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点云数据的舰体三维重构和优化方法
1
作者 吴杨婷 李仁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72-175,共4页
为高精度还原舰体表面形态与空间结构,提出基于点云数据的舰体三维重构和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一线激光雷达采集舰体点云数据,基于俯仰角转换式将二维扫描数据转换为带距离信息的三维点云,将其输入到OpenGL内,通过Delaunay三角剖分法实... 为高精度还原舰体表面形态与空间结构,提出基于点云数据的舰体三维重构和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一线激光雷达采集舰体点云数据,基于俯仰角转换式将二维扫描数据转换为带距离信息的三维点云,将其输入到OpenGL内,通过Delaunay三角剖分法实现点云数据的网格划分;针对原始点云数据的冗余问题,进行点云平滑处理,减少模型冗余顶点,实现舰体三维重构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取的点云数据清晰呈现舰船轮廓,空间分辨率高;重构后的三维模型外形逼真、细节完整,舰体平滑处理拟合优度达99.94,顶点合并后冗余节点数百分比显著降低且波动幅度减小,且优化效果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数据 体三维重构 三角剖分 平滑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0度可环视全屏体三维显示系统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影 潘文平 +2 位作者 张赵行 刘永 陈兴华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4-129,135,共7页
研究了一种全屏体三维显示系统。以数字微镜器件(DMD)作为空间光调制器(SLM),将三维模型的螺旋切片序列投射到高速旋转的螺旋屏上,由于视觉暂留效应,切片序列便被人眼感知为360度可环视的三维立体图像。重点分析了基于全屏的成像空间的... 研究了一种全屏体三维显示系统。以数字微镜器件(DMD)作为空间光调制器(SLM),将三维模型的螺旋切片序列投射到高速旋转的螺旋屏上,由于视觉暂留效应,切片序列便被人眼感知为360度可环视的三维立体图像。重点分析了基于全屏的成像空间的性能,研究了基于增强型体心立方(EBCC)采样算法的体素化策略。实验结果表明,增强型BCC采样算法较基于笛卡尔栅格的采样算法减少了30%的体素量,同时避免了体素模型出现空洞;基于全屏的体三维空间超过原来半屏体三维显示系统的4倍,生成的图像亮度均匀;在400mm×300mm×250mm的长方体形成像空间内显示的立体图像,可从360°范围内任意视点裸眼观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三维显示 数字微镜设备 视觉暂留 全屏体三维显示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凰山矿田成矿地质体三维结构与控矿地质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3
作者 毛先成 唐艳华 +4 位作者 赖健清 邹艳红 陈进 彭省临 邵拥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07-1518,共12页
安徽铜陵凤凰山铜矿正面临资源保有程度严重不足的问题,建立凤凰山矿田成矿地质体三维结构和控矿地质因素模型,开展矿田深部隐伏矿体立体定位预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凤凰山矿田矿床矿体的定位主要受接触带和断裂构造的复合控制,新屋... 安徽铜陵凤凰山铜矿正面临资源保有程度严重不足的问题,建立凤凰山矿田成矿地质体三维结构和控矿地质因素模型,开展矿田深部隐伏矿体立体定位预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凤凰山矿田矿床矿体的定位主要受接触带和断裂构造的复合控制,新屋里岩体与围岩呈侵入接触,局部地段超覆于围岩之上,接触带的形态和产状控制了矿体的空间分布。在分析矿田地质特征及与成矿关系的基础上,采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构建新屋里岩体、接触带、地层和张性断层等地质体的三维结构栅格模型。地质体三维结构模型表明,新屋里岩体结构复杂,向东南方向延伸,有大量的剧烈弯曲变形,向北东方向呈扇形;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构造控制了矿体的产出位置和空间分布;地层结构是一复式向斜;断层结构主要为4条走向北西的横向张性断层。采用数学形态学和欧氏距离变换相结合的方法,基于栅格模型对新屋里岩体的形态结构进行滤波分解和几何分析,获得岩体的二级趋势与二级起伏等结构成分。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建立岩体热力场因素(dG)、岩体形态因素(wr1G、wr2G)、褶皱构造因素(dD3)和横向张性断层因素(dF)的三维栅格模型,制作统计数据散点图得到控矿地质因素与矿化指标的关联关系,以三维栅格模型表达矿化富集空间及其立体单元。地质体结构模型和控矿地质因素栅格模型可以描述各种地质体和控矿地质作用在空间中的分布,分析地质体三维结构、控矿地质因素与矿化空间分布的关联关系,为隐伏矿体立体定位预测提供空间分析依据和三维可视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体三维结构 控矿地质因素 三维栅格模型 凤凰山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旋转屏的体三维显示系统像素属性分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林远芳 刘向东 +1 位作者 刘旭 张晓洁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76-480,共5页
介绍了利用视觉暂留效应、高速扫描处于快速旋转中的二维显示屏 ,从而在三维实空间内再现图像的体三维显示系统 体像素是与三维图像空间内的点对应的图像信息的表述单元 ,其形状、位置、数目及密度分布等属性 ,直接影响图像的再现质量... 介绍了利用视觉暂留效应、高速扫描处于快速旋转中的二维显示屏 ,从而在三维实空间内再现图像的体三维显示系统 体像素是与三维图像空间内的点对应的图像信息的表述单元 ,其形状、位置、数目及密度分布等属性 ,直接影响图像的再现质量和系统的整体性能 对决定体像素属性的屏幕像素尺寸、排列规律及刷新率间的匹配关系进行了建模和量化分析 ,并从实验上说明了体像素的空间密度分布不均匀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光学 体三维显示 像素 视觉暂留 发光二极管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微镜的旋转体三维显示装置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莉 李玉峰 +2 位作者 沈春林 龚华军 杨忠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7-72,共6页
体三维显示是实现真正三维立体图像显示的新技术。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微镜的旋转体三维显示方案,利用人眼视觉暂留的特性,设计完成了一套空间三维显示装置,通过数字微镜设备快速投影一系列连续的二维图像序列,由旋转运动的成像靶屏... 体三维显示是实现真正三维立体图像显示的新技术。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微镜的旋转体三维显示方案,利用人眼视觉暂留的特性,设计完成了一套空间三维显示装置,通过数字微镜设备快速投影一系列连续的二维图像序列,由旋转运动的成像靶屏截获图像流信息,形成了具有空间真实体积的三维立体图像。简要介绍了系统的显示原理及组成,重点阐述显示装置的设计,详细研究了数字微镜的接口能力以及对系统显示性能的影响,实验证明与基于矢量扫描振镜方式相比,基于数字微镜的三维显示装置已完全具备了在真实空间实现复杂三维图像显示的能力,并通过对成像结果的分析给出了进一步提高改进的相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三维显示 数字微镜设备 视觉暂留 显示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切地质剖面的区域成矿地质体三维建模与资源评价——以桂西南地区锰矿为例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宝一 杨莉 +2 位作者 陈笑扬 邓浩 毛先成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33-948,共16页
以成矿规律研究和成矿条件分析为基础的二维成矿定量预测方法难以精确表达含矿地层的三维空间分布情况,导致其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差。本文针对矿产资源预测评价中的真三维地学分析需求,以平面地质图和图切地质剖面图为三维地质建模的数据... 以成矿规律研究和成矿条件分析为基础的二维成矿定量预测方法难以精确表达含矿地层的三维空间分布情况,导致其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差。本文针对矿产资源预测评价中的真三维地学分析需求,以平面地质图和图切地质剖面图为三维地质建模的数据源,按照线框架建模的技术思路,由剖面轮廓线和地面地质界线联合重构了成矿地质体的三维表面,较好地表达了桂西南地区成锰地质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分布情况。同时,为了分析三维空间中锰矿资源量的分布情况,本文采用规则体元将研究区的三维地质空间分割为连续场,并结合区域锰矿二维成矿定量预测的成果,获得了研究区1 000m以浅含锰地层中锰矿资源量的三维空间分布:研究区锰矿资源量主要集中在上泥盆统(以五指山组为主,5 036万t)和下三叠统北泗组(3 447万t);而下石炭统大塘组资源量仅为566万t,以前的二维预测对该地层内赋存的锰矿资源量估计偏高。三维预测较好地反映了含锰地层三维形态对锰矿分布的控制作用,为研究区锰矿定量预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切地质剖面 地质体三维建模 锰矿 三维预测资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S MAX信息源的体三维显示技术 被引量:8
7
作者 徐韡 刘向东 +2 位作者 刘旭 林远芳 张晓洁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723-1726,共4页
为了在真实的体积空间内重建三维图像,利用高速旋转的发光二极管(LED)面阵列作为显示媒介,以PIC单片机为核心组成控制电路建立了体三维显示系统.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方法从3DS MAX软件的三维模型中获取离散的特征点信息,以光电触发器提供... 为了在真实的体积空间内重建三维图像,利用高速旋转的发光二极管(LED)面阵列作为显示媒介,以PIC单片机为核心组成控制电路建立了体三维显示系统.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方法从3DS MAX软件的三维模型中获取离散的特征点信息,以光电触发器提供的外部中断信号为同步信号,单片机向数据存储器和LED专用驱动芯片提供控制信号和工作时序,驱动LED发光,逐行显示获得的二维图像序列.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特性,快速显示的二维图像序列被感知为一幅连续的三维图像.再现的三维图像无需辅助设备就可在0°~360°内任意观察,并真实地体现了源图像的三维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显示 体三维显示 3DS MAX LED面阵列 视觉暂留 单片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微镜器件和旋转螺旋屏的体三维显示系统 被引量:5
8
作者 潘文平 沈春林 +2 位作者 李莉 邢建芳 樊琼剑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4-150,共7页
研究了一种新型体三维显示系统。利用数字微镜设备(DMD)作为高速空间光调制器(SLM),将三维物体的面片模型经过体素化而获得的螺旋切片序列投射到旋转螺旋屏上,基于视觉暂留效应,按时序高速变化的切片序列被人眼感知为具有真实物理深度... 研究了一种新型体三维显示系统。利用数字微镜设备(DMD)作为高速空间光调制器(SLM),将三维物体的面片模型经过体素化而获得的螺旋切片序列投射到旋转螺旋屏上,基于视觉暂留效应,按时序高速变化的切片序列被人眼感知为具有真实物理深度的三维图像。重点阐述了基于旋转螺旋屏的成像空间构成方法,分析了基于体立方(BCC)采样策略的体素化方法,设计了针对二值切片图像的DMD控制算法。实验结果表明,BCC采样策略减少了40%以上的体显示数据,DMD的高速响应能力使得原理样机较基于振镜的设计更具显示复杂物体的能力,在500mm×250mm的半圆柱形成像空间内显示的三维图像可以选择任意视点直接观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三维显示 数字微镜器件 视觉暂留 立方栅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三维显示系统中静态成像技术的死区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樊琼剑 李莉 +3 位作者 沈春林 杨忠 龚华军 赵敏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61,共6页
目前主要影响体三维成像质量的因素之一是死区,为此,基于体三维静态成像机理,针对国内现有体三维静态成像系统中存在的各种死区问题,如视觉死区、体素重叠死区、体素变形死区等,分析了各种死区成因,并相应给出了一些削弱死区影响的解决... 目前主要影响体三维成像质量的因素之一是死区,为此,基于体三维静态成像机理,针对国内现有体三维静态成像系统中存在的各种死区问题,如视觉死区、体素重叠死区、体素变形死区等,分析了各种死区成因,并相应给出了一些削弱死区影响的解决措施,如采用一体化背面投影光路结构设计、旋转螺旋屏成像的方式等,以便获得高清晰图像。最后在研究结果的理论支持下,构建了一种体三维显示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很好的削弱死区影响,获得高质量成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三维显示系统 死区 扫描技术 静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体三维显示器的图形算法设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邢建芳 龚华军 +2 位作者 沈春林 潘文平 岳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86-792,共7页
针对一种基于旋转双螺旋屏幕逐层扫描技术的体三维显示系统,设计并实现了一套支持真实空间三维显示的图形算法体系。算法核心主要包括立体图元的体素化,切片图像渲染和投影同步控制等3个环节。图形系统通过离散三维网格模型获取体三维... 针对一种基于旋转双螺旋屏幕逐层扫描技术的体三维显示系统,设计并实现了一套支持真实空间三维显示的图形算法体系。算法核心主要包括立体图元的体素化,切片图像渲染和投影同步控制等3个环节。图形系统通过离散三维网格模型获取体三维显示需要的体数据,并根据螺旋屏幕的几何特征将物体的体数据集渲染成切片图像序列发送至高速投影单元,在保持投影与屏幕旋转同步的情况下,快速变换的投影图像基于视觉暂留融合成具有真实物理深度的三维影像。算法在体三维显示器样机上进行了验证,显示的三维影像占据真实物理空间,具备全方向观察角度,围绕显示器可直接观察到立体图像各个不同侧面,如同观察真实物体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三维显示 图形算法 数据 切片图像 同步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手势控制的交互式体三维显示 被引量:3
11
作者 潘文平 沈春林 +1 位作者 张赵行 邢建芳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8-96,共9页
研究了动态手势的跟踪和识别算法,实现了基于动态手势控制的交互式体三维显示。体三维显示可在真实的三维空间中呈现具有物理深度的三维图像,并且所显示图像可从360°范围内任意角度裸眼观看。采用基于视觉的动态手势控制,可从围绕... 研究了动态手势的跟踪和识别算法,实现了基于动态手势控制的交互式体三维显示。体三维显示可在真实的三维空间中呈现具有物理深度的三维图像,并且所显示图像可从360°范围内任意角度裸眼观看。采用基于视觉的动态手势控制,可从围绕显示系统的任意视角实现交互式体三维显示。首先从相邻帧帧差图像中检测特定的静态手势获得初始跟踪区域,并针对此区域建立手部肤色的分布模型。然后通过光流法更新跟踪区域内KLT特征点的位置,并按特征点群算法结合手部肤色的分布模型对特征点的位置进行修正。对于跟踪获得的动态手势轨迹,经过坐标变换并按八方向Freeman链码进行量化编码,获得手势观测序列。最后利用经过训练建立的手势隐马尔科夫模型库,实现动态手势的识别。将动态手势控制应用到交互式体三维显示并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手势跟踪和识别算法准确而快速,对不同手势的平均识别正确率超过93%,平均响应时间小于40ms,能从任意视角较好地实现交互式体三维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马尔科夫模型 手势识别 体三维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en Inventor的重点海域地质体三维模型构建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记红 魏合龙 +3 位作者 王诏 何书锋 刘展 张伟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8年第3期39-45,共7页
地震勘探解释成果图是油气勘探开发行业最常用的一种图件。通过对地震勘探解释成果图所展示的复杂地质构造进行建模,并对其进行三维可视化查询和显示,可以有效地为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对重点海域地质体三维模型构建及可... 地震勘探解释成果图是油气勘探开发行业最常用的一种图件。通过对地震勘探解释成果图所展示的复杂地质构造进行建模,并对其进行三维可视化查询和显示,可以有效地为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对重点海域地质体三维模型构建及可视化方法的研究,建立了一套模型构建流程,基于Open Inventor平台开发了地质体三维建模及可视化软件,结合实际海洋地质地震勘探解释成果资料的应用,表明该模型构建方法可以有效地建立地质体三维模型,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 INVENTOR 地质体三维模型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砂体三维地质模型基础上的优势渗透率分析方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世忠 付春权 +2 位作者 王再山 王玉明 李世奎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共4页
二维 (平面 )地质模型不能反映单砂体垂向储层特征及水淹变化 ,特别是垂向剩余油分布及其在平面上的变化 ,因而提出单砂体三维地质模型基础上的优势渗透率分析方法 .通过研究沉积时间单元平面沉积微相 ,确定单砂体成因与空间分布 ;研究... 二维 (平面 )地质模型不能反映单砂体垂向储层特征及水淹变化 ,特别是垂向剩余油分布及其在平面上的变化 ,因而提出单砂体三维地质模型基础上的优势渗透率分析方法 .通过研究沉积时间单元平面沉积微相 ,确定单砂体成因与空间分布 ;研究单砂体形成过程 ,建立单砂体内部构形 ;用构形与渗透率分布关系及数学预测方法建立单砂体三维地质模型 .在此基础上 ,根据研究对象确定优势渗透率的值域、空间分布范围 ,通过对空间流路的分析 ,研究注入剂驱油过程 ,从而预测单砂体内水淹程度及剩余油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砂体三维地质模型 优势渗透率 剩余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三维显示系统的插值和扫描线段映射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小燕 刘旭 林远芳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156-2159,2186,共5页
介绍了基于旋转二维发光二极管(LED)阵列的体三维显示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原始三维数据以网格数据形式存储在3DS文件中,采用切割算法实现数据集从笛卡儿坐标系到显示空间的柱坐标系的转化.对切割所得的线段设计了插值映射法和扫描映射法... 介绍了基于旋转二维发光二极管(LED)阵列的体三维显示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原始三维数据以网格数据形式存储在3DS文件中,采用切割算法实现数据集从笛卡儿坐标系到显示空间的柱坐标系的转化.对切割所得的线段设计了插值映射法和扫描映射法,以完成体素化过程.插值映射法将LED视为理想点光源,扫描映射法则考虑了LED的尺寸.分别用这两种方法对多个实际三维模型进行处理,通过再现处理后的数据结果以及计算体素点的平均位置偏离程度等方法比较它们的优劣.实际表明扫描映射法因为更贴近系统的硬件特点,而产生的体素点位置偏差小、冗余体素点少,处理结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三维显示 切割算法 素化 插值映射法 扫描映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体三维显示系统中的体素绘制与仿真处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小燕 刘旭 林远芳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86-1090,共5页
采用小尺寸、高亮度、全彩色发光二极管(LED)作为体像素建立彩色体三维显示系统,可提供Φ850mm×640mm的柱状显示空间,屏幕分辨率为320×256,体素总数最多可达2亿.为了更好地分析系统的性能及显示效果,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处理及... 采用小尺寸、高亮度、全彩色发光二极管(LED)作为体像素建立彩色体三维显示系统,可提供Φ850mm×640mm的柱状显示空间,屏幕分辨率为320×256,体素总数最多可达2亿.为了更好地分析系统的性能及显示效果,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处理及仿真软件.利用3DSMAX生成具有表面纹理的三维模型,3ds文件及BMP文件作为软件数据源.原始数据被体素化后获得体素点的颜色信息,经换算后可转化为LED驱动电路的电信号用于实际显示.同时运用OpenGL实现体素数据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系统的硬件水平下对不同彩色模型均可达到较好的显示效果.对相同模型进行体素化处理,其结果表明:提高显示屏的分辨率可明显改善显示质量;在一定的二维截面数范围之内,提高二维截面数可提高显示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三维显示 彩色显示系统纹理 RGB值 彩色数据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体三维”理论:一种本土化的大学校长专业化理论--兼评《中国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洪才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19,共8页
中国大学担负着为人类文明做出重大贡献的使命,必须办出一流水准,为此要求大学管理现代化,也要求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要求校长专职、专心、专长地从事大学管理工作,同时要求政府为校长提供专心工作的动力、专职从事... 中国大学担负着为人类文明做出重大贡献的使命,必须办出一流水准,为此要求大学管理现代化,也要求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要求校长专职、专心、专长地从事大学管理工作,同时要求政府为校长提供专心工作的动力、专职从事管理工作的权力和专长地管理大学的能力所需要的制度环境,这是《中国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研究》一书所提出的“两体三维”理论之核心内容。不难发现,该理论丰富了我国大学自主权理论的内涵,也对大学校长专业化理论进行了深化,形成了一种反映中国国情的原创性的扎根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校长 管理专业化 “两体三维”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体三维显示系统上基于GPU的实时均匀体素化算法 被引量:4
17
作者 陆海霞 郑文庭 +2 位作者 陈为 颜才杰 魏伟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3-381,共9页
为了使基于旋转屏的彩色体三维显示设备在显示动态场景时实时且高分辨率、高质量地实现圆柱体空间彩色体素化,提出了一种基于GPU的算法.首先在长方体空间内完成对三维场景的实时彩色体素化,将生成的数据保存于多张纹理工作表中;然后采... 为了使基于旋转屏的彩色体三维显示设备在显示动态场景时实时且高分辨率、高质量地实现圆柱体空间彩色体素化,提出了一种基于GPU的算法.首先在长方体空间内完成对三维场景的实时彩色体素化,将生成的数据保存于多张纹理工作表中;然后采取多对多映射的方法对这些工作表进行重采样,得到该场景在圆柱体空间内均匀的彩色体素化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GPU内完成,达到了实时性要求,并在基于LED旋转屏的体三维显示设备上获得了令人满意的三维虚拟场景再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三维显示 圆柱空间 均匀彩色素化 实时素化 GP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三维显示中屏幕机械运动误差对显示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姜文锋 刘旭 谢小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38-1042,共5页
研究屏幕的机械运动误差对基于发光二极管(LED)旋转屏体三维显示的影响,主要分析屏幕附加轴向窜动和摆动这2种系统的主要机械误差对显示效果的影响.通过理论研究及数值模拟,给出运动误差幅度与三维显示效果的关系,得出要保证竖直和水平... 研究屏幕的机械运动误差对基于发光二极管(LED)旋转屏体三维显示的影响,主要分析屏幕附加轴向窜动和摆动这2种系统的主要机械误差对显示效果的影响.通过理论研究及数值模拟,给出运动误差幅度与三维显示效果的关系,得出要保证竖直和水平分辨率不下降的情况下的最大窜动和摆动误差,提出简单的适用于体三维显示系统的机械容差计算方法.研究表明,窜动影响体三维竖直分辨率,摆动影响水平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光学 体三维显示 机械振动 发光二极管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离散余弦变换的体三维视频数据压缩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申 王维东 +3 位作者 赵亚飞 吴祖成 王曰海 张明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2-117,共6页
针对体三维视频数据量巨大的问题,提出基于三维离散余弦变换(3D-DCT)的体三维视频数据压缩方法.该方法结合3D-DCT和三维运动估计,利用3D-DCT消除体帧内部的空间冗余.提出快速三维块匹配算法实现运动估计消除相邻体帧之间的时间冗余,利... 针对体三维视频数据量巨大的问题,提出基于三维离散余弦变换(3D-DCT)的体三维视频数据压缩方法.该方法结合3D-DCT和三维运动估计,利用3D-DCT消除体帧内部的空间冗余.提出快速三维块匹配算法实现运动估计消除相邻体帧之间的时间冗余,利用半体素搜索算法提高块匹配精度.提出帧内体块和帧间体块的量化方法,对量化后的DCT系数采用三维之字形扫描方式组织,应用游程/自适应算术编码系统实现对DCT系数的编码.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运动较平缓的序列,该方法的性能优于JPEG2000方法;对于运动剧烈的序列,在高比特率情况下性能不如JPEG2000.该方法的平均峰值信噪比相对于3D-DCT静态体图像压缩方法提高2dB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三维视频 三维运动估计 三维离散余弦变换(3D-DCT) 游程/自适应算术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三维网络模拟技术及其在三峡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20
作者 邬爱清 周火明 任放 《长江科学院院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5-18,22,共5页
在对三维岩体开挖面上节理迹线生成及其迹线网络搜索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开发了相应的岩体三维网络模拟分析程序。程序分析内容包括:绘制任意给定开挖面或复杂开挖边界上的岩体节理迹线分布图;在三维迹线图上搜索出由结构... 在对三维岩体开挖面上节理迹线生成及其迹线网络搜索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开发了相应的岩体三维网络模拟分析程序。程序分析内容包括:绘制任意给定开挖面或复杂开挖边界上的岩体节理迹线分布图;在三维迹线图上搜索出由结构面切割形成的各闭合块体区域,进一步搜索可移动性块体,并分析其几何特征值,如闭合块体区域面积及可移动块体体积等。最后,根据对三峡工程船闸高边坡施工期典型区段开挖面岩体结构的调查资料和分析结果,用已开发的程序,对岩体结构条件进行了初步模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岩 三维结构 网络模拟 三峡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