内脏血管条舒缩的影响
被引量:
11
2
作者
余金生
梁扩寰
+4 位作者
田德安
王天才
唐望先
张文英
刘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840-842,共3页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ET)血管活性作用的动静脉差异在门脉高压形成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以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复制大鼠肝硬化门脉高压模型 ,取动物门静脉 (PV)和肠系膜动脉 (MA)制成螺旋血管条 ,观察NO和ET的最大舒缩反应 (R...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ET)血管活性作用的动静脉差异在门脉高压形成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以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复制大鼠肝硬化门脉高压模型 ,取动物门静脉 (PV)和肠系膜动脉 (MA)制成螺旋血管条 ,观察NO和ET的最大舒缩反应 (Rmax ,Cmax) ,并计算得到EC5 0值。结果 :模型组 (n =8)大鼠PV和MA对NO的Rmax显著高于对照组 (n =7) ,EC5 0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而对ET的Cmax则显著低于对照组 ,EC5 0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两组大鼠对NO和ET的最大舒缩反应和EC5 0 ,在PV和MA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但模型组相差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NO和ET在肝硬化大鼠内脏血管的舒缩作用存在动静脉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内皮素类
高血压
门静脉
大鼠
肝硬化
离
体内
脏
血管
条舒缩
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可控塑性水凝胶调控内皮细胞的血管新生和血管再生
3
作者
雷萌
魏钊
徐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55-255,共1页
目的在血管新生和血管再生中,内皮细胞(EC)的生长始于对周围基质的重塑,随后通过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血管结构。基质的力学可塑性,即受外部牵引力而永久变形的能力,在调节细胞行为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基质可塑性对EC生长过程中...
目的在血管新生和血管再生中,内皮细胞(EC)的生长始于对周围基质的重塑,随后通过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血管结构。基质的力学可塑性,即受外部牵引力而永久变形的能力,在调节细胞行为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基质可塑性对EC生长过程中的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以及所涉及的分子途径仍有待阐明。方法通过使用动态和共价网络的复合策略开发了塑性可单独调控的胶原-透明质酸水凝胶平台并构建体外血管新生和再生的模型,阐明基质塑性调控内皮细胞行为的规律和机制。结果体外血管生成实验表明,尽管水凝胶的可塑性增加有利于EC的基质重塑,但最大的管腔和最长的侵袭距离意外地出现在具有中等可塑性的水凝胶中,而不是最高可塑性的水凝胶。基于上述实验现象,揭示了其力学响应机制。高可塑性的水凝胶促进单个细胞产生整合素簇和与基质稳定连接的黏着斑,释放细胞收缩力进而促进血管自组装。然而,过度增强的收缩力降低了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的表达,破坏了血管再生中ECs之间的黏附连接。此外,数理模拟和体内血管再生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本结果。结论基质可塑性的平衡有利于细胞与基质的结合和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黏附,从而促进血管的组装和侵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结构
内皮细胞
血管
再生
血管
新生
细胞间相互作用
收缩力
体内血管
水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筋膜瓣促组织工程骨体内再血管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20
1
作者
陈滨
裴国献
王珂
金丹
魏宽海
任高宏
机构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全军创伤骨科中心
出处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82-484,共3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编号G1 9990 543 0 9)
全军医学科研"十五"计划重大项目 (编号 0 1Z0 4 5)
+1 种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编号 990 4 1 4 )
广东省团队项目 (编号 1 0 71 71 41A1 2J1 5)资助课题
文摘
为探讨筋膜瓣是否具有促组织工程骨修复羊负重骨大段骨缺损及其体内再血管化的作用 ,将 2 7只中国青山羊分为 3组 :单纯材料组 (珊瑚羟基磷灰石 ,CHAP)、组织工程骨组 (CHAP +经诱导分化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筋膜瓣组 (筋膜包裹CHAP +经诱导分化的BMSc)。制备单侧胫骨中段 2 0mm的骨膜与骨缺损 ,术后 2、4、8周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ECT)检查 ,4、8、12周X线检查、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 :术后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和再血管化的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筋膜瓣组、组织工程骨组、单纯材料组。说明筋膜瓣对组织工程骨体内的再血管化过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骨缺损
珊瑚羟基磷灰石
山羊
实验研究
骨
体内
再
血管
化
筋膜瓣
Keywords
fascia flap
biomedical engineering
bone defect
coral hydroxyapatite
goats
分类号
R683 [医药卫生—骨科学]
R318.08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对肝硬化大鼠离体内脏血管条舒缩的影响
被引量:
11
2
作者
余金生
梁扩寰
田德安
王天才
唐望先
张文英
刘梅
机构
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
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肝病研究所
出处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840-842,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No 396 70 384)
文摘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ET)血管活性作用的动静脉差异在门脉高压形成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以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复制大鼠肝硬化门脉高压模型 ,取动物门静脉 (PV)和肠系膜动脉 (MA)制成螺旋血管条 ,观察NO和ET的最大舒缩反应 (Rmax ,Cmax) ,并计算得到EC5 0值。结果 :模型组 (n =8)大鼠PV和MA对NO的Rmax显著高于对照组 (n =7) ,EC5 0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而对ET的Cmax则显著低于对照组 ,EC5 0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两组大鼠对NO和ET的最大舒缩反应和EC5 0 ,在PV和MA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但模型组相差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NO和ET在肝硬化大鼠内脏血管的舒缩作用存在动静脉差异 。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内皮素类
高血压
门静脉
大鼠
肝硬化
离
体内
脏
血管
条舒缩
门脉高压
Keywords
Nitric oxide
Endothelins
Hypertension, portal
Liver cirrhosis
分类号
R575.2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可控塑性水凝胶调控内皮细胞的血管新生和血管再生
3
作者
雷萌
魏钊
徐峰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仿生工程与生物力学研究所
出处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55-255,共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225208,12002263
文摘
目的在血管新生和血管再生中,内皮细胞(EC)的生长始于对周围基质的重塑,随后通过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血管结构。基质的力学可塑性,即受外部牵引力而永久变形的能力,在调节细胞行为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基质可塑性对EC生长过程中的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以及所涉及的分子途径仍有待阐明。方法通过使用动态和共价网络的复合策略开发了塑性可单独调控的胶原-透明质酸水凝胶平台并构建体外血管新生和再生的模型,阐明基质塑性调控内皮细胞行为的规律和机制。结果体外血管生成实验表明,尽管水凝胶的可塑性增加有利于EC的基质重塑,但最大的管腔和最长的侵袭距离意外地出现在具有中等可塑性的水凝胶中,而不是最高可塑性的水凝胶。基于上述实验现象,揭示了其力学响应机制。高可塑性的水凝胶促进单个细胞产生整合素簇和与基质稳定连接的黏着斑,释放细胞收缩力进而促进血管自组装。然而,过度增强的收缩力降低了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的表达,破坏了血管再生中ECs之间的黏附连接。此外,数理模拟和体内血管再生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本结果。结论基质可塑性的平衡有利于细胞与基质的结合和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黏附,从而促进血管的组装和侵入。
关键词
血管
结构
内皮细胞
血管
再生
血管
新生
细胞间相互作用
收缩力
体内血管
水凝胶
分类号
R318.08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筋膜瓣促组织工程骨体内再血管化的实验研究
陈滨
裴国献
王珂
金丹
魏宽海
任高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对肝硬化大鼠离体内脏血管条舒缩的影响
余金生
梁扩寰
田德安
王天才
唐望先
张文英
刘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可控塑性水凝胶调控内皮细胞的血管新生和血管再生
雷萌
魏钊
徐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