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葛根素与葛根黄酮体内动力学关系的探讨——兼论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8
1
作者 杜力军 邢东明 +5 位作者 炎彬 卢弘 赵玉男 谢伟东 雷帆 陶佳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4年第6期26-30,共5页
中药药代动力学用分析的方法,对中药多成分的复杂体系的体内动力学过程进行综合表征。探究一个或若干成分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代表或表征总成分的体内动力学过程,将是研究的关键。本文以所做的工作为基础,结合有关文献,以葛根素与葛根黄酮... 中药药代动力学用分析的方法,对中药多成分的复杂体系的体内动力学过程进行综合表征。探究一个或若干成分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代表或表征总成分的体内动力学过程,将是研究的关键。本文以所做的工作为基础,结合有关文献,以葛根素与葛根黄酮的体内药代动力学为例,对该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讨论。结果表明:葛根素的体内动力学过程与葛根黄酮在许多方面接近,可以用其来表征葛根黄酮的体内动力学过程。同类未定性成分体内动力学特征与葛根素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共同来表征葛根黄酮的药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内动力学 葛根素 葛根黄酮 体内药代动力学 酮体 相关性 成分 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在水产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廖昌容 陈毕生 《中国兽药杂志》 2004年第3期30-34,共5页
 论述了抗生素类药物在水产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现状,包括研究的药物种类、研究对象、抗生素类药物在水产动物组织中的测定方法及其代谢情况、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等。
关键词 抗生素 水产动物 体内药代动力学 物种类 研究对象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豆激酶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石有斐 李培锋 +3 位作者 李成应 关红 哈斯苏荣 李金莲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4年第2期25-27,共3页
目的,研究纳豆激酶(NK)静脉给药后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结果,纳豆激酶在家兔体内的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为:分布相半衰期T1/2α(min)为(... 目的,研究纳豆激酶(NK)静脉给药后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结果,纳豆激酶在家兔体内的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为:分布相半衰期T1/2α(min)为(21.36±2.081);消除相半衰期T1/2β(min)为(108.9±8.265);中心室分布容积Vd(L)为(0.255±0.022);周边室分布容积V1(L)为(0.089±0.005);药物总清除率CL(L/min)为(0.0018±0.0004);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510(mg/Lmin)为(4300.5±185.2);AUC0-∞(mg/Lmin)为(4413.2±182.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激酶 家兔 体内药代动力学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溶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胆子油自微乳化颗粒在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考察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晔 孙雯 +4 位作者 蒋楠 李彤晖 龙凯花 辛永洁 孙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615-2617,共3页
目的研究鸦胆子油自微乳化颗粒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及其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大鼠分别灌服市售鸦胆子油口服乳剂和鸦胆子油自微乳颗粒剂,于不同时间点取血,HPLC法检测血浆中鸦胆子油的油酸、亚油酸,采用DAS 2.1.1版软件求算药动... 目的研究鸦胆子油自微乳化颗粒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及其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大鼠分别灌服市售鸦胆子油口服乳剂和鸦胆子油自微乳颗粒剂,于不同时间点取血,HPLC法检测血浆中鸦胆子油的油酸、亚油酸,采用DAS 2.1.1版软件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灌服市售鸦胆子油口服乳剂和鸦胆子油自微乳颗粒剂后油酸AUT为72.738、170.334(h·μg)/m L,亚油酸为41.393、140.759(h·μg)/m L。制剂中油酸、亚油酸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达到234.2%、340.1%。结论与市售鸦胆子油口服乳剂相比,鸦胆子自微乳化颗粒可明显提高油酸、亚油酸在大鼠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胆子油 固体自微乳化给系统 体内药代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FLC-MS/分子模拟计算的吴茱萸醇提取物中胆碱酯酶抑制剂筛选 被引量:5
5
作者 王莲萍 李庆杰 +2 位作者 刘晓艳 任跃英 杨秀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117,共7页
采用超高速液相色谱⁃质谱(UFLC⁃MS)研究了吴茱萸醇提取物中入血小分子化合物的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同时对UFLC⁃MS生物样品分析方法进行包括特异性、线性、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基质效应和回收率等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稳定可靠,且... 采用超高速液相色谱⁃质谱(UFLC⁃MS)研究了吴茱萸醇提取物中入血小分子化合物的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同时对UFLC⁃MS生物样品分析方法进行包括特异性、线性、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基质效应和回收率等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稳定可靠,且醇提取物中10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均被胃肠道快速吸收,并且多数化合物血药浓度在1~2 h左右达到峰值.将吸收入血的10个生物碱类化合物与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脂酶进行柔性分子对接及构效关系分析,发现其中活性最高的为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吴茱萸酰胺Ⅰ4个吲哚型生物碱,它们与乙酰胆碱酯酶的对接打分均在-46.02 kJ/mol以下;与丁酰胆碱脂酶对接打分均在-41.84 kJ/mol以下.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去氢吴茱萸碱和吴茱萸酰胺可能是以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脂酶为靶点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前体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乙酰胆碱酯酶 丁酰胆碱脂酶 超高速液相色谱⁃质谱 体内药代动力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